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一、简介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五代简表:序号朝代都城统治年代开国皇帝灭亡1 后梁汴州(今河南开封)907年——923年太祖朱温灭于后唐2 后唐洛阳(今河南洛阳)923年——936年庄宗李存勖灭于后晋3 后晋汴州936年——946年高祖石敬瑭灭于契丹4 后汉汴州947年——950年高祖刘知远灭于后周5 后周汴州950年——960年太祖郭威灭于北宋十国简表:三、五代嬗递五代(907年-960年)是五个朝代的合称。
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开始,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更替。
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
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
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
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
直到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共53年。
五代的主要位置在中原,后唐、后晋、后汉君主为汉化的沙陀人,后梁和后周君主则是汉人。
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4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封(汴京)。
中国古代的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古代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古代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权力易手,国家不断分裂和重新统一,政权更替频繁。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以及文化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历史背景五代十国时期指的是从907年到979年,历时72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起因是唐朝的灭亡,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唐朝政权崩溃,大量地方割据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抬头。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朝代,而十国则是吴、南唐、南汉、吴越、楚、荆南、闽、楚、前蜀和后蜀这十个独立王国。
二、政治格局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十分复杂。
割据势力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在唐朝末年战乱频繁、士人失去信仰和对中央政权不满等。
在这个时期,各个割据势力相互争斗,战争频繁,国家的统一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由于文化交流的有限,每个地方政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导致了社会的分裂,人民的疾苦。
三、文化发展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十分丰富多样。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得以保留和发扬。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大量涌现,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底蕴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词作为文人表达情感和述说时事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峰。
李煜、李商隐、陆游等著名文人都在这个时期活跃的创作了大量的杰作。
除了诗词,五代十国时期还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和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四、社会经济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政权割据的情况下,各个地方政权都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税收制度。
尽管战乱频繁,经济交流受限,但各个地方仍然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发展经济。
一些地方政权通过改革农田,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商业贸易也有所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河流交通便利的地方。
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状况虽然不如唐朝时期繁荣,但仍然有所发展。
五、对后世影响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经验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五代十国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后梁(907--923)朱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自己称帝,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定国号梁,史称后梁。
后唐(923--936)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
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因李存勖复以“唐”为国号,故称“后唐”,以与“李唐”相别。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
后晋(936--947)936年,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
后汉(947--951)石敬瑭任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
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并定都于东京开封。
后周(951--960)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
刘知远临死时郭威是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
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平之,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
前蜀(907--925)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后入为禁军,光启二年(886年),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
大顺二年(891年)攻占成都(今四川成都),据西川。
乾宁四年(897年),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
五代十国的顺口溜

五代十国的顺口溜摘要:一、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二、五代十国的顺口溜介绍1.梁唐晋汉周2.前蜀后蜀南北汉3.南唐南平曾为伴4.吴越、吴、闽、楚十国三、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正文: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混乱的时期,主要发生在公元907 年至979 年。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同时,在江南、岭南、河东等地,还存在着十个割据政权,被称为五代十国。
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可以概括性地描述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这个顺口溜是:“梁唐晋汉周,前边都带后。
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这个顺口溜中提到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政权。
其中,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是五代,而前蜀、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吴越、吴、闽、楚这十个政权则被称为十国。
在这五个朝代中,后梁是五代十国的开始,由朱全忠建立。
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分别由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和郭威建立。
这五个朝代更替频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繁荣和活力。
在十个割据政权中,前蜀和后蜀分别由王建和王衍建立,南北汉则由刘隐、刘、刘玢、刘晟等刘氏家族成员先后统治。
南唐是由李昪建立的,南平则由高季兴建立。
吴越、吴、闽、楚则是由钱镠、杨渥、王审知、马殷等人割据的政权。
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在于,这一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间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这一时期的割据政权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但充满活力的时期。
2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中华根系的第二次巨创唐末出现“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在中原政权不断更迭的过程中,南方相继或者同时地出现了前蜀、后蜀、楚、吴、闽、吴越、南汉、荆南、南唐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并称为“十国”。
除此之外,还有岐、燕、赵、北平等“半割据”政权,以及雄踞东北的契丹(947年改称辽国)。
五代十国大体上延续唐朝后期的政治体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
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继承。
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
由于地方节度使不受管制,时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纷纷加强禁军军力以压制地方实力派。
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强干弱枝政策。
外交方面,唐朝时胡汉融合,外族陆续入住中国四周。
唐朝崩溃进入五代十国后,出现了一些外族国家,例如沙陀建立五代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等。
而契丹先建立契丹国,南下灭后晋后建辽朝。
其他还有党项。
这些都对宋朝的国际局势造成很深远的影响。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大转型时期。
往大了说,纵观中国古代史,由汉至唐是汉族征服异族的历史,由宋至清是异族征服汉族的历史;往小了说,大唐威服四方,穷兵黩武打造硬身板,劳民伤财自掘坟墓;大宋止步幽云,闷声不响创建软实力,科技文化颇有建树。
两个格格不入、风格迥异的王朝,就是通过五代十国这个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的奇特历史桥梁连接在一起的。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气势恢弘的分裂乱世,严格来说,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掐指算来只有五十多年(907年~960年)。
即使追本溯源,从唐懿宗继位、唐朝初现崩盘征兆,再到尘埃完全落定,宋朝吞并北汉、实现国家统一,满打满算也只有短短一百二十年(859年~979年)。
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就将隋唐创造的当时先进的文明差点推进“新石器时代”。
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

