10血气电解质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血气分析报告单

血气分析报告单

血气分析报告单概述血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手段,可以评估人体的氧合状态、酸碱平衡和呼吸肺功能等。

血气分析报告单是医生根据血样的检测结果填写的一份文档,用于记录患者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数值,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气分析报告单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指标1.pH值: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可以通过pH值来评估。

正常的动脉血pH值范围为7.35-7.45,而静脉血的pH值稍低,一般为7.31-7.41。

当pH值偏离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酸碱平衡紊乱。

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反映了肺功能的状态,主要由呼吸系统调节。

正常范围为35-45 mmHg。

PaCO2偏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呼吸性酸中毒,而PaCO2偏低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3.氧分压(PaO2):PaO2反映了氧气在肺中与血液之间的交换情况,能够反映患者的氧合状态。

正常范围为75-100 mmHg。

PaO2偏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低氧血症。

4.标准碳酸氢盐(SBC):SBC是血液中的可溶性碳酸氢盐,可以反映血液中的酸碱状态。

正常范围为22-28 mmol/L。

SBC值偏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而SBC值偏高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代谢性碱中毒。

5.标准碱剩余(SBE):SBE反映了血液中非挥发性酸碱状态。

正常范围为-2.3-2.3 mmol/L。

SBE值偏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而SBE值偏高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代谢性碱中毒。

6.氧饱和度(SpO2):SpO2是指血液中红细胞与氧结合的百分比,反映了氧气传递给组织的能力。

正常范围为95-100%。

SpO2值偏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低氧血症。

解读根据血气分析报告单中的指标数值,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和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读情况:1.高碳酸二氧化分压和低氧分压: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肺功能不全、呼吸性酸中毒或低氧血症等情况。

如何解读血气分析报告

如何解读血气分析报告

如何解读血气分析报告血气分析报告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可以提供关于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酸碱平衡等含量及相关指标的信息。

通过对血气分析报告的解读,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代谢能力,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酸碱失衡等问题。

以下是对血气分析报告的解读方法和相关指标的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气分析报告中常见的几个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平衡(pH值)以及碳酸氢盐(HCO3-)的浓度。

这些指标通常以国际单位标记,如毫米汞柱(mmHg)或克/升(g/L)。

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指衡量在动脉血液中溶解的氧气分压值。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PaO2范围一般在75-100 mmHg之间。

PaO2低于正常值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或呼吸功能障碍等问题。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压值。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PaCO2范围一般在35-45 mmHg之间。

PaCO2高于正常值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或呼吸性酸中毒等情况,而PaCO2低于正常值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过度呼吸或代谢性碱中毒等问题。

酸碱平衡(pH值)用于反映血液的酸碱情况,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液pH值一般在7.35-7.45之间。

当pH值低于7.35时,可能出现酸中毒的情况;而pH值高于7.45时,可能出现碱中毒的情况。

碳酸氢盐(HCO3-)是血液中主要的酸碱缓冲物质,其浓度可反映患者的代谢情况。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HCO3-值一般在22-28mmol/L之间。

HCO3-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代谢性碱中毒,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解读血气分析报告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上指标的数值,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分析。

例如,如果PaO2低于正常范围,同时伴有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可能与肺部的病变或呼吸功能障碍有关。

又如,如果pH值降低,伴随PaCO2增高,可能表明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往往与呼吸系统的异常有关。

血气分析报告解读

血气分析报告解读

血气分析报告解读血气分析报告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可以提供人体酸碱平衡以及氧合状态的信息。

它包括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标准碱度(BE)等指标。

血气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血气分析常见指标进行解读。

首先是pH值,它反映体液的酸碱平衡状态。

正常范围为7.35-7.45、当pH值低于7.35时,说明患者体液处于酸性状态,称为酸血症;当pH值高于7.45时,说明体液处于碱性状态,称为碱血症。

酸碱失衡可能是由呼吸系统或代谢性因素引起的,因此pH值的异常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其次是二氧化碳分压(PCO2),它反映了人体的呼吸功能。

