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012版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8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3。
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
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 (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
16)、“能源使用”(见3。
18)、“相关方” (见3。
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
21)、“组织"(见3。
22)、“预防措施” (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
25)、“范围"(见3。
26)、“主要能源使用”(见3。
27)和“最高管理者"(见3。
28)等术语;- 修改了“能源”(见3。
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
12)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
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
3)、“策划”(见4。
4)、“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能源管理的体系认证所需要的资料

能源管理的体系认证所需要的资料能源管理体系认证(GB/T23331-2012/ISO 50001:2011)1、适用行业:(1)能源供给:煤炭、油气、电力*、热力、其他(地热、分布式能源、余热等)(2)能源需求: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化工*、建筑材料、纺织、造纸、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及服务*注带*表示重点用能企业二、受理前提1、除能源供给(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输配电、采油等,目前无专业审核员)外的所有企业;2、取得国家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或其组成部分;3、取得法律法规要求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4、高复杂指列为国家或地方重点用能单位的组织或年度综合能耗大于 1 万吨标煤的生产型组织或年度综合能耗大于 5000 吨标煤的服务型组织;中等复杂指年度综合能耗在 6000-1 万吨标煤的生产型组织或年度综合能耗在3000-5000 吨标煤的服务型组织;低复杂指除年度综合能耗小于 6000 吨标煤的生产型组织或年度综合能耗小于 3000 吨标煤的服务型组织。
5、能源管理体系项目一般应经咨询后才能认证(需经能耗转换计算)三、需要提供的材料1、管理体系申请书(认证机构提供)2、认证合同书(认证机构提供)3、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明(已年检的)4、主要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划分(可含工艺路线图(或能流图)、厂区分布图等)5、手册、程序文件及三级文件的清单(含组织结构图,职能分配表)--咨询后咨询方提供6、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效标准的执行状况及能耗核算边界7、方针、目标、指标、实施方案;----含在手册中8、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清单9、重点耗能设备明细表10、企业工业总产值统计表、综合能耗值统计表(年度水、电、气等)11、过去1年内,每年度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审核能源绩效统计表》。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能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能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第1 页共147 页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手册文件编号:AL/NYSC-2017版本:受控号: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8日实施日期:2017年11月28日第2 页共147 页能源管理手册修订记录第3 页共147 页发布令能源管理手册发布令为了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高效低耗生产,依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能源管理手册》第一版,本手册描述了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生产、产品及单位管理相关过程的能源管理活动。
阐明了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能源方针和目标,是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法规性文件,是实施能源管理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的重要文件。
经审定,现予以批准颁布,本手册自2017年11月30日起实施。
本手册是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批准: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4 页共147 页能源方针发布令全体员工及相关方:我公司能源方针经广泛征集,充分讨论研究,现予发布实施,要求全体员工认真执行,请相关方密切配合。
能源方针:遵守法规清洁生产创新改造提高能效内涵:一、遵守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能源用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改造,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合理用能,建立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支持积极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1. 简介ISO 50001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该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遵循 ISO 50001 标准,组织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其能源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并提高竞争力。
2. 标准要求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包含以下要求:2.1 能源政策组织应制定并实施能源政策,包括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指导其能源管理活动。
能源政策应与组织的业务目标相一致,并经过高层管理层的批准。
2.2 能源规划组织应进行能源规划,确定关键的能源性能指标(EnPIs)并建立相应的基线数据。
通过分析和评估现有的能源使用情况,组织可以确定改进机会并设定合理的目标。
2.3 能源实施组织应制定并实施措施来改进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这包括但不限于采购节能设备、优化能源使用流程、提高员工意识等。
2.4 能源检查组织应定期进行能源检查,以评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性能。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组织可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5 能源审查组织应定期进行能源审查,以确保其能源管理体系符合 ISO 50001 标准的要求。
能源审查可以由内部或外部审核人员进行,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2.6 持续改进组织应不断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并设定目标来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持续改进可以通过制定行动计划、监测和测量结果、培训员工等方式实现。
3. 实施步骤以下是实施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一般步骤:3.1 意识与准备阶段在此阶段,组织需要了解 ISO 50001 标准的要求,并评估其适用性和可行性。
组织应明确能源管理的目标和优先事项,并获得管理层的支持。
3.2 能源规划阶段在此阶段,组织需要进行能源规划,确定关键的能源性能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基线数据。
组织应分析现有的能源使用情况,并设定合理的目标。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i 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要求以及使用指南,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能源管理体系概述能源管理体系是指组织对能源使用进行管理和优化的一套系统。
它基于i so50001标准,通过设立能源政策、制定能源目标、落实能源管理计划以及持续改进等步骤,帮助组织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和能源消耗的降低。
2.1i s o50001标准简介i s o50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 SO)制定的用于能源管理的标准,于2011年发布。
