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保护学-昆虫实验指导2014上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通论 实验二 昆虫分类 图文

植物保护通论 实验二  昆虫分类 图文

四、鞘翅目 Coleoptera
生物学特性 完全变态 多数陆生,少数水生(龙虱) 多植食性,也有肉食性或腐食性 成虫多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1、叩头甲科 Elateridae
头小,紧嵌在前胸上 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
成锐刺 前胸腹板中央有1尖
锐的刺,嵌在中胸腹 板的凹陷内 跗节5-5-5式
多从1基横脉上分出
稻绿蝽
2、缘蝽科(Coreidae)
体细长,两侧略平 行
触角4节 前翅膜片上有多条
分叉纵脉,从1条 基横脉上生出
稻棘缘蝽
三、同翅目(Homoptera)
形态特征 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 口器刺吸式 触角刚毛状或丝状 体小至大型
三、同翅目(Homoptera)
2、蟋蟀科(Gryllidae)
触角丝状,比身 体长
听器位于前足胫 节基部
产卵器细长,箭 状
尾须长
油葫芦
3、蝗科(Locustidae)
触角丝状,比身体短;前胸马鞍型,向后延伸 听器位于腹部第1节两侧;产卵器粗短呈凿状
日本黄脊蝗
棉蝗
4、蝼蛄科(Gryllotalpidae)
触角丝状,比身体短 前足开掘足 前翅短,仅达腹中部,
植物保护通论实验(昆虫)
实验二 昆虫分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昆虫纲主要目中重要科的识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昆虫标本
作业:鉴定出1-20号标本所属的目和科,并 简述科的识别特征。
一、直翅目(Orthoptera)
形态特征 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 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 前胸大而明显 前足胫节或第1腹节常具听器 雌虫产卵器发达 体中至大型
2、瓢甲科 Coccinellidae
小至中型,半球 形

园艺植物病虫草基础知识06-实验指导-实验一 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体视显微镜的使用)_3

园艺植物病虫草基础知识06-实验指导-实验一 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体视显微镜的使用)_3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体视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了解昆虫纲与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结合纲的区别,认识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2.了解昆虫头式、口器、触角、足、翅及外生殖器等附器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二、材料及用具蝗虫、蝼蛄、蝽、蝉、蝴蝶、蛾、金龟甲、天牛、螳螂、家蝇、蚊、蜘蛛、虾、蜈蚣、马陆等。

体视显微镜、扩大镜、解剖剪、解剖针、镊子、白纸、浆糊、培养皿、挂图、彩色图谱或多媒体课件等。

三、内容与方法1.观察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的基本特征及与昆虫纲的区别。

2.体躯观察:以蝗虫为例,用镊子将翅掀起直立,从侧面观察外骨骼包被虫体,躯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分成 3 大体段:头、胸、腹;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主要有 1 个口器,1 对触角,1 对复眼及有些昆虫还有 1~3 个单眼;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主要有 3 对胸足及 2 对翅;腹部是昆虫代谢和繁殖的中心,体内包括许多内脏器官及生殖系统。

观察腹末尾须,外生殖器及肛上板、肛侧板。

3.昆虫主要器官观察(附器)⑴ 昆虫头式观察。

按照口器着生的位置,昆虫可分为 3 种头式:下口式(以蝗虫为例),前口式(以步甲为例),后口式(以蝉为例)。

⑵ 昆虫口器观察。

① 咀嚼式口器:以蝗虫为例,用镊子和剪刀依次取下蝗虫的上唇、1 对上颚、1 对下颚、下唇和舌5 部分,放在白纸上,详细观察各部分形态和构造,并按挂图黏贴于纸上。

② 刺吸式口器:观看蝉口器。

③ 其他吸收式口器:观察鳞翅目虹吸式口器、蜜蜂嚼吸式口器和蝇类的舐吸式口器。

⑶ 昆虫触角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

① 先用放大镜观察蜜蜂触角的柄节、梗节和鞭节的基本构造。

② 对比观察其他昆虫触角的构造及类型:丝状:蝗虫、蟋蟀。

刚毛状:蝉、斑衣蜡蝉。

念蛛状:白蚁、蚂蚁。

锤状:小蠹虫、瓢虫。

锯齿状:叩头甲、吉丁甲。

栉齿状:芫菁雄虫、绿豆象雄虫。

球杆状:蝴蝶。

环毛状:瘿纹、库蚊的雄虫。

膝状:蜜蜂、象甲。

鳃片状:金龟甲。

2014年植物保护学第一章绪论及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2014年植物保护学第一章绪论及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2014年植物保护学第一章绪论及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练习题一、填空题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我国的植保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昆虫头部的附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昆虫的体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咀嚼式口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和__ _五部分组成。

8、与咀嚼式口器相比,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_____ _________。

9、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虫态;而不全变态昆虫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虫态。