正常范围为35-45mmHg。

当PCO2低于35mmHg时,说明呼吸过度,称为呼吸性碱血症;当PCO2高于45mmHg时,说明呼吸不足,称为呼吸性酸血症。

呼吸性酸碱失衡通常是由肺部疾病或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引起,而呼吸性碱血症可能是由呼吸过度导致的。

第三是氧分压(PO2),它反映了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正常范围为75-100mmHg。

PO2值过低可能意味着呼吸功能的异常或氧供应不足。

常见的原因包括肺部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PO2的异常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最后是标准碱度(BE),它表示体液酸碱平衡中碱性物质的浓度。

正常范围为-2.5到+2.5mmol/L。

BE值高于正常范围,意味着体液碱性过高,可能是由于代谢性碱血症引起;BE值低于正常范围,意味着体液酸性过高,可能是由于代谢性酸血症引起。

BE的异常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此外,血气分析还可获得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

氧饱和度反映了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比例。

正常范围为95%以上。

低氧血症可能是呼吸功能不足或氧供应不足的表现。

在解读血气分析报告时,需要考虑各指标的整体变化和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

酸碱失衡可能是一些严重病情的表现,如高血糖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等。

血气分析与电解质

血气分析与电解质

③肾小管功能不全,如肾小管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慢性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
脑脊液钾:正常脑脊液中钾的浓度较血清含量低,且浓度较稳定。 某些脑与脊髓肿瘤患者,脑脊液中钾可轻度降低;低钾血症时,
钠(sodium) 【参考值】 血清钠 135~145mmol/L 尿液钠 130~260mmol/L/24h
【临床意义】 尿钾排泄减少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酸中毒时尿钾排出减少、肾功能衰竭、使 用保钾利尿剂、肾前性氮质血症、肾病合并尿量减少等疾病,尿 钾排泄减少。 尿钾排泄增多: ①内分泌紊乱,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征、Cushing综合征、肾素瘤、 心力衰竭、长期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病; ②糖尿病酮症、使用排钾利尿剂、代谢性碱中毒、使用含钾高的药 物和食品;
【临床意义】
血钙增高 (1)摄入过多: 静脉用钙过量、大量饮用牛奶、结节病等由于肠道过量吸收 钙引起血钙过高。 (2)溶骨作用增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变形性骨炎 (Paget病)、转移性骨癌;血液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 多发 性骨髓瘤和Buekitt淋巴瘤等分泌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等, 使钙从破坏的骨组织中释放出来,血钙升高。 (3)钙吸收作用增加: 维生素A或D摄入过多,使肠道、肾小管吸收钙增加,钙质沉 积于肾脏可发展成肾脏钙化病。 (4)肾脏功能受损: 肾上腺功能不全,急性肾性肾功能不全时钙的排出减少,血钙 升高。 (5)其他:婴儿原发性高钙血症,Addison病等。
颅外伤、使用利尿剂。
②降低见于大量出汗、剧烈呕吐、心力衰竭、高氯性 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长期低盐饮食、肾病晚期少 尿、Cushing综合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钙(calcium)
【参考值】
血清总钙 成人 2.1 ~ 2.6mmol/L

