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对策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引发心、脑、肾等多脏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为了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对策进行探讨。
一、健康教育与宣传1. 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讲座,普及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 利用多媒体、宣传册、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高血压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提高居民的知晓率。
3.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二、生活方式干预1.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过度。
2.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3. 提倡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戒烟限酒。
4.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三、药物干预1.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物,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2. 加强对患者药物知识的培训,使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 定期随访患者,监测血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心理护理1.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2.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减轻孤独感,保持良好的心态。
3.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降低血压波动。
五、康复护理与支持1.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 类号 : 4 32 R 7 .
1资料 与方 法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7 2 (0 90 — 0 0 0 1 7 — 5 X2 0 )1 0 4 — 1 1 统计 方法 . 4 计 量 资料 用 t 检验 、 计数 资 料用
铜 陵职 业技术 学 院学 报
20 09年第 1 期
社 区护理 干预 对 高血 压 病 人 管理 效 果 评 价
藕 跃 勤
( 安徽 省铜 陵市杨 家 山街 道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安徽 铜 陵 2 40 ) 400
摘 要 : 目的 : 通过 社 区护理 干预 , 高 患者 的遵 医行 为 , 效控 制高血压 , 提 有 减少 病 发症 。方法 : 从高血 压慢病 管 理人 群 中抽取 6 O例 , 随机 分 干预 组 3 0例 , 照 组 3 对 0例 , 干预 组进 行 一年 的规 范化 管理 ( 区护理 对 社 干预 ) 与对 照 组( 愿 意配合 护理 干预 ) 并 不 进行 比较 , 结果 干 预组 在 坚持 规 范用 药 , 立健康 生活 方式 建 方 面 与对 照组 存在 着 差 异 显著 性 ( < .1,干 预 组干 预 前 后血 压 比较 差 异有 高度 显著 的意 义 (< PO 1 O P 0O )结论 : 区护理干预 可 以提 高对高血 压病 人的 管理效果 。 .1 , 社
・
4 ・ 0
1 理 护理 . 心Fra bibliotek肿 瘤患 者 思 想 负担重 , 绪低 沉 , 情
者 自觉 症 状 , 发 生 严重 血 尿 、 若 尿道 外 红肿 、 重 的 严 刺激 症状 , 暂 停灌 注或 延 长灌 注间 隔时 间 , 可 发生 轻 微 的尿频 、尿痛 是 由于 药物 刺激 膀胱 粘膜 下层 神 经 所致 , 不必 紧张 , 自行 恢复 。若发 生卡介 苗性肝 炎 、 可 附 睾及 前列 腺结 核 等严 重 的副反 应则 需停 用 卡介 苗
社区护理学案例分析

社区护理学案例分析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环境中为居民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协调的医疗保健服务。
社区护理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管理慢性病,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社区护理的实施过程,并探讨其效果和意义。
案例背景:某社区的居民小王,是一位70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由于年龄增长和生活习惯,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血糖偏高等症状。
在此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决定对小王进行社区护理服务。
护理过程:1. 健康评估,护士首先对小王进行了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测量血压、血糖、体重等生理指标,了解其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以及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需求。
2.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健康评估结果,护士与小王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控制饮食、定时测量血压血糖、适量运动等方面的内容,并约定每周定期进行回访和评估。
3. 护理实施,护士在每周回访时,对小王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指导,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小王的血压、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心理状态也变得积极乐观。
案例分析: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区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社区护理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连续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多方面的健康需求,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其次,社区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社区护理还能够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区护理工作,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推动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
一、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的重要性1.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乃至终身接受治疗,而社区护理可以提供持续、系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2. 社区护理可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3. 社区护理可以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确保药物的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4. 社区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压患者的紧急情况,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5. 社区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的内容1. 健康教育:向高血压患者普及疾病知识,使其了解高血压的病因、病状、危害及防治措施。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测量血压方法,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
3. 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建议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降低血压。
4. 饮食管理:指导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热量摄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5. 定期随访:社区护士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服用情况和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6. 紧急情况处理:教会患者及家属紧急情况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如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有哪些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有哪些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社区护理作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
一、健康教育1. 开展高血压知识讲座:社区护士可以定期在社区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高血压的病因、病状、并发症、治疗方法及生活调护等方面的知识。
2. 个性化健康教育: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患者在饮食、运动、服药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 定期随访:社区护士要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预约上门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服药情况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生活方式干预1. 戒烟限酒:向患者讲解吸烟、饮酒对高血压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戒烟限酒,改善生活习惯。
2. 合理饮食:指导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钠盐摄入,逐步降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盐6g的要求。
3. 适量运动:鼓励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如步行、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4. 控制体重:针对肥胖患者,指导其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降低体重,以降低血压。
5. 充足睡眠:建议患者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劳累。
6. 心理调适: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精神压力。
三、药物管理1. 遵医嘱服药:指导患者按照医生的处方正确服用降压药物,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2. 药物教育:向患者讲解各类降压药物的名称、作用、副作用及服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药物知识水平。
3. 定期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波动,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四、紧急情况处理1. 高血压急症的识别: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高血压急症的表现,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及时采取措施。
高血压社区护理计划书

高血压社区护理计划书一、背景及意义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据全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7亿,发病率为18.8%。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高血压不仅对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加强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二、护理目标1.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使其能够了解高血压的病因、病状、并发症及预防知识。
2. 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3. 指导高血压患者正确服药,确保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家中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
5.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护理措施1. 健康教育(1)开展高血压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和护士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病因、病状、并发症及预防知识。
(2)发放高血压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海报等,方便患者随时查阅。
(3)建立高血压患者微信群或QQ群,定期发布相关知识,方便患者交流和提问。
2. 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指导:提倡患者采取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
(2)运动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心理干预: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必要时引入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
3. 药物指导(1)告知患者正确服药的方法和时间,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