10、昆虫的触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节构成。

11、根据蛹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类型。

12、昆虫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中,为害玉米的是________。

14、由于昆虫的头部分布着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所以说头部是昆虫的______中心;胸部是昆虫的________中心;腹部是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心。

15、农业害虫主要口器类型有__________(如粘虫)和__________(如蚜虫)。

植保实验指导

植保实验指导

植物保护学通论实验指导(农学、园艺等专业使用)植物保护学院印制目录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识别及真菌各类孢子的观察实验二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变态类型实验三稻瘟病及两种细菌性水稻病害的识别与鉴定实验四重要农业害虫分目识别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识别及真菌各类孢子的观察正确识别植物病害症状是病害治理工作的开始,植物病害症状是染病植物外部可见的病状和病症。

当受到病原物侵袭后,植物在发生一系列生理和组织变化之后,其外部出现各种可以观察到的变化,称之为病状。

真菌、细菌、少数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植物发病,不仅表现出病状,在病部还出现病原物特有的结构,称之为病症。

而病毒、菌原体、多数线虫或非侵染性病原危害植物时,则只能看到病状,而看不到病症。

由于植物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和发病时期的不同,病害症状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具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性,观察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的结果,才能全面掌握某一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有效地治理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各种病害标本和图片,区分不同病症和病状,掌握记载植物病害发生、危害症状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类型。

二实验材料各类病害的标本、挂图、多媒体图片等,刀片、放大镜。

三实验内容3.1 区分植物病害病状的五种类型3.1.1 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3.1.1.1 黄化或褪绿植物绿色部分均匀变色,即叶绿素的合成受抑制或被破坏。

如:柑橘黄龙病引起整叶黄化;缺铁时,栀枝或杜鹃叶片黄花。

3.1.1.2 花叶植物叶片发生不均匀褪色,呈黄绿相间,如黄瓜花叶病等。

3.1.1.3 红叶、紫叶有的叶绿素合成受抑制,而花青素生成过剩,叶色变红或紫红。

如部分植物缺铁症。

3.1.2 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称为坏死。

3.1.2.1 斑点当植物的根、茎、叶、果受到病原物侵染后,出现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外表出现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但轮廓一般都比较清楚的斑点。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昆虫病理学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昆虫病理学

园艺植保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Experiments of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编号:01600009j适用专业:园艺专业理论课程总学时:32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学分:0.5开出实验个数:6(验证实验 4 个;综合实验 2 个;综合设计实验0个)(选修4个)应开实验学期:4二、实验课程的简介园艺昆虫病理学实验是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园艺植物昆虫的外部形态为主,掌握园艺植物昆虫的形态特征,掌握不同园艺植物昆虫的基本结构及组成,掌握昆虫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昆虫不同目的特征。

及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学习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从而为植物病害的诊断,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打下基础。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昆虫形态结构的观察,掌握昆虫的外部结构、内部构造的主要特征,掌握昆虫各系统的分布及功能。

掌握各种病原物的形态特征,能够用病理学术语描述植物病害症状,进行病害的诊断,举一反三,正确识别植物病害及其病原物。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郑桂玲编校内教材(2)普通昆虫学牟吉元主编,1996,中国农业出版社(3)园艺病理学实验指导贾文香主编校内教材参考书:(1)《昆虫学通论》上册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2)《昆虫学》上册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3)《昆虫分类学》唐祖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4)《昆虫形态分类学》忻介六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董金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5(.(6)《园艺病理学》李怀方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7)《植物病害诊断》江苏农学院植保系农业出版社五、考核办法(1)根据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2)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3)根据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情况大纲主撰人:周长梅张艳菊(一)昆虫外部形态识别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基础课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5 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昆虫纲的特征,比较几种近缘纲动物的区别。

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

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

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一、课程简介园艺昆虫学实验是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昆虫学基本知识,了解昆虫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特点,培养学生对园艺昆虫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园艺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昆虫的形态结构特点,能识别常见的园艺昆虫。

2. 掌握昆虫的分类方法,了解昆虫的生理和生态特点。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园艺作物上的昆虫问题,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昆虫形态结构观察:通过实物观察,了解昆虫的头、胸、腹、翅、足等部分的特征。

2. 昆虫分类:学习昆虫的分类方法,对常见园艺昆虫进行分类识别。

3. 昆虫生理特点: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营养等生理过程。

4. 昆虫生态特点:学习昆虫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昆虫的生态适应性。

5. 园艺昆虫问题分析与防治:观察园艺作物上的昆虫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昆虫的基本知识、分类方法、生理生态特点等。

2. 实验:观察昆虫标本,进行昆虫分类识别,分析园艺作物上的昆虫问题。

3. 讨论:分组讨论昆虫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4. 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昆虫采集、观察、分类等实践操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园艺昆虫学实验教程》等。

