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优质课)第1章 本章整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整合 (2)

【注意事项】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随配随用,有腐蚀性,少与手接触。
①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漂白粉变质过程中涉及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
。
②某实验室研究员将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mL气体,则该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的质量为
→①。
(2)装置②是制备氯气的装置,主要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
灯。
(3)铜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Cl2
CuCl2。
(4)①装置是为了检验氯化氢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
的干扰,在③吸收氯气之后要检验氯气是否已被完全除去,根据已知信息可
以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若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还有氯气,若试纸不变蓝,
2Na2O2+2H2O
2Na2O2+2CO2== 2Na2O2+4HCl==4NaCl+
==4NaOH+O2↑
2Na2CO3+O2
不反应
2NaOH+CO2
==Na2CO3+H2O
Na2O+2HCl==2NaCl+H2O
2H2O+O2↑
NaOH+HCl==NaCl+H2O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Mr(X)<Mr(Y)=0.5Mr(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
B.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C.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
高中化学优质课高中化学优质课第1章 第1节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
2.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促进学生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天工开物》 侯氏制碱法 发现青蒿素上图是我国从古代到当代的三名化学家,你能说出他们的故事吗?除此之外你对世界化学史了解多少?请结合课本完成下列知识点:1.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主要有: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炼制“仙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波义耳年代科学家重大发现或成就意义或作用1661年 英国科学家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1771年 法国科学家提出氧化学说近代化学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 英国科学家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1869年 俄国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被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3.现代化学的发展(1)现代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例如: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
(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例如: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4.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请完成下列表格知其理时代主要成就实践理论特点古代化学冶金、制药、造纸、烧制陶瓷铜、铁合金冶炼;酿酒等无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造其物不知其理近代化学原子—分子学说化学燃料的开采利用;药物化学兴起;冶金化学探索等原子—分子学说,元素周期律等造其物现代化学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微观粒子的研究;物质的合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等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知其理造其物知识点二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如上图,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它究竟有什么特征?人们利用何种手段来研究化学,请结合课本完成下列知识点:1.化学科学的含义化学是在、 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 、转化和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一全册课件【精品】

练习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 上应印有下列危险品标志中的
A B C D
加热操作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酒精灯。 •注意被加热液体的用量
(不超过试管容积1/3、不超过烧杯容积2/3 )
•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管口不可对准他 人或自己
•加热后的器皿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 在桌上
练习2、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泥沙 NaCl、CaCl2、MgCl2、硫酸盐溶液 蒸发 NaCl、CaCl2、MgCl2、硫酸盐晶体
思考交流 1、如何检验过滤蒸发后的粗盐中的含有硫酸盐? ①取样 ②溶解 ③加稀盐酸 ④加BaCl2溶液
2、如何检验溶液中的SO42-? 试剂: 稀盐酸 BaCl2溶液 (酸化的作用:排除Ag+、 SO32- 、 CO32-干扰)
可直接加热的有“O”
试管
烧杯
锥形瓶
圆底烧瓶
平底烧瓶
坩埚
蒸发皿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怎样淘金?淘金者是利用了什么 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出来? 如果有铁屑和沙的混合物,采取什 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1. 在含金的沙里用水洗去沙就得到了金。淘金 者根据金以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子大的性质, 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子中分离出来。 2.可以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铁屑和沙分离。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防止局部过热,出现飞溅
