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亚病毒 (2)

合集下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六例临床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六例临床分析
24
210003,China Email:wghongxia@sina.con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报道了一些以发热
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
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而救治无效死亡。
早些年曾经认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所致人粒细胞 无形体病…,后在一些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 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2 J,所致疾病 现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院近年来收治 了6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 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提高对该疾病I临床特征的认 识,现将其l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h动态心电图(hoher)提示窦性心律、室上性早搏
mm
36次,伴低血压(76—96/46~60
0.133
Hg)(1
mm Hg:
kPa),无心慌、胸闷主诉,无面色苍白、四肢厥 冷、末梢紫绀、皮肤花纹、少尿或无尿等循环衰竭表 现;心脏彩超提示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 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该患者既往无明确
体;腹泻3例,为黄色稀水便或糊状便,2~10渺d,其
中1例有时解柏油样便;腹胀2例;便秘l例;头痛 1例;无尿1例。4例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 中3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并发肺炎3例,其中 1例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曲霉感染。抽搐、意识 障碍1例,且口腔见血性分泌物。频发房性早搏
l例。窦性心动过缓l例(心率50~60 7『欠./min),
docl0047.doc.
中,3例有明确的蜱虫叮咬史,另3例虽无蜱虫叮咬
及类似患者密切接触史,但均常年在丘陵地区居住、
(收稿日期:2012-06.16)
(本文编辑:金建华)
万方数据
Engl J H,et a1.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N

高中生物 第一章 走近细胞章综合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一章 走近细胞章综合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走近细胞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B.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其生活不需要依赖活细胞D.高等植物的个体水平以下包括组成个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答案】B【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的次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A项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以活细胞为宿主,所以其生活需要依赖活细胞,C项错误;高等植物的个体水平以下包括组成个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没有系统,D项错误。

2.“阴性艾滋病”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

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D.HIV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答案】D【解析】艾滋病病毒(HIV)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单细胞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也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病毒在活细胞内营寄生生活,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

3.下列不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有(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②蓝藻③支原体④酵母菌⑤乳酸菌⑥人口腔上皮细胞⑦噬菌体A.①②④⑤B.④⑥⑦C.②③④⑥⑦D.③⑥⑦【答案】D【解析】③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⑥人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⑦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项正确。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是DNAB.细胞学说指出,所有的新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C.变形虫是低等生物,其细胞生命活动较人体的任意细胞简单D.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答案】A【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是从老细胞中产生的,并没有提到通过细胞分裂方式产生;变形虫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一个细胞是一个生命个体,能完成摄食、排泄、增殖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所以其生命活动比人体的任意细胞要复杂;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不包括癌变。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 毒属的裂谷热病毒
Uukuniemi 病毒的氨基酸同源 性约为 30%。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 不耐酸、易被热、乙醚、
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 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传染源
➢被感染动物:牛、羊、狗、猪、鸡、鼠类 ,患者也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 ➢牛虻 ➢蚊、白蛉及牛虱尚不能排除传播本病可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认识蜱虫
认识蜱虫
认识蜱虫
➢ 蜱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成虫背面有盾板(硬 壳),称为硬蜱,没有盾板叫软蜱。
➢ 目前中国已知蜱虫种类110多种和亚种,分属硬蜱科9属和软蜱科2属 。可以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32种原虫,在所有可 以传播疾病的媒介中蜱虫仅次于蚊子。
。 ➢ 成虫必须吸食第三个宿主,吸饱血的雌虫产下一堆虫卵后死亡。 ➢ 生命周期1~3年,多数时间在自然环境生存,吸附宿主吸血只有几天
时间。
蜱虫吸血特点
➢ 蜱虫吸血很慢,需要吸附在宿主身上数天,直到吸饱血为止。 ➢ 吸血行为并不持续,绝大多数发生在吸血最后的12~24小时,此时体
重增加80~120倍。
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 病毒(SFTSV)”(与其他白 蛉病毒相比:S片段相对 保守,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仅有41%左右,NS片段变 异最大,氨基酸同源性仅 11%;L和M片段氨基酸同 源性21-36%)
➢白蛉病毒属分三大组:一组对人类致病的 ,如立夫特山谷热病毒(Rift Vally Fever Virus)等;另一组对人类不致病,如乌库病 毒(Uukuniemi virus);而SFTSV则为第三组
Hale Waihona Puke 媒介 蚊、 蠓蜱白蛉

