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方法]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创新
职业教育之教学方法建议5篇

职业教育之教学方法建议5篇第1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职业教育不仅是提供学术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实践环节等。
如何改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建议首先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的重要环节,实践课程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建议也要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结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多种教学方式中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建议还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可以开展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辅导和指导、组织个性化实践活动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
四、注重技术与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建议还要注重技术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室、网络资源等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建议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优质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优质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第一篇范文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三教”改革,即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职业院校优质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力求在条理清晰、观点独特的基础上,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教材改革: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在“三教”改革中,教材改革首当其冲。
职业院校教材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以下原则:1. 紧跟产业发展: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确保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匹配。
2. 项目导向: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教学: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突出实用性:删减冗余的理论知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二、教师改革:从“单一型”到“双师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在“三教”改革中,职业院校教师应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操作。
为此,职业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国内外研修,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 引进行业精英: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3. 激励机制: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奖励,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 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技能水平等纳入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教学方法改革:从“一言堂”到“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三教”改革中,职业院校应摒弃“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3.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1998年至2003年的近六年时间里,我们调查走访了126所职业 1998年至2003年的近六年时间里,我们调查走访了126所职业 技术院校,其中90%以上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都存在着较严 技术院校,其中90%以上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都存在着较严 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1)许多学校的培养目标脱离社会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规格要 求,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不是在科学的职业岗位分析的基 础上进行的,既缺乏现实针对性,又缺乏未来适应性; (2)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目标结构单一,仅仅体现人才培养的知识 或能力维度,有关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只 是体现在字面上,甚至完全被排除在外,而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制定, 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超出学生的接受水平; (3)多数学校的教学情境单调、刻板,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而且远离学生 的未来职业情境,使其所学知识无法迁移到工作实际中去,缺乏起码 的上岗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
4.4. 国内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理论著作
王策三:《教学论稿》 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 杰:《教学论》,吉林人民出版社 杰:《教学论》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黄辅全:《教学论学程》 黄辅全:《教学论学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 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 徐国庆: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上海教育出版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社2005年出版。 2005年出版。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刘春生: 《职业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职业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吴晓义: 《课程设计》 ,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出版 课程设计》 ,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出版 吴晓义: 《教学模式》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出版 教学模式》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出版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职业院校英语教 学 方法 的创新研究
郭志敏
( 三峡 电力 职业 学 院 , 湖北 宜昌 4 4 3 0 0 0 )
摘要 : 本文主要针对 高等职业院校 英语教 学的“ 教” 和“ 学” 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探讨 , 针对 高等职业院校 目前英语教 学 的现 状 , 提 出 了应 当从 教 学 手段 和教 学 方 法 等 方 面 深化 教 学改 革 的 思路 , 以期 能 够促 使 高等 院校 的 英语 教 学从 根 本 上 实 现转 变, 从 而 更 好 地提 升 英 语 教 学 的 效 果和 质 量 , 促 进 学生 综合 素 质 的 全 面提 升 。
实 用 的英 语 口语 知识 得 不 到很好 的拓展 和 提升 ,英 语 学 习 的效 果并 不好 。 二、 高 等职 业 院校 开展 英 语教 学 的思 考和 创 新分 析 目前 , 高等教学 日益大众化, 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 也 面 临着 更加 严 峻 的考 验 。为 了能 够更 好地 提 升学 生 的英
语 学 习水平 , 促进 学生 综合 素质 的全 面发 展 , 在 英语 课 程 的 教 学 过程 中老 师必 须 要对 “ 教” 与“ 学” 的问题 进 行探 究 , 应
当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 增 强 高等 职业 院校 英语 教学 的效 果 。 1 .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引 导 学 生 从 被 动 接受 向 主动 学习进行转变。 在英语教学过程 中,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 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学生是课堂的核心 , 老师 在英 语 教学 过程 中起 主导 作用 ,对 学生 的英 语 学 习进行 引 导。 这要 求老 师在 教学 过 程 中 , 重 视对 学生 语言 综合 能力 的 培养 , 教学设计 , 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 将大学生 的课 堂参 与作 为 主要 的衡 量标 准 , 尊 重学 生 的个性化 思 维 , 在 教 学计 划 的制定 过程 中要 注 意弹 性和 刚性 的有 机 结合 。 同时
创新形式,激发中职专业课堂活力

创新形式,激发中职专业课堂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职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中职教育培养着社会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如何激发中职专业课堂的活力,是当前中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创新形式在激发中职专业课堂活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师角色等方面探讨创新形式如何激发中职专业课堂的活力,为中职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创新形式在中职专业课堂的应用1. 课程设置对于中职专业课堂来说,课程设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在传统的中职专业课程设置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开展实践课程设计、创新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参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还可以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设计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等课程。
在烹饪类专业课程中,可以设置厨艺竞赛、特色菜品创新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2. 教学手段创新形式的应用还需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调整。
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手段往往以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激发中职专业课堂的活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这些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也是创新形式的重要手段。
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网络课程等,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在中职专业课堂中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新鲜事物更具有好奇心。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职业学校发展需要,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职业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讨中职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职教;改革Abstract: Method of teaching is teachers to complete teaching task by some means, methods of teaching occupation school, should adapt to the modern occupation school development need, adapt to the occupation school teaching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ng stud 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reflect the teacher-led, student-centered the system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occupation school to practice the main lin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V ocational education.Keywords: teaching metho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中职教改的主要对象—教法,是教改最基本的单位和最终的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理论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相关职业领域的概念、原理、规律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相关职业技能和能力。
例如,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参与医疗工作,进行诊断、治疗等实践操作。
3. 项目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实施,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建筑工程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建造一个实际的建筑项目来学习和实践相关技能。
4.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商业管理教育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商业案例,让他们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5. 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酒店管理教育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模拟酒店的运营管理,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以上仅为职业教育的一些常见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职业领域和学生群体的特点,教师可以灵活组合运用这些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方案方法措施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方案方法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为了使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一种更高、更好的水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障和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首先,要落实和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要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任务,更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的管理,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要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职业学校要改善教学环境,不仅要提高教室的硬件设施,更要把握教学气氛,积极推动教学内容的变革,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的传播。
再次,要加强师资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但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往往能力不足,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引进一批有较高能力的教师,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此外,要加强资源整合。
职业学校要加强资源整合,利用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资源整合,包括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讲师资源等,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要提高校外培训的合理性。
职业学校要增加校外培训,参与一些国际国内的培训,使学校师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高水平的教学知识,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师资建设,加强资源整合以及提高校外培训的合
理性等措施,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加强质量教育,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使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与“学”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针对高等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应从教育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使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从根本上实现转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实现转变;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扭转高等职业院校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
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以大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
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制订教学计划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科学地确定必修的核心课程。
同时,又要看到大学生是有差异的,而且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
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组合上应该多样化,实行多种模块,让大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授课教师方面有一定的选择权。
(二)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知识”向重“运用”转变。
知识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
掌握知识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习惯的过程。
人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理论。
运用是学习的归宿,同时又是学习成功的保证。
知识是运用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着会用。
(三)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
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
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
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本领。
我们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益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
“学会”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被动性,而“会学”能使人终身享用,符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会学”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效果更佳。
(四)坚持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手段从“黑板-课本”向“多媒体化”转变。
多媒体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它能创造一种融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互动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
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许多工作要求教师“幕后”准备,教师需要学习,掌握诸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备课量大,工作量更大。
但是多媒体教学为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带来了契机,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五)坚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使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从注重“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是高校改革中一项至关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
其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从事这场改革的老师们以及学校教务部门的领导们的教学理念是否发生根木性的转变因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而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改来说,则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