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综述(全文)
我国公司环境会计的研究综述.doc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综述-摘要:文章通过对环境会计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分别从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两方面对我国学者在环境会计的研究进行了述评,结合目前环境会计研究情况,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一、引言随着西方环境会计思潮的不断涌入,学者们开展研究环境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杨印宝(1996)从改善我国环境状况、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及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迫切性。
黄平(1997)主要介绍了企业环境会计的含义并从科学合理考核企业业绩及满足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要求等方面阐述企业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此后其研究主要内容集中于两大方面即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
二、环境财务会计的研究(一)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二)环境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研究三、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一)环境成本的研究四、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环境会计在我国经过三四十年的研究,在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环境信息披露及环境绩效研究方法已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但从现有文献来看,仍存在不足之处,这也是今后环境会计继续研究的方向。
第一,未形成独立的环境会计核算的理论结构。
学者们对环境会计的含义、目标、核算对象、假设和原则、要素及要素计量等虽提出了诸多观点,但目前为止,仍未形成有权威性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在环境信息披露上除国家强制性披露外,绝大部分企业仍未披露环境会计相关信息,此外在信息披露形式及内容上也未形成统一标准。
第二,不管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还是环境信息的披露,企业的积极性都不高。
尤其是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觉性不强,随意性较大。
学者们可将如何提高企业自觉参与环境信息披露作为其研究方向之一。
第三,环境绩效评价能科学评估企业为环境所做的努力,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且已有评价体系多从外部利益者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对企业提高内部环境绩效管理水平的作用不大,因此学者们可将如何设计科学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为企业内部管理所用作为今后努力方向。
国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综述

经 营 , 财 务 信息 和 非 财 务 信 息进 行 对 收集 、 析和 利 用 。 19 分 ” 9 6年在 欧 盟 的 资助下 , 由意 大 利财 团 ( E M) 荷 兰 FE 、
的 T n rs s 学 、 英 国 环 境 NO a dE amu 大
和 经 济 发 展研 究 中心 ( E D) 德 国 C E 和 的 IM 公 司 , B 四方 机构 联 合 组成 调 查 小 组 , 德 国 、 大 利 、 兰 和英 国 的 对 意 荷 8 4家公 司进 行 有 关 环 境 管 理 和 管 理 会 计 方 面 的调 查 ,并 针 对 其 中 1 5家
1所 示 ) 。
财务数据
各 利 益 相 关 者 对 企 业 环 境 信 息 的 需 求 , 境会 计 在 2 环 O世 纪 9 0年 代 应 运
而 生 。 环 境 会 计 包 括 环 境 财 务 会 计 和 环 境 管 理 会 计 ( MA) 部 分 。 与 E 两
E O C MAC项 目 的全 称 是 “ c — E o
ma a e n c o n i g a o le v — n g me ta c u t s a to n i n
rn na ma ae n ” o me tl n gme t ,它 代 表 环 境 管 理 (n i n e tlm n g m n) 管 e vr m na a ae e t 和 o 理 会 计 ( n gme tacu t g 的 综 ma ae n co ni ) n 合体 系 。MatoB r lme ( 0 0 把 t at o o 2 0 ) e o
报告倡议组织( R) G I的环境绩效评价项目, 以丰富我国在此领域的 嚣
研究。 蒜 囊
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环境会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涵盖了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会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研究现状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研究: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学者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环境成本核算、环境信息披露、环境绩效评价等内容。
这些理论的建立为环境会计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证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环境会计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社会责任承担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会计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企业环境投入的影响分析、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关联性的研究等。
3. 国际比较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会计实践的差异和共同点,开展了大量的国际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促进环境会计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方向2. 方法工具的创新:环境会计的方法工具主要包括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环境绩效评价方法、环境信息披露方法等。
未来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这些方法工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管理需求。
3. 国际合作与交流:环境会计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会计实践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推动全球环境会计的发展。
4. 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在环境会计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高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效率,为环境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5. 政策法规的支持:环境会计的发展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
未来,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会计研究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企业加强环境会计的意识和实践,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现状与发展摘要: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环境会计于20世纪70年代逐渐成为会计科学一个新的分支,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近二十年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中,我们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然而,国外目前在环境会计的研究方面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因此,如何发展环境会计的问题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环境会计;发展;理论与实践信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形成,环境会计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成为一个新的会计分支,西方国家的会计界纷纷开展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和会计职业组织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推动其研究与实践。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会计界开始重视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推进工作。
本文回顾和评述近些年来我国环境会计工作的一些成果,并对未来其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想法。
一、通过近些年对我国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界与实务界围绕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会计的本质。
很多学者定义环境会计是从环境会计的理论依据、计量单位、职能目的等方面;有的学者则更为简洁的将环境会计的概念叙述为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这一说法被大多数学者们引用为阐述环境会计的概念和本质,开展环境会计核算的精髓之所在。
(二)环境会计的要素。
现阶段我国环境会计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三要素论”的观点主要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等要素。
“四要素论”的主要观点有:环境支出、环境收益、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这其中有朱学义和方文辉认为包括资源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和环境利润;李宏英认为包括环境污染损失、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保护收益。
