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合集下载

5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

5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

及 时调整 胰 岛素及 1服 降糖药 剂量 , : 3 加强 血糖 监测 ,
防止血糖 波动 过 大 , 利于更 好控 制糖 尿病 , 有 改善 营 养 摄入 不足 与血糖 波动 的矛 盾状 态 。
【 考 参 文 献】
s [ ] A K d e i 2 0 , 9 2 : 5 2 6 i J . m J in yD s 0 2 3 ( ) 4 — 5 . s , 2
净化 杂志 , 0 6 5 1 :0 — 0 . 2 0 , ( 0) 3 7 6 7
岛素 需要 量 下 降 ; 透 析 后 , 岛素需 要 量增 加 , 但 胰 所
以进 行维持 性 血液透 析 的老年 糖尿病 患 者血液 透析 前后 血糖 波动 大 。对 接受 血液 透析 后 的糖尿病 患者
[]陈 文 彬 , 祥 林 . 断 学 【 .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7 潘 诊 M】 7版 北 人
2 08: 0— 0 25 438 .
[】 质 刚 . 8王 维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的营 养 不 良 问题 [ 】 国 实 J. 中 用 内科 杂 志.0 4 47: 8 3 1 2 0 。 () 8 — 9 . 2 3
21 0 2年 1 0月
2 4
第 1 9卷 第 1 B期 0
护 理 学 报 J u nlo u s g C ia o ra f ri ( h n ) N n
Oc o e , 01 tb r 2 2 V0 . 9 No 1 B 11 .O
※ 内科 护理
5 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
19 , 46: 0 - 0 9 9 4 2 () 0 2 10 . 1
【2 o c V P rn d ,B r w sJD t 1 N tt n l 1 ]R c oM , aa a i L ur e ,e a. ur i a o i o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1例报告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1例报告
予 以头孢 唑腭 、血凝 酶 、甘 草酸 二胺 、奥 美拉 唑和
甲泼 尼龙针 等 治疗 ,症 状仍 未好 转 ,反复 发热 ,伴 极 度 乏力 ,胸 闷气 急 。1 5 日转 至 宁 波 市 传 染 病 医 院 ,以 “ 发 热 伴 血 小 板 减 少 综 合 征 、多脏 器 功 能
不 全 ” 收入 院 。查 体 :T 3 8 . 1℃ ,四肢 可见 散 在 瘀 点瘀 斑 ,疹 间皮肤 正 常 ,牙 龈 持续 出血 ,双肺 呼 吸音粗 ,未 闻及 明 显 干湿 哕音 ,予 以头 孢 曲松 钠 、
孔 志芳 ,章 海斌 ,黄 美林 ,葛宝湘 ,刘世 科 ,易波 ,贺天峰
1 .宁 海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浙 江 宁 海 3 1 5 6 0 0 ;2 .宁 波 市 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 心
摘要 :目的
了解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 尼亚 病毒 ( S F T S V)感 染病 例 的临床及 流行 病学 特征 。方法 收 S F T S患者 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 、肌 肉酸痛 、双侧腹股沟淋 巴结肿 大
颈胸 部皮 肤潮 红 ,全 身 皮 肤 无 伤 口及 蜱 叮 咬痕 迹 ,
双下 肢酸 痛 ,腹平 软 ,无压 痛 反跳痛 ,肝脾肋 缘 下
核 酸 阳性 ,并 分 离 到 新 型 布 尼 亚 病 毒 。实 时荧 光 R T— P C R检 测方 法取 2 0 0 L血 清样 本 进行 核 酸 提 取 ,包 括样 本裂解 及 核酸 吸 附 、核 酸纯 化 和核酸 洗 脱 。检测 试 剂 采 用 上 海 之 江 公 司 的 核 酸 检 测 试 剂 盒 ,阴性 对 照 品的 值无 数 值 ,检测 样 本 值 ≤
吸2 O次/ mi n ,血 压 1 1 0 / 7 0 m m H g ,眼结 膜 充 血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六例临床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六例临床分析
24
210003,China Email:wghongxia@sina.con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报道了一些以发热
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
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而救治无效死亡。
早些年曾经认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所致人粒细胞 无形体病…,后在一些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 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2 J,所致疾病 现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院近年来收治 了6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 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提高对该疾病I临床特征的认 识,现将其l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h动态心电图(hoher)提示窦性心律、室上性早搏
mm
36次,伴低血压(76—96/46~60
0.133
Hg)(1
mm Hg:
kPa),无心慌、胸闷主诉,无面色苍白、四肢厥 冷、末梢紫绀、皮肤花纹、少尿或无尿等循环衰竭表 现;心脏彩超提示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 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该患者既往无明确
体;腹泻3例,为黄色稀水便或糊状便,2~10渺d,其
中1例有时解柏油样便;腹胀2例;便秘l例;头痛 1例;无尿1例。4例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 中3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并发肺炎3例,其中 1例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曲霉感染。抽搐、意识 障碍1例,且口腔见血性分泌物。频发房性早搏
l例。窦性心动过缓l例(心率50~60 7『欠./min),
docl0047.doc.
中,3例有明确的蜱虫叮咬史,另3例虽无蜱虫叮咬
及类似患者密切接触史,但均常年在丘陵地区居住、
(收稿日期:2012-06.16)
(本文编辑:金建华)
万方数据
Engl J H,et a1.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N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例临床诊治及护理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例临床诊治及护理

