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材第四章《传染病的预防》,详细内容为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幼儿园小朋友由于抵抗力较低,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小朋友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知道这是一种传染病。
2. 学会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足口病症状图片、预防手足口病宣传画、洗手液、肥皂。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足口病症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图片让幼儿对手足口病产生直观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心、脚心出现水疱。
(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3)预防措施: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
(1)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2)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3)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4. 互动环节(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手足口病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心、脚心出现水疱。
2.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3. 预防措施: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如:洗手、戴口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讲解、互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但部分幼儿对预防措施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开展“我是卫生小标兵”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幼儿园中积极参与卫生保健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024年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教材,主要围绕“认识手足口病”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常见疾病及其预防》,详细内容为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患病后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 学会关心同伴,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足口病的症状及其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足口病症状图片、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册、PPT课件。
学具:彩笔、画纸、洗手液、口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朋友患上手足口病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手足口病,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展示手足口病症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3)通过PPT课件,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引导幼儿学习并实践。
3. 例题讲解:以一个手足口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预防和处理。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2)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比赛,检验洗手方法是否正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手足口病2. 主要内容:(1)手足口病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
(2)传播途径:飞沫、接触传播。
(3)预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 作业题目:如果你身边的小朋友患上了手足口病,你应该怎么做?答案:关心同伴,提醒他们及时就医,自己也要加强预防,避免被传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景导入、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开展“健康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同伴。
(2)组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共同做好幼儿的预防工作。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教材《幼儿卫生保健》第四章《传染病我知道》,详细内容为认识手足口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认识其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提高幼儿关爱同伴、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记住手足口病的症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足口病科普图片、PPT、卫生纸、洗手液。
2. 学具:画笔、纸张、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医生,为幼儿检查身体,引导幼儿关注手足口病。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手足口病科普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症状。
(2)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互相观察,找出同伴手、足、口上的症状。
(2)讨论并分享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分发画笔、纸张,让幼儿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2)用彩泥制作洗手液,提醒幼儿勤洗手。
六、板书设计1. 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出现红疹、水疱等。
2.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3. 预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答案: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2.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3. 作业设计,特别是作业题目的具体化和答案的明确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需要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并记住。
难点解析:症状的记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手足口病的具体症状可能难以记忆。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4篇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认识手足口病教案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教学准备:1. 手足口病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展示材料,如海报或幻灯片。
3. 手足口病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步骤:引入:1. 发放一份问卷给学生,让他们填写自己对手足口病了解的程度。
2. 询问学生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并简要介绍手足口病的定义。
内容:1. 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 通过展示资料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即肠道病毒。
- 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 可以播放手足口病相关的视频,展示病情和症状。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
- 强调密切接触和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3. 预防手足口病:- 向学生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 强调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密闭空间的聚集。
4. 共同完成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 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设计和制作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
- 让学生参考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设计海报的内容,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成果,评估他们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内容。
延伸活动:1. 建议学生回家向家人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提醒家人保持卫生习惯。
2. 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和讲座。
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对手足口病预防的意识。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逃出污染区》适用对象:小班学生(年龄:3-4岁)活动目标:1. 增加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了解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 培养学生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 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同伴,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足口病图片、PPT、视频、故事书。
学具:画笔、画纸、洗手液。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让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得手足口病的经过,引导幼儿关注手足口病。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手足口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症状。
(2)教师结合PPT,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举例讲解,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对生活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一个手足口病的病例,让幼儿分析病例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并现场演示。
(2)让幼儿动手实践,互相监督洗手方法是否正确。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1)手足口病的症状(2)传播途径(3)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答案: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2. 画一幅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掌握预防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家长讲座,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同时,加强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认识手足口病幼儿园小班健康精品教案

认识手足口病幼儿园小班健康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材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预防”,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认识手足口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掌握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对健康的重视,培养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症状及传播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足口病症状图片、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海报、PPT课件。
2. 学具:画笔、纸张、洗手液、肥皂。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足口病症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激发幼儿对疾病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手足口病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
例: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预防手足口病的场景。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预防方法: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指导下,画一幅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2. 答案:宣传画内容应包括: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关于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5篇

关于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5篇关于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5篇预防手足口病,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生食海鲜和生熟不分的食品,选择新鲜健康的食物,从口腔健康抓起。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精选篇1一、活动目标1、体验洗手的乐趣;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正确洗手的方法;3、能够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
二、活动准备PPT、装满水的脸盆、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三、活动过程1、认识手足口病。
(1)、出示图片(一名幼儿躺在医院的床上打点滴)、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朋友怎么样了?(生病了),这个小朋友他生病了,小朋友知道他生的什么病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感冒了、肚子疼等。
(2)、他得什么病了呢,咱们一起看一看他在医院里,医生给他拍的照片(出示得病的手、足、口的照片),小朋友们看一下,他的手、脚上,嘴里有什么?(小水泡)。
(3)、教师小结:原来这种病叫:手足口病,得这种病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浑身不舒服,在嘴里、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
所以说,小朋友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如果觉得不舒服,或是发烧就告诉老师或是妈妈。
2、了解手足口病得病的原因。
(1)、她是怎么的得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不洗手、吃脏东西等),(2)、教师小结:原来这位小朋友经常的玩完玩具,吃饭前不洗手,就得了手足口病,这种病传染,所以明明只能在医院里打针、吃药。
不能去他的幼儿园上学了。
小朋友说这样好不好啊?(不好)、如果得了这种病小朋友不要害怕,只要向明明这样在医院坚持治疗,很快就会好的。
3、了解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怎样做才能不生病呢?(2)、播放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请幼儿观看。
(3)、请幼儿回答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4)、教师总结: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
4、学一学、勤洗手。
(1)、教师示范,请幼儿跟学;(2)、请个别幼儿上台练习洗手。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健康教材第三单元《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中的第五节《认识手足口病》。
详细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典型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意识。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公共卫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典型症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足口病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手足口病的概念。
(2)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3)分析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分享身边的手足口病案例。
(2)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4. 例题讲解:(1)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有哪些?(2)如何正确洗手?5. 随堂练习:(1)判断题: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1)回顾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2)强调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手足口病2. 板书内容:(1)手足口病概念(2)传播途径(3)典型症状(4)预防措施(5)治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手足口病的概念及传播途径。
(2)列举三个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3)谈谈你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感悟。
2. 答案:(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2)预防措施: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3)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手足口病,提高预防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活动。
(2)邀请医生进校园,为学生讲解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整理了关于幼儿小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活动过程:
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2、症状:
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中的小朋友,她们发生了什幺。
潜伏期 2-5 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
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不吃变质的食品,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活动延伸:学习五步洗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