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膜结构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第九章细胞骨架学习纲要:1. 细胞骨架涵义。
2. 微丝:成分,装配,结合蛋白,功能。
3. 微管:成分,装配,发生,功能。
4. 了解:中间纤维。
5. 核基质:概念,成分,功能。
6. 了解:染色体支架,核纤层。
7.思考:(1)通过本章学习,对细胞生命活动的组织有何新的认识?(2)各类骨架在细胞中的动态变化与细胞周期活动的关系。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细胞骨架、核骨架、核纤层、MTOC、MAR、踏车现象二填空题:1细胞骨架的分布各不相同,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核周围,放射状向四周扩散;________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内侧;而___________则分布在整个细胞。
2真核细胞的鞭毛由_____________构成,其组装过程中,以_____________作为MTOC,鞭毛的运动机制为_____________。
3动物细胞的MTOC是_____________,它决定了微管的极性,________________极指向MTOC。
4在神经轴突的物质转运过程中,由两种蛋白介导,一是________________,介导运输小泡由轴突顶端运向胞体;二是________________,介导小泡由胞体运向轴突顶端。
5几乎所有的人体细胞都有中间纤维蛋白表达,但其表达具有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中间纤维蛋白基因表达的组织和发育调节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水平。
三判断题:1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所有微管组装的起点。
()2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微管的(-)端同染色体接触。
()3微管装配时需要利用GTP水解释放的能量。
()4秋水仙素结合到未聚合的微管二聚体上,阻止微管的成核反应。
()5细胞中微丝的数量比微管多()。
6无论是单体肌动蛋白还是肌动蛋白纤维,如果没有与ADP或ATP结合,则很快变性。
()7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丝在细胞中的分布。
()8 中间纤维亚基蛋白合成后,基本上全部组装成中间纤维,游离的单体很少。
第09章 生物膜

(二)脂酰甘油是甘油的脂肪酸酯
脂肪酸的羧基与甘油的羟基缩合、脱水形成 酯,即为脂酰甘油。
1. 脂酰甘油种类 单脂酰甘油 二脂酰甘油 三脂酰甘油(甘油三酯)
分子式
三脂酰甘油
Q0235301.mov
2. 脂酰甘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溶解度 不溶于水 (2)熔点
与脂肪酸组成有关。 (脂酰甘油俗称油脂)
蜡(浮游生物代谢燃料、皮毛保护) 2. 结构脂类(structural lipid) 3. 活性脂类(active lipid)
维生素A、D、E、K 类固醇:激素
脂肪酸
Q0272301.mov
第二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细胞的膜系统
任何细胞都以一层6-10nm的薄膜将其内含物与 环 境 分 开 , 这 层 膜 叫 细 胞 膜 ( 质 膜 plasma membrane).
3. 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有不同构象
烃链30度刚性弯曲
4. 脂肪酸的活化反应 脂酰CoA是脂肪酸的活化形式。
5. 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作用
自由基(radical):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 羟自由基( • OH )
过氧化作用对机体的损伤: 不饱和脂肪酸的减少影响膜的流动性. 引起蛋白质分子的聚合.