该标准提供了一套适用于各种组织的能源管理要求,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通过按照is o50001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组织可以逐步实现能源的持续改进。
2.2i s o50001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构建符合is o5000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对于组织意义重大。
首先,能源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成本。
其次,能源管理体系可以提升组织形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
最后,能源管理体系可以促进组织的创新和优化,推动绿色发展。
三、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包括能源目标、能源政策、能源管理计划、能源数据管理、能源审查等方面。
以下是is o50001对这些要求的详细描述。
3.1能源目标组织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能源目标,包括能源效率的提升、能源消耗的降低等方面。
能源目标应该明确、量化,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同时,组织需要确保能源目标能够监测和评估。
3.2能源政策能源政策是组织制定和实施能源管理的基本指导方针。
能源政策应包括对能源的承诺、责任、目标、法规遵守等方面内容,并由组织高层进行批准和发布。
3.3能源管理计划能源管理计划是组织为实现能源目标而制定的实施方案。
能源管理计划应包括能源数据采集与分析、能源消耗评估与监测、能源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能源管理体系程序文件ISO50001

文件编号:NYGLCX—2008—A 受控状态:受控XXXX集团XXX公司能源管理程序文件2013年6月18日发布实施相关术语能源管理体系:用能单位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方针并管理其用能活动。
用能单位:消耗能源的独立核算单位或其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能源因素:在用能单位运营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过程和环节。
重要能源因素:指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和环节。
能源方针: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宗旨和方向。
目标:用能单位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
指标:为实现部分或全部目标而设定的、量化的、可测量的绩效要求。
关键岗位: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用能设施、设备操作岗位。
基准:用能单位为评价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通过对历史数据收集与分析,确定的某一年(或某一时期)能耗指标、能源利用效率。
标杆:用能单位参照比对的、同行业同类型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
能源管理绩效: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能源管理方案:用能单位为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针对能源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目录修改记录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一、目的控制矿井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确保各有关场所使用有效的版本,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能源体系文件和资料的管理与控制。
三、职责㈠环保科技中心负责能源管理手册和能源程序文件的控制。
㈡办公室负责矿发文件和上级来文的控制,其他外来文件由接收部门控制。
㈢各单位负责本职能范围内第三层文件的编制和控制。
四、工作程序㈠工作流程编制批准发布实施更改换版评审㈡文件的分类1、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⑴能源管理手册;⑵能源程序文件;⑶第三层文件。
2、能源管理手册是阐述企业的能源方针、目标,对组织的机构、职责权限以及标准要求进行总体描述的文件。
(ISO50001-2011)节能管理规范(4P)

节能管理规范(ISO50001-2011)本制度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措施,减少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化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所称能源,是指原料煤、燃料煤、电力、蒸汽、汽油,以及压缩空气等。
公司能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环境,追求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把产品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的目标方针;坚持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主要负责人对全公司能源管理工作负责,职能部室、分厂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坚持实行分工、分级负责制。
公司各分管副总在总经理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各职能部室和管理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
具体如下:一、燃煤的管理1、物资供应处负责燃料煤的采购,确保煤炭质量和数量满足生产需要;质量控制处负责燃煤的验收、检验工作。
进库的燃煤由生产技术处原材料验收组按规定取样,再送入质量控制处进行工业分析。
入窑的燃料煤由质量控制处取样并分析。
2、燃煤的计量工作由设备保全处电气主管负责。
衡器按规定及时进行校验,确保计量准确无误。
3、物资供应处必须保质保量供应生产用燃煤。
4、购入燃煤必须经计量、质量验收后方可使用,凡未经计量、质量验收的燃煤不得使用。
5、进厂的燃煤要按矿点、粒度进行分堆堆放,严禁混堆。
燃煤的使用必须按照质量控制处的要求进行合理搭配,并经计量后方能进入预均化场进行均化。
在燃煤入库均化过程中,运输汽车、道路上的煤必须清理干净,转入库内,杜绝浪费现象。
6、制造分厂负责原煤堆场的管理工作及预均化布煤的倒运,在质量验收合格后利用铲车将不同矿点的煤收堆。
在堆煤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煤的损失,路上的撒煤要及时回收。
7、财务审计处会同有关部门每月底进行一次煤库盘存,做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
二、电力的管理1、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电力一、二级计量由设备保全处电工段负责抄录、汇总,每月向财务、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报送。
3-11 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

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课程描述】GB/T 23331/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已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
为了帮助客户培训能源管理内部审核员,使其能正确理解GB/T 23331标准要求,进而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掌握准备、执行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和技巧,是规范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又一项战略决策。
【课程特色】1.认识能源管理体系的的重要性,掌握能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指标:2.了解世界与国内能源趋势和政策法规3.学习国际最新能源管理标准要求4.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务及能效提升的关键指标5.掌握通用节能技术和能效评估技能【课程对象】企业管理人员、从事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工作的人员、在EMS实施过程中承担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有志于从事ISO 50000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员。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能源管理体系理解一﹑能源管理及国际ISO50000管理体系发展概述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2、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3、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理论基础4、管理标准模式及其逻辑关系二、能源管理体系术语1.边界 boundaries2.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3.纠正 correction4.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5.能源 energy6.能源基准 energy baseline7.