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主标准管理规程.docx
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3篇)

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管理工作,规范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经营的企业。
第三条企业产品标准是指企业根据产品的特性、用途、质量和安全要求制定的技术规格和标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包装标准等。
第四条企业应当依法制定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产品。
第二章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程序第五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规范,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制定适宜的产品标准。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产品标准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程序和要求。
第七条产品标准的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环节:需求调研、标准制定、评审批准、发布执行、监督检查等。
第八条企业产品标准的需求调研应当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用户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相关信息,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定依据。
第九条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完整性和操作性的原则,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需要通过专家评审或组织公开听证等方式,保证制定的标准科学、公正、合理。
第十一条产品标准的评审批准应当依据程序进行,并记录评审结果和批准意见。
第十二条产品标准的发布执行应当及时有效,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和遵守标准要求。
第十三条产品标准的监督检查应当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标准的执行和有效性。
第三章企业产品标准的执行和监管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的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落实产品标准的执行责任,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六条产品标准的执行应当进行记录和档案管理,确保执行过程可追溯。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产品标准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标准执行中的问题。
第十八条产品标准的监管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必要时可组织检测和抽样检验等监督手段。
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范本

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的产品。
具体产品标准管理细则由相关部门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
第三条本规定对于产品标准的制定、审核、发布、执行、监督和评估等环节均进行规范和管理。
第四条本规定应与国家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衔接,确保产品标准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产品标准的制定与审核第五条企业应制定产品标准制定和修订流程,明确责任人和部门,并建立相应的标准制定和修订文档库。
第六条产品标准的制定应基于市场需求、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相关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七条标准制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与国家标准的一致性。
第八条产品标准应该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九条修订产品标准应当进行合理评估和论证,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市场需求等。
第十条产品标准的修订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三章产品标准的发布与执行第十一条产品标准的发布应明确责任人和部门,并建立相应的标准发布文档库。
第十二条发布的产品标准应按时进行,确保产品标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发布的产品标准应通过可行的途径通知相关人员,确保标准的知晓度和执行度。
第十四条产品标准执行应通过文件、培训等方式进行,确保相关人员清楚标准要求和操作规程。
第十五条产品标准执行应建立相应的检查和评估机制,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六条产品标准执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四章产品标准的监督与评估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产品标准监督与评估机制,并明确责任人和部门。
第十八条产品标准的监督与评估应定期进行,确保产品标准的持续有效性。
第十九条产品标准的监督与评估应包括整体的标准执行情况和产品质量状况的评估。
产品标准管理制度范文

产品标准管理制度范文产品标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产品标准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单位为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制度。
第四条产品标准管理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相关产品质量管理经验;2.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3.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条产品标准管理的基本原则:1.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确保产品满足顾客期望;2. 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3.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4. 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第二章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第六条产品标准是指规定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的文件。
第七条产品标准的制定,应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标准。
第八条产品标准的制定程序:1. 提出制定产品标准的建议;2. 确定产品标准的修订组,包括相关部门的代表;3. 组织研究和讨论,确定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4. 完成产品标准的初稿,组织内部审查;5. 开展试生产和试验,评价产品在工艺上和市场上的可行性;6. 完善产品标准,组织外部审查;7. 最终确定产品标准,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九条产品标准的修订,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的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第十条产品标准的修订程序:1. 提出修订产品标准的建议;2. 确定修订组,包括相关部门的代表;3. 组织研究和讨论,确定修订内容;4. 完成修订产品标准的初稿,组织内部审查;5. 开展试生产和试验,评价修订内容的可行性;6. 完善修订产品标准,组织外部审查;7. 最终确定修订产品标准,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三章产品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第十一条产品标准的实施,应由产品标准管理负责人组织,并得到相应部门和员工的配合和支持。
第十二条产品标准的实施步骤:1. 制定产品生产计划,包括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安排;2. 开展实施前的员工培训,包括产品标准的内容和要求;3. 生产过程中,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4. 完成生产后,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和评价;5. 收集和整理产品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6. 结果分析和评价,提出产品质量改进措施;7. 完善产品标准文件,包括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记录。
产品管理规范标准