第九章 脂类与生物膜 (lipid and biological membrane)
脂类定义
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 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 物有机分子。
脂类种类: 1. 单纯脂(脂肪酸+醇类) 2. 复合脂(脂肪酸+醇类+非脂成分) 3. 衍生脂类
萜类、固醇类、维生素A、D、E、K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一、脂酰甘油类(acyl glycerols )
第九章 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

第九章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教学目的1、掌握信号肽假说和蛋白质转运的机制。
2、掌握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分泌活动的作用。
3、掌握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教学内容本章从以下6个方面讨论了细胞质质基质与内膜系统:1.细胞质膜系统及其研究方法2.内质网3.高尔基复合体4.溶酶体5.细胞的分泌与内吞作用6.小泡运输的分子机理计划学时及安排本章计划6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核细胞在进化上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成了发达的细胞质膜系统,将细胞内环境分割成许多功能不同的区室。
内膜系统是指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液泡(包括内体和分泌泡)等四类膜结合细胞器,因为它们的膜是相互流动的,处于动态平衡,在功能上也是相互协同的,其中包括膜运输系统。
本章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章,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内质网及信号肽假说、小泡运输的分子机理是本章的关键内容。
1.内质网是内膜系统中的重要膜结合细胞器,主要分清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在功能上的差异。
对于粗面内质网,重点是信号肽假说和蛋白质转运的机制。
2.高尔基复合体是内膜系统中参与蛋白质加工与分选的细胞器,要求了解和掌握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分泌活动的作用,即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理解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物质运输中所起的交通枢纽作用。
3.关于溶酶体,要求掌握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溶酶体的类型及特点、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的生物发生。
4.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重点学习和掌握运输小泡的类型和分选信号、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的机理、COP-被膜小泡形成的机理、小泡的定向运输、停靠和融合机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充分了解细胞内部结构的动态关系,蛋白质合成和分选的机制和“流水”作业的模式,从中获得启发。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过程9.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9.1 细胞质膜系统及其研究方法9.1.1 膜结合细胞器与内膜系统■ 膜结合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膜结合细胞器种类与数量(表)● 膜结合细胞器的功能(表)● 膜结合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分布(图)■ 内膜系统的动态性质内膜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动态性质(图),这就使内膜系统的结构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北师大】细胞生物学-----第9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信号假说
① ER转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通过ER转运的蛋白合成仍然起 始于胞质溶胶中的游离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基本 装置,它并不决定合成蛋白质的去向,合成的蛋白质何去何 从,是由mRNA决定的,也就是说是由密码决定的。
②信号序列与SRP结合。SRP的信号识别位点识别新生肽的信号 序列并与之结合; 同时,SRP上的翻译暂停结构域同核糖体的 A位点作用, 暂时停止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氨基末端的信号序列除了作为信号被SRP识别外, 还具有起始穿膜转移的作用。
可切除(信号肽酶作用位点)
2.内部信号序列(internal signal sequence)
不位于N-末端,但具信号序列的作用,故称为内含信号序列 。
可作为蛋白质共翻译转移的信号被SRP识别,同时它也是起 始转移信号。
③SRP受体(SPR receptor),是膜的整合蛋白,为异二聚体蛋白, 存在于内质网上,可与SRP特异结合。
④停止转移序列(stop transfer sequence),肽链上的一段特 殊序列,与内质网膜的亲合力很高,能阻止肽链继续进入内质 网腔,使其成为跨膜蛋白质。
⑤转位因子(translocator),由3-4个Sec61蛋白复合体构成的 一个类似炸面圈的结构,每个Sec61蛋白由三条肽链组成。
因停止转移信号的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那么该蛋白
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停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内含转移信号, 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转移起始信号。
该蛋白在N-末端信号序列的作用下进行共翻译转运,当停止转移信号进入通道后,与 通道内的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使通道转运蛋白失活,从而停止蛋白质的转运。由于N末端的信号序列是可切除的,信号序列被切除后形成单次跨膜蛋白。
Ru-第9章 内膜系统 20161016

• Transport by vesicles: Proteins can enter an organelle such as Golgi apparatus, lysosome, endosome by transport and fusion of vesicles.