电解质与血气血脂分析

电解质与血气血脂分析

HCO3

Pr

体内物质 代谢产生
氨基酸 脱氨基
来源: 来源:
食物中所含金属元 素在体内的氧化产 物 菜果 豆奶 + 含++ + ++ Na K
Ca Mg 和 有机酸盐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缓冲系统
肺 肾 组织细胞
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 血液缓冲系统 1.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1.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H2O+CO2 H2CO3 H++HCO3[HCO3-]/[H2CO3]=20/1 ]/[H 2.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2.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3.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3.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4.磷酸盐缓冲系统 4.磷酸盐缓冲系统
①AG增高: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中毒合并肾 AG增高: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增高 功能不全) 功能不全) AG正常的酸中毒 正常的酸中毒: Cl性代谢性酸中毒 腹泻失去HCO 性代谢性酸中毒( ②AG正常的酸中毒:高Cl性代谢性酸中毒(腹泻失去HCO3-而Cl增加) 增加)
11. 阴离子隙(anion gap, AG) 阴离子隙(anion
(1)指血中所测定的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之差。 指血中所测定的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之差。 (2)计算公式 AG(mmol/L) AG(mmol/L)=(Na++K+)-(Cl-+HCO3-) 或AG=Na+-(Cl-+HCO3-) 参考值: 10(3)参考值: 10-18mmol/L 或7-14mmol/L (4)意义: 鉴别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 意义:
电解质与血气血脂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倪培华 副教授
一、概述 电解质: 电解质:人体体液中无机物与部分以电解质 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的统称。 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的统称。 分布 血浆: (1)血浆:Na+、Cl-、K+ 细胞间液: (2)细胞间液:其成分和浓度与血浆相似 细胞内液: (3)细胞内液:K+、Mg+ 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 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 细胞内高K 的维持,依赖膜上的钠钾泵 钠钾泵。 细胞内高K+、低Na+的维持,依赖膜上的钠钾泵。

ICU患者的血气分析与电解质平衡

ICU患者的血气分析与电解质平衡

ICU患者的血气分析与电解质平衡ICU(重症监护室)是一个专门治疗危重病人的特殊医疗单位。

在这个高度监测的环境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平衡的监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ICU患者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平衡的意义,以及常见的相关指标和应对方法。

1. 血气分析的意义血气分析是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血样,可以得到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如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氢离子浓度(pH值)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的肺功能、气道通畅度以及酸碱平衡状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等问题。

2. 常见的血气分析指标及其意义(1)氧分压(PaO2):正常值为80-100 mmHg。

低于80 mmHg可能表示氧合功能不全,需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氧疗。

(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值为35-45 mmHg。

高于45 mmHg可能表明患者存在通气不足或肺功能异常,低于35 mmHg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呼吸过度或呼吸道排气不足。

(3)氢离子浓度(pH值):正常值为7.35-7.45。

低于7.35可能表示患者存在酸中毒,高于7.45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碱中毒。

pH值的异常可能与呼吸或代谢性疾病有关。

(4)碳酸氢盐(HCO3-)浓度:正常值为22-28 mEq/L。

高于28 mEq/L可能表示代谢性碱中毒,低于22 mEq/L可能表示代谢性酸中毒。

HCO3-浓度与pH值共同反映了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

3. 电解质平衡的意义电解质平衡是指维持体液中电解质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生理过程。

在ICU患者的治疗中,电解质平衡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电解质的失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神经肌肉功能异常、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4. 常见的电解质指标及其意义(1)钠离子(Na+)浓度:正常值为135-145 mEq/L。

高于145 mEq/L可能表示患者存在高钠血症,低于135 mEq/L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低钠血症。

血气分析报告中的电解质指标解读理解Na和K的影响

血气分析报告中的电解质指标解读理解Na和K的影响

血气分析报告中的电解质指标解读理解Na和K的影响血气分析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可以评估身体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情况。

其中,钠离子(Na+)和钾离子(K+)是两个重要的电解质指标。

正确地解读和理解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钠离子(Na+)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关键离子。

它的浓度主要受到饮食摄取、肾脏排泄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在血气分析中,钠离子的浓度通常用血浆钠浓度(pNa)来表示。

1. 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是指血浆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原因可能包括血容量减少、水分丢失、摄入过多的钠等。

高钠血症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进而导致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流动,使细胞收缩和脱水。

2. 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指血浆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常见的原因有水相对钠的增加、钠的丢失过多等。

低钠血症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内流动,引起细胞肿胀。

二、钾离子(K+)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稳定性和正常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离子。

它的浓度主要受饮食摄取、肾脏排泄和酸碱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在血气分析中,钾离子的浓度通常用血浆钾浓度(pK)来表示。

