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模板1

合集下载

线束组装作业指导书

线束组装作业指导书

线束组装作业指导书XXX。

LTDXXX: ZJ-3-7.4.1-6n: V1.0Page: 5Date: October 14th。

2010XXX nn HistorynRev.DatePage No。

of nn of ChangeV1.02010-10-14N/AXXX1.Purpose:XXX work for the company's wire harness products。

and to ensure that the products meet the XXX.2.Scope:XXX.3.Responsibility:XXX work。

The Quality Department is XXX.4.Work Process Requirements:4.1 When performing assembly work。

the material (wire。

plastic shell) model should be confirmed first to ensure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rawings and samples。

If it cannot be confirmed。

XXX confirm it before XXX.4.2 When assembling。

hold the plastic shell with the right hand and take a matching terminal wire with the left hand。

After confirming the normality of the terminal bullet and the n n。

fix the angle and n of the terminal with th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of theright hand。

束丝作业指导书1

束丝作业指导书1

束丝作业指导书1束丝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束丝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工艺环节,用于将电线束中的多根电线进行绑扎,以确保电线束的整洁、安全和可靠。

为了提高束丝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二、作业准备1. 工具准备:束丝工具、剪刀、绝缘胶带等。

2. 材料准备:电线束、束丝带等。

三、作业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电线束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无损坏和不足。

2. 分组:根据电线束的种类和规格,将其分组,便于后续作业。

3. 选择束丝带:根据电线束的尺寸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束丝带。

4. 绑扎方法:将一根束丝带穿过电线束的中心位置,用双手将电线束紧密地绑扎在一起。

5. 固定束丝带:使用束丝工具将束丝带的两端固定在一起,确保束丝带牢固不松动。

6. 调整电线束: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电线束的形状和位置,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7. 检查质量:检查绑扎后的电线束是否牢固、平整,是否符合要求。

8. 绝缘处理:使用绝缘胶带对电线束进行绝缘处理,确保安全可靠。

四、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工艺操作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2. 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损伤电线束和自身。

3. 作业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干扰作业。

4. 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工作场地,将工具和材料归位。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电线束绑扎不牢固:检查束丝带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固定牢固。

2. 电线束形状不整齐:调整电线束的位置和形状,确保整洁美观。

3. 电线束数量不足:及时补充电线束,避免影响后续作业。

六、作业效果评估1. 电线束绑扎牢固,不松动。

2. 电线束整洁美观,形状规整。

3. 电线束符合质量要求,无损坏和缺陷。

以上是束丝作业的详细作业指导书,通过严格按照该指导书进行操作,可以提高束丝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电线束的安全可靠。

在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环境整洁,及时解决常见问题,评估作业效果,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

线束作业指导书

线束作业指导书

线束作业指导书(2016-4-2)产品名称:A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需重点注意得一些环节: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黑线、绿线、红线、黑线、橙线、黑色六孔(塑料壳)1只、O430300001线卡6只、扎带6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黑线67m 绿线67cm红线40cm 黑线40cm 橙线40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B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黑色四孔(塑料壳)1只、O430300001线卡3只、扎带6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线63cm 黑线63cm 橙线63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C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穿心电容2只、O430310001线卡3只、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实际下线(红线17、5cm 黑线12、5cm 橙线17、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穿心电容与线耳(穿心电容焊接处需要热缩管隔离)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D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实际下线(红线7、5cm 黑线5cm 橙线7、5cm)3、没有线缆两端剥线确认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焊接线耳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E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排线、排线头15dB1只、白色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小针(MX) 8只、线耳1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12cm 排线5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排线头15dB1只得焊接(注意顺序;每个焊接处烘热缩管隔开)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G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棕线、白色8针/塑料壳1只、白色6孔/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10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10、5cm 棕线10、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H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粉线、蓝线、 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7只、)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线12cm、黑线12cm、橙线16cm、粉线16cm、蓝线16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T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红线、黑线、O430310001线卡3只、白色4孔/塑料壳1只、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9cm、红线8cm、黑线9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线耳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W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橙线、红线、白线、O430310001线卡3只、0008500107大针(MXN)2只、线耳1只、扎带1根、黑色三极管1只白色3孔/塑料壳1只)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橙线17cm、红线12cm 10、5cm、白线17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线耳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9、焊接黑色三极管(烘热缩管中间分开,要套双热收缩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Z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橙线、红线、蓝线、绿线、白色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7只、航空头1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橙线35cm+16cm、红线35cm+16cm、蓝线35cm、绿线35cm+16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9、焊接航空头(烘热缩管中间分开,要套双热收缩管拧紧接头)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出厂要求:1、薄膜口袋内有“东贝”合格证,上有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与生产批号等2、出库单(装箱单)标有采购单号、产品名称、数量、出厂日期、详细装箱资料等3、装有出库单得箱子(或袋子)要醒目,包装上要有醒目标注“内有出库单”。

