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性质整理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确定的化学结构和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它们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和参考信息。
首先,元素化合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来进行分类。
例如,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而硫化物则是由硫元素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此外,还有酸、碱、盐等不同类型的元素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和生产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元素化合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特定的物理性质。
例如,氧化物通常具有高的熔点和沸点,而酸则具有酸性。
此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还包括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溶解性、导电性等方面的表现,这些性质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元素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氧化铁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它在建筑材料、颜料、磁性材料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硫化物在冶金、化工、材料制备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酸、碱、盐等元素化合物在食品加工、环境保护、药品生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元素化合物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元素化合物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构成和变化,为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元素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大家对化学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两个基本概念。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本文将对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元素是指由同一种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纯物质。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并由一系列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碳元素的符号为C。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量、原子半径、密度等。
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平均值,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原子半径则是指元素的原子中心与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有差异。
元素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物质质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活性、化合价等。
元素的活性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可以用元素在反应中的易失去或获得电子来衡量。
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能提供或接受的电子数目,可以通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处的氧化态来表示。
二、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固定的,它们的性质通常与组成它们的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包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化学式还可以表示化合物的结构,例如甲烷的化学式为CH4,表示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溶解性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化学性质包括化合物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例如酸碱性、氧化性等。
三、元素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1. 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如铁、铜、铝等被广泛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汽车、电器等。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一、概述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中,元素化合物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元素化合物的特点、分类到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二、元素化合物的特点1. 化学成分稳定:元素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经过化学反应,通过共价键和离子键等键结合成分子或离子。
这种结合使化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2. 物理性质多样:各种元素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溶解度、密度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元素化合物的用途和特点。
3. 化学性质活泼:元素化合物根据其成分和结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这使得元素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元素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合方式,元素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无机化合物: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氧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
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电子等各个领域。
2. 有机化合物:由碳元素和其他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烃、醇、酮等。
有机化合物是生命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日用品等领域。
3. 金属化合物: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
金属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等领域。
4. 有机金属化合物:由有机基团和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元素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1. 医药领域:许多药物是由元素化合物构成的,如硫酸镁、偏钙软骨素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促进人体健康。