部诊 疗指南认 为 [ 2 ] 目 前 尚无证 据证 明糖皮质激 素的治疗 效
入 院后均 给予 利 巴韦林 抗病 毒 ,重 组人
1 _ 3 治 疗及 预后
果 ,应当慎重使用 。但我们认为 当患者病情进 展迅速 ,高热
不退 ,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有重型倾 向时 ,可酌 情短期使 用糖皮质 激素 。持续 高热患者 可遵 医嘱给予 0 . 9 % 氯化 钠溶
有 1 例 死亡 患者 甲基强 的松 龙 8 0 mg ,1 次/ 1 2 h ,应 用 6 d 。
结果 1 例危重型死亡 ,3 例治愈 出院。
2 护 理
2 . 1 严格 消毒防护 张勇出汗较多 , 及时为患者更 换衣裤 、 床单 、 被褥 ,防止受凉 ,并及时补充水 、电解 质 ,以防血容量不 足。 2 . 5 出血 的护理 4例患者 白细胞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白
2 . 2 加 强基础疾病 的护理
本组 皆为老年患者 ,有高 血压 、
糖尿 病 、支气管 扩张 的基 础疾病 。要 及时监 测血压 、血糖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本 文 4例 患 者 中 男 1 例 ,女 3例 ;年 龄 6 6 — 7 4岁 ,平均年龄 6 8 . 5岁 。基础疾病 : 高血压 1 例 、支气 管扩张 1 例 、高血压 、糖尿病 1 例 。所有病例采集血送 至宁 波疾控 中心 ,通过 实时定量 聚合酶链反 应 ( R T — P C R)检测 新 型布尼 亚病毒核 酸 ,并通过 省疾控 中心复核 ,均呈 阳性 。 全部 病例诊断符合 2 0 1 0年 1 0月卫生部 印发 的 《 发热伴 血小 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 2 0 1 0版 ) 》 2 。 1 . 2 临 床表现 4例患 者 皆有 发热 ,体 温 3 8 4 0 . 5 ℃,热 程 1 ~ 1 4 d 。厌食纳 差乏力 4例 ,肌 肉酸痛 3例 ,咳嗽 、呕 吐各 2 例 ,头痛 、腰痛 、腹泻 、意识不清各 1 例 。体格检查有 浅 表淋巴结肿大 4例 ,尤 以腹股沟 、腋下 、颈部为著 ,界 限清 , 有明显触 痛 ; 皮肤 出血 点 1 例 ,相对缓脉 1 例 ,肝脾 肿大 1 例。2例并发肺 部感染 ,1 例并 发感染 性休克 、病 毒性 心肌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新型布尼亚病毒是从蜱虫中毒者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病毒。

一、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经接触该病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及体征:持续性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伴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进行性下降。

部分病情危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分别降至1.0×109/L和30×109/L以下,血小板在发病的第9-19天下降至最低,随后一周左右恢复正常。

病程第7-10天,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

三、治疗方法(一)常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病毒唑0.5g,2次/天),加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或地塞米松)。

(二)对症、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发热时予以物理及药物降温、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肝功能受损者予以护肝治疗;血小板低于20×109/L,伴明显出血者输血小板悬液及止血治疗。

四、预防措施(一)蜱虫主要栖息在丘陵或山区,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

如一定要进入此类地区,应当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者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针织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二)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松软部位。

万一发现被蜱虫叮咬,应该及时去医院取出蜱虫(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用镊子将蜱虫取出;若蜱虫尚未完全进入体内,先热敷或用烟头烫炙蜱虫尾部后再取出蜱虫),不要自行拿取。

(三)野外驻训归来后,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被蜱虫叮咬后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后送体系医院就医。

家庭内同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四例临床分析

家庭内同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四例临床分析
Noe B n a i s net ni a l :R p r o o rC ss T NGH i n ,u i jn,X ig t 1 Dp r vl u y v u fci A F mi r I o n y e ot f u ae E a 一 g F A —u UN n ,e a. eat — m r o e ity etfR s r o ,W i i nc a o i l e a 2 40 ,C i i par e a ip l s t ,W i i 6 2 0 hn h Mu i H p a h a
tpl r a sdy f ci n i s me s v r a e . Ista s s in r ut e i nce r Th u r n r ame sma ny s p rie i e o g n sun to n o e e e c s s t r n miso o e r mansu la . e c re tte t nti i l u potv

