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规范及安全注射

合集下载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三、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1、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

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2、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

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

灭菌物(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5、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 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持物钳应干燥保存,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6、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
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是指为了确保接种疫苗过程中安全有效,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的一些常见要点:
1. 注射器和针头:选择符合标准的注射器和针头,并确保在注射前进行消毒。

2. 接种疫苗储存和运输:疫苗应储存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并避免暴露在阳光或其他有害条件下。

3. 接种点的设施和设备:确保接种点具备合理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洗手设施、注射台、废弃物处理等。

4. 注射操作规范:进行接种的医务人员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注射部位、注射深度和注射角度等。

5. 注射现场卫生控制:保持注射现场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 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在接种后监测接种者是否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并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7. 注射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严肃的调查和处理。

8. 培训和评估:对接种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定期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具备合格的注射技能和知识。

以上是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的一些基本要点,但实际实施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具体要求和细节。

因此,重要的是在接种点建
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监督执行,以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是指在接种疫苗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三要素包括:
1. 注射设备的选择与消毒: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保证其质量符合标准,并且在使用前进行彻底的消毒。

注射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无损坏、无锈蚀和无污染。

2. 注射操作的规范:注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和规范操作流程。

在注射前,应仔细核对疫苗的名称、剂量和有效期,并对接种者进行相关询问,以确认接种者的适宜性和良好的健康状况。

3. 接种后的监测与处理:接种后应进行观察和监测,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记录。

同时,要定期做好接种记录与监测报告,及时反馈接种情况,并对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提高接种安全性和疫苗质量。

通过遵循以上三要素,可以有效预防接种安全注射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风险,保障接种者的身体健康和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目的:1、了解安全注射的概念;2、掌握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行为的危害;3、掌握实现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措施和要求;4、掌握自毁式注射的使用方法。

内容1、安全注射的概念(1)概念:对疫苗和药物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进行安全处理即称为安全注射。

(2)安全注射的三大要素:①对接受注射者无害;②对实施注射者无危(wei)险;③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众带来危害。

2、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概念目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包括以下含义:(1)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接种前才干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者防刺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2)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上岗;(3)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4)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5)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回收、销毁。

3、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危害: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传染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疟疾等↓不灭菌器材导致的感染↓脓肿败血症非传染病↓↓ ↓不正确技术造成的伤害↓注射性麻痹结核性淋巴炎注射物内含有其它物质引起的伤害↓毒性反应过敏性休克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造成以下几种危害:(1)传播血源性疾病。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造成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我国的免疫程序规定,1 岁以内的儿童需要接种多种生物制品,如果预防接种不安全,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病毒携带者,将来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也可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如果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时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刺伤,也可能被传染。

根据 WHO 的统计,全球每年由于使用不安全注射器而新增的乙肝感染者为 800 万到 1600 万,新增的丙肝感染者人数为 230 万到 470 万,新增的 HIV 感染者人数为 8 万到 16 万。

什么是安全注射?包括哪些具体要求和措施?

什么是安全注射?包括哪些具体要求和措施?

什么是安全注射?包括哪些具体要求和措施?
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护人员不带来任何可避免的暴露风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安全注射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
(1)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有手卫生指征时正确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在医疗活动中正确使用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进行各种注射前,规范地进行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确保效果。

(4)使用注射针、套管针和静脉输液系统时,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应遵循下列要求: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②“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

③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品。

④单剂量注射用药品不得分数次使用。

⑤多剂量包装药品每次使用时注射针(套管)和注射针筒必须无菌。

⑥保存时应按照厂家建议保存,疑有污染时应立即丢弃。

⑦不得多位患者共用袋装或瓶装的静脉输液。

⑧避免滥用注射。

(5)预防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减少不
必要的注射操作;推荐使用安全医疗器械进行各种注射操作;应使用大小合适的一次性锐器盒收集各种诊疗、护理操作中产生的损伤性废物,锐器盒不可盛装过满,达到3/4满时应及时关闭;不能弯曲折断或手工拔出针头;不可徒手去除针头。

(6)正确进行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一旦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应立即遵循“一挤二洗三消毒四报告”的原则进行受伤局部的应急处理,降低锐器伤后感染的风险。

应急处理后应及时报告锐器伤管理部门进行暴露评估和暴露后干预。

(7)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处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预防许多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保障接种的安全性,可以建立以下的安全注射制度:
1.注射设备的标准化:注射设备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质量可靠,并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2.合格操作人员: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和合格考核的医疗人员才能进行接种,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健康问询:接种前,接种者及其家长应进行健康问询,告知医生有无过敏等特殊情况,以避免接种过程中的意外。

4.事前评估:接种前,医生应对接种者进行事前评估,检查是否有禁忌症,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5.注射部位消毒:在接种前,医生要对接种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注射部位观察:接种后,需要对接种部位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反应。

7.接种记录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接种者的接种情况和接种反应,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

8.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医疗机构应监测接种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同时将不良反应报告给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估。

