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用药特点
儿科用药特点

• 婴幼儿选用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立
即反应。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对胃 肠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时需要判断异常症 状,如腹泻是药物引起还是感染等其他原 因引起。婴儿血脑屏障不完善,对吗啡类 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枢抑制。其次 要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延缓反应,如有些 药物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影响食欲和 软骨发育药),有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损伤 性疾病等。
儿科用药特点 小儿在体格和器官 发育等各方面不同 于成人,故在儿科 用药要注意其特点
①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 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 快; ②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 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 节失衡,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 平衡的药物异常敏感,如用利尿药后易 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水和电解质 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 金刚烷胺及含金刚烷胺的制剂(如“好娃
娃“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 等),在1岁以下禁用
• 任何形式的止泻药
定要谨慎使用 • 止咳药(事实上,儿科很少需要使用止咳 药物,化痰药物使用相对更多)、止吐药, 以及气道分泌物多时、使分泌物粘稠不易 咳出的药物(如异丙嗪类抗过敏药、山莨 菪碱(654-2)为代表的莨菪类药物等等, 尤其是“喉气管支气管炎”时,因可能加 重内生性异物阻塞,更应列为禁忌);
• 氯霉素可引起灰婴中合症 再障 • 长效磺胺 苯胺 醌类 亚硝酸盐可引起高
铁血红蛋白血症
• 小龄儿童尽量不要肌注给任何药物,尤其是预计
要多次给药治疗时,如现在社区常用的肌注抗菌 素类药物、反复肌注退热药物等。原因有:A。小 儿的神经走行、解剖可能有异于成人,在儿童肌 注,更易出现大神经的损害,如果不是紧急抢救、 来不及开通静脉通道,尽可能不要采用肌注的方 式给药;B。小儿的肌肉薄嫩,且肌注时药物都原 药浓度、稀释很少,就像化肥散到娇嫩的叶片上, 比成人更容易引起肌注部位的肌肉永久性的伤害, 像臀大肌萎缩等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
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级解毒功能较差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药物进入小儿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例如可待因(镇咳药物)小儿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反应不一样。
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可使小婴儿虚脱,,8岁以内的小儿,使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影响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小儿体内循环对胎儿的影响与胎龄及成熟度有关。
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也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
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阿托品应慎用;抗癌药物.抗甲状腺素药物哺乳期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比成人易中毒。
因此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极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
二.小儿药物选用及护理(一)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证,有针对性的使用。
通常应用以一种抗生素为宜,滥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药菌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链霉素对听神经的损害等等,此类药物剂量不要过大,疗程不宜太长。
还有抗生素抗菌谱的宽窄,广谱抗生素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
(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高热.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镇静药使患儿得到休息,利于病情恢复。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医学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医学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医学小儿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小儿用药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需要特殊的药理学知识和护理医学技巧。
本文将介绍小儿用药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护理医学知识。
一、小儿用药的特点1.生长发育: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处于发育中,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对其影响更加敏感。
因此,对于小儿用药,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生理状态来进行个体化处理,剂量和用药方式需做相应调整。
2.药代动力学:小儿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与成人不同,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存在差异。
小儿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较快,分布容积较大,排泄率较高,因此需要根据小儿的特点来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以避免药物的累积和毒副作用。
3.适应症和禁忌症:小儿用药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和药物的适应症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有些药物对小儿使用有禁忌症,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在小儿中使用需要谨慎。
4.味道和剂型:小儿对药物的味道敏感,如果药物味道苦涩或刺激性,小儿常常难以接受,甚至会拒绝服用。
因此,小儿用药的剂型应尽量选择液体剂型或可咀嚼、咀嚼片剂型,以提高小儿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二、小儿用药的护理医学1.药物剂型的选择:对于小儿患者,需要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新生儿和幼儿常常难以吞咽和咀嚼固体药物,可以选择液体剂型或将固体药物研磨成细粉用水冲服。
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选择片剂或咀嚼片剂。
2.剂量的准确计算:小儿用药的剂量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来计算,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标准剂量来使用。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常常需要根据体重进行输液给药。
同时,由于小儿肌肉和皮下脂肪层相对较薄,注射时需注意选择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3.药物的监测与调整:小儿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效和毒副反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状态和临床变化,及时调整剂量和用药频率。
同时,对于某些药物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可以进行药物浓度的测定,以确保达到治疗效果。
简述儿童用药的特点

简述儿童用药的特点
x
儿童用药的特点
儿童的生理状态有很多与成人不同的地方,因此儿童药物给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的活动性更强。
因此,儿童用药的剂量比成人低,安全
性较高。
2、儿童的吸收率较高,哮喘药物的吸收率比成人高。
3、儿童的新陈代谢能力较弱,药物的新陈代谢可能比成人慢。
4、儿童的身体小,体积小,他们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较差。
5、儿童的消化道是不完全发育的,因此需要用液体剂型,以便
能够容易上吸收。
6、儿童有很多专有的病情,比如小儿麻痹症,这样的病情特异
性药物也很重要。
- 1 -。
儿童用药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浅析