2. 日用品领域:元素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产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
这些化合物提供了清洁、消毒和美化等功能。
3. 农业领域:农业中的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等产品往往含有元素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环境保护领域:元素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
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元素与化合物的常见性质总结

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元素与化合物的常见性质总结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总结在化学领域中,元素和化合物是研究的重点对象。
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原子组成,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
本文将总结元素和化合物的一些常见性质。
一、元素的性质1.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主要指其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和特征,包括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例如,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金属光泽,高电导率和热导率,而非金属元素则多呈现无光泽、不导电和不导热的性质。
2.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指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其中,金属元素通常易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钠与氯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钠。
3. 电子结构元素的电子结构是指其电子分布在不同轨道和能级上的方式。
电子结构对元素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氢气只具有一个电子,故能与其他元素形成较弱的化学键。
二、化合物的性质1. 物理性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其组成元素有关。
例如,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沸点,而共价化合物通常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2. 化学性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是指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特性。
不同类型的化合物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例如,酸性氧化物会与水反应生成酸,碱性氧化物会与水反应生成碱。
3. 溶解性化合物的溶解性是指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例如,极性化合物通常可溶于极性溶剂,而非极性化合物通常可溶于非极性溶剂。
4. 稳定性化合物的稳定性可以衡量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程度。
某些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相对稳定,而在高温或其他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总结:元素和化合物在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素具有多种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反应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化合物又可根据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和稳定性进行分类。
深入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

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元素是由同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拥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在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以及物质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元素的性质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主要包括原子质量、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离子化能等。
1. 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是元素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它代表了一个元素中原子的平均质量。
原子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组成,其中质子数目就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例如,氢的原子质量为1,氧的原子质量为16。
2.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与外层电子轨道的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
原子半径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一般来说,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例如,钠的原子半径比锂的原子半径更大。
3.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在气态中接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释放的能量。
电子亲和能可以衡量一个原子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一般来说,电子亲和能越高,元素越容易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
4. 离子化能:离子化能是指一个原子在气态中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离子化能可以衡量一个原子外层电子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离子化能越高,元素越难以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二、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指的是其在物质变化时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颜色等。
例如,水的熔点为0°C,沸点为100°C。
2. 化学性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指的是其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与酸或碱反应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等。
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会产生氢氧化钠水溶液,通过与酸反应可以中和酸性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与其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密切相关。
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

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在化学领域,元素与化合物是两个基本概念。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而化合物则是由两个或更多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它们在性质上有一些显著的区别,下面将对这些性质进行详细探讨。