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产品开辟活动。
有效地调动 营销部门以及生产部门的创造性思维,把市场与消费者的认识转换在新产品中,确保产品开 发和企业产品战略的一致性,快速、 合理应对市场需求,规避产品投资风险,并为企业获得 最大限度的利润。
本制度合用于本公司产品开辟、 上线、管理全过程,对产品管理的流程做出规定,是公 司管理产品规划工作的依据,各相关营销、生产部门必须遵照执行。
日期:日期:日期:编号:版号: V1.0页码:共 21 页编制:审核:批准:产品管理是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产品规划、开辟、生产、运营和支持等环节进行管理的业务活动,包括需求管理、市场管理以及开辟管理具体如下:➢产品战略规划产品战略包含: 1 产品路线 2 产品策略 3 产品计划➢产品研发产品研发包含:1 需求阶段 2 设计阶段 3 开辟阶段 4 测试阶段 5 发布阶段(上线)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包含:周期管理( 1 导入期 2 成长期 3 成熟期 4 衰退期)➢组织、主要人员及职责➢ 1 组织结构➢ 2 重要角色重要角色负责人:产品负责人、研发负责人、产品管理负责人、运营负责人。
重要角色包括:产品经理(需求提出人)、需求管理员、技术人员、运营人员。
➢ 3 其中对重要角色职责及相关要求定义如下:➢产品管理会产品管理会由产品中心、运营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总监以及参预在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产品规划经理、用户研究人员、产品负责人、开辟负责人、运营负责人等共同组成。
主要职责:( 1 )制定运营计划,确定运营目标;( 2 )优化产品,制定运营策略;( 3 )监控产品质量,把控经营结果;( 4 )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5 )对产品需求的提出、终止和变更进行决策;( 6 )监督产品管理相关制度的执行。
评审委员会由产品中心、产品规划、运营中心及产品研发的总监组成。
主要职责:( 1 )对本中心项目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保障经营结果达成;( 2 )对项目相关资源进行调配,以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3 )对产品定义的方向性提出建议并评审;( 4 )对产品是否具备上线条件进行评审,并给出意见;( 5 )对产品运营结果进行评审,对产品和运营目标提出意见并赋予匡助;( 6 )对产品是否退市进行评审。
产品管理规范

产品管理规范V 1.0一、目的以敏捷开发为核心模式,用大化小的思维,通过迭代,对产品做渐进式的改进。
通过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保障研发进度与需求的落地。
二、工作流程三、需求管理生命周期1. 需求收集:所有需求都要落地禅道和大管加。
2. 需求评审会:1) 产品针对用户故事进行需求规划,出具相应的需求文档。
2) 同一产品仅更新一份需求文档,迭代在同一文档中体现。
3) 初次评审前,至少提前一天将需求文档交付相关部门产品、研发、测试,涉及方面当天内提出问题点进行评审前的初步讨论。
4) 经过涉及方面讨论确认的初稿方能进行需求评审,评审会上带着针对性问题进行确认,不做展开讨论。
会后产品对文档做出最终修正,并交付相关方面,各方确认后,评估改动点是否需要进行二次评审。
完成需求评审后,研发负责人要给出预计进行设计评审的时间点。
5) 同一需求最多两次需求评审机会,拒绝反复改需求,最终定稿文档作为附件落地禅道和大管加,文档落地后需求变更则作为新需求重新评审排期。
6) 需求涉及不同产品之间要在评审前明确需求细节,统一方案。
需求评审后要明确牵头产品、研发。
3. 设计评审会:1) 研发进行需求实现方案设计,初稿要经过小组负责人评审。
2) 研发负责人确认后的设计文档在设计评审前,至少提前一天,交付相关产品、测试及研发交互方,涉及方面当天内提出问题点,进行初步讨论。
3) 初步讨论后,修正设计文档,牵头研发拉相关涉及方面进行设计评审会议,形成设计文档终稿,落地禅道,评估工作量,确定时间节点。
4. 测试评审会:测试编写用例,由测试负责人把关,用例评审前一天交付相关方面,涉及方面当天内提出问题点,初步讨论后,修正测试用例进行用例评审,确定用例终稿,上传禅道。
5. 产品体验:测试环境提前验证主流程,提出可优化点,评估优化方案、时间。
6. 发布预告:每周六之前禅道里更新好下周版本的发布内容,突出场景上的更新7. 发布上线:1) 每周?为固定发版日,如有紧急版本需由部门负责人提前同步周知,研发负责人走紧急发布邮件,邮件抄送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运维,需部门负责人批复。
产品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产品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产品标准化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公司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验收、销售等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包括硬件和软件产品。
第三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和修订产品标准化管理相关工作指导文件和培训材料,指导执行各项标准化管理工作。
第二章产品设计管理第四条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满足客户需求。
产品设计应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二)可行性评估。
在设计之前,需进行可行性评估,综合考虑技术、市场和经济等因素,确保产品的可行性和商业价值。
(三)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产品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四)技术创新和优化。
产品设计要积极借鉴和应用最新的技术和创新思维,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
第五条产品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模型制作、样机测试等环节,各环节应按照设计标准和工作指导文件的要求进行。
第六条产品设计文件要完整、准确、清晰,应包括产品说明、功能需求、设计原理、构造布置等内容,并应由设计人员和相关部门共同确认和签署。
第三章产品生产管理第七条产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规范生产流程。
生产过程应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进行,严格控制生产参数和操作规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严格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全面、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
(三)安全生产。
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落实生产安全管理措施,防止生产事故和财产损失的发生。
(四)环境保护。
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第八条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控制。
产品标准化管理制度

