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的思考

合集下载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山水城市”是一种城市设计理念,旨在将自然山水融入城市环境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人文氛围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设计中,实践“山水城市”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和实施。

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将山水资源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山水资源,将山水融入城市的整体布局。

城市布局可以沿着山脉或河流延伸,形成长线性的城市形态;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水系分布,创造出多样化的城市景观。

要注重山水资源的保护,例如保护水源地、湿地和自然林地等,保持山水的生态功能。

要在城市设计中注重营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和空间形态。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运用自然材料和自然元素,营造出与山水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室内装饰中,使用木材、石材等材料,以及借鉴自然景观的设计元素,如山石、瀑布、湖泊等,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环境相互融合。

城市空间的设计也应注重自然和人文的结合。

可以通过设置公园、广场、步行街等人文空间,与自然景观相呼应。

这些空间的设计可以借鉴自然山水的元素,如绿色植被、水景、景观雕塑等,打造出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要注重活动空间的设置,为居民提供户外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设计也应与“山水城市”理念相协调。

在交通规划中,可以设置风景道路、山地自行车道等,将城市的交通系统融入自然山水景观中。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对山水资源的破坏。

在建设水库、水电站等水利设施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减少对山水资源的影响。

要注重“山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以运用生态技术和低碳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要注重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出行和生活方式。

只有做到“山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城市真正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摘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生态资源。

本文以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园林城市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为引言,探讨了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的关系、城市.山水城市的概念与特点、园林城市的意义与作用、城市园林的发展历程以及园林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展望。

结论部分强调了园林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建设园林城市应注重生态与人文因素的融合,并探讨了未来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园林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园林城市、城市景观、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城市.山水城市、城市发展、生态、人文因素、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城市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性不可忽视。

城市景观是城市的外部形象,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一个好的城市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城市景观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城市景观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文化的体现。

一个美丽、整洁、绿色的城市景观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这座城市产生好感。

城市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绿化美化的城市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城市的气候调节和环境改善。

城市景观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吸引外部投资。

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城市景观的重要性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城市景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更美好、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1.2 园林城市的定义园林城市的定义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园林绿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城市具有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的特征。

园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绿化覆盖率,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文因素和生态因素的融合,通过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的深度体验及设计浅析

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的深度体验及设计浅析

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的深度体验及设计浅析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的深度体验,首先需要从整体环境感受入手。

现代城市社区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回归自然、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我们在山水园林城市社区中往往可以感受到绿树成荫、清新空气、自然气息十足的环境。

这种环境给人一种宁静、舒适、放松的感觉,使人们可以摆脱都市的喧闹,享受自然的美好。

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的深度体验还需要从细节体验入手。

在社区内的景观设计中往往会有假山、流水、湖泊、小桥、绿植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精心设计和布局,使得整个社区环境显得更加有情趣和生气。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漫步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的融合与共生。

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的深度体验还需要从功能体验入手。

现代的城市社区景观设计追求功能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除了绿化、景观和休闲区域外,还会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健身路径、儿童乐园、健身房等。

这些功能设施的设置,使得社区居民可以在享受自然美景的还可以进行健身锻炼、娱乐休闲,满足不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深度体验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不仅需要从整体环境、细节体验、功能体验等多个方面进行感受,更需要从心灵和情感的角度去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所带来的美好与愉悦。

二、设计浅析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的设计,需要兼顾自然、文化和社会的多重因素,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代城市社区需求的理想景观。

以下从设计元素、布局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浅析。

设计元素。

山水园林城市社区景观的设计元素,一般包括山、水、绿植、建筑等。

这些元素要求融入自然的美学理念,做到与环境融合,与居民生活贴近。

要求设计元素之间的搭配和搭建要有协调的关联性,使整个社区景观呈现出和谐美。

布局。

社区景观的布局要符合自然地形地貌,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良。

还需要考虑社区的居住功能,使景观的布局符合居民生活方式和需求,使得居民可以方便的使用和感受到景观带来的美好。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了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一。

而在城市设计中,一种新的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即“山水城市”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将自然山水景观融入城市设计,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的方式,创造出美丽宜居的“山水城市”。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绿化环境、水系系统和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在城市规划中,实践“山水城市”理念可以通过保留和恢复自然山水景观,打造城市的天然绿肺。

