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言学习研究成果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成果

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成果

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成果
1. 扎实的语言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具备了扎实的汉语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汉语进行表达和沟通,具备较高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2. 文学分析与批评能力:学生学习了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和批评理论,能够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

他们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特色等,并运用适当的文学批评术语进行表达和阐述。

3. 写作与创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散文、诗歌、小说、论文等各种文体的写作。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和指导,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4. 文献研究与资料整理能力:学生学会了查找、筛选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的方法,包括古代文献、现代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等。

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图书馆资源和电子数据库,进行系统的文献研究和资料整理,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5. 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增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这些技能成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的,它们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继续深造或个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优势。

当然,具体的技能成果还会因个人的学习经历、实践机会和个人努力程度而有所差异。

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3篇)

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总结了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并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期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效果;语文素养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以下研究成果。

二、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语文教学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观察法:通过对语文课堂的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3.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三、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成果1. 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教学能力(1)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学生语文素养(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 语文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2)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英语学习状况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学习状况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学习状况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小学阶段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生英语研究的状况,为改进英语教育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小学生英语研究的相关数据。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包括他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时间、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研究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以下是小学生英语研究的状况总结:
- 研究兴趣:大部分小学生对英语研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研究缺乏积极性。

- 研究时间:绝大多数小学生每周都有专门的英语研究时间,但有一些学生的研究时间较为有限。

- 研究方法:大部分小学生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也有一些学生依赖于家庭教育资源。

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鼓励小学生对英语研究保持兴趣,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对于研究时间有限的学生,可以考虑在课堂上增加英语研究的时间,或者提供额外的研究资源和辅导。

- 家庭教育资源对于英语研究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可以鼓励家长与学校合作,提供更多的英语研究支持。

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学校应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英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学校可以在课程安排中增加英语研究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

- 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研究资源和辅导。

以上是我们对小学英语研究状况的研究报告,希望能对改进英语教育有所帮助。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

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

也就是说,任务应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语言学家Herbort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言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20世纪70年代,N.S.Prabhu在印度进行了一顶强交际法的实验(Bargalore Project),他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TBLL), also known a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or task-based instruction (TBI) focuses on the use of authentic language and on asking students to do meaningful task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uch tasks can include visiting a doctor, conducting an interview, or calling customer service for help. Assessment is primarily based on task outcome (in other words the appropriate completion of tasks) rather than on accuracy of language forms. This makes TBLL especially popular for developing target language fluency and student confidence.During the task phase, the students perform the task, typically in small groups, although this is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activity. And unless the teacher plays a particular role in the task, then the teacher's role is typically limited to one of an observer or counselor—thus the reason for it being a more student-centered methodology.Dogme language teaching shares a philosophy with TBL, although differs in approach.[3]Dogme is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encourages teaching without published textbooks and instead focusing on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learners and the teache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TBL) focuses on the use of authentic language and encourages students to do real life tasks using the language being learned. Tasks can be highly transactional, where the student is carrying out everyday tasks such as visiting the doctor at the Chinese island of Monash University (in Second Life). Incidental knowledge (aboutthe medical system in China) can also be gained through such immersive TBL. Other tasks may focus on more interactional language, such as ones that involve more social activities or interviews within a virtual world.。

《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及意义:多年来,“哑巴英语"一直遭受的大家的批评。

这几年,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上各种英语口语培训班风靡一时。

作为一个合格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通过浏览国外互联网网站、各种外国报刊、书籍搜集处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此提高口语能力的这种学习能力是必不可缺的。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

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活化教材,情趣化的教学道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课题研究立足于:一、在校园内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需要;二、引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英语信息,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提高口语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情感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

小学阶段属于英语学习的预备阶段,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是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加上缺少浓厚的语言氛围,很多学生对英语是“想说爱你不简单”,对之敬而远之。

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的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仅仅会读课文中的句子、词语或模仿造些句子、对话,根本无法将所学的词句加以整和,形成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导致出现在交际场合就张口结舌,不会说的现象。

更有些学生怕学、怕说英语,甚至讨厌英语。

然而,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交际。

可目前却产生了英语“说”的最终目标和现实中学生不敢说、不愿说的矛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成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成果

一、前言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二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丰富的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成果进行总结。

二、教研成果1. 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动物王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动物园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动物名称、特征等知识。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教授《春天来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植物、动物、风等角色,共同讲述春天的故事。

(3)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授《日月星辰》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日月星辰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内容优化(1)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内容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教授《夏天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3)拓展阅读资源: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推荐了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

在评价《冬天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在教授《春天的旋律》一课时,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写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成长。

《小学英语学习方法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学习方法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学习方法研究报告》小学英语研究方法研究报告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英语研究的有效方法,为学生提供科学、高效的英语研究指导,提高英语研究效果。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2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
查和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小学英语研究的数据。

研究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创造自然的英语研究环境
许多小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英语研究的
环境和氛围。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和老师创造自然的英语研究环境,例如观看英语动画片、听英语音乐、阅读英语故事等,让孩子们在
愉悦的氛围中研究英语。

2. 合理规划时间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许多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英语。

我们建议家长和老师合理规划时间,每天为孩子安排一定的英语研
究时间,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成绩,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研究英语的
兴趣。

3. 注重英语口语练
英语口语是英语研究中最重要的方面,但许多小学生没有足够
的口语练机会。

我们建议家长和老师注重英语口语的练,例如安排
英语口语角、进行英语演讲等。

结论
以上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建议。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合理规划时间和注重英语口语练习是小学英语学习的关键。

我们希
望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对小学英语学习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帮助学
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年级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四年级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四年级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四年级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是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展示学生们在过去一年里通过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进步。

