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合集下载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

对王羲之的认识800字

对王羲之的认识800字

对王羲之的认识800字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

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

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

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

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

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

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

想想看,这种一出来就被唾弃的法则能够流传下来吗?当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正统之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一批书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的书法界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字体受到后世人的临摹。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书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书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书法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

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

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

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所以,要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特征, 首先要分辨传世的王书哪些“近真”、哪些“失真”。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不少, 真迹一件没有。

传摹传刻的王书有各种书体, 同一种书体的作品, 面目又不尽一致, 而且有的书迹未必可靠。

比如他的正书,唐朝以来声名最著者是《乐毅论》、《黄庭经》和《东方朔画赞》。

其中《乐毅论》、《黄庭经》南朝梁时已被认为是“ 逸少有名之迹”。

形容王羲之行书

形容王羲之行书

形容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的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特点主要包括:
1.中和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融合了方圆并用、秾纤折中的技巧,使得作品既有雄秀之气,又不过于张扬,保持了书法的和谐与平衡。

2.自然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展现出天资自然、风神盖代的特点,其笔法如同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自然而不造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3.变化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变化中保持了主调,其笔势委婉含蓄,线条流畅飘逸,展现出一种潇洒自如的风格。

4.笔法精妙。

王羲之的行书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牵丝映带,使得整幅作品既流畅又富有变化。

5.章法精湛。

王羲之的行书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紧密,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展现了其高超的书法技巧。

王羲之的行书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个人品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对王羲之的评价

对王羲之的评价

对王羲之的评价对王羲之的评价一般来说,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

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

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以2.66亿美元的收购意愿排名世界第一。

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客观评论王羲之的书法我们除了肯定王羲之书法的一切优点以外,我们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探讨。

' q4 t& c/ ?$ z9 y$ \1 i' a2 y1,我们所见到的王羲之书法应该都是碑刻,如果是一个人具有优秀的书法技能又同时具有优秀的刻工技术,那么在他所刻出来的碑将远远超过其原来作品实体的完美程度。

也就是说碑刻完全有可能要比原来作品实体完美得太多。

2,王羲之那时所用的纸与墨可能要比现在的厚生宣纸和一得阁墨其难度上可能要低得多。

3,我们所见的王羲之书法帖,其字的大小程度可能要比你我经常所写的字要小得多,我觉得至少要比我平时常写的字要小得多,我们知道草书字越大越难写。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无需无限制地将王羲之抬高放大,无需将自己无限制地缩小看低。

王羲之书法评价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用。

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水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人(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子,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

因此,字因人贵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王羲之个人书法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

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问题。

你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

怎么评价王羲之的字

怎么评价王羲之的字

怎么评价王羲之的字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字体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那么,人们如何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书法的总体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

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

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

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

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

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

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

王羲之笔法心得体会感悟(3篇)

王羲之笔法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书法被誉为“国之瑰宝”,而王羲之,这位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更是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在我深入研究王羲之的笔法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

以下是我对王羲之笔法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笔法的传承与创新王羲之的笔法,是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

他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精华,如钟繇、张芝等人的书法风格,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 继承传统王羲之在继承传统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笔讲究力度与节奏,强调笔画的起笔、转折、收笔等过程,使笔画富有力度和韵律感。

(2)注重线条的质感,使线条既有力度又有柔美,既有骨力又有韵味。

(3)善于运用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等,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2. 创新发展王羲之在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了传统的“方折”用笔,形成了“圆转”的笔法,使笔画更加流畅自然。

(2)在结构上,他打破了传统的对称格局,使字的结构更加灵活多变。

(3)在章法上,他打破了传统的平铺直叙,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笔法的哲学思想王羲之的笔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他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使书法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儒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

他在用笔时,注重力度与节奏,体现了“仁”的胸怀;在结构上,追求对称与平衡,体现了“义”的规范;在章法上,讲究节奏与韵律,体现了“礼”的秩序。

2. 道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也融入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他在用笔时,追求自然流畅,体现了“道”的境界;在结构上,追求简约大方,体现了“道”的简朴;在章法上,追求无为而治,体现了“道”的宁静。

3. 佛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还体现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

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
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

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

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
“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

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

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
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

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

想想看,这种一出来就被唾弃的法则能够流传下来吗?当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正统之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一批书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字体相当一段时间以欧体为标准。

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欧阳询,也间接发展了王羲之。

当欧阳询被尊为欧体的楷模,后来的欧体书法者也就以欧阳询为标准,因此也就永远无法超越欧阳询。

而被欧阳询所临摹的王羲之,也就成为了更是高不可攀的巅峰。

王羲之的书法在书家看来是“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而且王羲之是“中庸之美”。

这种标准被看作是书法的终极状态,这种思想很明显是受到了儒家学说的限制。

当我们把王羲之等同于儒家思想的精华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王羲之已经成为了一个儒家思想在书法界的孔子,是不可动摇的圣人。

而后的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书法家拿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当然也就无可比拟。

怀素、张旭、王铎比起王羲之过于豪放,欧阳询比起王羲之过于呆滞等等
之类的评论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封建社会,只要儒家思想不动摇,王羲之就基本不会动摇。

而当代则不同,儒家思想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了。

因此开始有众多书法家开始批评和反思王羲之。

是不是我们的书法必须中庸?必须不左不右?
如果说王羲之是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那么随后的唐代书法不如晋代,宋朝不如唐朝,元朝不如宋朝,明朝不如元朝,清朝不如明朝,民国不如清朝,当代不如民国。

抛开王羲之的禁忌不讲,我们的书法家不应该反思吗?
拙见!以备书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审视自己的见解。

看看将来是否能够有新的见解。

对王羲之的评价一般来说,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

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

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以2.66亿美元的收购意愿排名世界第一。

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王羲之的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
《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