抗感染药物 :儿童易患感 染性疾病 ,故抗感染 药物较常应 说明书按体表面积 已推荐 儿童药量 )。
用。应根据不 同病种 、病情轻重、年龄大小等选择用药 ,如 临床
儿 童剂量 =成人剂量 ×儿童体表面积 (m2),1.73 mE(药品说
已确定诊 断为病毒性感染 ,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或某 些中草药 制 明书未按体表面积推荐儿 童药量 )
则应给予 0.1 mg/kg,如果不 能静脉注 大量使用纳 洛酮 ,如果 效果不明显时 ,需及时给予辅
要 时可用灭菌注射用水将本 品稀释。
助 机 械 通 气 。
3 注 意 事项
3.4 在术后 突然 逆转 阿片类抑制可能 引起 恶心 、呕吐 、出
3.1 纳洛酮的广泛应用 已证 明其安全 性较好 ,尚未见 中 汗 、心律失常 ,严 重者可导致死亡。由于纳洛酮作用时间短 ,一
● ∞ 眉
2.4 儿科急危重症 纳 洛酮对于脑水肿 、昏迷 、心肺脑复
3.2 使用纳洛酮过程 中 ,要 注意持续监护 ,因为阿片类药
苏等均有一定 的辅助抢救作用 。小儿静脉 注射 的首次 剂量为 物有可能蓄积在 除血液外 的其 他组织 ,可能会持续 释放至血
0.O1 m g,如果此剂量没有在 临床上取 得满意的效果 ,接下来 液 ,使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再次升高 ,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体 重低于 3O kg儿童 的体表 面积(BsA)(m2)=(年龄 +5)×
针对性地选用【”。通常 以应用一种抗菌药为宜 ,有些抗菌药物儿 0.07.
童要禁用或慎用 ,如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JxJL骨骼发育 ;四
或 BSA(m2)=0.035(m2/kg)×体 重 (kg)+O.1(m )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

儿科临床用药特点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尤其是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差异较大。
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有其自身规律,儿童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6%〜7%,新生儿高达24.7%。
因此,对其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1小儿用药特点: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和泄的过程快。
f体液占体重比例大,水盐转换率快,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
€小儿生长发育时期,消化、血液、肝肾功能均不完善。
f 免疫系统不完善。
f年龄不同,发育营养状况不同。
由于小儿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因此,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祛痰止咳药,而忌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过度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
2、儿童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特点:儿童药物吸收特点: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吸收率较高,药物过量易引起毒副反应。
t小于2岁小儿胃排空慢,肠壁薄,多数药物吸收增加。
f 新生儿胃肠道及肌肉注射吸收不稳定,故采用静脉给药。
r 儿童皮肤、粘膜相对较薄(鼻腔、口腔、直肠等),吸收较成人好,比较方便。
儿童药物分布特点:厂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许多药物易通过其进入。
f小儿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量大。
药物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外液中,越年幼,表观分布容积越大,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作用延长;t小儿的血浆蛋白浓度低,与药物亲和力低,相同血药浓度时药物游离浓度比成人高,如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苯妥英钠。
儿童药物代谢特点:f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小儿肝体积小,代谢解毒能力弱;小儿体内肝药酶系统不完善,包括肝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
r新生儿因缺乏葡萄糖醛酶,应用氯霉素易中毒引起灰婴症”。
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应用磺胺类、呋喃类药时可出现溶血现象。
儿童药物排泄特点:F 小儿的肾功能、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功能,均明显低于成人,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仅为成人一半。
儿童用药特点