能源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8.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9.能源管理体系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10.能源管理团队 energy management team11.能源目标 energy objective12.能源绩效 energy performance13.能源绩效参数 energy performance indicator(EnPI)14.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15.能源评审 energy review16.能源服务 energy services17.能源指标 energy target18.能源使用 energy use19.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20.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21.不符合 nonconformity22.组织 organization23.预防措施 prevention action24.程序 procedure25.记录 record26.范围 scope27.主要能源使用 significant energy use28.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三﹑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理解4.1总要求4.2管理职责4.2.1最高管理者4.2.2管理者代表4.3能源方针4.4策划4.4.1策划4.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3.3能源评审4.4.4能源基准4.4.5能源绩效参数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4.5 实施与运行4.5.1总则4.5.2能力、培训和意识4.5.3信息交流4.5.4文件4.5.4.1 文件要求4.5.4.2 文件控制4.5.5运行控制4.5.6设计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4.6检查4.6.1监视、测量与分析4.6.2合规性评价4.6.3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6.5 记录控制4.7管理评审第二部分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技术一、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能源初始评估2.能源基准及能源绩效指标建立与监控3.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流程4.能源统计与能效监控5.通用节能技术二、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1、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概述2、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概述3、典型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制性要求讲解第三部分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及外部认证程序1.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策划2. 执行审核/审核技巧3. 不符合事项报告 / 审核报告4. 个案分析/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能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第1页共147页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手册文件编号:AL/NYSC-2017版本:受控号: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8日实施日期:2017年11月28日第2页共147页能源管理手册修订记录第3页共147页发布令能源管理手册发布令为了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高效低耗生产,依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能源管理手册》第一版,本手册描述了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生产、产品及单位管理相关过程的能源管理活动。
阐明了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能源方针和目标,是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法规性文件,是实施能源管理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的重要文件。
经审定,现予以批准颁布,本手册自2017年11月30日起实施。
本手册是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批准: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4页共147页能源方针发布令全体员工及相关方:我公司能源方针经广泛征集,充分讨论研究,现予发布实施,要求全体员工认真执行,请相关方密切配合。
能源方针:遵守法规清洁生产创新改造提高能效内涵:一、遵守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能源用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改造,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合理用能,建立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支持积极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
五、为积极制定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方向和框架。
总经理: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5页共147页关于公布能源目标、指标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保持能源体系有效运行,不断提高能源绩效,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制定了能源目标、指标,现予以公布如下: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目标、指标清单能源目标、指标分解清单第6页共147页2019年能源消耗情况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7页共147页企业简介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综合性化学药品生产企业,为股份制企业,下辖XX有限公司、XX药业(XX)有限公司、XX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三大全资子公司,控股XX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为XX市第三制药厂,1998年改制组建XX药业有限公司,2011年7月1日正式更名为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现为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XX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XX省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设岗单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XX省企业技术中心、XX 省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XX省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工程实验室。
公司占地1000余亩,现有员工3000 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900 余人,总资产近20亿元。
长期以来,公司秉承“推陈出新,诚实守信”的企业理念,以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2011年跻身国内制药企业50强。
公司产品涉及大输液(非PVC软包装输液、PP塑瓶输液、玻璃瓶输液)、水针剂、冻干粉针剂、片剂、膏剂、滴眼剂、胶囊剂和小原料药等八大剂型400多个规格的产品,其中XX药业输液产品总产能全国第三,单厂产能位居国内第一,水针产量居XX省第一位。
十三五期间,XX药业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首要工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合资、增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增加新产品研发投入,提高新产品技术含量,努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5亿元的宏伟目标,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第8页共147页目录第一章范围第二章引用文件第三章术语和定义第四章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4.2 管理职责4.3 能源方针4.4 策划4.5 实施与运行4.6 检查4.7 管理评审第五章附录附录1 能源管理体系公司机构图附录2 能源管理体系职责分配表附录3 程序文件目录附录4 能源管理人员附录5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第9页共147页第一章范围1.1 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生产运行工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能源供应、计量、控制等相关的管理活动。