“五要素论”则认为环境会计要素是对环境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成本、损失、收益五类。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文献综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献综述】毕业论⽂(设计)⽂献综述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专业:会计学⼀、前⾔部分(⼀)写作⽬的我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环境的破坏⽇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学者们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都有着⼀致的看法。
如耿建新(2002)等学者认为应不断规范我国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前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例不⾼、内容不全⾯、信息披露⽅式不⾜、披露不对称或不充分等等问题,使其⽆法满⾜社会公众、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因此需要进⼀步地进⾏研究探讨。
(⼆)相关概念环境会计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资产与负债,以及环境污染、防治、开发和利⽤的成本与费⽤,分析环境绩效与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门新兴学科。
环境信息披露是指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在⼀定范围内以适当形式公开,⽤以提供各种刺激与激励机制,从⽽改进环境⾏为,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就是指以⼀定的信息载体公开企业环境会计⽅⾯的信息。
(三)综述范围通过收集2005-2010年间发表于《财会研究》、《中国会计评论》、《财经理论与实践》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借鉴西北⼤学、青岛⼤学等⼤学学报⽂章及部分硕博⼠论⽂,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章,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总体把握。
(四)相关主题及争论焦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尚⽋实践指导性。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基本上达成了⼀致意见,但在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却仍有差异。
⼆、主题部分(⼀)国外研究综述从九⼗年代开始,由于国际社会对环境会计问题的重视,⼀些重要的国际会计组织和国家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改革与发展国内研究综述

“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改革与发展国内研究综述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改革与发展不仅是一项必要的政策推动,而且是企业信息化、财务数字化的重要步骤。
本文通过对国内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一、研究现状1. 现状描述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当前会计领域的热点话题。
国内很多学者开始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和方法。
据统计,2005年至2019年,有超过100篇国内的论文涉及互联网+会计领域。
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技术应用。
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成本会计系统和预算会计系统等。
(2)会计信息质量。
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透明度、准确度、时效性等。
(3)内部控制。
研究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稳健性和诚信合规性。
2. 问题分析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
(1)技术人才缺乏。
虽然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但是在会计领域,技术人才的供给依然存在瓶颈,这给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2)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各种敏感数据,如果安全防范不够,易造成严重的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风险。
(3)信息整合难度大。
企业中往往涉及多个业务系统,需要将各个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这就需要相对复杂的技术支持和实现手段。
(4)系统建设初期成本高。
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这会带来一定的建设成本。
二、发展趋势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改革与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全流程数字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等的不断普及,未来会计信息化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全流程的数字化是发展的方向。
(2)移动化和云化。
将会计软件和信息系统放到云端,实现“随时随地”访问,成为未来的趋势。
(4)发展智能会计。
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大多只是管理账务,未来会计信息化将以智能化为目标,加强数据分析和业务决策的支持。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综述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综述一、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赵朝丽、张亚连等人认为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应当包括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要素和目标、假设与原则、确认与计量及报告模式、信息披露等几个部分。
一些学者也认为应该以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为基础,然而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重构新的理论作为它的基础,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关于环境会计,目前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
按照《现代会计百科词典》收录的词条: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道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
在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发展中,孟凡利简要说明和比较了环境会计、环保会计与绿色会计的概念,从中归纳出了环境会计的本质。
李祥义认为,绿色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
周法莲认为,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对企业的环境活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和分析,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管理活动。
而刘爱东、王慧认为,环境会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分别对应于宏观政府环境会计与微观企业环境会计,在微观企业环境会计的基础上又可划分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二、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结构目前为止,有关我国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的探讨是环境会计研究的一大热点,这方面的文献也比较多。
以下部分从环境会计的目标、要素、计量以及信息披露角度进行阐述。
(1)环境会计的目标。
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目标众说纷纭。
有观点认为环境会计的目标分高低两个层次:一是对外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二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有观点指出,我国环境报告应首先考虑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主要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
杨雄胜提出,人类发展面临三大问题,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的金融风险和严重而普遍的经济腐败,环境会计则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遏制经济腐败为目标。
肖华、李建发提出,鉴于我国目前公众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的情况,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目标应首先考虑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
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文献综述

1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促使企业履行合理开发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等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与传统财务会计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同,环境会计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环境会计通过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反映企业在环境中开展的经济活动和形成的现象,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注重环境会计的研究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会计概念及理论基础2.1环境会计定义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又被称为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 ),属于传统会计的分支。