2022届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2届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B.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通过老细胞分裂产生”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该学说认为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可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答案:C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是后来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B错误;C、细胞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正确;D、细胞学说并未将生物划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说明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C.多细胞生物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具有统一性D.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含有蛋白质和核酸,说明生物界在组成成分上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A、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 正确;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都以DNA为遗传物质,二者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B正确;C、高等植物是多细胞生物,高等植物具有组织、器官和个体等结构层次,但没有系统这个层次,C错误;D、病毒和细胞生物都有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说明生物界在组成成分上具有统一性,D正确。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试题及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试题及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24题)1、卫生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指南(2010版)》印发的时间?(A)A:2010年9月29日B:2011年9月29日C:2011年8月29日D:2010年8月29日2、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发现于哪一年?(A)A:2010年B:2011年C:2009年D:2012年3、下列哪一地区尚没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D)A:滨州B:莱芜C:日照D:聊城4、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型病毒属于哪一类病毒?(A)A: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B: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C: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D:布尼亚病毒科布尼亚病毒属5、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血清学、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工作,应当在哪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B)A:生物安全Ⅰ级实验室B:生物安全Ⅱ级及以上实验室C:生物安全Ⅲ级实验室D:生物安全Ⅳ级实验室E:以上都可以6、新型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体正式命名是哪一年?(B)A:2010年B:2011年C:2009年D:2012年7、发现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应该及时采集下列哪种标本?(B)A:咽拭子标本B:血清标本C:粪便标本D:尿液标本8、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氨基酸同源性约为多少?(A)A:30%B:40%C:50%D:60%9、下列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A:单股正链RNA病毒B:单股负链RNA病毒C:双链DNA病毒D:单链DNA病毒10、下列哪一项处理措施不能灭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B)A:紫外线照射B:65℃加热20minC:75%乙醇5minD:含10%有效氯的氯消毒剂5min11、据推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潜伏期可能为下列哪一项?(A)A:可能为1~2周B:可能为2~3周C:可能为3~4周D:可能为1~2月1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发于哪一个季节?(B)A:多发于冬、春季B:多发于春、夏季C:多发于秋、冬季D:多发于春、秋季1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主要分布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D)A:平原B:山区C:丘陵D:B+C14、哪些人群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易感人群?(D)A:儿童B:青壮年C:老年人D:以上都是15、外出时,下列哪一项不是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C)A:避免在草地长时间坐卧B: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C:穿长袖深色衣服D:不穿凉鞋16、对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多少天的医学观察?(C)A:7天B:10天C:14天D:21天17、根据《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2012版)》规定,各地发现该类疾病后个案调查率应达到什么要求?(C)A:80%B:90%C:100%D:70%18、根据《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2012版)》规定,各地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于多长时间上报个案调查数据库?(C)A:每个季度上报一次B:每周上报一次C:每月上报一次D:每半年上报一次19、根据《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2012版)》规定,各地上送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时同时还要上送哪些标本或表格?(D)A:同时上送该病例血块标本B:送检登记表C:个案调查表D:以上都是20、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季节高峰?(B)A:3~5月份B:5~7月份C:3~7月份D:5~11月份21、下列哪一项关于蜱的描述是不正确的?(C)A:蜱分为硬蜱科和软蜱科。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新型布尼亚病毒是从蜱虫中毒者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病毒。

一、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经接触该病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及体征:持续性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伴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进行性下降。

部分病情危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分别降至1.0×109/L和30×109/L以下,血小板在发病的第9-19天下降至最低,随后一周左右恢复正常。

病程第7-10天,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

三、治疗方法(一)常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病毒唑0.5g,2次/天),加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或地塞米松)。

(二)对症、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发热时予以物理及药物降温、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肝功能受损者予以护肝治疗;血小板低于20×109/L,伴明显出血者输血小板悬液及止血治疗。

四、预防措施(一)蜱虫主要栖息在丘陵或山区,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

如一定要进入此类地区,应当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者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针织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二)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松软部位。

