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读后感3000字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摘要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中的一株奇葩,是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她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馨香和活力!本文旨在探索中国书法纯真之美,,挖掘中国书法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汉字线条结构章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的体现,它在国际上特别受到重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自己国家的文字发展成一门艺术,并且艺术发展境界之高。
中国周围国家像日本、朝鲜,日本虽有“书道’,但都有对中国书法的借鉴。
中国书法不像其它民族汉字,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道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就是从写字升华而来的,没有写字就没有书法艺术,然而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写字是人们记录和沟通思想的工具,是为了实用,是一种工具;书法是人们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字里有某些没的因素,即有某些为人们所感悟的美的东西,是在于对美的追求,是一门艺术。
一、汉字表意之美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了艺术性。
汉字的功能是在于记录人们思想和交流的工具,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之初,用线条组成一些不同的符号,以表示大家都认识的事物,远古时期,人们崇尚“神灵“,心里总希望能得到好得生活,于是在丰收之时,或喜庆的日子里,就祈福、谢神,不光是口头上念,还用吉祥的文字刻在住处的树干或掩饰上;在狩猎或播种时,还做一些镇邪或驱魔的咒语,以求得打猎和种植的成功,在闲暇欢乐之际,则用歌舞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他们将这些歌谣记下来,便成了歌谣。
经过漫长的岁月,在频繁的写刻中,不断的趋向简化,删繁就简,概括为简单的形符,这样就完全脱离的外形的束缚,只用线条形成不同的抽象结构,这最便于书家抒发心灵之感受,任其挥洒自如。
凭借当时的情趣,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感受。
汉字在出现之初,就不是机械地描模客观事物,而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概括性的成分,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成分。
二、线条之美汉字是用抽象的点线笔画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意境。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在读完关于书法的文章后,我对书
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其
他艺术形式,而是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以汉字为载体,表达着中
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书法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美感,更
重要的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其次,书法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在中国古代,书法被
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修养,是士人必修的学问。
通过书法的练习,
人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因此,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念。
最后,书法是一种精神追求。
在书法的世界里,需要有专注、
细致、耐心和毅力。
一支笔、一张纸,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修行。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钻研,书法爱好者可以在书法的世界里感悟到生
活的真谛,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通过这篇文章,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我希望通过学习书法,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感悟生活的真谛。
让书法成为我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让我在书法的世界里找到心灵的安宁和美好。
中国书法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中国书法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中国书法的读书心得(篇1)学习书法有没有收获?肯定有收获,而且收获很大。
下面我就来分享我个人学习书法的3点心得体会。
第一点: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
对联是民间最直接的书法作品有人质疑,真的有这么大的收获吗?我个人认为是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
1985年我五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书法,教我书法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亲戚,按辈分我当叫他“姑丈”。
他在我们县城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村里红白喜事,写对联、挽联,都能见其挥毫泼墨的身影,而且,他凡是参加县里举办的书法比赛,必定获奖,是当地公认的书法“名家”,能写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初中时期我的书法开始有长进,到了高中阶段,书法已在全校名列前茅,硬笔书法比赛拿了全校第一名。
当你硬笔书法比赛获得全校第一名因为书法写得好,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对我非常好,班级的板报抄写,都是我起笔。
说到书法,我也很感激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他不但在作文写作上给予我谆谆教诲,还鼓励我继续练好书法。