将公园、植物园、湖泊等自然景观融入城市规划,让居民能够身处自然的环境中休闲娱乐。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道路和建筑,保持城市的开放性和通透性,让空气流通、阳光普照,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绿化环境是“山水城市”理念实践的重要方面。

城市的绿化空间不仅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供居民活动的场所。

在“山水城市”中,绿化地带可以像一条绿色走廊一样贯穿整个城市,连接起各个公园、广场等绿化场所。

通过精心设计和充分利用城市的绿化空间,居民可以在绿荫环绕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系系统是“山水城市”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将水体作为城市的核心,打造出充满活力和艺术感的水景区域。

在城市中建设人工湖泊、喷泉、人工水道等水景,使城市更加富有特色和生机。

通过合理规划水源和水流,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的水资源利用问题,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保护了自然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也可以体现“山水城市”理念。

通过建筑的外观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与自然山水景观相融合。

在建筑外墙使用绿色植物覆盖,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或者利用建筑的高低起伏和屋顶设计,在城市中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增加城市的层次感和美感。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山水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借鉴山水自然景观的特点,以山水融合、山
水相依为基本理念,将山与水与城市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和人文气息的城市空间。

“山水城市”理念的实践,首先要重视山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的发展往往伴随
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山水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景
观和文化价值。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遵循山水资源的保护原则,保留和恢复山水景观,建立起生态廊道和绿色带,使山水成为城市的绿肺和氧吧,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实践“山水城市”理念还需要注重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山水城市的规划和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交通的便利性和可持续性。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布局道路和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

还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源、电力和排水系统等,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
础。

“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需要从山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景观塑造和
空间营造、人居环境改善和社区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在
这些方面取得平衡,才能实现“山水城市”理念的全面落地,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
美丽城市。

园林水系规划的若干思考

园林水系规划的若干思考

园林水系规划的若干思考园林水系,作为现代化城市重要的一种绿色通道,在城市道路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性。

随着时代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同时水资源的浪费也是较为鲜见的。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本文对如何有效规划园林式水系进行探讨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园林水系规划的必要性园林水系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绿色通道,不仅仅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基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园林水系的合理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实质性的影响作用,园林水系规划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一)与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相适应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虽然在某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同时在对城市建设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的污染等现象是时常发生的,而园林水系通过合理的规划,通过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主旨明显与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相适应,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二)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积极性的影响园林水系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积极性影响。

一方面对于空气有着一定的净化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进而使得人类居住的环境逐渐变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而园林水系不仅仅有着净化大气自然能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碳氧的平衡,并将大气中有害气体吸收,有着滞尘、降尘和杀菌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城市气候有着一定的调节和改善作用,首先将城市热环境进行改善和将城市气候舒适度着重提高,并有着滞尘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总而言之,园林水系规划不仅仅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山水景观规划与保护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山水景观规划与保护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山水景观规划与保护策略引言:城市山水景观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风景,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山水景观往往受到破坏和忽视。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山水景观规划与保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山水景观规划与保护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城市山水景观的价值城市山水景观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山水景观可以提供大量的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保持水源地的水质、调节气候等。

其次,山水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是人们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最后,城市山水景观还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缓解城市生活的压力。

二、城市山水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山水景观规划是对城市山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的过程,它可以保护和恢复山水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山水景观规划可以确保山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其次,规划可以保护和修复受损的山水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规划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山水景观保护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城市山水景观保护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山水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力度,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 强化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山水景观保护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

政府应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山水景观保护区域和限制性开发区域,严格控制非法占用和破坏山水资源的行为。

同时,要加强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为城市山水景观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推动山水景观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平顶山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思考

平顶山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思考

平顶山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思考常庆禄(平顶山工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1)摘要:按新修订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与平顶山市园林绿化及城市建设现状进行对照分析,找出了差距不足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建设园林山水城市的战略措施,并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城市规划战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尽快改变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使城市生态环境、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已成为城市建设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责任,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文化地理环境各有不同,创建的方式方法也就会多种多样。