一、元素的性质元素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不可再分。
所有的物质都由不同种类的元素组成。
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1. 原子结构特性:每个元素都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环绕在核外。
元素的原子序数表示了其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特性。
2.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例如,金属元素通常呈固态,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而非金属元素则常常是气体或固体。
3. 化学性质:每个元素都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
元素可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也可以与自身形成同种元素的化合物。
例如,氧气(O2)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气分子。
二、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元素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组成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和化学键的类型有关。
下面将就化合物性质的表现进行具体说明。
1. 稳定性:化合物通常比元素更为稳定。
这是由于化合物中的元素通过形成化学键而变得相对稳定。
在化学反应中,化合物常常需要具备足够的能量才能发生分解或转化为其他物质。
2. 物理性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颜色等,取决于其分子或晶格结构。
不同化合物之间的物理性质也各不相同。
3. 化学性质: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呈现出特定的性质。
通过化学反应,化合物可以被分解成元素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中元素的性质以及它们组成的化学键类型。
总结:元素和化合物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性质取决于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化合物是两个或更多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其性质由组成元素和化学键类型决定。
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行为和化学反应的规律,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经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常见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贵金属元素。
它们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用途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铁、铜、铝、钠等。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良好的电子和热能传导介质。
金属元素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加工制造成各种形状。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为阳离子,形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铜(CuCl2)和硫酸铁(FeSO4)都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金属元素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子产品等。
非金属元素是指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氧、氮、硫、炭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不良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在化合物中的阴离子形式,如氧化钠(Na2O)和二氧化碳(CO2)。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物化性质,有些具有毒性(如氰化物),有些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如纯硫)。
贵金属元素是指具有珍贵和稀缺性的金属元素,如金、银、铂等。
贵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不易被氧化和腐蚀。
贵金属元素常用于珠宝制造、电子产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例如,金(Au)常用于珠宝制造,银(Ag)常用于制作餐具和漆器。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元素的种类、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决定。
例如,水(H2O)是由氢和氧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水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的沸点和熔点、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另一个例子是二氧化碳(CO2),它是由碳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二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除了水和二氧化碳,还有许多常见的化合物,如盐(氯化钠、硝酸钠等)、酸(硫酸、盐酸等)、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以及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得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 白色点燃:2Na +O 2=====点燃Na 2O 2淡黄色(2)与H 2O 反应:2Na +2H 2O===2NaOH +H 2↑(3)与酸溶液反应(如HCl):2Na +2HCl===2NaCl +H 2↑ (4)与盐反应 ①与熔融盐反应如:4Na +TiCl 4=====高温4NaCl +TiNa +KCl=====高温NaCl +K↑(制取金属钾,因为钾得沸点比钠得低,使钾成为蒸气而逸出) ②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得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反应)如:2Na +2NH 4Cl===2NaCl +H 2↑+2NH 3↑ 2Na +CuSO 4+2H 2O===Na 2SO 4+H 2↑+Cu(OH)2↓ (5)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2Na +2CH 3CH 2OH ―→2CH 3CH 2ONa +H 2↑ 2Na +2CH 3COOH ―→2CH 3COONa +H 2↑2.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Na 2CO 3①CO 2+H 2O ②少量盐酸 固加热/液NaOH NaHCO 31.镁与铝单质得性质 (1)镁得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N 2、Cl 2)2Mg +O 2=====点燃2MgO(产生耀眼得白光)3Mg +N 2=====点燃Mg 3N 2 Mg +Cl 2=====点燃MgCl 2②与水(反应): Mg +2H 2O=====△Mg(OH)2+H 2↑ ③与酸反应:Mg +2H +===Mg 2++H 2↑ ④与盐反应:Mg +Cu 2+===Mg 2++Cu⑤与CO 2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⑥工业炼镁:MgCl 2=====通电熔融Mg +Cl 2↑(2)铝得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S)2Al +3Cl 2=====△2AlCl 32Al +3S=====△Al 2S 3(水溶液不存在) ②与酸反应③与碱反应:2Al +2OH -+2H 2O===2AlO -2+3H 2↑ ④与盐反应:Al +3Ag +===Al 3++3Ag ⑤与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 4Al +3MnO 2=====高温3Mn +2Al 2O 3Cr 2O 3+2Al=====高温2Cr +Al 2O 3 ⑥工业炼铝:2Al 2O 3=====通电熔融4Al +3O 2↑3、铝得主要化合物4、“铝三角”间得转化关系(1)Al3++3OH-===Al(OH)3↓或Al3++3NH3·H2O===Al(OH)3↓+3NH+4(2)Al(OH)3+OH-===AlO-2+2H2O(3)Al3++4OH-===AlO-2+2H2O(4)AlO-2+H++H2O===Al(OH)3↓或AlO-2+CO2+2H2O===Al(OH)3↓+HCO-3(5)Al(OH)3+3H+===Al3++3H2O(6)AlO-2+4H+===Al3++2H2O三、铁与铜1.