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实验二:甜酒酿的制作

实 验 报 告
五、实验结果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颜色 米白 米白 米白 米白 米白
温度(℃) 26 34 35 34 36 液体渗出量 无 无 微量 少许 有所增长 气味 无 淡酒香 淡酒香 酒香 浓烈酒香
一、实验目的
了解淀粉在糖化菌和酵母菌作用下制成甜酒酿的过程(固态发酵),熟悉甜
酒酿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甜酒酿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过程酿制而成。
由于酵母菌不能
直接利用淀粉进行发酵,因此必须先用糖化菌如根霉、毛霉等把淀粉分解成单糖或双糖。
甜酒酿即在糖化菌和酵母菌共同作用下酿制而成的。
三、实验材料
大米,甜酒曲,玻璃密封罐,矿泉水,沥水篮,小电锅,电子秤,屉布。
六、实验分析
由于米饭蒸制过程中水烧干,导致米饭上层硬下层软。
在密封后加入少许水拌匀,
再置于电热毯上用布盖严给与合适的温度(室温太低),有明显的发酵现象。
四、实验方法
称取→淘洗→蒸熟→冷却→加曲→密封培养→观察记录
评阅。
实验报告 甜酒酿的制备

实验三甜酒酿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制作方法,掌握酿酒的基本原理;2、学会正确的设计发酵工艺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多糖的一种),尤其以支链淀粉为主。
江米酒又称糯米酒、甜酒、酒酿、醪糟,是中国传统特产之一。
是将糯米经过蒸煮糊化,接种后在适宜的条件下(28-30℃),让种曲中的霉菌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根霉和毛酶等微生物所产淀粉酶的作用将原料中糊化后的淀粉糖化,同时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醪糟的甜味即由此得来。
醪糟表面的白醭就是根霉的菌丝。
酵母菌利用糖化产物生长繁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在真菌细胞内发生糖酵解代谢,将葡萄糖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6H12O6→2C2H5OH + 2CO2然而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也可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提供较多能量:C6H12O6 + 6O2→6CO2 + 6H2O已经生成的酒精也可被氧化成为醋酸:2C2H5OH + O2→CH3COOH + H2O因此在发酵过程开始时,可以保留少量空气,以便使食用真菌利用有氧呼吸提供的大量能量快速繁殖,加快发酵速度。
然而在真菌增殖后,就应该防止更多氧气进入,以致葡萄糖被白白氧化成二氧化碳或者醪糟变酸。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综上,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料液比,酵母添加量,加糖量需要比较准确控制,恰到好处:过长则淀粉被分解完,酒味过大,像饮料,没有嚼头;时间不够则米尚未酥烂,口感黏,像糯米饭。
发酵过程中最好也不要打开,一来氧气会进入,二来可能引起杂菌污染。
【实验材料和设备】糯米(北方叫江米)、安琪甜酒曲、白砂糖容器:铝盆、瓷盆、搪瓷盆、玻璃瓶等,要带有盖子。
要求:绝对干净,尤其不要粘油!蒸锅(铁锅、电饭锅、高压锅均可)、屉布(纱布),要求:清洁不黏油渍。
【实验步骤】1、浸米与洗米:用自来水把糯米淘洗3~5次,然后放在锅(盆)中,加入没过米面约3厘米高的凉水,盖好盖子放置5至12小时(通常夏季泡5~8个小时,冬季泡8~12个小时),使米粒中的淀粉粒子吸水膨胀,便于蒸煮糊化,清水冲洗至水清亮,捞出沥干水分。
甜酒酿的发酵制作以及发酵工艺中影响因素的研究(四组)

1.253.0
50
1.5品质
此组共需要6个碗,发酵时间72小时,最后取样。
2、时间对发酵的影响,酒药都是
0.75g
时间(h)
糯米量
(g)
pH
葡萄糖
品质8
5060
5072
505050
每组取样后存到冰箱里,最后一块测葡萄糖浓度,pH当时测。品质只取三个时间的样。为了保证足够的取样量,我们设置2碗样品来专门用来取样测pH和葡萄糖,另设一碗专门用于品质测定,所以需要3个碗。
2.3淋饭冷却
将蒸熟的米饭用冷开水冲冷,使其降温到35℃左右,同时使饭粒松散.冷却速度越快越好,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淀粉老化,不利于糖化和发酵.
2.4接种
根据糯米量,按一定比例称取甜酒药,将其均匀的拌入冷却的米饭内,留取少量备用,然后将米饭松散的放在塑料杯内.
2.5搭窝
将落杯好的米饭搭成“v字形凹窝,表面上洒少许剩余的酒药,然后将杯口封上保鲜膜.搭窝有利于通气均匀、糖化菌的生长和甜酒液的渗出.
