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检测进展[1]

合集下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六例临床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六例临床分析
24
210003,China Email:wghongxia@sina.con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报道了一些以发热
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
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而救治无效死亡。
早些年曾经认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所致人粒细胞 无形体病…,后在一些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 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2 J,所致疾病 现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院近年来收治 了6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 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提高对该疾病I临床特征的认 识,现将其l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h动态心电图(hoher)提示窦性心律、室上性早搏
mm
36次,伴低血压(76—96/46~60
0.133
Hg)(1
mm Hg:
kPa),无心慌、胸闷主诉,无面色苍白、四肢厥 冷、末梢紫绀、皮肤花纹、少尿或无尿等循环衰竭表 现;心脏彩超提示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 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该患者既往无明确
体;腹泻3例,为黄色稀水便或糊状便,2~10渺d,其
中1例有时解柏油样便;腹胀2例;便秘l例;头痛 1例;无尿1例。4例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 中3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并发肺炎3例,其中 1例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曲霉感染。抽搐、意识 障碍1例,且口腔见血性分泌物。频发房性早搏
l例。窦性心动过缓l例(心率50~60 7『欠./min),
docl0047.doc.
中,3例有明确的蜱虫叮咬史,另3例虽无蜱虫叮咬
及类似患者密切接触史,但均常年在丘陵地区居住、
(收稿日期:2012-06.16)
(本文编辑:金建华)
万方数据
Engl J H,et a1.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N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练祥;陈晨松;柯婷婷;朱平光;徐建荣;盛吉芳【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2页(P585-586)【作者】练祥;陈晨松;柯婷婷;朱平光;徐建荣;盛吉芳【作者单位】315700 象山,宁波市第四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315700 象山,宁波市第四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315700 象山,宁波市第四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315700 象山,宁波市第四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象山县疾控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2010年5 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河南、湖北等6省从发热伴血小板(PLT)减少患者血液中分离到一种新型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1-2]。

2011年6月台州陈华忠[3]报道浙江省首例,后舟山、义乌陆续报道。

2012—05-09宁波市第四医院院收治4例发热伴外周血WBC、PLT减少患者,最后确认SFTSV感染,其中1例死亡,现将其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1 流行病学资料 4例患者均为象山西周镇人,居住地属于丘陵地区。

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66~74岁,平均69.5岁。

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例、支气管扩张1例、糖尿病1例。

发病时间2例为5月份,另2例为8月份。

2例患者属于同村,分别在5、8份月发病,病前都有上山劳作史。

1例患者发病前20d有额部昆虫叮咬史(具体不详),余3例无明确昆虫叮咬史。

4例患者均无外出史,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及医务人员均未发病。

2例同村患者的邻居饲养羊群中发现蜱虫,但经宁波疾控中心检测蜱虫中均未检测到SFTSV核酸。

1.2 临床表现 4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40.5℃,热程1~14d。

两起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序列分析

两起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序列分析

两起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序列分析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

方法:收集本市2014年4-6月某医院送检的2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SFTS)患者的血清标本,经核酸荧光PCR检测阳性确诊。

对病毒核酸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比对。

结果:两名患者均有典型的SFTSV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为首发症状,血常规见粒系及血小板呈进行性降低。

从2例患者血清提取的核酸经测序,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SFTSV进行比对,0428株(安庆)的RNA多聚酶、糖蛋白、NS 蛋白的同源性与安徽代表株AHL/China/2011的同源性最高,均达到99%。

0507株(滁州)上述目的基因与江苏株JS2011-013-1的同源性高达99%。

结论:SFTSV 在本地区散发存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提示其来源或有差异。

發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我国2010年新发现的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新病毒。

SFTSV感染主要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引起以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较高。

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均已出现该病病例[1-2]。

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为一种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3-6],螨类、鼠类与人群发病之间应有一定的联系[7],但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传播模式尚不完全清楚。

江苏省丘陵地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5%,造成江苏SFTSV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其地貌特点[8]。

2014年4-5月,两名安徽患者就诊于南京某医院,笔者对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产物测序对布尼亚病毒核酸进行鉴定和分子进化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1例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1例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1例徐学静;夏永泉;张葵【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2(030)005【总页数】1页(P399)【关键词】新型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作者】徐学静;夏永泉;张葵【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R446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1]。

病原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布尼亚科(Bunyaviridae)病毒,命名为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蜱虫叮咬[2]。

我院血液科于2011年11月诊断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安徽籍农民。

因“不规则发热、咳嗽1周”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地医院治疗1周后无明显好转遂转入我院。

主诉无规则发热,体温最高达40 ℃,不能自行降至正常,伴畏寒、寒战,咳嗽,咳黏痰,痰中带血,稍胸闷、气喘,无心慌,少许牙龈出血,无鼻塞、流涕、咽喉肿痛,上腹持续隐痛,腹泻稀水样便8~10 次/d,无脓血便,无骨、关节痛,无头昏、头痛,否认糖尿病、胰腺炎、肝炎史。

入院查体:体温37.8 ℃,心率89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 112/70 mmHg,一般状态可,神清,表情淡漠,双上肢皮肤局部瘀斑,双侧腹股沟区可触及3个肿大淋巴结,直径约2 cm不等,质软可活动,余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

腹平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

2 实验室检查2.1 病原学检查血清样品送至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

2.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4×109/L,Hb 142 g/L,PLT 14×109/L。