万一发现被蜱虫叮咬,应该及时去医院取出蜱虫(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用镊子将蜱虫取出;若蜱虫尚未完全进入体内,先热敷或用烟头烫炙蜱虫尾部后再取出蜱虫),不要自行拿取。

(三)野外驻训归来后,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被蜱虫叮咬后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后送体系医院就医。

新布尼亚病毒ppt课件

新布尼亚病毒ppt课件

.
3
概述3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国家传染病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主动监测发现 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迅速展 开追踪研究,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布尼 亚科病毒
.
4
概述4
❖ 该病毒已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中国CDC 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NEJM)上
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
19
诊断1
❖ (一)诊断标准。 ❖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
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 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进行诊断。
❖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
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
20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一 种新的布尼亚(Bunya)科病毒,发热伴血 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咬病,一种以严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性 疾病)的致病原
.
2
概述2
❖ 该病毒从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在中国湖 北、河南、山东、江蘇、安徽和辽宁等6个省 份至少导致36名患者死亡
警惕!一种新 发传染病
.
新布尼亚病毒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
1
概述1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SFTSV,severe fever with

高一生物《走近细胞》课堂精点练习及答案

高一生物《走近细胞》课堂精点练习及答案

《走近细胞》课堂精点练习1.“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下列有关布尼亚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遗传物质为DNA和RNAC.为非细胞生物D.无细胞壁,有细胞膜2.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比较,错误的是()A.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运动、分裂、反射等生命活动B.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多细胞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D.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3.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B.生物圈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C.一个变形虫既可以说是细胞层次,也可以说是个体层次D.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系统—植物体4.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HIV ②桔子树③灵泉寺山上所有鸟④观音湖中所有鲫鱼⑤一大片桔子树树林⑥某池塘中所有生物⑦一个桔子⑧人体内的血液⑨传出神经元⑩细胞内的水、蛋白质等化合物A.⑨⑧⑦②④⑥⑤B.①⑩⑨⑧⑦②④③⑥⑤C.⑩⑨⑧⑦②④⑥⑤D.⑨⑧⑦②③⑥⑤5.下列各项中,与“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系统→羊”的结构层次一致的是()A.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茎→小麦B.骨骼肌细胞→骨骼肌→血液→运动系统→蜜蜂C.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网→草履虫D.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6.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1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目为()A.1个B.2个C.4个D. 8个7.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被观察的细胞面积放大了160000倍B.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模糊,轻轻地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再观察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8.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传染途径
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 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 。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 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 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Company Logo
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 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 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 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 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 (二)开展各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地应当开展对 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报告和治疗能 力;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 (三)加强检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采集 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尽快建立对该病的实验 室检测能力。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和医疗机构也应当逐步建立该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 (四)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积极、广泛地宣传疾病防 治和蜱等媒介昆虫的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最基本的预防常识从而有意 识地去保护自己,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使公众正确对待疾病的发生, 避免疫情发生后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五)做好媒介控制工作,降低传播媒介密度。应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进行环境清理,必要时采取灭杀蜱等措施,降低生产、生活环境中蜱等 Company Logo 传播媒介的密度。
新型布尼亚病毒 (SFTS virus)
组员: 演讲:黄灵敏 资料:张宁 制作:莫秀芳
发现 形态 临床表现 传染途径预防控制措施
Company Logo
发现
据新华社电河南省卫生厅2010年5月25日通报称, 截至5月24日,河南省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 合征(蜱虫病)病例70例,死亡4例。 0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 Strategy 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河南蜱 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 Challenges Forward 亚病毒。
Company Logo
ConclusiLogo
形态

新型布尼亚病毒(Bunia virus)属于布尼亚 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 (Phlebovirus),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00 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组 包含三个单股负链RNA片段(L、M和S),L片 段全长为6368 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框架编 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M片段全长为 3378个核苷酸,含有单一的读码框架,编码 1073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前体;S片段是一个双 义RNA,基因组以双向的方式编码病毒核蛋白和 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高度保守,与 白蛉病毒属其他病毒成员相同,可形成锅柄状结 构。
Company Logo
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 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 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 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 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 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 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 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 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 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 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