20_年,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的高考岁月,在一个县城中学,考上省城的重点本科院校实属不易。
而那一年高考,语文总分120分,我考了98分,其他文科类也考得很好,老师给我分析获得高分的原因时说,这可能与我的书法写得好有关,正常情况下,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改卷老师会给出一定的印象分。
所以,后来我考上了省城大学中文系,在大学里面业余时间继续习练书法。
书法写得好对学习和工作大有裨益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当秘书,当时,还没有普及电脑,领导的讲话稿多为手写版,厂党委书记的一些讲话稿,她都安排由办公室主任拟稿,让我来执笔书写。
所以,毕业不到两年,我被提拔到厂政工部任厂报总编辑。
遗憾的是,国有企业改革,让昔日国企的辉煌不再,企业效益每况愈下,大量的工人下岗,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我也选择了跳槽。
书法作品展1998年,我参加谋电视台记者公开招考,经过笔试、面试,最后被录用入编,在几百人的选拔中脱颖而出。
汉字之美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

汉字之美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汉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缩影,我们的文字有着它独特的美。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汉字之美读后感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一从小开始,练字对某而言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小学上书法课时,老师总会把大家写的字贴墙上,然后把亮点圈出来。
那时候,某是惟一一个作业上没有圈的孩子。
初中时某很羡慕班长的一手好字,到了高三闲着没事就天天练硬笔。
下了早读第一节课前的十五分钟全用来描塑料模板上的正楷了。
一年后生生刻出一幅钢板字体。
后来某花了很久去改变自己,有人说某现在写字没高中时漂亮了,但某倒不这么认为。
因为那是有活力的,比当初的一团死板多出了几分生气。
而看蒋勋的书就有这样的感觉。
他说书法,总是先从人说起。
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观中,写字是件很庄重的事情。
而且,写字的头一件事是做人。
讲究的是“心正则笔正”,中国人喜欢讲品格,书法更是人品的体现。
若是练得一手好字,便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也是有加分的——由此可见书写之重。
事实上,赏析任何书法作品,离了那个执笔者,就会陷入云雾之中。
比如天下行书第三的《寒食帖》,某一直无法真正的喜欢它,直到看了蒋勋的《苍凉的独白书写》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心境才造就出来的名帖埃而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竹简,总会让人联想到恪尽职守的城吏们。
至于颜真卿的稳重笔锋更是令人印象强烈的想起那段大唐盛世——任何字体都是和那个时代无法割裂的,书写本身就是在一段历史。
而那沉淀下来的墨迹既是本人的私有历史也是公共的书写历史。
所以不能不认真的去书写罢。
只有练好了规矩才能“随心所欲而不愈矩”。
可是在那整体的历史中,更无法忽略的是个人的笔意——那生动的变化又重何而来?那些生动的笔触,在蒋勋的笔下是那么美好。
在点化它们之前,仅仅是纸上死板的一团油墨。
书法是形象的艺术,蒋勋的书上会在一开始就介绍这种字体的来龙去脉,附上相应的帖,让人明白它们之中蕴藏的历史,同时又辅以个人性质介绍,一点点的点拔读者如何从那些细节中体会它们的历史、它们的情绪、它们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悟

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悟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学习书法,既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也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运用笔墨、线条、结构等元素来表现文字之美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是记事的工具,更是人们传达情感、表达心灵的重要手段。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收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书法中的各个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典雅、隶书的端庄、楷书的工整、行书的流畅、草书的潇洒等。
这些字体都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审美取向,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书法的创作中,作者不仅要注意字体的美观和章法的布局,更要注重表达文字的内涵和意义。
书法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着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因此,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三、对书法艺术的感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也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书法艺术的几点感悟:书法艺术需要勤奋和毅力。
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精髓。
在这个过程中,勤奋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一)返璞归真读《汉字书法之美》有感市场部刘红莲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讲述汉字书法渊源流长的历史故事,用文字编织成画面,带我们走进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光长廊。
《汉字书法之美》全书用很大篇幅介绍汉字书法的历史,但又无处不在谈汉字书法的美学,堪称“历代书法审美指南”,将汉隶水平线条的“波磔”与中国建筑张扬起翘的飞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呈现的行书的“即兴与自在”,对比碑与帖的“厚重与飘逸”,探究从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阐释唐楷的“法度与庄严”,描摹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解说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玩味清代书法走向民间的“古朴与拙趣”。