其中,山水园林城市就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一种特定形式。

平顶山市得天时地利,城市三面有山,两面环水,山、水、林、城结合紧密,具有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良好自然条件。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是平顶山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地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对改善和发展我市投资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1、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应列为我市近期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自1992年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到2003年为止,已有北京、杭州、深圳、大连、濮阳、厦门、石河子等五十六个城市(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区)”。

2002年我省的洛阳、漯河也已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达标验收。

园林城市是个综合概念,它不仅要求在城区内“三绿”指标高,植物数量多,园艺水平高,而且它还要求城市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齐全,文化发达,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03-23T11:59:05.5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5期作者:刘智衡胡晓婷
[导读] 本文通过对部分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的总结,阐述了自然观、人本观、人文观、审美观的内涵,以期对今后的山水园林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黑龙江省兴凯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 158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与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部分地区政府部门正是基于此目的, 提出了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部分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的总结,阐述了自然观、人本观、人文观、审美观的内涵,以期对今后的山水园林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规划;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 城市工业化的步伐更快,人口、汽车等急剧增加,随之给城市带来的噪音、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

为人民群众提供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 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而“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永恒主题。

从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雅尼茨基的《生态城市》,以后出现的“绿带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以及80年代以后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的“园林城市”,90年代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都是人类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探索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它反映了人类寻求理想城市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关系从尊重顺应,到控制征服,到保护利用,到和谐共处的演变过程。

二可持续发展的人本观
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理论把人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强调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

《中国21世纪议程》也强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

司一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从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看,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必由之路。

三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
山水园林城市的创建反映的是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传统的“惟人独尊”的思维方式的变革。

就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而言,它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相依共存、和谐共荣的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

从表层上看,山水园林城市的创建是以自然山水资源为基础的,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美化的工程;从深层上看,山水园林城市创建的更高目标,是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在城市整体设计层面上,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融合的、市民可以充分感知的山水园林城市空间体系。

四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
山水园林城市创建的目标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作为城市生存自然基础的自然山水资源,制定富有前瞻性的措施,防止建设用地无节制的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人为破坏,增加绿色植被,构建一个生态合理、功能完善、适居度高、富有文化内涵和环境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五园林绿化是山水园林城市的主角
确保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工作, 要注重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一个“管理科学、实施严格”的规划管理机制。

要认真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科学划分城市绿地范围, 规划确定的绿线内用地不得改作他用, 绿线内原有建筑和构筑物, 凡不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 要逐步清除。

同时, 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严格管理, 保证绿化水平逐年组织实施;二是建立一个“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的组织实施机制,通过各系统,各单位和城市社区营建绿化、美化环境, 扩大义务植树范围, 形成全民参与的大好局面;三是建立一个“财政为主、多方投资”的资金投入机制。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 资金投入是保障。

根据当前形势, 单单依靠政府拨款难满足建设需要, 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等措施机制,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六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配置
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惟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

其景观的丰富度,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景观中, 除了自然界的山水、树石、花鸟外, 还有人工的建筑物。

此外, 街道、广场等也都是景观构成的要素。

但童山秃秃, 无景可言,只有披上了绿装, 才有山林之美。

一泓池水, 晃漾弥渺, 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植物的姿态、色彩来组景, 使水景频添几多颜色。

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要与其他园林要素(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 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之最当数江南园林, 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而植物造景又是江南园林的精华江南园林中的花坛花境、梅兰松竹、花墙漏窗、借景障景、曲径通幽、廊架悬花等造园手法, 将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的融为了一体,精心营造适合广大人民生活、休闲、娱乐的植物景观环境。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城市中植物造景时还可选用声控、光控、激光、水幕等现代高科技相辅助, 产生自然的、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效果。

五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结合,是山水园林城市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根底,它顺应历史潮流,传承历史文明,极具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必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新岩,李思寒.公共自行车出行方式对城市规划低碳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J].中国建筑科学与规划,2015(6).
[2]王宝盛,刘如宝.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低碳环境建设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促动作用分析[J].城市规划,2016(4).
[3]赵玉清,张明贵.低碳环保理念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与分析[J].黑龙江省城市规划,201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