1 9・ 52

个 案 报 告 ・
家庭 内 同患新 型 布 尼 亚 病毒 感 染 四例 临床 分析
滕 海风 ,李 爱君 ,徐 宁 ,刘爱玲
【 摘要】 结合一 家四 口人患新型布尼 亚病毒感染的临床 资料 和检验 资料 ,探 讨该病的传播途径 、临床特 点及 治
疗措施 。 目前的治疗措施 以对症 支持治疗为主。新型布尼 亚病 毒感染 系新 的传染病 ,病情轻 重不一 ,危重 者可 出现 多
尼亚病毒感 染,经积极救 治均痊愈 出院。
与 该 4人 密切 接 触 者 ( 妻 子 ) 均 未 发 其
注 : 一代 表 无 或 否
病 ,血 清 新 型 布 尼 亚 病 毒 学检 测 均 为 阴

新型布尼亚病毒重症患者护理体会

新型布尼亚病毒重症患者护理体会

新型布尼亚病毒重症患者护理体会摘要患者男性,66岁,已婚,因“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入院。

患者居住在农村,家中养狗。

自诉家中狗生病,照顾几日后病死。

在院期间主要化验结果:血小板23-139×109/L,白细胞9.8-20.4×109/L,血红蛋白90-109g/L,红细胞2.92-3.1×109/L,病程的12天左右恢复正常。

胸片示:肺部感染。

治疗: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利巴韦林抗病毒,左卡尼汀保护各脏器功能,乌司他汀、血必净抑制炎性反应,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粘膜,氨溴索祛痰,酚磺乙胺止血。

并输注冷沉淀和血小板。

现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护理体会1. 一般护理1.1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患者入科后安置单间隔离,悬挂接触隔离标识;各项诊疗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可能污染工作服时,戴手套、穿隔离衣,进行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时戴防护镜;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将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每天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抹布专用,用后消毒;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有效封口,袋外标识清楚,立即送医疗废焚烧处焚烧。

1.2高热护理患者体温37.8-39.3度,病室温度控制在18-22度,湿度在40-60%。

给予物理降温,每1-2小时更换冰袋,保证降温效果;高于38.5度给予温水擦浴。

减少盖被,以利于体表散热。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1.3 基础护理达到“六洁、四无”的要求。

口腔护理和会阴消毒1天各2次,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保持床单位整洁,无潮湿,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更换的被服用黄色垃圾袋包裹注明特殊感染和被服类别送洗衣房单独清洗。

每1-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检查受压皮肤情况,防止发生压疮。

2.专科护理2.1 气道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清除呼吸道及口鼻分泌物,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沈毅【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5月9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流行病学特征:男56例,女40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3.44±7.74)岁,发病季节无明显的聚集性;②临床症状: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不同程度的纳差、乏力、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③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常规、血生化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IgM、核酸、电解质、心肌酶、血培养、心电图、胸部CT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④临床治愈率为77.4%,病死率为22.6%.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样,首发症状为发热,实验室检查多数可见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降低,电解质紊乱,病死率高,预后差.【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3【总页数】1页(P102)【关键词】新布尼亚病毒;临床特点;预后【作者】沈毅【作者单位】丹东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辽宁丹东1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部分省市近年来出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1]。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疾病属于一种新发的感染性疾病,目前对其研究不多。

本研究分析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9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防治指南进行诊断,满足以下任一条件:①分离出新布尼亚病毒;②新布尼亚病毒IgM抗体阳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效价升高超过急性期的4倍;③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 毒属的裂谷热病毒
Uukuniemi 病毒的氨基酸同源 性约为 30%。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 不耐酸、易被热、乙醚、
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 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传染源
➢被感染动物:牛、羊、狗、猪、鸡、鼠类 ,患者也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 ➢牛虻 ➢蚊、白蛉及牛虱尚不能排除传播本病可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认识蜱虫
认识蜱虫
认识蜱虫
➢ 蜱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成虫背面有盾板(硬 壳),称为硬蜱,没有盾板叫软蜱。
➢ 目前中国已知蜱虫种类110多种和亚种,分属硬蜱科9属和软蜱科2属 。可以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32种原虫,在所有可 以传播疾病的媒介中蜱虫仅次于蚊子。
。 ➢ 成虫必须吸食第三个宿主,吸饱血的雌虫产下一堆虫卵后死亡。 ➢ 生命周期1~3年,多数时间在自然环境生存,吸附宿主吸血只有几天
时间。
蜱虫吸血特点
➢ 蜱虫吸血很慢,需要吸附在宿主身上数天,直到吸饱血为止。 ➢ 吸血行为并不持续,绝大多数发生在吸血最后的12~24小时,此时体
重增加80~120倍。
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 病毒(SFTSV)”(与其他白 蛉病毒相比:S片段相对 保守,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仅有41%左右,NS片段变 异最大,氨基酸同源性仅 11%;L和M片段氨基酸同 源性21-36%)
➢白蛉病毒属分三大组:一组对人类致病的 ,如立夫特山谷热病毒(Rift Vally Fever Virus)等;另一组对人类不致病,如乌库病 毒(Uukuniemi virus);而SFTSV则为第三组
Hale Waihona Puke 媒介 蚊、 蠓蜱白蛉