环境会计是指运用会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方法与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反映及控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和相关组织积极推动环境会计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则,环境会计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
2.2相关理论基础环境会计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学者把会计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环境会计理论框架,以反映和控制企业在环境中的经营活动。
环境会计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与发展。
学者把会计目标、要素、假设等会计学基本理论应用到环境会计,形成了环境会计理论框架。
同样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内容也得到了继承,在环境会计中形成了环境会计要素的概念、确认方法和计量标准等内容。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关于人与环境的发展思想和战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对于传统会计而言,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无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支持,所以有学者开始将可持续发展与会计联系起来。
环境会计主要涉及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
对于传统会计而言,其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的经营活动势必会对自然资源造成过度开发,从而引发外部性问题。
3国外环境会计理论概述国外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较早。
1971年,比姆斯(F.A.Beams )发表《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建议企业在公开的财务报告中披露污染责任信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综述
关键字:环境会计计量披露建议
一、环境会计进展历程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20世纪70年代开始,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环境学家等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协调进展问题。
1971年,比蒙斯(F..Bems)发表了《操纵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rlin)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环境会计的研究和进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环境会计作为会计一个新的分支开始登上世界会计研究的舞台。
相对于西方发达GJ来说,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
1992年,葛家澍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一篇名为《九十年代西方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的文章,介绍了西方发达GJ环境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首次将环境会计理论引入我国。
此后,我国学者开始广泛关注环境会计问题。
20XX年1月我国成立了ZG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并于同年11月召开了首次学术研讨会。
环境会计的研究在我国逐渐蔓延开来。
二、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环境会计研究的基础。
关于环境会计的确认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成本的内容及环境成本如何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问题上。
焦婷(20XX)提出环境成本应当包括环境预防成本、环境损害成本、损害准备成本、事后处理成本、社会形象成本以及潜在影响成本,并认为其中前五个成本应该资本化,而社会形象成本应该费用化。
许家林、王昌锐(20XX)依照会计确认标准对环境资产和成本的内涵进行了研究,提出只有符合资产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才构成环境资产的主张。
关于环境会计的计量问题,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如何对环境会计要素进行计量即计量方法的问题上进行讨论。
孙兴华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将计量方法分为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人力资本或收入损失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或重置成本法等四类。
张思纯、孙兴华(20XX)以绿色会计环境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围绕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核算内容,阐释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计量方法之间的矛盾,并以资源定价模型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绿色会计测度方法。
总的来看,学者们对环境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其计量方法上可谓百家争鸣,没有一致认可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模式。
多数文章在谈到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方法时,只是简单地提到环境会计报告要素的计量要结合现有的计量方法与环境学的技术评价方法,
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学者们对于环境会计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上。
对于环境会计应该披露的内容,孟凡利(1999)认为应该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
耿建新(20XX)分析了证券市场中部分强污染行业的有关情况,认为应包括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对策方案、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应当重点披露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
董延安、姜琳敏(20XX)借鉴了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GJ环境会计的经验,指出我国环境会计的披露仍然没有真正进入实践,GJ有关部门应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对企业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治理进行充分披露。
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模式,学者们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补充环境会计报告;二是编制专门的独立环境会计报告。
孟凡利(1999)认为可以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基本框架中加以调整后予以披露;环境绩效既可以在现有的信息中披露,也可以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披露可以采纳文字叙述、表格和图形等方法。
孙兴华(20XX)主张采纳补充报告模式进行披露,并建议环境会计报表应包括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和环境会计报表附注三个部分。
范永太、乔引华(20XX)研究了国内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发现独立报告模式是当前西方发达GJ普遍采纳的披露模式,并提出鉴于环境会计研究在我国尚
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因此可以采取“阶梯式”的进展战略,即从补充报告模式逐步过渡到独立报告模式。
总的来看,由于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探究阶段。
对于应披露的内容不同的学者提出的意见各不相同,但大多还是围绕着环境污染给企业造成的财务影响来论述。
而对于披露的模式,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西方发达GJ环境会计的披露模式之后,认为独立报告模式是未来环境会计披露的进展方向。
我国应该加快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
四、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评述
从文献研究结果来看,环境会计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其结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进展与完善,理论与时间还未能有效的融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会计进行进一步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1)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
环境会计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会计学、环境学、经济学、治理学等不同学科,应当充分汲取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渗透融合,以有效地解决环境会计进展中的问题。
(2)注重规范性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有效结合,并且将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有效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规律,不断丰富理论。
(3)加快建立统一的、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完善环
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以指导环境会计研究的进一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