1.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浆钾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原因可能包括肾脏排泄功能障碍、细胞释放钾过多等。

高钾血症对心脏和神经肌肉功能具有严重影响,可导致心脏停搏和心律失常等危险情况。

2.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是指血浆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常见的原因有肾脏功能失调、失水等。

低钾血症会引起神经肌肉的异常兴奋性,可导致肌肉无力、心脏传导异常等症状。

三、Na和K的相互关系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细胞内外的钠和钾的浓度差异是维持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基础。

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而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中。

钠钾泵是控制这种分布的关键机制。

当钠离子浓度升高时,会导致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细胞内钾的浓度降低,进而引起低钾血症。

相反,当钠离子浓度降低时,细胞内钾的浓度升高,进而引起高钾血症。

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电解质检测与⾎⽓分析第⼗⼀章电解质检测与⾎⽓分析⼈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fluid)。

体液中有⽆机物和有机物,⽆机物与部分以离⼦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

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有机物称为⾮电解质。

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分为两⼤部分,即细胞内液(intracellulerfluid,ICF)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erfluid,ECF)。

细胞外液因其存在部分不同,⼜可分为⾎浆和细胞间液,后者包括淋巴液。

各部位体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其内的⽔与电解质也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很易受外界或机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破坏出现代谢紊乱,即⽔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节钠、钾、氯代谢和检验氯和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阳离⼦。

体内Na+约有50%分布于细胞外液,约40%存在于⾻骼,约10%存在于细胞内。

机体通过膳⾷及⾷盐形式摄⼊氯和钠,成⼈每⽇需要量5-9g,⼀般是摄⼊体内NaCL的量⼤于其需要量,所以,⼀般情况下,⼈体不会缺钠缺氯。

Na+、CL-主要从肾排出,肾排钠量与⾷⼊量保持平衡。

肾对保持体内钠的含量起有很重要的作⽤。

当⽆钠摄⼊时,肾排钠减少,甚⾄可以不排钠,⽽让钠保留于体内,以维持体内钠的平衡。

钠的摄⼊与排出往往伴随有氯的出⼊,钠与氯还有少部分以出汗形式丢失。

体液中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

Na+有65%-71%是可交换的,其中85%存在于细胞外液,15%在细胞内液。

⽤同位素标记Na+的实验证明,Na+既能透过细胞膜,还可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即细胞上存在的钠钾泵将Na+从细胞内泵出到细胞外,使细胞内的Na+保持在低⽔平。