新型布尼亚病毒防控进展共76页

新型布尼亚病毒防控进展共76页
•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 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 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 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
352例确诊病例和11例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分布 死亡原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 能衰竭死亡,有基础性疾病者容易重症
• 病例中男性11例(死亡1例),女性15例(死亡5例);年龄最 小的41岁,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61.5岁(中位数);职业以 农民为主(19例)。
• 3月发病1例,4月发病9例,5月发病16例。
义乌市疫情
研究进展
我省人群SFTSV抗体情况
蜱类种群分布
全国18个省份共捕获鼠1831只,进行组织(心、肝、脾、 肺、肾、脑)抗原检测的鼠1762只,发现可疑阳性鼠76 只,阳性率约4.31%,各个器官都有发现,累及较多的是 脾和肺。检测鼠血1454份,阳性或弱阳性共有44份,阳 性率约3.03%,大部分检测省份都有检出。
• (义乌市暂发现上溪黄山和城西街道的山区) •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
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这种病例较多) •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病例标本
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 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 者;(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 骨穿,嗜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 • 因该患者4月份曾中风,一直卧床在家,家中有老鼠发现,无明确蜱虫和跳蚤
叮咬史。 • 7月初最后死亡 • 疾病诊断?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多器官衰竭1例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多器官衰竭1例
实 用 医药 杂 志 2 0 1 3年 0 2月 第 3 0卷 第 O 2期
P r a c JMe d& P h a r m. V o l 3 0 . 2 0 1 3 — 0 2 No .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 1 3 7・
重 视 白血 病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是儿 科 护 士 的 重要 任 务 。 在
下降 , 直至血压测不到 , 无 心跳 , 按心肺复苏程序抢救 3 0mi n 无效 , 患者病死 。 此 后 山东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采用 P E R检 测 新 型 布 尼 亚病 毒核 酸 阳性 。最 后 诊 断 : 发 热 伴 血 小 板 减 少
楚, 急性热病容 , 醉酒貌 , 反应 略迟 钝 , 语言不流畅。 全 身皮 肤
和肌肉疼痛 , 不 同程 度 地 造 成 心 理 压 力 , 影 响 患 者 的睡 眠 , 影
[ 2 0 1 2 — 0 3 — 0 8收 稿 , 2 0 1 2 - 0 4 — 1 5修 回]
【 本 文 编辑 : 王
茜】
个 案 与短 篇
4天 确 定 该 例 患 者 为 发 热 伴 血 小 板 减 少 综 合 征 . 同 日上 报 济 南 市 天 桥 区 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 心 并 抽 血 送 检 新 型 布 尼 亚 病 毒 核 酸 。次 日患 者 病情 明 显 加 重 , 出现 呼 吸 困难 。 咯少量血丝 。 查体 : 双 肺 可 闻及 湿 性 罗 音 . 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示 : 转氨酶 、 胆 红 素 明显 升 高 , 肌酐 、 尿素氮轻度升高 , 低钠 血 症 , 低氧血 症 , 呼吸性碱血症 , 凝 血 功 能异 常 。患 者 出 现 多 个 器 官、 系统 功 能 不 全 。给 予 吸 氧 。 利 巴 韦林 抗病 毒 , 积 极 防治 细

NGS检出脑脊液样本中布尼亚病毒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NGS检出脑脊液样本中布尼亚病毒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NGS 检出脑脊液样本中布尼亚病毒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石玉如1, 冯 刚2, 岳 莉1, 谷 妍1, 刘 杨1, 戚应杰1(1.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医院,安徽 金寨 237300)关键词:下一代测序;布尼亚病毒;感染;脑脊液基金项目:中国公共卫生联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GWLM202012)。

作者简介:石玉如,女,1984年生,硕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免疫与分子诊断研究。

通信作者:戚应杰,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640(2021)02-0233-04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2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是由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virus ,SFTSV )]导致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感染性疾病。

在流行区域该病毒感染率为1%~3%,病死率为6%~30%,平均病死率约为10%[1]。

该病毒可通过蜱虫、饲养或野生动物、人与人血液或分泌物传播[2],好发于疫区农民,患者大多住在丘陵或森林地带。

该病主要流行于5~7月,5月为发病高峰期。

继中国后,韩国、日本、美国等国也有相关报道,SFTSV 感染的防治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不可忽视[3]。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技术对1例疑似SFTSV 感染重症患者的脑脊液样本进行测序,明确病毒病原体,并结合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对SFTSV 感染重症的认识,同时探讨NGS 在脑脊液病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汉族,安徽安庆地区居民。

河南省信阳市动物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河南省信阳市动物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河南省信阳市动物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调查杜燕华;黄学勇;王海峰;尤爱国;胡小宁;康锴;许汴利【摘要】To investigate the animals infection situation of novel bunyavirus in Xi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China , animal serum samples such as cattle ,dog ,swine ,mice were collected in Shangcheng County and Guangshan County in Xinyang City .All the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by novel bunyavirus ELISA and real time RT-PCR method .A total of 292 animal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5 kinds of animals .The result of all the animal serum samples were negative by using real time RT-PCR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45 .19% (141/312) by ELISA method .Of the5 animal serum samples including mice ,cattle ,goats ,swine and dogs ,the positive rate were detected to be 1 .06% ,100 .00% ,76 .27% ,3 .57% ,and75 .00%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ults among 5 kind of animal serum antibodies .Animals such as cattle and dog may be the host of novel bunyavirus which were detected novel bunyavirus antibodies in cattle and dog in Xinyang City , Henan Province ,China .%目的:了解河南省信阳市动物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为研究其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