9.接种安全宣传:医疗机构应开展接种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接种者及其家长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正确接种。

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接种的安全性,减少意外发生,保护接种者和公众的健康。

医院安全注射实施方案

医院安全注射实施方案

医院安全注射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医院注射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并严格执行医院安全注射实施方案,是每个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下是医院安全注射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一、建立严格的注射操作规范。

1. 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接受规范的注射操作培训,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和操作流程。

2. 在注射前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病历和医嘱,确认患者对药物过敏史和疫苗接种史。

3. 注射前必须对药品进行核对,确认药品名称、规格、剂量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品或错误药品。

4. 注射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二、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1. 注射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必须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2. 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危害。

三、加强医疗器械管理。

1. 医院必须建立医疗器械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符合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2. 医院必须建立医疗器械库存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清点、检查和保养,确保医疗器械的完好无损和安全可靠。

四、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1. 医院必须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确保医疗安全。

2. 医院必须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理机制,对医疗纠纷进行及时调解和处理,维护医患关系和医疗秩序。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1. 医院必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监控,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2. 医院必须建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对医疗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医疗安全。

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1. 医院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2. 医院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七、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1. 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医疗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3篇)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3篇)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通过计量认证)。

二、疫苗必须是国家卫生部或国家医药管理局有批准文号的生物制品研究所(或药厂)正式生产出品,并按规定渠道供应的产品。

三、疫苗的贮存、运输、接种必须按冷链规定操作进行。

四、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处方。

五、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

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失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六、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

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按照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七、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针管分开放入安全盒和回收桶中。

八、接种后须观察____分钟后确认无接种反应后再离开,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

九、疫苗安瓶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应盖上消毒棉球。

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十、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按照一次性注射器的处理要求认真做好一次性注射器的处理。

十一、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____分钟以上,做好登记。

是指为了确保接种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下面是一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的内容:1. 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选择规范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并且符合疫苗接种需求。

2. 注射器的消毒:注射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

3. 注射点的准备:注射前需要清洁注射点,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 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疫苗种类和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上臂二头肌、臀部外上方等。

5. 注射操作的正确性:注射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包括进针角度、注射深度、注射速度等。

遵循规范操作可以减少注射引起的疼痛和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7
接种时严格执行以下安全 注射要求 (1)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 注射器。 (2)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 头误伤。如被污染的注射 针头刺伤,应按照有关要 求处置。 (3)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 帽,应将注射器具直接投 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 内,或者用截针器毁形后, 统一回收销毁。
接种操作经验的分享与探讨
在此输入标题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安全接种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皮下注射
定义
皮下注射接种法是将少 量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内 的方法,如麻疹疫苗、 流脑疫苗、流行性乙脑 疫苗和风疹疫苗的接种
操作
准备
1.用物准备:注射盘(消毒液、 棉签、砂轮)、疫苗、急救药物 与用品、1ml和2ml一次性注射 器、记录卡(册)等。 2.受种者准备:取坐位或半坐位, 注射部位可在上臂外侧三角肌 下缘附着处,大腿前侧与外侧 或两侧腹壁。 3.操作者着装整洁,戴口罩, 洗手,铺无菌盘。
肌内注射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是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 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 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准备
1.接种者:按要求着装、 洗手并擦干。 2.物品:药盘、疫苗、药 杯、药勺、水壶、记录 卡(册)等 3.环境:清洁、光线 充足。
1.核对受种者姓名和疫苗品名。 2.固体疫苗:月龄稍大的儿童用消 毒小勺将固体疫苗直接喂入口中 或用凉开水送服咽下。月龄小的 儿童应将固体疫苗用汤匙碾碎, 干服或用少许凉开水调成糊状, 慢慢送入口中,看其咽下。如儿 童服疫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 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3.液体疫苗:较大儿童张口直接滴 入。较小儿童呈仰卧位,左手拇 指和示指捏住两颊使其嘴张开, 右手将疫苗滴入口中。