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模板1

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模板1
d.过拐角棱边时加黑胶皮、波纹管或地板革保护。
棱角两端80mm之内应有固定点。
线束与固定点之间不出现相对运动。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会签
(日期)
批准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张炳炎
2016.1
(手写)
5.线束下垂量小于10mm。
1. 线束与电器相接时,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2. 插体不得受力,不能拉的过紧或过松。
3. 线束固定点间距适当。
4. 顶架线束不允许走在隔热板里面!
5. 线卡固定时将线卡绕线束卷起一圈,并用手将支架上推,保证线束与线卡不能有相对运动,而不是简单的把线卡弯上去。应适当将线夹压扁使线束和它没有位移,并且不得明显下垂。
工艺文件名称 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班级:汽制121 学号:121601124
编制 李晓康(手写) 校对
审核
会签
批准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
2016年 1 月 7 日
编 制 说 明
此工艺文件为通用文件,适用所有车型,分别对顶架线束,仪表主线束、油箱仓体线束、电瓶仓体线束,发动机仓体线束等的通用规范做了详细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若发现本工艺文件பைடு நூலகம்不当之处或不完善没有描述清楚的地方,请及时与工艺处联系(电话3691099),以便及时修订。使其更好地指导生产。
盒尺
目测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会签
(日期)

装配作业指导书模板

装配作业指导书模板

装配作业指导书模板一、装配作业准备。

1. 确认零部件清单,在进行装配作业之前,首先要确认零部件清单,确保所有需要的零部件都已准备就绪。

2. 工具准备,根据装配作业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电动工具等。

3. 工作场所准备,清理工作台面,确保装配作业的工作场所整洁、明亮,以便于操作和观察。

二、装配作业步骤。

1. 检查零部件,在开始装配之前,对所有零部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没有缺陷或损坏。

2. 按照装配顺序进行,根据装配图纸或说明书,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装配,确保每个零部件都安装到正确的位置。

3. 注意装配方法,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零部件的安装方法,避免出现错误安装或损坏零部件的情况。

4. 调试和测试,完成装配后,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装配的部件能够正常工作,没有异常情况。

5. 整理工作场所,在完成装配作业后,及时清理工作场所,将工具和零部件归位,确保工作台面整洁。

三、装配作业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在进行装配作业时,要时刻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在装配作业中,要严格按照装配图纸或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错误。

3. 注意细节,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确保每个零部件都安装正确,避免出现装配错误。

4. 保持专注,在进行装配作业时,要保持专注,避免分心或粗心大意导致错误。

5. 及时整理工作场所,在完成装配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工作场所,确保整洁。

四、装配作业结束。

完成装配作业后,对装配的产品进行最终检查,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同时,将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进行清理和整理,以备下次使用。

