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1监测点布设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级别及区域环境特征,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4.1.2 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为环境空气中的SO2、NO2、TSP和PM10。

4.1.3 监测时间及频率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9月23日~29日进行,连续监测7天,同时记录了监测时的气象状况(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现状监测因子及频率具体见下表4-2。

注:每次监测的同时观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

4.1.4 监测分析方法

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4.1.5 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i=Ci/Si

式中:Pi——i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4.1.6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表4-5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一览表

4-3

4-4

4.1.7 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监测报告,各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5。

根据表4-5监测数据分析可知,监测点的环境空气的SO2、NO2、PM10、TSP、监测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表1二级标准。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监测断面布设

本次环评监测布设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功能、方位和污染源的距离)的布设见表4-6及图4-1。

表4-6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表

4.2.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5日进行,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见表4-7。

表4-7 地表水监测项目、频次、时间一览表

地表水监测分析按照国家标准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进行,采取全过程质量控制,具体分析方法见表4-8。

表4-8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

4.2.4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具体见表4-9

表4-9 监测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单位:mg/L(pH 除外)

4.2.5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公式如下: 单项水质因子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为:

(除pH 和DO )

pH 值的标准指数为:

ij

ij si

C S C

式中:ij

S ——评价因子i 在j 点的标准指数; ij

C ——评价因子i 在j 点的实测浓度,mg/L ; si

C ——评价因子i 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

pH j S ——pH 在j 点的标准指数; pH j

——pH 在j 点的实测值; pH sd ——评价标准中pH 的下限值;

pH su

——评价标准中pH 的上限值。

4.2.6评价结果

地表水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10。

pH 7.0pH pH 7.07.0pH pH 7.0pH 70pH

7.0j

j j sd j j su S -?≤?

-?=?

-??-?(当)(当>.)

表4-10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表单位:mg/L(pH除外)

4-8

根据表4-10监测数据分析可知,各监测点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4.3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3.1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布设

本次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共设4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布设见表4-11。

表4-11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一览表

4.3.2监测因子

地下水监测项目选取pH、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氯化物、总大肠菌群数共6项。

4.3.3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4日进行,连续监测2天,每天取样一次,监测同时记录井深、相对地下水位、水温等参数。

4.3.4监测分析方法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12。

表4-12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4.3.5评价方法

根据南阳市环境功能区划,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具体见表4-13。

表4-13 地下水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

4-11

表4-14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4.3.6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4.3.7监测结果与分析

本次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13。

由表4-14中数据分析可知,总硬度超标因为地下水天然背景中钙镁离子含量高,其余各监测点位各因子除总硬度外现状监测值均可以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4.4声环境质量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4.4.1监测布点、频率及时间

本次评价布设7个环境监测点,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4日进行,连续监测2天,监测情况见表4-15。

表4-15 声环境现状监测情况

4.4.2评价标准

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具体见表4-16。

表4-16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单位:dB(A)

4.4.3评价方法

根据噪声监测结果,统计出Leq,采用监测结果与评价标准直接对照分析,得出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4.4监测结果(见表4-17)

表4-17 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dB(A)

由表4-17 可知,厂区四周厂界昼夜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