Golgi membranes, the vesicles (indicated by the arrowheads) accumulate in the cell. [The
mutants depicted in c and d are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s. When kept at the lower
ER cisternae accumulate in the cell. (d ) A yeast cell bearing a mutation in the sec17 gene,
whose product is involved in vesicle fusion (step 2, part a). Because they cannot fuse with
Chloroplasts
organelle that is enclosed by two layers of membranes (an inner and an outer membrane); chloroplasts absorb sunlight and to make food molecules (sugars) by photosynthesis
7.第九章屋面及防水工程--河南2016定额

本章定额说明
• 四、防水工程及其他 • 1.防水 • (1)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使用钢筋网时,执行本定额“第五章混凝土及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相应项目。 • (2)平(屋)面以坡度≤15%为准,15%<坡度≤25%的,按相应项目的 人工乘以系数1.18;25%<坡度≤45%及人字形、锯齿形、弧形等不规 则屋面或平面,人工乘以系数1.3;坡度>45%的,人工乘以系数1.43。 • (3)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及防水砂浆,定额以平面和立面列项,实际施 工桩头、地沟零星部位时,人工乘以系数1.43;单个房间楼地面面积 ≤8m2时,人工乘以系数1.3。 • (4)卷材防水附加层套用卷材防水相应项目,人工乘以系数1.43。 • (5)立面是以直形为依据编制的弧形者,相应项目的人工乘以系数1.18。 • (6)冷粘法以满铺为依据编制的,点、条铺粘者按其相应项目的人工乘 以系数0.91,粘合剂乘以系数0.7。
3.变形缝与止水带
• (1)变形缝嵌填缝定额项目中,建筑油膏、聚氯乙烯胶泥设 计断面取定为30mm×20mm;油浸木丝板取定为 150mm×25mm;其他填料取定为150mm×30mm。 • (2)变形缝盖板、木盖板断面取定为200mm×25mm;铝 合金盖板厚度取定为Imm;不锈钢板厚度取定为1mm。 • (3)钢板(紫铜板)止水带展开宽度为400mm;氯丁橡胶 宽度为300mm;涂刷式氯丁胶贴玻璃纤维止水片宽度为 350mm。
工程量计算规则
• 一、屋面工程 • 1.各种屋面和型材屋面(包括挑檐部分)均按设计图示 尺寸以面积计算(斜屋面按斜面面积计算),不扣除房上 烟囱、风帽底座、风道、小气窗、斜沟和脊瓦等所占面积, 小气窗的出檐部分也不增加。 • 2.西班牙瓦、瓷质波形瓦、英红瓦屋面的正斜脊瓦、檐 口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计算。 • 3.采光板屋面和玻璃采光顶屋面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 计算,不扣除面积≤0.3m2孔洞所占面积。 • 4.膜结构屋面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需要覆盖的水平投影面 积计算;膜材料可以调整含量。
建筑结构选型总复习、作业及答案

建筑结构选型总复习、作业及答案第一章梁1.梁按支座约束分为:静定梁和超静定梁,根据梁跨数的不同,有单跨静定梁或单跨超静定梁、多跨静定梁或多跨连续梁。
2.简述简支梁和多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答:简支梁的缺点是内力和挠度较大,常用于中小跨度的建筑物。
简支梁是静定结构,当两端支座有不均匀沉降时,不会引起附加内力。
因此,当建筑物的地基较差时采用简支梁结构较为有利。
简支梁也常被用来作为沉降缝之间的连接构件。
多跨连续梁为超静定结构,其优点是内力小,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安全储备高,其缺点是对支座变形敏感,当支座产生不均匀沉降时,会引起附加内力。
(图见5页)3.悬挑结构的特点:悬挑结构无端部支撑构件、视野开阔、空间布置灵活。
悬挑结构首要关注的安全性是:倾覆、承载力、变形等。
4.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1.55.悬挑结构倾覆力矩的平衡方式:上部压重平衡;下部拉压平衡;左右自平衡;副框架平衡第二章桁架结构1.桁架结构的组成:上弦杆、下弦杆、斜腹杆、竖腹杆2.桁架结构受力计算采用的基本假设:(1)组成桁架的所有各杆都是直杆,所有各杆的中心线(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平面称为桁架的中心平面。
(2)桁架的杆件与杆件相连接的节点均为铰接节点。
(铰接只限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没有限制转动。