以上就是装配作业指导书的模板内容,希望对您在进行装配作业时有所帮助。

祝您工作顺利!。

《线束作业指导书》word版

《线束作业指导书》word版

线束作业指导书(2016-4-2)产品名称:A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需重点注意的一些环节: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红黑线、绿线、红线、黑线、橙线、黑色六孔(塑料壳)1只、O430300001线卡6只、扎带6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黑线67m 绿线67cm红线40cm 黑线40cm 橙线40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的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黑色四孔(塑料壳)1只、O430300001线卡3只、扎带6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线63cm 黑线63cm 橙线63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的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穿心电容2只、O430310001线卡3只、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实际下线(红线17.5cm 黑线12.5cm 橙线17.5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穿心电容和线耳(穿心电容焊接处需要热缩管隔离)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D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实际下线(红线7.5cm 黑线5cm 橙线7.5cm)3.没有线缆两端剥线确认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焊接线耳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E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绿线、排线、排线头15dB1只、白色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小针(MX) 8只、线耳1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12cm 排线55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排线头15dB1只的焊接(注意顺序;每个焊接处烘热缩管隔开)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的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G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绿线、棕线、白色8针/塑料壳1只、白色6孔/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10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10.5cm 棕线10.5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的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H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粉线、蓝线、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7只、)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线12cm、黑线12cm、橙线16cm、粉线16cm、蓝线16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的现象)8.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T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绿线、红线、黑线、O430310001线卡3只、白色4孔/塑料壳1只、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9cm、红线8cm、黑线9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线耳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的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W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橙线、红线、白线、O430310001线卡3只、0008500107大针(MXN)2只、线耳1只、扎带1根、黑色三极管1只白色3孔/塑料壳1只)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橙线17cm、红线12cm 10.5cm、白线17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线耳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的现象)9.焊接黑色三极管(烘热缩管中间分开,要套双热收缩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Z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是否齐全(橙线、红线、蓝线、绿线、白色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7只、航空头1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橙线35cm+16cm、红线35cm+16cm、蓝线35cm、绿线35cm+16cm)3.根据所接端子的类型,确认剥线的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的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的现象)9.焊接航空头(烘热缩管中间分开,要套双热收缩管拧紧接头)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的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a出厂要求:1.薄膜口袋内有“东贝”合格证,上有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等2.出库单(装箱单)标有采购单号、产品名称、数量、出厂日期、详细装箱资料等3. 装有出库单的箱子(或袋子)要醒目,包装上要有醒目标注“内有出库单”文本仅供参考,感谢下载!a。

【最新2018】线束包装指导书-word范文模板 (3页)

【最新2018】线束包装指导书-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线束包装指导书篇一:连接线束检验指导书附表1附表2附表3篇二:线束加工检验指导书线材来料检验裁线加工检验压接加工检验压接加工检验塑壳插入检验篇三: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模板1篇四:线束附件安装作业指导书1.目的:描述附件安装的生产操作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附件安装的操作生产。

3.职责:车间主任,装配工序质检员及与附件安装相关的人员均有将本指导书付诸实施的职责.4.定义:附件安装—把附件根据图纸要求牢固固定在线束正确位置上的方法。

5.工作程序:5.1 员工依据生产指令及装配图或工艺文件,备齐所需的材料、半成品;5.2 校对所备材料和工具与生产指令及装配图的符合性;5.3 扣钩的安装方法:5.3.1 需用胶带固定的扣钩,先在其需安装位置中心的左边用胶带在线束上做停止包扎2—3圈(包扎位置以拿扣钩在其安装位置比试一下而定),然后把扣钩放在其安装位置上,把其左边与线束做停止包扎2—3圈固定在一起。

再把其右边与线束做停止包扎2—3圈固定在一起。

胶带收尾切断时不允许沿胶带延伸方向用力拉断,必须沿胶带垂直方向撕断,然后把胶带头抹平。

2:固定左边停止包扎2--3圈3:固定右边停止包扎2--3圈5.3.2 扎带式扣钩直接扎在线束上的扣钩安装位置上,把扎带拉紧,要求扎带扣钩在线束上只能径向转动不能轴向滑动。