牧草虫
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 布尼亚病毒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病毒, 病毒体通常为 具有包膜的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80-120nm,有棘突。
➢ 基因组包括大( L)、中(M)和小( S)3个片 段:
• L片段:编码 RNA依赖RNA聚合酶 (RdRp),是病毒RNA复制和mRNA 合成所必需的聚合酶
白蛉热病毒属 Phlebovirus>50 viruses
内罗病毒属Nairovirus~ 30 viruses
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25 viruses
番茄斑萎病毒属 Tospovirus
布尼亚病毒科
病毒属 布尼亚病毒属
La Crosse
内罗病毒属
新疆出血热、内罗毕羊病
白蛉病毒属
裂谷热
• S片段:双义RNA( ssRNA) ,含有2个方向相反的读码框,分别编码核 蛋白( NP) 和非结构蛋白 ( NSs)
➢ 布尼亚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的RNA,容易发基因突变和重 组,这3个片段的非编码区可以相互交换和缩短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7,18(6):465
• 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从 河南蜱虫叮咬的病人身上
➢ 过去虫媒病毒按抗原分组:经典A 组和B组(现分别定义为黄病毒科 和披膜病毒科),当时只好把这类病毒定义为 C组病毒
➢ 197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 C组病毒统一归入布尼亚病毒科 ( bunyaviridae)
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
布尼亚病毒属 Bunyavirus>160 viruses
➢接触传染: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动物的血 液、分泌物或排泄物
疾病名称
莱姆病 Q热 森林脑炎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巴贝西虫病 埃立克次体病 新疆出血热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蜱媒回归热 兔热病 北亚蜱媒斑疹伤寒
病原体
伯氏疏螺旋体 贝纳柯克斯体 蜱媒脑炎病毒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巴贝西虫 埃立克次体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 波斯疏螺旋体,拉氏疏螺旋体 土拉弗朗西斯菌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主要传播媒介
蜱的生活史
幼虫 卵
若虫
雌虫
雄虫
蜱的习性
分布:全世界800余种,我 国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有
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
小牛蜱等
生活史:蜱的一生经历4个阶 段
活动季节:春秋季是蜱的活 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
寄生部位:草地、动物与人 体皮肤
5
蜱虫生活史
➢ 幼虫在一个宿主身上吸饱血后掉在地上,发育成若虫。 ➢ 若虫必须找到并吸附于另外一个宿主,吸饱血后掉在地上发育为成虫
中国蜱传疾病的分布
蜱媒传播疾病
➢ 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 森林脑炎病毒 克里米亚新疆出血热病 毒
➢ 细菌:鼠疫、野兔热、布鲁氏菌病 ➢ 立克次体:无形体、Q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斑点热 ➢ 螺旋体:莱姆病、回归热 ➢ 原虫:巴贝虫、锥虫、边虫、焦虫
虫媒传播疾病
布尼亚病毒介绍
➢ 1943年,布尼亚病毒 (bunyamwera virus,BUNV)首次在非洲乌干达西 部布尼亚姆韦拉 (Bunyamwera)被发现
➢SFTSV毒株根据全长S片段基因序列可分为 C 和 J 两种基因型,其中 C 基因型又可分为 C1~C4 四种亚型
Yoshikawa, T; Shimojima, M; Fukushi, S; et al.Phylogenetic and Geographic Relationships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J].J Infect Dis. 2015 ;;212(6):889-98
• M片段:编码病毒膜蛋白前体(G糖蛋白),在宿主动物细胞内质网中 加工为成熟的糖蛋白,形成N端糖蛋白 ( Gn)和C端糖蛋白( Gc) ,Gn和Gc是影响病毒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蛋白,病毒的组织 嗜性、感染、细胞培养等特性均由病毒包膜糖蛋白来决定。该科有的 病毒M片段还编码一种非结构蛋白(NSs)
汉坦病毒属
汉坦病毒
蕃茄斑萎病毒属
Tomato spotted wilt
宿主及疾病(症状)
人:发热、脑炎 牛: 流产、先天缺陷
人: 出血热 羊: 出血性胃肠炎、流产
人: 胃肠炎、出血热 反刍动物: 坏死性肝炎、出血、流产
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
650多种植物:各种各样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