创建者
族属
创建者 王建 杨行密 钱鏐
国都 成都 广陵 杭州
灭于 后唐 南唐 北宋
梁
朱温
汉
开封
吴 吴越
唐 晋 汉
923— 936
李存勖
沙陀
洛阳
闽
楚 南汉
893— 945
896— 951 905— 971 907— 963 925— 965
王审知
马殷 刘隐 高季兴 孟知祥
福州
潭州 番禺 荆州 成都
南唐
南唐 北宋 北宋 北宋
柴荣(921——959),河 北人。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三)周世宗柴荣改革 1、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第一,大力召集流亡户。 第二,减轻赋税。免除农民所欠的夏、 秋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 和一些徭役。 第三,限制寺院经济。 第四,兴修水利,疏通漕运。
柴荣(921——959),河 北人。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二)周太祖郭威改革 1、经济举措(税制) 牛租税(废除) 牛皮税(随田亩征纳) 2、政治举措 整顿吏治 整顿军纪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三)周世宗柴荣改革 1、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2、听言纳谏,整顿吏治。 3、严明军纪,整顿禁军。 4、统一战争。(后蜀 、南 唐、契丹)
钱大昕、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
十国:北汉
1、北汉, 951——979, 刘崇(刘知远弟),太原。 2、侄皇帝与大汉神武皇帝 3、刘崇——刘均——刘继 恩——刘继元
刘崇(895——954),沙 陀族,山西人。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局不稳定。 第一,后梁基本统一北方,南方划地自守,各自为战。 第二,各政权存在时间较短,内部皇位争夺激烈,更迭频 繁。 2、对内统治,采取严刑峻法。(震慑/南唐、吴越、后周) 3、经济剥削严重。(官僚系统、军费、奢靡) 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重。(北:战/南:货币、度量 衡、市场)
第一节五代十国辽宋夏

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源及后果。
中国历史上很有些无赖、
老粗,成就了霸业, 朱温就是其中一个。 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 曹操略同,而狡猾过 之。"朱温一生改了三 次名字,从朱温、朱 全忠到朱晃,每一次 的改名都是他在政治 生涯中的一次变色。
朱温
燕·刘守光
晋
岐·李茂贞
梁 907年 朱温建梁 908年 李克用卒 912年 朱温卒 913年 李存勗灭燕 923年 后唐灭梁 924年 岐并入后唐
“斧声烛影”中 的兄终弟及
二、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1、政权:
• (1)宰相权一分为三:
中书省:行政——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 相),下设参知政事1人,以分宰相权。
枢密院:军政——枢密使 三司(计省):(盐铁、度支、户部)财
政——三司使(计相)
二、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 (2)设御史台、谏院:加强监察
二、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4)“官”、“职”与“差遣”分 离:
“刑部尚书[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差遣]、集贤殿大学士[职]兼枢密 使[差遣]晏殊罢为工部尚书 [官]知 颖州[差遣]” 。 “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 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 事。”
周世宗改革:
(1)政治方面:
• 下诏求贤,破格用人。 • 开科取士,以文官掌机要。 • 编订律法:《大周刑统》二十一卷。 • 提倡节俭,裁冗员,节省开支。 • 扩建开封城,精简军队,革除老弱,增加战斗
力。
周世宗改革:
(2)经济方面:发展生产。
• 蠲免民欠两税,取消两税外的税役。 • 颁布均田令,安抚流亡。 •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发展生产。 • 减少寺院僧尼,毁佛铸钱。让僧尼还俗,禁止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一、背景介绍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指的是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宋朝建立期间,中国分裂成五个大国和十个小国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孕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五代 1. 后梁(907-923年):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大国,由朱全忠建立,国号“梁”,后改为“后梁”。
朱全忠自称为“天下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队等。
2.后唐(923-936年):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二个大国,由李存勖建立,国号“唐”,后改为“后唐”。
后唐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改革,并对外扩张,将南方的吴越、南汉纳入统治。
3.后晋(936-946年):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大国,由石敬瑭建立,国号“晋”,后改为“后晋”。
后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形成,石敬瑭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国力得到提升。
4.后汉(947-951年):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大国,由刘知远建立,国号“汉”,后改为“后汉”。
后汉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但由于统治者的不作为,国势渐渐衰败。
5.后周(951-960年):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大国,由赵匡胤建立,国号“周”,后改为“后周”。
后周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统一了中原地区,并于960年建立了宋朝。
三、十国 1. 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2.后越(907-978年):后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内乱后的遗臣所建立。
后越在位期间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外患,但始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3.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后的50 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 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 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政权);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1127 年,金灭亡北宋;1127 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