然后把扎带剪断留未部≤5mm,不允许断口有锋利的毛刺。

如有特殊要求,扣钩可在线束上轴向滑动。

5.3.3 卡在波纹管上的扣钩,按要求卡在线束正确位置上。

要求卡子上的筋必须卡在波纹管的槽里面。

5.3.4 对方向有要求的扣钩要特别注意安装方向。

安装时要依据布线板上的图示或工装确定方向,不明之处立即咨询现场工程师。

5.4 护套尾部塑料卡子的安装方法:卡子上的筋必须卡在护套未部的槽内,卡子上的锁扣必需锁到位。

装配作业指导书

装配作业指导书

装配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在生产创造过程中,装配作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编写装配作业指导书,对装配作业进行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详细介绍装配作业指导书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

二、标准格式装配作业指导书的标准格式如下:1. 标题:装配作业指导书2. 版本号:V1.03. 日期:2022年1月1日4. 编制人:XXX5. 审核人:XXX6. 批准人:XXX三、内容要求装配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XXX- 产品型号:XXX- 产品规格:XXX2. 装配工具和设备:- 所需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等- 所需设备:电动螺丝刀、压力机等3. 装配步骤:- 步骤1:XXX- 操作要点:XXX- 注意事项:XXX- 完成标准:XXX- 步骤2:XXX- 操作要点:XXX- 注意事项:XXX- 完成标准:XXX- ...4. 装配质量控制:- 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XXX- 装配完成后的质量检验要求:XXX5.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工具和设备时的安全注意事项:XXX - 装配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XXX6. 故障排除:-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XXX7. 图片和图表:- 装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示意图:XXX- 装配过程中的图表和数据:XXX四、补充说明1. 装配作业指导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确保准确性和实用性。

2. 编写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装配经验和相关技术知识,确保指导书的有效性。

3. 指导书应经过审核和批准后方可使用,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指导书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产品和工艺的变化。

五、总结装配作业指导书是装配作业的重要参考文档,它规范了装配作业的步骤和要求,确保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编写装配作业指导书需要注意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和易读性,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执行。