蒸发操作应注意哪些事项? (1)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
(2)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 (3)当析出大量晶体时,熄灭酒精灯。余 热 蒸干
(二)离子的检验
粗盐(泥沙、NaCl、CaCl2、MgCl2、硫酸盐) 溶解 过滤
现象:若先加稀盐酸无沉淀,再加BaCl2溶液, 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存在SO42-;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解析: A 项,氢氧化钠溶液既可以吸收 HCl,又可以吸收 CO2,故不 能达到实验目的;B 项,I2 受热易升华,故不能用图 2 装置制备碘晶 体,B 错;C 项,纯碱是易溶于水的固体,与盐酸反应过于剧烈,不适宜 用该装置制取少量 CO2,应用大理石,C 错;D 项正确。 答案: D
迁移训练 1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 KCl 和 BaCl2 两种 固体混合物:
3 2
方 适用 法 范围
装置图
分离 沸点 相差 蒸 较大 馏 的液 体混 合物
应用 注意事项 实例 ①给蒸馏烧瓶加热时,不能直 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 ②蒸馏烧瓶中液体体积在容 1 2 器体积的 ~ 之间; ③温度计水银球位于烧瓶支 制取 管口处; ④为防止暴沸,应在蒸馏烧瓶 蒸 馏水 中加入几块碎瓷片或沸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方向应 是下口进,上口出,先通冷凝水, 再开始加热; ⑥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冷 凝水,以充分冷却冷凝管中的 蒸气
(
【例 1】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 1 所示装置除去 CO2 中含有的少量 HCl B.用图 2 所示装置蒸干 I2 饱和溶液制备碘晶体(已知 I2 受热易 升华) C.用图 3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 CO2 气体 D.用图 4 所示装置分离 CCl4 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 层
方 适用 装置图 法 范围
分离 互不 相溶 分 的两 液 种液 体的 方法
应用 注意事项 实例 ①查漏,检验玻璃塞和活塞处是否漏液; ②萃取溶液从上口倒入; ③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 倒出; ④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壁应紧贴烧 杯内壁; 分离 ⑤要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从下口 CCl4 流出; 与水 ⑥分液操作时要先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 玻璃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部的小孔对齐; ⑦萃取操作时,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 璃塞,左手握住活塞,把分液漏斗倒转过 来,用力振荡,振荡时应不断地旋转活塞 放气
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课件必修第一册高一第一册化学课件

12/11/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
解析: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 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碳酸钙,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钾,其余两种 中至少含有一种;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 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证明沉淀是碳酸钙或碳酸钡;③取少 量②的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离 子,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 钾、氯化钙,可能含有硝酸钡。
第四页,共三十四页。
解析:选 C。A 项,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 项,碱性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属于包含关系;D 项, 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
12/11/2021
第五页,共三十四页。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 HCl 的分类正
确的是( )
①酸 ②强酸 ③一元酸 ④多元酸 ⑤含氧酸
12/11/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1)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硝酸钡与碳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氯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1/2021
第三页,共三十四页。
【针对训练】 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邳州市第二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章本章优化总结

同周期(从左 同主族(从上 性质 到右) 到下) 最高正价由 最高正价数 +1递增到+ =主族序数 (O、F除外), 主要化合 7(O、F除外), 价 最低负价由 非金属最低 -4递增到- 负价=主族 1 序数-8 最高价氧 酸性逐渐增 酸性逐渐减 强 弱 化物对应 水化物酸 碱性逐渐减 碱性逐渐增 碱性 弱 强 非金属元 气态氢化物 气态氢化物
者形成化合物SiO2。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9
第四
周期、第ⅠB族
(2)CH4 SiH4 SiH4 CH4
(3)C<O<N
(4)SiO2
C<N<O
3.若直接书写电子排布式有困难,可先写出
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再据此写出电子排 布式。如
例1
按要求填空:
学科网