)(3)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及支座反力)都作用在桁架的中心平面内,并集中作用于节点上(节点只受集中力作用)3.桁架斜腹杆的布置方向对腹杆受力的符号(拉或压)有何关系?答:斜腹杆的布置方向对腹杆受力的符号(拉或压)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矩形桁架,斜腹杆外倾受拉,内倾受压,竖腹杆受力方向与斜腹杆相反,对于三角形桁架,斜腹杆外倾受压,内倾受拉,而竖腹杆则总是受拉。
(图见11页)4.按屋架外形的不同,屋架结构形式有几种?答:三角形屋架,梯形屋架,抛物线屋架,折线型屋架,平行弦屋架等。
5.屋架结构的选型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屋架结构的受力(2)屋面防水构造;(3)材料的耐久性及使用环境;(4)屋架结构的跨度。
膜结构

摘要膜结构系统是由膜、索、桅杆、梁柱、基础等组件组成的,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曲面造型;可以覆盖大跨度空间,并且重量轻,具有优异的结构特性。
同时,膜结构在照明、声学、防火、保温、节能与自洁等方面也具有许多优点。
现代意义上的膜结构在国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自1997年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建成以来,膜结构在我国内地已得到较多应用,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展览馆、加油站等建筑中。
膜结构的组件与传统结构中的构件截然不同,其连接方式与传统结构中构件连接方式差别也非常大。
膜结构施工与传统结构施工最大的不同在于膜结构的节点连接。
本讲义对膜结构的节点连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概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综合阐述了膜结构中各类材料的性能及其特性;二、将膜结构中的各类节点进行了新的分类,使之条理更加清晰;三、分析了膜结构的节点受力特点,并提出膜结构中节点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四、对膜结构的节点按类别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五、对典型节点进行了受力分析;本讲义的编写得到了土木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讲义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及时提出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膜结构体系及其组成材料 (10)2.1 膜结构体系 (10)2.2 膜结构组成材料 (17)第三章膜结构节点构造 (26)3.1膜结构节点分类、特性及其设计要求 (26)3.2 膜材连接节点 (30)3.3 索材连接节点 (53)3.4支承骨架连接节点 (59)第四章工程实例―徐州“月影风帆”膜结构改造设计 (65)第一章绪论人类的建筑活动从远古时期的帐篷到现代空间结构的膜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认识膜结构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建筑膜结构技术的演变规律,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
一、膜材的发展概况远古时期,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帐篷。
它采用树皮、兽皮作帏幕,用石材、树干等作支承,以后逐渐发展为天然合成材料,如棉纱、毛纺、帆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膜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充气膜结构 第三节 支承膜结构 第四节 工程实例
教学要求 了解膜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其型式,掌
握膜结构选型与布置
2
膜结构:
第九章 膜结构
房屋建筑中的膜结构雏形
3
第九章 膜结构
膜结构: 膜结构(Membrane)是张拉结构发展来的一
种建筑结构形式,由性能优良的柔软织物为材 料,可以向膜内充气,由空气压力支撑膜面, 也可以利用柔性的拉索结构或刚性的支撑结构 将薄膜绷紧或撑起,形成具有一定刚度,能够 覆盖大跨度空间的结构体系。
气被式:由两层薄膜之间 充入空气,两层薄膜用线 或隔膜连接。
12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1 气压式膜结构
气囊式膜结构
结构形式:
落地
搁置于墙上
结构构造:
图9-2 -1 气压式膜结构
图9-2-2 气压式空气薄膜结构的型式
13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1 气压式膜结构
波士顿艺术中心剧场
图9-2-8 拉索的布置
18第九章 膜结构 Nhomakorabea9.2 充气膜结构
9.2.2 气承式膜结构
日本第1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兰花馆太阳馆(圆形建筑)半 径为75米,月亮馆(弧形建筑)最大跨度为40米。
19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2 气承式膜结构
图9-2-10 第一穹顶平面及立面图 图9-2-11 第二穹顶平面图
7
第九章 膜结构
9.1 概述
9.1.1膜结构的特点