同时,指导书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和工艺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要求
设备检具
工艺附图或图片说明
1
顶架线束
b.顶架线束的型材过孔必须有相匹配的穿线护套。
穿线护套长度不得大于型材过孔10mm
穿线护套不允许出现只有一边穿过型材,另一端落在型材中间的现象,也不允许穿线护套过长,将线束夹在护套缝隙内的现象。
c.线束根据线色、线号插接正确到位。
与顶架线束的对接插体要求连接可靠、接线正确。线束的插接器有损坏时必须更换,严禁隐蔽起来造成车辆质量隐患。
6.线束走向平直,不得低于型材下平面,多余的长出的线束折叠整齐后固定牢固。
7.顶风窗线束与顶风窗推拉杆活动件间不得干涉摩擦,间距至少要有(30~50)mm,并且要留有足够的活动余量(根据顶风窗推拉杆在开关两种状态下的活动量),不得使线束受力承载及在推拉时不能挤压线束。
8.通道灯、喇叭、门灯、司机灯、阅读灯、装饰灯、示高灯等电器成品在安装时不能挤压线束,尤其对于需要现场开孔的情况严禁损伤线束。
盒尺
目测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会签Leabharlann (日期)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张炳炎
2016.1
(手写)
河南机电高
等专科学校
工艺文件名称
自制底盘操纵工位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编号
121601124
共30页
适 用 范围
所有自制底盘
第2页
序号
工序
名称
工艺内容
主要工艺参数
工艺文件名称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班级:汽制121学号:121601124
编制李晓康(手写)校对
审核
会签
批准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
2016年1月7日
编制说明
此工艺文件为通用文件,适用所有车型,分别对顶架线束,仪表主线束、油箱仓体线束、电瓶仓体线束,发动机仓体线束等的通用规范做了详细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若发现本工艺文件有不当之处或不完善没有描述清楚的地方,请及时与工艺处联系(电话3691099),以便及时修订。使其更好地指导生产。
d.过拐角棱边时加黑胶皮、波纹管或地板革保护。
棱角两端80mm之内应有固定点。
线束与固定点之间不出现相对运动。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会签
(日期)
批准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张炳炎
2016.1
(手写)
b.顶横梁之间间距较大时,顶架线束要用专用铁线卡(镀胶100*13) 3758-00005固定。
注意:司机在右侧的出口车线束安装方向与国内同型号车左右侧正好相反。
1.插件处线束应有活动余量(30~50)mm
2.插体两端(30~50)mm必须有固定点。
3.行李支架上两固定点间距(300~400)mm,其它固定点间距不大于700mm。
2.主线束与底盘线束的对接、顶架线束与主线束的对接、底盘线束与发动机线束的对接、顶架线束与后尾线束的对接、电控线束的诊断插口等必须要放在容易检修的地方。同时各种线束的插接头在线束捆扎固定时要放到维修人员方便操作的检修口附近。
3.线束经过孔洞时,必须用穿线护套保护(若无合适的穿线护套可用波纹管或黑色橡胶替代,但要固定牢固不可使其脱落),穿过车身的孔洞,应加密封胶填满孔洞缝隙,以免灰尘进入车厢内部。线束过拐角边棱时应包橡胶皮或地板革保护,用地板革保护时,在外漏或打开舱门等容易看到的地方要用与其周围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颜色。
特别要求:
一、作业准备
1.检查外协、外购件是否符合车型要求。
2.检查线束装配无漏缺件,插体无损坏件。
二、注意事项
1.所有线束要求布线整齐、固定牢固、不可有晃动悬垂、不可有干涉受力、不可有摩擦破损。为使线束布置得合理美观布线时可利用各种型号、大小的固定支架,线束敷设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电器元件和插接头的具体安装位置,同时要与车身结构相结合进行走线和预留线束的长度。对于车身上长出和不用的线束应折叠盘好,插接头密封保护,且不得在车身上有悬垂晃动、承载受力。线束的外护套不能出现波纹管断裂现象,否则必须进行包扎处理,包波纹管后用胶带或扎带扎紧。
5.线束下垂量小于10mm。
1.线束与电器相接时,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2.插体不得受力,不能拉的过紧或过松。
3.线束固定点间距适当。
4.顶架线束不允许走在隔热板里面!
5.线卡固定时将线卡绕线束卷起一圈,并用手将支架上推,保证线束与线卡不能有相对运动,而不是简单的把线卡弯上去。应适当将线夹压扁使线束和它没有位移,并且不得明显下垂。
4.车辆批量生产时,有作业指导书的,首先应严格遵循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没有作业指导书的,安装时,应从线束固定位置,固定方式,固定点数量等方面保证生产的一致性。
5.线束安装布置要避开高温(排气管、打气泵等)、易潮湿(发动机下部区域等)、易腐蚀部位(蓄电池底座区域等)。
河南机电高
等专科学校
工艺文件名称
自制底盘操纵工位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编号
121601124
共30页
适 用 范围
所有自制底盘
第1页
序号
工序
名称
工艺内容
主要工艺参数
质量要求
设备检具
工艺附图或图片说明
1
顶架线束
a.顶架线束沿着大顶骨架的过线孔走线;阅读灯线束、顶置空调线束用车身线卡固定在风道内(有行李支架的线束用扎带捆扎在行李支架上,要求线束必须走在行李支架吊架下型材的上表面,下支架有竖型材时,把线束从下型材的里面(即靠边窗侧)绕行后再在吊架的下型材上表面上固定),避免影响行李架下封板上的过渡板安装,见工艺图片。沿着司机门前立柱(公交车多在司机门后立柱)送至主线束接口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