⼈体中K+约90%是可交换的,⼤部分存在于细胞内液。

体液中细胞外液的Na+浓度⾼于细胞内液,K+是细胞内液⾼于细胞外液。

⼀、体液电解质及其⽣理功⽤⾎浆中主要电解质有Na+、Cl-、K+。

细胞间液是⾎浆的超滤液,其电解质成分和浓度与⾎浆极为相似,不同之处是⾎浆含有较多的蛋⽩质,⽽细胞间液不含或仅含少量的蛋⽩质,由于蛋⽩质是⼤分⼦量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故⾎浆蛋⽩含量⾼于细胞间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细胞内液占98% :红细胞内为115mmol/L 细胞外液占2% :血清为4.0mmol/L
思考题
Diagnostics
r
钾平衡紊乱
※ 血清K+:3.5~5.5mmol/L; 尿 K+ :25~100mmol/24h。 ※ 钾平衡紊乱与否,要考虑钾总量和血钾浓度。
血清钾浓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体内总钾的情况 ——血钾总 量的98%存在于细胞内,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较低,钾 透过细胞膜速度缓慢。 ※ 临床观察钾平衡时,除检测血钾外,还应从影响钾代 谢和钾代谢紊乱后代谢变化的多方面检查,以便综合分 析钾平衡紊乱的原因和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程度。
r
低钾血症 (hypokalemia)
1、摄入不足: ①长期低钾饮食、禁食和厌食; ②饥饿、营养不良、吸收障碍 2、丢失过多: ①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 ②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 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 ③应用排钾利尿剂(速尿等)
3、分布异常: ①细胞外钾内移(胰岛素)、家族性周期麻痹、 碱中毒; ②细胞外液稀释(肾性水肿)
Diagnostics
r
体液中电解质与水的分布
Diagnostics
r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potassium within body 体 内 钾 (50mmol/Kg体重)
98%
2%
细胞外
细胞 (150mmol/L)
血浆钾 (3.5~5.5mmol/L)
Diagnostics
分光光度法
两类:酶法,大环发色团法 酶法: Na+测定 Na+存在下,在420nm波长可测定 (ONPG)产物邻-硝基酚颜色产生速率。 K+测定 K+会增强色氨酸酶活性,测定酶活性 来判断K+浓度 。 胆红素及溶血有影响,脂血标本影响大不能测定 。
Diagnostics
离子选择电极法
r
Determinati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and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血清电解质检测
Detection of serum electrolytes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 刘湘帆 liuxiangfan1976@
Diagnostics
r
病史: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 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 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 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 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腹胀,肠 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血清[Na+]125mmol/L 血清[K+] 3.2mmol/L 问: 该患儿发生了何种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离子选择电极法
电极 钠电极含玻璃膜 钾电极含液态离子交换膜(渗有缬氨霉素) 检测 电极表面电位与参比电极的差来估计样本含量
Diagnostics
火焰光度法
r
间接法和直接法 ISE误差原因: 电极选择性减弱 蛋白质沉积或膜污染 盐桥被离子竞争或与某些离子反应 “电解质排斥效应” 间接法中归罪于样品中 脂质和蛋白质的溶剂置换效应,造成结果降低
Diagnostics
r
高钾血症 (hyperkalemia)
1、摄入过多: 静脉滴注大量钾盐、输入大量库存血 2、排出减少: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③应用潴钾利尿剂(安体舒通等) ④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泌钾障碍(SLE) 3、细胞内钾外移: ①红细胞破坏(溶血、大面积烧伤) ②缺氧和酸中毒 ③休克、组织损伤 ④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使细胞内脱水,导致细 胞内钾外移(甘露醇)
Diagnostics
r
钠、钾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火焰光度法(FES) 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分光光度法
Diagnostics
r
发射光谱法,被推荐为参考方法
样本用含有锂或铯的溶液稀释
被丙烷气雾化后燃烧 通过各滤光片,被光检测器接收 Li+ 或Cs+作为内标准与Na+、K+比较 最大不足是燃气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
acid-base
Diagnostics
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测定
r
case3
某慢性肺心病人,其血气分析和电解质 测定结果如下: pH 7.40 PaCO2 67mmHg HCO340mmol/L 血Na+ 140mmol/L 血Cl90mmol/L 分析题: 该分析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Diagnostics
Case 2
r
Case2 1、病史、应用胰岛素、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都 支持低钾血症。 2、糖尿病大量应用胰岛素→细胞外钾移向细 胞内
低钾血症 (hypokalemia)
Diagnostics
r
钾 平 衡:细胞内外平衡
K+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为细胞外液的40倍——依 赖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来维持两者正常梯度,使细胞 排钠储钾。 当缺氧、酸中毒等使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时,钾即从细胞 内移出。
低钾血症 (hypokalemia)
半年,近三天食欲 减退、呕吐频繁、精神萎靡不振、乏力。今日出现 神智不清急诊入院。BP80/64mmHg,键反射减弱。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蛋白(+),糖(+++),酮体(+)。 入院后注射胰岛素72单位,患者神志逐渐清醒, 但有烦躁不安,并出现心律不齐。查心电图出现T 波低平、频繁室性早搏、查血[K+]2.0mmol/L, [Na+ ] 141mmol/L。 问: 患者主要发生了哪种电解代谢紊乱?
Diagnostics
Case 1
r
Case1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 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 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 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3.2mmol/L(<3.5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