2.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园艺作物样本等。

3. 仪器设备: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图片、视频等。

六、实验一:昆虫形态结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昆虫标本,掌握昆虫的形态结构特点,提高识别常见园艺昆虫的能力。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显微镜、放大镜、dissecting kit(解剖工具)【实验步骤】1. 教师讲解昆虫形态结构的特点,包括头、胸、腹、翅、足等部分。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昆虫标本进行观察。

3. 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的形态结构。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

实验一园林植物昆虫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1、园林植物昆虫标本采集方法和技术1.1昆虫标本采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采集的标本要求完好无损。

2)采集的标本要及时编号存放,同时在记录簿上详细记录昆虫的名称、寄主、日期、地点、采集人等。

3)采集标本要注意人身安全。

1.2常用采集工具和使用方法:1)捕虫网:用于采集空中飞翔、跳跃或停息在植物上的昆虫。

2)毒瓶:用来毒杀昆虫。

3)指形管或玻管:存放捕捉的活昆虫,可用药棉隔层存放。

4)纸袋:用于临时存放鳞翅目昆虫成虫、蜻蜓类等昆虫及其他被毒死的昆虫。

1.3昆虫标本采集方法:1)网捕:用捕虫网或扫网进行。

2)振落:一些昆虫具有假死性,如鞘翅目昆虫象甲、叶甲、金龟子等,一经突然振动就会从寄主上掉下来,在进行人工捕捉。

3)对于很多隐蔽不动的昆虫,要善于搜索才能找到,例如枝条、叶背、灌木丛、树皮下、落叶内等处都会藏有大量昆虫,一定要仔细搜索才能发现。

另外,根据各种昆虫的危害状来判断及采集是有效的。

4)灯诱:利用诱虫灯采集。

2、昆虫针插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技术2.1插针:将昆虫针按照一定的位置插入虫体,但首先要明确各类昆虫插针位置。

各类昆虫插针位置是: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昆虫:插在中胸背板的中央;鞘翅目昆虫:插在右鞘翅基部靠近中缝处;直翅目昆虫:插在前胸背板近后缘处中脊线的右边。

2.2展翅:在展翅板上进行,现以鳞翅目为例,介绍展翅的方法和步骤。

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根据虫体大小选择合适的昆虫针;2)将昆虫针按规定的位置插入虫体中,昆虫针露出虫体背部部分一律0.8mm;3)将虫体固定在中缝中,虫体背面与展翅板板面水平;4)将蛾碟类之翅左右展开在板上,用光滑的纸条压在翅面上,在用大头针固定,使翅不会改变位置;5)整理虫体各个部分,尽可能用针固定其姿态,如是腹部平直、触角前伸分开等。

2.3整理姿态:鞘翅目昆虫和大多数半翅目、同翅目昆虫不需要展翅,针插后,需将身体的附肢进行整理,使得标本整齐、美观、便于观察、利于保存。

【课程大纲】《园林植物昆虫学实验》

【课程大纲】《园林植物昆虫学实验》

《园林植物昆虫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昆虫学实验(英文):Lab of garden plant entomology课程编号:14371111课程学分:0.5学分课程总学时:15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前修课程:《园林植物昆虫学》二、课程内容简介本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园林植物昆虫学》,本实验课主要是通过昆虫实物标本以及实地调查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识别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园林植物主要虫害的为害状和防治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昆虫学常规实验技能及防治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实验目标:通过本门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昆虫学基础知识,包括昆虫的形态特征、繁殖和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及预测预报技术和害虫防治原理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绿化树种、花卉、苗木的主要害虫的种类进行识别;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掌握昆虫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昆虫学基础知识,包括昆虫的形态特征、繁殖和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和害虫防治技术等;识别食叶、枝梢、蛀干、地下主要害虫的种类。

四、学时分配注:园林植物昆虫学实验课程总计0.5学分,安排7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67%,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33%。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一昆虫体躯构造和附肢着生位置(自学)1、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昆虫体躯的基本构造;(2)明确各附肢的名称和着生的位置;(3)明确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实验主要仪器镊子、放大镜、玻璃皿、解剖镜等;昆虫纲分目盒装标本。

3、实验内容与方法(1)比较蝗虫、虾、蜈蚣、马陆体躯的一般构造(它们的体躯分段、触角、眼、翅、足的数目等)有何不同;(2)借助镊子、扩大镜观察比较蝗虫、虾、蜈蚣、马陆体躯的一般构造;(3)以蝗虫为例观察昆虫纲的特征;依据昆虫纲的特征,区分头、胸、腹3个体段,各体段有何区别,并看各体段分节情况;(4)观察蝗虫体躯各部分附器(附肢),明确各附器名称、着生位置、数目及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