有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世界运转的步伐日新月异,将我们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中,互联网、手机、微信,不断更新自己的装备,眼花缭乱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奋力奔跑却追不上那些变化,暮然回首,发现一路走来,像个孩子一样,丢西瓜捡玉米,丢玉米捡芝麻,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个世界变化再快,根基却始终深植在传统文化中,厚厚积淀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永恒的宝库。
校园里的学生开始重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朗朗书声中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档档火热起来的文化类型节目唤醒人们对经典的热爱,提醒我们真正应该抓牢的是什么。
而《汉字书法之美》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会在内心深处引发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崇拜。
正如蒋勋所说,“汉字书写是强大的信仰”,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导读: 中国书法读后感(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书法史得发展历程。
整本书由前言,十一章介绍书法史发展历程得内容与赘语、跋、修订后记以及书法名碑得附图组成。
前言就已经向我们阐述了中国书法史“世界唯一”得艺术,就是中华文化审美得独特辉煌,向我们述说了整本书得大概轮廓。
在这本书得背后还有赘语、王春南先生所写得跋以及作者本人得修订后记,并且,还有众多得书法附图。
从小到大,在亲人得耳濡目染下,就对中国得书法产生了深深得敬意;读书时代中,老师们更就是满怀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名家在书法当中得伟大成就,让我更就是对中国古代名家们顶礼膜拜。
近日抽空读了《中国书法简史》后,对中国得书法发展得历史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就是产生了进一步得了解。
在前言中就已说明中国书法就是世界“唯一得”艺术,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汉字在世界文化上得特殊地位。
从原始图画中产生象形文字开始,就经过了不断得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得文化。
在第一章中记述了美学家宗白华所说得一句话:“中国人写得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就是由于中国字得起始就是象形得,二就是中国人用得笔。
”对于宗白华先生所说得原因,我就是比较赞同得。
正就是因为象形所具有得独特得图形,才赋予了她独特得意义,从而形成了独特得文字,也才吸引了众人。
不过我认为,中国得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不仅仅就是因为起始于象形,还应该包括它本身所具有以后继续发展得独特得其她五种造字方法,即形声、指示、会意、假借、转注。
几种因素结合起来,才构成了她得独特得魅力。
第二,关于她所说得中国人得笔,我想这就是无可争议得,就是值得国外友人赞赏得,就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得。
因为中国人练书法所用得笔就是用柔软得动物得毛所制成得,但就是非常得讲究腕力、笔力。
外国人曾评论柳公权得字:“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最柔软得笔,却写出了世界上最硬得字。
”这也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得博大精深。
通读全书,了解了中国书法在历史上不同阶段得辉煌及遭遇,但它却延绵不断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还生生不息,在书法史上显示了它得灿烂辉煌。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声音与图像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
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
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中国的文字来自图画,这些图画打根儿上又都来自于自然万物,所以中国文化与自然简直有切不断的血脉联系,从诗经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从自然开始,每首诗都似乎在描绘一幅画卷,离了自然,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简直就没了吸收养分的土壤!欧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国因发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欧洲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读后感3000字
在我学习领悟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我深深的
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全书分四大部分:“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
每部分包括若干小专题,如第一部分“汉字演变”就包括“结绳、绳结、仓颉、象形、毛笔、甲骨、金文、石鼓、李斯、甲篆入隶、秦隶、简册”这些专题。
书里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
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所以现在看到蒋勋写“感知教育”那一章,讲卫夫人的《笔阵图》,真是我所能想像到最棒的教导孩子进入书法美学的“秘籍”!从九宫格开始讲起,把书法还原到最基本的机构,其实是非常好有趣的视觉的练习。
平衡、对称、互动、虚实,种种审美基本功的练习都在书法里了。
还有,第一课,讲“点”,高峰坠石,配的那幅照片,太震撼了。
最后来一个关于“点”的传说,有趣有趣。
然后接下去用每一课讲一个笔画,讲横,也就是“一”,千里阵云;讲“竖”,万岁枯藤……走字底,是崩浪雷奔。
哎,真是讲得太美了,配的那些美丽的照片,如此生动如此形象,我都能想象如果一个小孩子听到那么棒的书法课,怎能不喜欢上练字呢?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这本书,担得起如此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