4.甜酒酿的发酵条件是什么?其中的关键条件是什么?先是有氧发酵,然后再进行无氧发酵。关键条件是温度要合适。发酵时间适宜。
5.甜酒酿的风味与哪些成分有关?在发酵过程中怎么通过优化条件提高甜酒酿的风味?跟产生的糖类、有机酸、酒精等等都有关。设定多项试验条件,从中找出适合发酵的条件
6.甜酒酿发酵过程中的评价指标有哪些?pH,酸度,总糖度
甜酒酿的发酵制作以及发酵工艺中影响因素的研究原理:
甜酒酿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过程酿制而成的。由于酵母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必须先用糖化菌如根霉、毛霉等把淀粉分解成单糖或双糖。甜酒酿即是在糖化菌和酵母菌共同作用下酿制而成的。
实验器材和试剂: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应用生物教育班级12应生A班姓名李顺昌学号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指导教师许波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三、实验原理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下周一取);酿成的甜酒酿应是醪液清澈、半透明而甜醇爽口。
五、实验报告(一)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透过容器瓶壁可以看到瓶中的糯米已经膨大发白;瓶中液体已经与水明显不同;打开瓶盖和保鲜膜,能闻到一股酒香;未搅动时,上层吃起来与商品米酒口味相差不大,但是有一点淡淡的酸味,搅动后有一股明显的馊味。
酿甜酒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酿甜酒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甜酒的制作过程。
2. 探究酵母菌在甜酒酿造中的作用。
3. 学习传统发酵技术的操作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 糯米:500克- 酒曲:10克- 凉开水:适量- 清洁的容器:1个- 蒸锅:1个- 清洁的筷子:1双实验原理:甜酒的制作主要依靠糯米中的淀粉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发酵成酒精。
酒曲中含有酵母菌,是发酵的关键因素。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大量繁殖,促进淀粉的转化和酒精的生成。
实验步骤:1. 糯米浸泡: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昼夜,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 糯米蒸煮:将浸泡好的糯米滤干水分,用蒸锅蒸熟。
注意控制火候,避免糯米烧焦。
3. 糯米冷却:将蒸熟的糯米用凉开水冲淋,使其温度降至30℃左右。
4. 撒酒曲:将酒曲碾成粉末,均匀撒在糯米上。
5. 搅拌混合:用筷子将糯米和酒曲充分搅拌混合,确保酒曲均匀分布在糯米中。
6. 装瓶发酵:将混合好的糯米装入清洁的容器中,压实后中间挖一个凹坑,淋上少量凉开水。
7. 保温发酵: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一般需要3-5天。
实验结果:经过3-5天的发酵,糯米中的淀粉基本转化为葡萄糖,酒精含量逐渐升高。
打开容器,可以闻到浓郁的酒香,米粒呈柔软状,口感微甜而不酸。
实验成功制作出了甜酒。
实验分析:1. 酵母菌在甜酒酿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繁殖和代谢活动促进了淀粉的转化和酒精的生成。
2. 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发酵成功的关键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
3. 清洁的操作环境有助于防止杂菌污染,保证甜酒的品质。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了甜酒,让我们了解了甜酒的制作过程和酵母菌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传统发酵技术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要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甜酒酿的酿制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了解其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了解甜酒酿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X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原料:糯米、酒曲、清水;2. 工具:蒸锅、筛网、盆、勺子、温度计、保鲜膜、毛巾等。
五、实训步骤1. 糯米浸泡将糯米用清水浸泡4-5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浸泡过程中,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换水,以保证糯米清洁。
2. 蒸糯米将浸泡好的糯米沥干水分,平铺在蒸笼上,用大火蒸约15分钟。
蒸至糯米表面呈半透明状,用手轻轻按压糯米,有弹性且无夹生感为宜。
3. 凉糯米将蒸好的糯米取出,用筛网过滤掉多余的水分,然后用冷水冲淋糯米,使其冷却至室温。
4. 拌酒曲将酒曲碾碎,取适量均匀撒在糯米表面。
5. 混合拌匀用勺子将糯米和酒曲充分拌匀,使酒曲均匀分布在糯米中。
6. 装盆密封将拌匀的糯米装入干净、干燥的盆中,压实,中间留一个小孔,用保鲜膜封口。
7. 发酵将装好的糯米盆放置在温暖处,用毛巾包裹保温。
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在25℃左右,发酵时间约为24-48小时。
8. 成品检验发酵完成后,打开保鲜膜,观察糯米表面是否有酒液渗出,酒液呈金黄色,有酒香。
此时,甜酒酿制作成功。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本次实训成功制作出甜酒酿,口感香甜醇厚,酒香浓郁。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了解到:1. 糯米浸泡时间、蒸糯米火候、冷却糯米温度等关键因素对甜酒酿的品质有很大影响;2. 酒曲的种类和用量也会影响甜酒酿的口感和酒精度;3. 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七、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甜酒酿的制作过程并非易事,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控制关键因素,使甜酒酿的品质达到最佳。
同时,我也了解到甜酒酿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今后将更加关注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为传承和发扬我国饮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甜酒发酵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甜酒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菌在甜酒发酵中的作用。
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发酵条件控制、观察发酵现象等。
二、实验原理甜酒是通过糯米等谷物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进行发酵制成的。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再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实验中,我们主要观察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情况,以及发酵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糯米- 酵母粉- 温度计- 滤纸- 玻璃棒- 烧杯- 恒温水浴锅- 气球- 澄清石灰水- 重铬酸钾溶液2. 实验仪器:- 锥形瓶- 胶塞- 胶管- 比色板- 小烧杯-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后放入蒸锅中蒸熟。