儿童用药特点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性医院非儿科专业的临床医生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儿童患者。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应熟悉儿童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合理选择药物,特别是非儿科专业的临床医生在诊治儿童患者时更应注意,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与合理。
1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儿科诊治的对象涉及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春期儿童。
1.1 胎儿期用药特点胎儿不能成为直接的用药者,但很多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由于大部分药物自身的性质和胎儿生理及代谢功能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致使胎儿中毒或致畸,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反应停事件令人怵目惊心。
迄今,对妊娠期绝对安全的药物还很少,因此应尽量减少妊娠期用药,杜绝滥用,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1.2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胎儿娩出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生后1个月~1周岁为婴儿期,2~3岁为幼儿期。
此时的小儿正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其生理特点是体格生长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渐趋完善。
由于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特别要密切注意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婴幼儿对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不一,可以是明显,也可以是不明显的。
因此,要警惕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
例如氨基糖苷类对婴幼儿很难反映出药物早期中毒的指征,一旦听神经受损,多成聋哑,造成终身残疾。
这一时期主要是哺乳期,也要注意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产生的后果。
婴幼儿的给药途径仍以静脉滴注为优,它可直接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便于控制病情。
肌肉、皮下注射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易造成吸收不完全。
婴幼儿的另一特点是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肿胀,渗出物较多,故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疾病恢复。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2020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儿童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高度重视的领域。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排泄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情况。
本文将就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儿童用药特点1.生理特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儿童的生理特点。
由于儿童的器官和体重相对较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可能会快于成人,因此需要根据芳龄、体重和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用药剂量。
另外,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
2.药物种类需要考虑的是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种类。
有些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儿童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也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物种类。
3.用药适应症儿童用药的适应症也需要特别关注。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于一些疾病可能会出现不同于成人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确定用药适应症。
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1.退烧镇痛类药物在儿童退烧镇痛用药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芳龄来确定用药剂量,避免出现用药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2.抗生素对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生素是常用的药物。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3.神经系统药物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常用到镇静安抚剂、抗癫痫药物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出现药物依赖或药物过量的情况。
三、总结与展望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使用药物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根据芳龄、体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剂量和药物种类;其次要注意选择适用于儿童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滥用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儿童用药特点
发表时间:2014-07-03T10:14:08.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彭玉玲[导读] 基于儿科病患者的特殊性,要求儿科医生要有丰富的临床诊断,良好的用药方案,及患者对医嘱的用药依从性[1]。
彭玉玲(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药剂科 663000)
【摘要】儿童体质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用药上也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儿童使用的专科药物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各个时期的发育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后才设计的剂型,确定规格及使用剂量。
本文根据多年儿童病区药房的工作经验总结并阐述了儿童用药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原则,以期为同行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儿童用药原则特点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84-02 儿科自古以来即被称为“哑科”,是因为儿童在幼时不能说话,或者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患病时不能向医务人员详细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及用药后的各种感受。
基于儿科病患者的特殊性,要求儿科医生要有丰富的临床诊断,良好的用药方案,及患者对医嘱的用药依从性[1]。
在选择药物时更应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及患儿的用药依从性。
儿科合理用药的要求:(1)获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2)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即最大限度的避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2]。
我院为妇儿科专科病区,在这工作几年间我也总结出了几个儿科用药的特点,医生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的特点,正确选择药物的基本原则应为:
1.能口服就不打针。
患儿在医院就诊时,医师会根据患儿病情危急程度来选择药物。
在患儿病情不危急,一般的感冒或者腹泻的情况下,医师会选择一些口服药而非静脉输液。
因为每一种疾病有一个发病进程,而药物在体内也会有一个吸收起效的过程。
所以患儿家属不能着急,希望药物一进入体内就会起效,孩子的病情就马上好了。
中医有一句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接受治疗时家长不能着急,不是药一进入体内病就好,而是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口服给药。
2.能外用就不内服。
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发育情况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一些刺激性较大或者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应优先选择局部药物。
例如:孩子发高烧超过38.5摄氏度,在实行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就会选择使用解热镇痛药,但是这一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副作用较大,孩子会产生不适感,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栓剂,肛门使用即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能局部用药就不全身给药。
作为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害怕打针吃药。
作为外治法来说,其副作用小、操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
在很多疾病方面是可以使用使用贴剂,搽剂的,例如,小儿腹泻、腹疼时可以使用肠胃散贴剂;疥疮、接触性过敏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熏洗法或搽剂进行凃擦;哮喘使用吸入剂或喷雾剂;另外中医当中的捏脊法可以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等脾胃系统疾病等等。
儿童使用的专科药物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各个时期的发育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后才设计的剂型,确定规格及使用剂量。
因此儿童使用的药物是不能用成人的药物来替代的,这是因为:
1.成人使用的药物即使制成小剂量也不能很好的保证其安全性。
例如喹诺酮类药物,它是一个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对生长期软骨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因此我国规定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
2.一些外用药因其毒副作用大也不能在婴幼儿中使用。
例如,滴鼻净它能通过鼻粘膜吸收,造成全身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分剂量不准确,孩子使用成人药物必然要进行分剂量,在家中自行分剂量不容易准确地进行。
例如,一些缓释片、控释片、胶囊等。
而分剂量不准确的直接后果就是第一、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第二,剂量过大,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大。
从而使孩子用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3]。
4.成人药物很少考虑到药物的口感问题,而孩子对一些苦的、涩的药物很难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一听袋要吃药就又哭又闹,甚至喂进去了也吐出来。
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治疗,耽误了病情,那么就更应该多选择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糖浆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果味咀嚼片等等剂型。
让孩子能更好的依从于治疗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另外,在孩子的服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若发现有与原疾病无关的表现时,应引起警惕,立即停药,并尽快请医生诊治。
儿童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儿科也具有其特殊性,作为一个药剂工作者,应加强我们的责任心,学习掌握好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指导患者安全正确的使用药物,杜绝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江蓓完善的药学服务对58例学龄期儿童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柳州医学2009222
[2]赵春杰编.合理用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8.
[3]张淑芳(总主编)《儿童疾病合理用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