1. 核对姓名,询问“三史”(家族史、 接种史、 过敏史),向受种者或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核对疫苗与接种单,检查疫苗质量抽取药液。 3.选定注射部位:用1ml一次性注射器配4.5号或 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用75%乙醇消毒 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直至针头上 有一小滴疫苗出现为止,查对安瓿。左手绷紧 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右手示指固定 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 ~15°角(如 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注射时,针头与 皮肤呈30°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 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 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右手轻轻推动活塞,注 入疫苗0.1ml,使注射处降起形成个圆形皮丘, 隆起的皮肤几乎变白并显露毛孔,针管顺时针 方向旋转45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安全接种的实施
5
预防接种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 注射器,注意注射器要无菌包装, 在有效期内使用,推广使用自毁 型注射器。
接种记录与观察 (1)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简) 或计算机上记录所接种投备的年、月, 日及批号。接种记录书写工整,不得 用其他符号代替。 (2)告如家长成监护人,受种者在核 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 30 分钟。 如出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要及时处 理和报告。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 分析结论,在此录入上述 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 图表的综合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 图表的综合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 图表的综合
操作
准备
1.注射盘(消毒液、棉签,砂轮)、 疫苗、急救药物与用品、2ml或 1ml一次性注射器、记录卡(册)等。 2.受种者准备:取坐位或卧位,注射 部位应选择肌肉丰富、与大血管和 神经距离相对较远的部位,以上臂 外侧三角肌、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 臀大肌外上2/3处常用。 3.操作者者装整洁,戴口罩,洗手, 铺无菌盘。
安全接种
概念 流程图 实施
安全接种
概念
安全接种是指预防接种 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 性,要求达到“3个安全” 的标准,即: 1.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 全的注时器材和合格的疫 苗,采用正确的注射途径, 接种者操作规范; 2.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 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3.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 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肌内注射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注射途径
口服法
操作 定义
口服接种法是将疫苗吞咽 进入体内的方法,如脊髓灰 质炎糖丸活疫苗的接种,是 一种安全、方便的免疫方法, 疫苗经口服后在胃肠道通过 扩张方式吸收,30分钟后 可发挥作用。
在此输入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无菌技术操作方面: 一、关于未抽吸完的多人份疫苗处置(比如白破、A群流脑): 剪下刚拆开的一次性注射器包装袋另一端,用记号笔写上开瓶时间后盖住, 收进冷藏箱暂存,活疫苗半小时后丢弃,非活性疫苗1小时后丢弃。 二、关于是否按照医院传统的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消毒操作? 1.密封瓶:掰开塑料盖后,应以75%酒精棉签消毒橡胶塞,待酒精干透后, 方可抽吸药液。 2.玻璃安瓿:折开前应以 75%酒精棉签消毒瓶颈,待酒精干透后再折开,若 要使用砂轮,使用后应再以75%酒精棉签擦掉屑沫,再折开。若砂轮的使用 频率高,可将砂轮浸泡于75%酒精内,每周更换酒精两次。
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接种工作人员在 实施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有关事项,告知的内容主要有: 1.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证、不良反 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目前多地实行“一人 一苗一剂一告知”制度,要求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在每次接种疫苗前签 署相应的疫苗知情同意书。 2.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 和询问情况。 3.对受种者健康状况有怀疑时,建议去医院检查后确定是否接种疫苗。


本课件资料来自
感谢您的聆听!
Big
idea
在此输入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在此输入标题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2
检查疫苗质量,凡过期、变 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 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 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 律不得使用。
4
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 量参见国家药典的规定,对 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 避开瘢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②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 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 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搽直径 ≥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 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4.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同品种的二 类疫苗,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其他有关 内容。
5.对于有接种禁忌证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应当对受种者或者 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接种疫苗后应嘱咐家长让受种儿童休息观察30分钟后方可 离开接种门诊,同时, 接种门诊应配足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 素、高渗糖溶液、地塞米松和呼吸兴奋剂等药品,以备应急之 需。
沟通交流方面
我个人与家长和孩子交流的经验 其实并不比大家丰富,常用的方法也是 向前辈们、同事们学习而来的,比如, 跟小的宝宝们说:“阿姨帮你抓虫子 啊……”;跟六七岁的大孩子涂抹酒精 时说“阿姨给你抹麻药,抹完就比较不 痛了……”;有的同事给孩子喂二价脊 灰或者轮状病毒疫苗,会跟孩子说“你 帮阿姨尝看看这个是不是草莓味的 啊……”。我觉得,如果我们在接种过 程中对孩子们友善,表现出耐心和爱心, 家长也会比较放心、比较能理解和配合 我们的工作。
1.核对姓名,询问“三史”,向受种 者或家属故好解释工作。2.核对疫苗 与接种单,检查疫苗质量,抽取药 液。 3.选定注时部位:接种人员用相应规 格的一 次性注射器, 吸取1人份疫 苗后,消毒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 内空气,左手拇指和食指叉开,绷 紧注射部位肌肉,右手持注射器(以 执毛笔式),中指固定针栓,与皮肤 成90度角,在左手拇指和示指之间 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 进针约 2.5~ 3cm(消瘦者和婴幼儿酌减)。 放松皮肤,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 疫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 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疫苗接种操作规范及安全注射
2018年10月
疫苗接种部位与方法
1
2 3 4
皮内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
口服法
皮内注射
定义
皮内注射接种法是将 少量疫苗注入人体表 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如BCG的接种和结核 菌素的试验。
准备
1.用物准备:注射盘(消毒液、棉 签、砂轮)、疫苗、急救药物与 用品、1ml一次性注射器、4.5号 或5号针头、记录卡(册)。 2.受种者准备:取坐位或立位,注 射部位为前臂掌侧中1/3 与下 1/3 交界处和上臂外侧三角肌中 部附着处。 3.操作者者装整洁,戴口罩洗 手,铺无菌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