产品标准化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产品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标准化管理。
三、管理体系1. 建立完善的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利,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2. 设立产品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并建立专门的标准化管理团队。
3. 制定产品标准化管理计划,规定产品标准化管理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四、标准化流程1. 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包装等流程。
2. 建立产品标准化档案,包括产品技术规范、检验标准、产品图纸、工艺文件等。
3. 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明确产品标准化的管理和操作流程。
五、标准化审批1. 产品标准化需经过专门的技术部门审批,确保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对产品标准化设计、生产及质量检测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3. 对产品标准化的变更,需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并做好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六、标准化培训1. 对产品标准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2. 对生产员工进行标准化操作的培训,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产品标准化操作流程。
3. 定期组织产品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全员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和技能。
七、标准化评估1. 设立产品标准化管理考核机制,对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确保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持续改善。
3. 对产品标准化管理的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员积极参与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
八、标准化改进1. 将产品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到全公司,促进产品标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对产品标准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解决,确保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3. 不断完善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产品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产品标准管理规定

产品标准管理规定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产品标准管理制度1.目的使产品标准管理正规化,满足顾客要求并提高产品标准的适用性,且确保使用的标准为有效版本。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采购及验收标准、中间转料产品标准、工序产品标准、出厂产品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产品技术协议等)的管理。
3.依据文件文件控制程序4.定义4.1原材料采购及验收标准指公司用于外购原材料的采购标准和验收标准。
4.2中间转料产品标准指公司内部转料产品的质量要求标准。
4.3工序产品标准规定产品生产过程的各工序在制品时质量要求的标准。
4.4出厂产品标准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5.职责权限5.1质量部5.1.1按原材料采购标准、进厂验收标准、中间转料产品标准及出厂产品标准进行相关产品的质量评判。
5.1.2负责收集产品检验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技术部作为标准制修订的依据。
5.2销售部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提供顾客的技术协议/质量要求或产品初始规范,以便正确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使产品的各项指标完全满足顾客要求。
5.3供应部按原材料采购标准组织采购并协助技术部收集有关原材料标准。
6.制度6.1外来标准的管理6.2产品标准的采用、转化及编制由技术部根据上年度产品标准的执行情况、顾客的意见及顾客与本公司签订的技术协议、新产品开发的成熟程度和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决定等,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适时地按国家标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并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后形成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
由技术部和相关部门根据顾客提出的质量要求及本公司产品的实际质量水平、发货样品情况及分析检验水平等,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协议草案,再由综合销售科传递给相关顾客进行确认并签订。
设备科及有采购权的单位将分承包商的产品标准提供给技术部,技术部根据本公司产品标准和工艺要求直接采用或修改制定成本公司外购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目的
1.1 为了对产品主文档的建立、使用及变更进行控制,确保各使用场所所用文件均为有效版本,特制定本标准管理规程。
2.0 范围
2.1 公司产品主文档均适合本标准管理规程。
3.0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3.2 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0 定义
无
5.0 规程
5.1产品主文档的内容:产品规格、生产过程规范、质量保证过程、包装标签、法规要求、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检验资料(如检验规范、操作规程、管理规程、外来文件及标准等)。
5.2产品主文档的形式:直接描述文件和参考相应文件的索引。
5.3 技术部根据公司生产的产品特点,负责对研发过程相关技术文件进行收集、编制、整理,并汇总各部门文件,对每一类/ 类型的产品制作完整的《产品主文档》,编制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技术培训,并有一定技术经验的人员担任。
5.4质量控制部根据产品标准,编写产品检验规范及出厂检验报告表,在试产前及时将该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整理后交质量部保存。