(1) 35Br-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16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3)11Na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4)20Ca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 (5)7N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在元
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Q、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 乙,其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其
氢化物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用
化学式填空)
(3)Q、R、X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 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电负性 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作答) (4)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 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本章整合1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4
分离、提纯 适用范围 实例 的方法 某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 解度不同,可用萃取法分离;互 用四氯化碳将碘从碘 萃取、分液 不相溶的液体因密度不同而分 水中萃取出来,再分液 层,可用分液法分离
(3)设烧瓶质量为 x g,装满空气时的空气质量为 m(空 气 )=n· M(空气 )= g−
29������ g 22 400 ������ mol×29 22 400
g· mol-1=
29������ g,则 22 400
x g=a
装满 HCl 时 HCl 的质量为 m(HCl)=n(HCl)· M(HCl) = 则装满 HCl 时烧瓶质量为 m=m(HCl)+m(烧瓶 )= =(a+
7.5������ )g 22 400 ������ mol× 36.5 22 400
g· mol-1=
36.5������ g 22 400
36.5������ g+a 22 400
g−
29������ g 22 400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4
(4)w= =
������(HCl) × ������(HCl)+������(H2 ������)
3.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仍以 30% H2SO4 溶液(ρ 1)与 50% H2SO4 溶液(ρ2)等体积相混合
因为 H2SO4 溶液的密度比水的大,硫酸越浓,密度越大,即 ρ 2>ρ1, 10% > 40%。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第1章 章末整合 重点突破

章末整合重点突破1.物体的分类及转化2.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一)基本概念1.(2023·浙江1月选考,1)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A.CO2B.SiO2C.MgO D.Na2O答案 B解析MgO、Na2O是碱性氧化物,故C、D错误;CO2、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CO2常温下是气体,不耐高温,利用排除法则选B。
2.(2020·浙江1月学业水平考试,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氢氧化铁胶体B.稀硫酸C.食盐水D.葡萄糖溶液答案 A3.(2022·浙江1月选考,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4B.KIC.NaOHD.CH3COOH答案 A解析CH4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KI属于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NaOH属于碱,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为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CH3COOH属于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和CH3COO-,为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二)离子反应4.(2020·江苏,4改编)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氨水中:Na+、K+、OH-、NO-3B.在盐酸中:Na+、K+、SO2-4、HCO-3C.在KMnO4溶液中:NH+4、Na+、NO-3、I-D.在AgNO3溶液中:NH+4、Mg2+、Cl-、SO2-4答案 A解析B项,H+和HCO-3可以结合生成CO2,不能大量共存;C项,MnO-4具有氧化性,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Ag+与Cl-、SO2-4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5.(2022·湖南,11改编)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2通入冷的NaOH溶液:Cl2+2NaOH===Cl-+ClO-+H2OB.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3:IO-3+5I-+6H+===3I2+3H2OC .FeSO 4溶液中加入H 2O 2产生沉淀:2Fe 2++H 2O 2+4H 2O===2Fe(OH)3↓+4H +D .NaHCO 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HCO -3+Ba 2++OH -===BaCO 3↓+H 2O 答案 C解析 NaOH 没有拆分,A 不正确;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B 不正确;H 2O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FeSO 4溶液中加入H 2O 2产生的沉淀是氢氧化铁,C 正确;NaHCO 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 -3+Ba 2++2OH -===BaCO 3↓+CO 2-3+2H 2O ,D 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2】已知 A 为
,苯环上的二溴代物有 9 种,
则 A 分子苯环上的四溴代物异构体数目为___9__种。 【解析】环上已经连接有两个甲基了,还有六个位置可以
被取代,二溴代物的苯环上有 4 个 H,2 个 Br,而四溴代物的苯 环上连的是 4 个 Br,2 个 H;如把四溴代物的 4 个 Br 换成 4 个 H,2个 H 换成 2 个Br,就恰好为二溴代物,即两种结构相当, 所以异构体数目也一定相等。A 的二元取代物和(6-2)元取代物的 异构体数目相等,则 n 元取代物和(6-n)元取代物的异构体数目 相等。