(2)定期随访,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3)教育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4.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1)教授患者在家中进行血压监测的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鼓励患者记录血压日记,观察血压变化趋势,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其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其管理社区护士应做好居家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运动、饮食和舒适等基础护理及其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时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掌握病情观察的技能,使患者合理选择和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家庭自测血压指导、服药提醒、提高家庭社区和社会支持程度、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疾病负担等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达到降低血压、防止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标签:高血压;社区护理;护理管理[Abstract] Community nurses should do hom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sychology,exercise,diet and other basic comfort care and health guidance,care measures to inform patients dizziness,headache,so that patients understand their health condition observation skills to enable patients with a reasonabl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antihypertensives,tak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family self-test blood pressure guide,medication reminders,improving family and community social support,reduce medical costs and other measures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disease,improve patient medication compliance,to reduce blood pressure,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mortality rate.[Key words] Hypertension;Community care;Nursing management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脑肾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具有高患病率、高并发症和高致残率的发病特点,严重威胁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心得体会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我深刻认识到高血压病在社区中的普及性和危害性。
在我国,高血压病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大量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因此,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加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关键。
我们应针对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座谈会、宣传活动等,向居民普及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要根据居民的文化程度、年龄等特点,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建立和完善高血压病患者档案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调查,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分布情况,为每位患者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包括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服药情况等。
这样有助于我们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提供持续、有效的随访和干预。
再者,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
我们应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此外,还要关注患者的社会支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注重个性化护理,因人施策。
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如对老年患者,我们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照料,指导他们正确服用药物,提醒他们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对年轻患者,我们要重点关注他们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减轻工作压力。
另外,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是保障高血压病社区护理质量的关键。
我们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掌握高血压病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提高护理水平。
同时,我们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待患者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赢得居民的信任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慢性高血压病是是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病因复杂,病程漫长,可导致器官功能丧失和残障,其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有低龄化趋势。
慢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可以通过社区健康管理来预防和控制的。
1 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按血压水平分为1、2、3级。
收缩压≥140 mm Hg而舒张压<90 mm Hg 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 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临床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也可以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高血压与遗传、精神紧张、肥胖、食盐过多、情绪激动等危险因素有关,并通过其影响血压调节功能。
2.1 肥胖肥胖者进食热量过多,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肥胖导致钠潴留,减少尿钠排出,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因而使血压升高。
2.2 盐摄入量过多水钠潴留可使小动脉血管平滑肌肿胀、管壁增厚、管腔,变细,血管阻力增加。
2.3 过量饮酒激活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外周血管对加压物质的敏感性增高,引起血管收缩。
长期饮酒可使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下降。
2.4 遗传因素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高血压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现已发现一些与高血压有关的基因缺陷。
2.5 心理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关。
2.6 情绪突然的精神刺激所引起的激烈的情绪反应还可以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甚至发生脑出血的危险。
3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2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根据病情定期随访。
其中男168例,女114例;年龄30~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4 社区护理与管理措施
4.1 心理护理大量研究资料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患者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向患者
讲解高血压的特点,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积极、豁达、乐观的心态。
提倡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理解,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应激能力,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造成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4.2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清淡饮食。
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
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新鲜蔬菜每日500 g左右,水果每天100 g左右,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
注意补充钾和钙,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 g。
戒烟限酒。
睡前忌饮浓茶和咖啡,以免影响睡眠,导致血压升高。
4.3 运动健身指导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还可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利于血压控制。
帮助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动的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
包括有氧运动、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游泳、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 min后进行,以不感觉疲劳为宜。
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 min即可,可根据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长期坚持康复运动,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
4.4 扩大调查范围有资料显示,从低年龄组开始预防效果更好,以往大多筛查范围都在30岁以上的人群,而忽视了18~30岁这一人群,从高血压一级预防的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随访,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5 自我监测血压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对于非精神焦虑者,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值,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
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应在服降压药后2~6 h测血压,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患者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
还要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变化。
4.6 坚持合理用药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遵医嘱服药,要详细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强调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并了解药物的副反应,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养成每日晨备好当日药,分别放人小药杯中餐前服用的习惯,提醒患者在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4.7 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通过宣教使患者对治疗和康复充满信心。
使患者有信心通过家人和自己的不断努力,坚持康复锻炼,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8 健康教育讲座指导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从而查出高血压患者,并进行登记。
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鼓励患者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信息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实施随访管理。
4.9 预防
4.9.1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人群保健意识,健康生活方式,建议35岁以上者每6个月至少监测1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9.2 定期对辖区人群筛查、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患患者群开展社区高血压危害的教育,指导正确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指导,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疏导心理情感,协助制定饮食方案、计划运动类型和强度,教会患者观察和测量血压的方法。
4.9.3 高血压患者在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提供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保持心态平衡和情绪稳定。
血压平稳阶段提倡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文艺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4.9.4 针对个体定期预约与随访,建议患者即使自己监测血压正常,也应按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及重要生化指标,密切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减少高血压对机体的损害,减少疾病残障,提高生活质量。
5 讨论
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11.8%。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延续,摆脱了那种患者一出院,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
护理工作者要细心观察,全面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全面评估,制订健康档案,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加强慢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对控制高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