1.2 公司覆盖的部门(见附录1能源管理公司结构图)。
1.3 能源管理手册是公司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1)本手册规定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2)本手册规定了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相关要求;3)本手册适用于本公司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能源管理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并为第三方认证或评价提供依据。
第10页共147页第二章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能源管理手册的引用而成为能源管理手册的条款,能源管理手册引用文件为:1)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2)GB/T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3) 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第11页共147页第三章术语和定义能源管理手册采用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及《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3.1 边界公司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公司界限。
3.2 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循环过程。
注1:建立目标并发现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注2:持续改进能实现整体能源绩效的不断改进,并与公司的能源方针一致。
3.3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
3.4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5 能源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
注1:在本标准中,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各种形式,可被购买、贮存、处置、在设备或过程中使用以及被回收利用。
注2:能源可被定义为一个系统产生外部活动或开展工作的动力。
3.6 能源基准用作比较能源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
第12页共147页3.7 能源消耗使用能源的量。
3.8 能源效率输出的产品、能源、服务或绩效,与输入的能源之比或其他数量关系。
3.9 能源管理体系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3.10 能源管理团队负责有效的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活动并实现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人员。
3.11 能源目标为满足公司的能源方针而设定,与改进能源绩效相关的、明确的预期结果或成效。
3.12 能源绩效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3.13 能源绩效参数由公司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
注:能源绩效参数可由简单的量值、比率或更为复杂的模型表示。
3.14 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注:能源方针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及采取措施提供框架。
3.15 能源评审第13页共147页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公司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
3.16 能源服务与能源供应、能源利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
3.17 能源指标由能源目标产生,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可量化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公司或其局部。
3.18 能源使用使用能源的方式和种类。
如通风、照明、加热、制冷、运输、加工、生产线等。
3.19 相关方与公司能源绩效有关的或可受到公司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3.20 内部审核获得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考核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执行程度的系统、独立、文件化的过程。
3.21 不符合不满足要求。
3.22 公司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第14页共147页3.23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24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程序一旦形成文件,“形成文件的程序”将被频繁使用。
3.25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证据的文件。
注:记录可用作可追溯性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依据。
3.26 范围公司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来管理的活动、设施及决策的范畴,可包括多个边界。
3.27 主要能源使用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
3.28 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公司的人员。
第15页共147页第四章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4.1.1 目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4.1.2 范围适用于公司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4.1.3 职责1)最高管理者负责相关职能的分配及资源的配置,任命关键岗位的人员,指定关键管理岗位的代理人;2)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4.1.4 要求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1)根据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编制必要的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公司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文件;2)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见第一章范围规定);3)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4.1.5支持性文件1)《文件控制程序》2)能源管理公司机构成立文件(附件一)第16页共147页3)任命书(见附件二)4)能源管理公司结构框图(见附图一)5)PDCA方法(见附图二)第17页共147页4.2管理职责4.2.1 目的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以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4.2.2 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任命及授权。
4.2.3 职责1)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建设做出承诺并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2)管理者代表指定相关人员开展能源管理活动,并明确职责权限;3)各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开展能源管理活动。
4.2.4 要求1)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⑴确定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⑵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⑶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
⑷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第18页共147页⑸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⑹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⑺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公司;⑻在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⑼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价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⑽实施管理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