4.(2009 年全国理综Ⅰ改编)11.2 L (标准状况)的烃 A 在氧 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 88 g CO2 和 45 g H2O。A 的分子式是 ____C_4_H_1_0 ___,可能的结构简式有____C__H_3_C_H__2ຫໍສະໝຸດ __H_2_C_H_3_______、
___________ 。 解析:(1)88 g CO2 为 2 mol,45 g H2O 为 2.5 mol,标准状况
一 有机物的命名
有机物
命名规则
类型
主链的选择
碳原子编号
选主链(“长”而 烷烃
“多”),称“某烷”
定编号(“近”而“小”), 定
支链
选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 从离双键或三键近的一端给
烯烃
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 主链碳原子编号标明双键或
和炔烃
烯”或“某炔”
三键的位置
续表 有机物
命名规则
类型
主链的选择
碳原子编号
【例 3】(双选)25 ℃某气态烃与 O2 混合充入密闭容器中, 点燃爆炸后又恢复至 25 ℃,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一半,再 经 NaOH 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该烃的分子式可能 为( )。
A.C2H4 B.C2H2 C.C3H6 D.C3H8
讨论:当 y=4,x=2;当 y=6,x=2.5(不合题意); 当 y=8,x=3;… 故该烃的分子式为 C2H4 和 C3H8。 【答案】AD
以苯环上连有取代基的碳原
芳香烃 以苯环作为母体
子为起点或用邻、间和对标
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选择含有官能团的碳原
以连有官能团的碳原子为起
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确
烃的衍
点,进行编号(羧酸、醛类应
定为某衍生物(卤代烃和
生物
从羧基碳原子、醛基碳原子
醇除外,一般把—X 和
开始编号)
—OH 看作取代基)
【例 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①碳链异构: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 ②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常见官能团(基团) 异构书写规律:
③位置异构: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则(碳链缩减法) 主链由长到短;减碳加支链;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 排布由对到邻再到间。最后用氢原子补足碳原子的四个价键。 (4)巧断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①等效法:判定 A=B、B=C,则 A=C。 ②对称法:利用对称的方法分析烃分子中母体上“等价 氢”的种数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等效“氢”: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是等效氢;同一个碳原 子上的甲基中的氢原子是等效氢;处于镜面对称的氢原子是等 效氢。 ③几何法:若有机物分子是空间立体的结构,借助立体几 何中的“线段”、“图形”来判断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3)化学方程式法(代数法):利用化学方程式→题干要求→ 列方程组→求解未知数值→求分子式。
2.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确定有机物结构式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分子式写出它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2)确定其中符合条件的结构式:①利用该物质的性质推测 其可能含有的官能团,最后确定所写同分异构体中的一般结构。 ②可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和各类氢 原子的数目,确定结构式。
(1)
命名为“2-乙基丙烷”,错误原因是
___________;命名为“3-甲基丁烷”,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 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______________。
(2) 有 机 物
的系
统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有机物
的主链碳原子有 4 个,
下 11.2 L 烃,即为 0.5 mol 烃,所以烃 A 中含碳原子为数 4,H 原子数为 10,则化学式为 C4H10;(2)C4H10 存在正丁烷和异丁烷 两种异构体。
三 有机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1.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实验式法:实验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中所含各元素的原 子数目最简整数比的式子,实验式又叫最简式。 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 实验
(2)物质的量关系法:由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 1 mol 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
二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 (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 个数及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2)同系物间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14 或 14 的整数倍。 (3)同系物因结构相似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 定的递变规律。
2.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①抓“同分”——先写出其分子式(可先数碳原子数,看是 否相同,若同,则再看其他原子的数目)。 ②看是否“异构”——能直接判断是碳链异构、官能团异 构或位置异构则最好,若不能直接判断,那还可通过给该有机 物的命名来判断。
1.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B )。
A.
2-乙基丙烷
B.CH3CH2CH2CH2OH 1-丁醇
C.
间二甲苯
D.
2-甲基-2-丙烯
2.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 是( C )。
A.CH3CH2CH3
B.
C.
D.
3.(双选)以下各组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BD )。
A. B. C.金刚石与石墨 D.
且从距离支链一端较近给碳原子编号可知,其系统命名为 2-甲 基丁烷。
(2)对烷烃的命名,如主链的选取有多种可能时,应选择含 支链较多的碳链作为主链,且碳原子编号应使总序号和为最小, 即虚线所示的链及编号:
【答案】(1)主链未选对 编号不正确 2-甲基丁烷 (2)2,2,4,6-四甲基-5-乙基庚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