2. 将蒸熟的糯米用凉开水冲淋一次,使其冷却至30℃左右。
3. 将冷却后的糯米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酵母粉,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 将烧杯中的糯米倒入锥形瓶中,压实后用胶塞密封。
5. 在锥形瓶的胶塞上插入胶管,将胶管另一端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6. 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温度在30℃左右。
7.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锥形瓶中的气体产生情况,以及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8. 将锥形瓶中的发酵液取出,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锥形瓶中的气体产生速度逐渐加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2. 通过检测,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约为3%。
六、实验结论1. 酵母菌在甜酒发酵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再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2. 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调整甜酒的口感和酒精含量。
3.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甜酒,并观察到了发酵过程中的气体产生和酒精生成。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发酵温度对发酵速度和酒精含量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效果。
2. 实验中使用的酵母粉质量对发酵效果有较大影响。
甜酒酿实验报告

甜酒酿实验报告引言甜酒酿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甜品,以糯米、红糖、酒曲等为原料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甜味和独特的口感。
本实验旨在探索甜酒酿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最佳的酿制条件和时间,进一步优化制作过程。
实验步骤材料准备- 糯米:500克- 红糖:250克- 酒曲:适量- 清水:1500毫升步骤1. 将糯米浸泡在清水中约2小时,直至米粒充分吸收水分。
2. 取适量酒曲用清水调成糊状,搅拌均匀。
3. 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大碗或蒸锅,倒入适量的酒曲糊,用手搅拌均匀。
4. 将糯米倒入蒸锅,上锅蒸熟,约20-30分钟。
5. 取出蒸熟的糯米,用清水冲洗,将淀粉冲净。
6. 将洗净的糯米放入容器中,加入红糖和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至红糖溶解。
7. 盖上盖子,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发酵24小时。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份口感浓郁的甜酒酿。
实验中采用了传统制作方法,并进行了一些步骤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口感和发酵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将糯米浸泡2小时可使米粒充分吸水,有利于后续蒸煮时糯米更加均匀地受热。
使用适量的酒曲糊能增强糯米的甜味和香气。
蒸煮时间对甜酒酿的口感有很大影响。
过长的蒸煮时间会导致糯米变得过软,口感不佳;而过短的蒸煮时间则会导致糯米不够熟,口感欠佳。
实验中,我们控制蒸煮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得到了适中的口感。
在发酵过程中,我们发现24小时的发酵时间能使甜酒酿达到最佳口感。
较短的发酵时间发酵不充分,口感酸涩;较长的发酵时间则容易出现过酸的情况。
因此,我们建议在制作甜酒酿时控制好发酵时间,以保证最佳口感。
结论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糯米需浸泡2小时,以充分吸水。
2. 使用适量的酒曲糊可以增强甜酒酿的香气和甜味。
3. 蒸煮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以获得适中的口感。
4. 发酵时间为24小时时,甜酒酿的口感最佳。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对甜酒酿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成功制作出了口感浓郁的甜酒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124120218
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
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
三、实验原理
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
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
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下周一取);酿成的甜酒酿应是醪液清澈、半透明而甜醇爽口。
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
透过容器瓶壁可以看到瓶中的糯米已经膨大发白;瓶中液体已经与水明显不同;打开瓶盖和保鲜膜,能闻到一股酒香;未搅动时,上层吃起来与商品米酒口味相差不大,但是有一点淡淡的酸味,搅动后有一股明显的馊味。
(二)分析与讨论
造成发酸和有馊味的原因应该是发酵过度,而发酵过度的原因可能是:①糯米太少、洒在最上层的酒曲过多;②发酵温度比较适宜,但是发酵时间过长,导致发酵过度了。
(三)结论
本次甜酒酿的制作实验已经基本完成,我们酿造的米酒虽然达不到商品标准,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甜酒酿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实验总结
1、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①米饭一定要蒸熟,这样才能被酒曲利用;②酒药的量一定要合适,少了会发酵不完全,多了会导致发酵过度。
2、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①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米一定要蒸熟、酒药的量合适且需搅拌均匀。
②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次实验步骤安排合理,时间顺序很好。
3、对实验的自我评价
在本次实验中我积极认真,积极参与到了实验过程中,与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熟悉了甜酒酿的简单操作,加强了实验动手能力与小组协作能力,了解甜酒酿制作的原理,此外还完全学会和掌握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有不懂的能够及时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把问题在实验室就解决了,没有遗留到课后,这次实验课我收获良多。
六、思考题
1、如果发现制成的酒酿上有白花花的毛状物,是否意味着污染了杂菌?
答:不一定是有杂菌污染,可能是发酵时间稍微长了一点,白花花的毛状物应该是酒酿发酵菌的菌丝,或者是无菌水加少了,菌丝体生长到空中.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