5.5生产部应将该产品工序控制、工艺流程、设备维护、操作规范等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整理,交技术组归档保存。
5.6 当生或者检验文件发生变更时,《产品主文档》需要跟着进行变更。
5.7当《产品主文档》有修改时,按《文件控制管理程序》执行。
6.0 附录
产品主文档目录清单
7.0 相关的记录
无
8.0 培训范围
8.1 技术部人员、 QA、QC。
9.0 修订历史
修订内容描述生效日期修订号
附录:产品主文件档目录清单
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来源
01注册产品标准R-QP-10-04-01技术部
02产品使用说明书R-QP-10-04-02技术部
03包装及标签设计R-QP-10-04-03技术部
04产品配方R-QP-10-04-04技术部
05产品工艺流程图R-QP-10-04-05技术部
06物资清单R-QP-10-04-06技术部
07氯化钙质量标准QS-QC-101-01质量控制部08氯化钾质量标准QS-QC-102-01质量控制部09氯化镁质量标准QS-QC-103-01质量控制部10氯化质量标准QS-QC-104-01质量控制部11碳酸氢钠质量标准QS-QC-105-01质量控制部
12冰醋酯质量标准QS-QC-106-01质量控制部
13纯化水质量标准QS-QC-501-01质量控制部
14聚酯 / 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QS-QC-301-01质量控制部膜质量标准
15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质量标QS-QC-302-01质量控制部准
16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质量标准QS-QC-303-01质量控制部17口服液体药用聚丙烯瓶质量标准QS-QC-304-01质量控制部18粉碎过筛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PM-201-01生产部
19称量配料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PM-202-01生产部
20血液透析粉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PM-203-01生产部
21血液透析液配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PM-204-01生产部
22血液透析液灌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PM-205-01生产部
23微孔滤芯完整性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PM-206-01生产部
24血液透析液灯检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PM-208-01生产部
25外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PM-210-01生产部
26血液透析液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标准操SOP-QA-101-01质量保证部作规程
27血液透析粉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标准操SOP-QA-102-01质量保证部作规程
28纯化水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QC-601-01质量控制部29冰醋酸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QC-602-01质量控制部30碳酸氢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QC-603-01质量控制部31氯化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QC-604-01质量控制部
32氯化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QC-605-01质量控制部
33氯化钾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QC-606-01质量控制部34氯化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QC-607-01质量控制部
35聚酯 / 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SOP-QC-701-01质量控制部膜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36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检验标SOP-QC-702-01质量控制部准操作规程
37口服液体药用聚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SOP-QC-706-01质量控制部规程
38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检验标准操作规SOP-QC-707-01质量控制部程
39血液透析液(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QC-801-01质量控制部4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41血液透析用水YY0572-2005质监局
42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YY0598-2006质监局43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质监局
44水质钾和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11904-89质监局法
45水质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11905-1989质监局法
46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GB/T115452-2009质监局EDTA测定法
47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钠、铵、钾、镁和GB/T15454-2009质监局钙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48地下水质检验方法火焰发射光谱法测DZ/T0064.27-93质监局定钾和钠
49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YY/T0466.1-2010质监局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 1 部分:通用
要求
50氯化镁WS-10001-( HD-0476)质监局51《聚乙烯吹塑桶》GB13508-1992质监局52《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YBB0013-2002质监局53《食品包装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7-1988质监局54《食品包装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7-1988质监局55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局令6号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