使用范围广、可拆卸、易运输。适用于广阔的地域,拆 卸安装时间短。
总之:膜结构建筑外观飘逸,空间开阔灵秀、结构轻盈、 透光阻燃、经久自洁、安装快捷、节能降耗、造价适中、 维修简便。由于膜材造型运用很灵活,尤其使大跨距的 建筑,特别能突显设计者的创意及设计要求。在奥运会、 世博会等大型建设工程中,已经大显身手。
薄膜结构被称为及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 构、钢结构之后的第四代建筑结构形式。
4
充气膜结构:
第九章 膜结构
充气结构是向膜内充气,用空气压力支撑膜面, 包括气压式,气承式,混合式,气枕式。(如图: 1970日本世博富士馆)
5
支承膜结构:
第九章 膜结构
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经受其它材料的拉压作用而 形成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 式,有柔性支承膜,刚性支承膜。(如图:威海体 育馆)
膜结构的主要缺点: a) 耐久性较差。最近几年,由于高强、防火、透光、耐久性好、
性能稳定的膜材的出现和应用,膜结构的设计寿命可达到 20年以上。 b) 膜结构张力具有连续性,局部破坏就会造成整个膜结构垮掉。 c) 膜材隔热、隔声效果差。
8
第九章 膜结构
9.2 概述
9.1.2薄膜材料的组成和分类 ❖ 膜材为基层与涂层的复合材料
图9-2-4 富士组展览馆外形
14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1 气压式膜结构
图9-2-6 富士组展览馆纵剖面图 图9-2-5 富士组展览馆平面图
15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1 气压式膜结构
气压式膜结构的承载力依赖于气囊的构架型式、 膜材特性及作用于气囊内的气压。 ❖ 优点:建筑使用空间自由开放、造型灵活多样、 隔热性好 ❖ 缺点:气囊内工作压力高,对材料强度、气密性 等质量要求高,造价高。 ❖ 气肋式适用于小跨度 ❖ 气被式的跨度要比气肋式大得多
9.1.2薄膜材料的组成和分类
图9-1-1 薄膜材料
疏交错织法 附着性 强、 抗撕裂强度高
密交错织法 高抗拉强度
平织法 薄, 抗撕裂强度极高
10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充气膜——对制作成一定形状的膜囊 充气,施加张力,形成充气膜结构。
❖充气膜结构分类:气压式、气承式、 混合式、气枕式
11
16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2 气承式膜结构
气承式膜结构是通过鼓风系统向建筑物内充气, 使室内外保持一定的压力差,并产生一定的预张 应力,以保证体系的刚度,使覆盖膜撑起 。
膜与地面采用沙包或锚固索固定。
图9-2-7气承式膜结构
17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2 气承式膜结构
❖ 特点:建造速度快、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造价低、 但建筑物入口需作一定处理(防止泄气过快),室内外压 差对少部分敏感人有影响,跨度大时,要求膜强度高,易 垮塌。
承载力依赖于支承膜的 气压、与地面锚固的手 段及进出建筑的方式。 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向 室内送风。
结构形式:拉索的布置
单向平行、双向交叉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是在若干充气肋或充气被的密闭
9.2.1 气压式膜结构
空间内保持高于大气压的空气压
也称为气囊式或气胀式膜结构 力,以保证其支承能力的结构
结构受力特点:
保持气囊作用于高于大气压的气压,并使膜的每 处都承受一定张拉力。
型式分类:气肋式、气被式
气肋式:由一个个充气囊(充 气管)组成框架连成整体。
6
第九章 膜结构
9.1 概述
9.1.1膜结构的特点
采用高强薄膜材料、加强构件(钢架、柱或索),内部产 生一定的预应力,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 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结构形式。
是建筑与结构完美结合的一种结构体系。膜材通过支承 体系使膜承受张力,形成一定刚度的稳定曲面,力的平 衡状态直接表现在结构的形状上。
20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2 气承式膜结构
图9-2-13 东京充气棒球馆剖面图
21
第九章 膜结构
9.2 充气膜结构
9.2.2 气承式膜结构
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膜材厚度小、一般厚度 0.5~0.8mm,重量轻、自重约为0.02~0.15kN/m²,抗 拉强度高,可达1400N/m²。
膜结构制作方便、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廉。工厂制作、 工业化生产,工期可缩短1/2~1/4,造价可降15~20%。
透光自洁、减少能耗、降低维修费用。透光率4%~16%。
基层为纤维编织物:受力结构 附着于基层上的涂层:密实、保护基层作用外,还有防火、 防潮、透光 ❖ 常用膜材类别: 第1类,聚酯纤性织物加聚氯乙烯(PVC)涂层 第2类,无机材料织物加聚四氯乙烯(PTFE)涂层 第3类,改进PVC膜材 第4类,ETFE膜材,号称软玻璃、塑料王
9
第九章 膜结构
9.1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