本次展示将展示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大家。

以下将对本次学生学习成果展示进行详细介绍。

1. 语文方面在语文方面,学生们通过阅读、写作、朗读等活动,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通过完成各种阅读任务,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在写作方面,学生们通过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学生们还通过朗读课文、背诵经典诗文等活动,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整体语言素养。

2. 数学方面在数学方面,学生们通过学习数的概念、计算、几何等知识,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他们通过数学游戏、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学会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数学竞赛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方面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们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他们通过学习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逐渐掌握了与外国人交流的基本能力。

此外,学生们还通过英语角、英语歌曲和英语绘本等形式,培养了对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4. 科学方面在科学学习方面,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等方式,提高了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他们通过实验实践,学习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了对科学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们还通过参观科技馆、进行科学展示等活动,增长了科学知识,拓宽了科学视野。

5. 社会学科方面在社会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们通过学习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知识,增强了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并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责任意识。

此外,学生们还通过模拟法庭、研究社会问题等活动,提高了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次四年级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生们不仅向家长和同学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为自己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注入了新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让人生更精彩
——东川区第一中学阅读活
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

”而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开展校园阅读活动。

二、活动主题
阅读让人生更精彩
三、具体安排
1.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各班每周至少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阅读内容由语文老师自行安排。

既可以阅读整本经典名著,也可以阅读精美散文,还可以是电子书等。

读后须安排学生自主交流。

2.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各班每个月去学校图书室进行至
少一次集体阅读活动,以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让图书室成为我校学生的好去处。

3.为检验阅读效果,每学年坚持举办诵读比赛。

比赛以初中组、高中组、教师组三个组别进行,根据得分情况每个组各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四、评分细则
(一)主题内容(2分)
1.内容(1分):题材不限,内容健康向上;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
2.主题(1分):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世作用(二)普通话(4分)
1.发音(2分):语音准确2分,较准确1.8分,基本准确1.5分,不准确不得分。

2.语速(1分):语速恰当、声音洪亮,表达自然流畅1分,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扣0.1分。

3.节奏(1分):节奏优美,富有感情1分;节奏鲜明,基本有感情0.8分。

(三)表达(3分)
1.表达(1分):表达自然得体,动作恰当1分,表达较为自然大方,动作设计合理0.8分,表达基本自然,动作较少0.6分。

2.感情(1分):处理得当1分,处理一般0.6分。

3.感召力(1分):富有创意,引人入胜1分;有创意,有一定感召力0.8分。

(四)台风(1分)
1.上下场致意、答谢0.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0.5分。

东川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
2017年3月10日
东川区第一中学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经典美文、诗歌的了解,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用高雅的言谈举止、经典的语言文字润泽心灵,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举办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一、活动组织
东川一中教科室、东川一中语文教研组。

二、参赛细则
1.初一年级、初二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每班各自选派一个优质诵读节目参赛,初三、高三年级不参赛。

2.各年级各班由班主任老师将参赛人员名单及纸质稿件于2017年12月22日上报教科室,12月26日上午第二节下课后派学生到教科室办公室抽签决定参赛顺序。

3.初中部于12月27日15:20在报告厅开始进行比赛;高中部于12月28日15:20在报告厅开始进行比赛。

三、比赛要求
1.参赛人员自带稿件。

稿件内容必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符合活动主题。

鼓励参赛人员脱稿朗诵。

可以配背景音乐。

2.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3.参赛人员必须着装整洁,要自信、大方、有亲和力、感染力。

4.参赛人员朗诵的文章必须是古今中外经典美文、诗歌、词等,朗诵时间不超过四分钟。

四、评分标准
1.比赛共设评委7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排名。

2.评委打分原则从7分起,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3.评分细则见附表。

附表:东川一中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东川区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2017年12月19日
东川区第一中学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汉字称之为方块字,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汉字书写规范的传统结论。

汉字从形成到现在,至少已有四千五百年了。

汉字虽然古老,生命力却很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汉字又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可作为艺术品的文字。

书写汉字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活动目的
为了鼓励学生书写规范字,让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用心书写每一个笔画、每一个汉字。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书写规范意识,重视书写质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力争做到“共守汉字规范,传承书法风采”,我校特举办此次硬笔书法大赛。

三、活动主题
共守汉字规范,传承书法风采
四、参赛人员
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五、比赛方式
1.硬笔书法由参赛者提供一幅作品进行评比,但必须是本人作品,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2.比赛时间:2019年3月19日——2019年3月24日。

3.比赛地点:高一年级各班教室。

4.比赛前由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班上宣传此方案,语文老师于2019年3月19日组织学生开始比赛。

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选出5篇优质作品提交年级组长处,再由高中语文教研组对80篇优质作品进行评选,最后评选出36篇获奖作品。

5.整个评选过程由学校教科室监督,且获奖作品由教科室发放对应的奖状。

六、比赛细则
1.比赛用纸由学校统一提供,参赛作品一律不退还。

2.书写字体为楷书,书写格式不限,书写工具一律用黑色的钢笔或水性笔。

3.书写作品必须使用规范字,不能有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添字、漏字等。

4.书写内容为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的必背篇目。

5.作品必须用楷书注明参赛者的班级和姓名。

七、评分标准(百分制)
1.内容(30分):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添字、漏字等,每错一字扣2分。

2.字体(40分):书写字体规范、大小适中、大方美观。

3.纸面(30分):卷面清洁,不做涂改,每改一处扣2分。

八、评比方法与奖项设置
1.评委成员:高一年级语文教师
2.奖项设置: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
三等奖:18人
东川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
2019年3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