铁得氧化物得比较化学式FeO Fe2O3Fe3O4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价态+2 +3 1/3正2价,2/3正3价水溶性不溶不溶不溶与酸得反应FeO+2H+===Fe2++H2O遇氧化性酸生成Fe3+盐Fe2O3+6H+===2Fe3++3H2OFe3O4+8H+===Fe2++2Fe3++4H2O与CO得反应高温FexOy+yCO===xFe+yCO22.Fe2+与Fe3+ 得比较Fe2+Fe3+水合离子颜色浅绿色棕黄色氧化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只有氧化性水解性Fe2+ +2H2O←→Fe(OH)2+2H+Fe3+ +3H2O←→Fe(OH)3+3H+与碱得反应Fe2+ +2OH—=== Fe(OH)2↓Fe3+ +3OH—=== Fe(OH)3↓3.Fe(OH)2与Fe(OH)3得比较Fe(OH)2Fe(O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不溶不溶稳定性易氧化为Fe(OH)3,空气中加热得不到FeO 较稳定:∆Fe(OH)3== Fe2O3+3H2O与酸得反应Fe(OH)2+2H+=== Fe2+ +3H2O Fe(OH)3+3H+=== Fe3+ +3H2O 制法在隔绝O2得条件下Fe2+与碱反应Fe3+与碱反应4、铁三角:点燃注:(1)一般就是指Zn 、Al 、CO 、 H 2、 等还原剂。
(2)就是指H +、 S 、 I 2、 Cu2+、Fe 3+、等氧化剂、(3)(5)就是指Cl 2、 Br 2、 O 2、 HNO 3、 KMnO 4等氧化剂、 (4)一般就是指Fe 、 Cu 、 HI 、 H 2S 、等还原剂、 (6)就是指Zn 、 Al 、 CO 、 H 2、 等还原剂。
根据铁三角有关(1)---(6)得化学方程式如下。
(1)FeCl 2+Zn=ZnCl 2+Fe 3FeCl 2+2Al=2AlCl 3+3FeFeO+CO===Fe+CO 2 FeO+H 2===Fe+H 2O(2)Fe+2H +=Fe 2++H 2↑ Fe+S===FeS Fe+I 2===FeI 2 Fe+Cu 2+=Fe 2++Cu Fe+2Fe 3+=3Fe 2+(3)2Fe 2++Cl 2=2Fe 3++2Cl-2Fe 2++Br 2=2Fe 3++2Br-4Fe(OH)2+O 2+2H 2O=4Fe(OH)3(4) 2Fe 3++Cu=Cu 2++2Fe 2+Fe 3++Fe=3Fe 2+2Fe 3++2I -=2Fe 2++I 2↓ 2Fe 3++H 2S=2Fe 2++S↓+2H +(5)2Fe+3Cl 2===2FeCl 3 2Fe 3++Br 2==2FeBr 3(6)2Fe 2O 3+2Al===Al 2O 3+2Fe Fe 2O 3+3CO====2Fe+3CO 2 Fe 2O 3+3H 2====2Fe+3H 2O 5、检验Fe 3+、常用方法:(1)向未知溶液滴入少量KSCN 溶液呈血红色。
(2)向未知溶液滴入少量苯酚溶液呈紫色。
(3)向未知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 溶液呈红褐色。
(4)向未知溶液中加入K 4[Fe(CN)6],产生蓝色沉淀。
6、检验Fe +、就是向未知溶液滴入少量KSCN 溶液呈无色,继续滴入少量氯水呈血红色。
或者加入K 3[Fe(CN)6]产生蓝色沉淀 四、氯气得性质1、化学性质:氯气得化学性质很活泼得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就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如:①2Na +Cl 2 2NaCl (产生白烟) ②Cu +Cl 2 CuCl 2(产生棕黄色得烟) ③2Fe +3Cl 22FeCl 3(产生棕色得烟)注:常温下干燥得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 2+Cl 22HCl (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 2+Cl 22HCl (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 +3Cl 22PCl 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 高温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4)与碱反应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得氯气)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得漂白原理)(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如:①2FeCl2+Cl2 = 2FeCl3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得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得检验)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①CH4+Cl2 CH3Cl + HCl(取代反应)②CH2=CH2+Cl2→ CH2ClCH2Cl(加成反应)3.氯水得成分及性质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得溶液----氯水。
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2+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就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得氯水中存在得微粒有:H2O、Cl2、HClO、H+、Cl-、ClO-、OH-;久置氯水则几乎就是盐酸溶液① 一元弱酸,比H2CO3弱(2)HClO得基本性质② 不稳定,2HClO === 2HCl + O2↑③ 强氧化性;④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4.卤素及化合物得性质比较氟氯溴碘单质物理性质状态气气(易液化)液(易挥发)固(易升华)熔、沸点熔、沸点逐渐升高颜色淡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密度密度逐渐增大X2与H2化合条件冷暗处光照加热持续加热程度剧烈爆炸爆炸缓慢化合同时分解X2与H2O 化合反应2F2+2H2O=4HF+O2X2 + H2O = HX + HXO程度剧烈缓慢微弱极弱水溶性反应生成氢氟酸水溶性依次减小,有机溶剂中溶解性依次增大2.卤素元素得有关特性:(1)F 2遇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F 并放出O 2。
(2)HF 就是弱酸、剧毒,但能腐蚀玻璃4HF + SiO 2 == SiF 4↑ + 2H 2O ;HF 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相互缔合,沸点反常得高。
(3)溴就是唯一得液态非金属,易挥发,少量得液溴保存要用水封。
(4)碘易升华,遇淀粉显蓝色(常用于碘单质得检验);碘得氧化性较弱,它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化合物。
(5)AgX 中只有AgF 溶于水,且不具有感光性;CaF 2中只有CaF 2难溶。
3.卤素间得置换反应及X -离子得检验: (1)Cl 2 + 2Br - = Br 2 + 2Cl-Cl 2 + 2I - = I 2 + 2Cl -Br 2 + 2I -= I 2 + 2Br-结论:氧化性:Cl 2 > Br 2 > I 2; 还原性:I - > Br- > Cl -(2)X -离子得检验Cl - 白色沉淀Br - + AgNO 3 + HNO 3 浅黄色沉淀 I -黄色沉淀五、碳、硅得性质 1、化学性质CO2+H2O H2CO3六、硫1、硫单质得化学性质2、二氧化硫得性质3.硫酸(1)硫酸得物理性质①纯硫酸就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
②溶解性:浓H2SO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得热,浓H2SO4稀释得方法就是: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