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佩戴腕带标识的管理制度及程序

合集下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程序及患者识别方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程序及患者识别方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1、凡住院病人,在病房办理住院手续,均需配带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并告知病人目的及勿自行取下。

2、腕带上应注明患者住院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

3、在进行与病人一切相关操作、交接等处置时,必须进行两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然后进行有效核对、操作。

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方式一:当患者意识清,在病床上操作时:自报姓名+床头牌,与操作物核对。

方式二:当患者意识不清,在病床上操作时:查腕带+床头牌,与操作物核对。

方式三:当患者意识清,不在病床上操作时:自报姓名+腕带,与操作物核对。

方式四:当患者意识不清,不在病床上操作时:家属报患者姓名+查腕带,与操作物核对。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优秀9篇】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篇一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红色。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3)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禁止仅以床号或房间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确认以上信息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间(意识清醒者,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核对)。

(6)腕带为固定式,伴随住院全过程,出院后方可弃除。

患者转床、转科及时更改腕带相关内容。

(7)急诊手术患者由急诊科直接送手术室,由急诊科填写手腕带。

(8)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患者需经常检查腕带的佩戴情况。

(9)医疗保险患者需核对身份证和医疗保险卡;(10)准确无误地填写患者的信息,必要时核对身份证;(11)产妇入院时需提供产妇和丈夫真实姓名,并与有效身份证姓名一致,产妇或家属在入院证上签名确认。

(12)爱婴区携带婴儿外出,应填写外出报告卡,并有家属陪同,有护理人员签字,交保安确认后方可离开。

(13)为了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探视人员严禁携带婴幼儿入内。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与流程.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与流程.

XXX医院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与流程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1、住院患者、急诊住观患者均应佩戴腕带。

临观患者采用临观输液核对卡。

2、入院时护士打印(或书写)腕带,与患者或家属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双方确认无误后,为患者佩戴腕带。

3、护士应向患者说明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腕带不得转借他人,不得无故随意取下,不得擅自涂改、刮除腕带上的信息内容。

4、佩戴腕带注意松紧适宜,局部皮肤完整无破损,血液循环良好,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腕部,特殊情况可佩戴于下肢或身体其他部位。

5、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对腕带标识的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操作。

6、若患者在住院期间腕带遗失、破损或字迹模糊不清,责任护士重新打印(或书写)与患者或家属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双方确认无误后,为患者佩戴腕带。

7、三级质控对腕带佩戴情况及护士操作时核对腕带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督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有措施落实及持续质量改进。

腕带标识管理流程:
1。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腕带”使用制度与措施1、各病区对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清晰规范,信息正确,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4、腕带佩戴部位首选左腕部,如有特殊原因选择其他部位。

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佩戴腕带时,松紧适宜,保证病人舒适。

5、病危患者用深红色腕带,手术患者用蓝色腕带,小儿患者用粉红色。

6、病人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7、当主管医生下达转院、出院医嘱后,患者离开病房前,及时为患者解除腕带。

原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2015年元月20第二次修订原阳县人民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给病人操作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我院至少用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对于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实施者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应请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床号,以识别患者身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前或转科交接时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有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腕带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腕带标识制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性的具体措 施
一.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送检或手术前等各类 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门诊患者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 门诊卡号四项核对患者身份;住院患者核对医嘱单、治疗单等与腕带上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五项信息以识别患者身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请患者或其陪同人员说出患者的姓名。请患者主动出示腕带, 查看腕带上患者姓名、住院号与输液卡/治疗单/注射本/特殊治疗单/化验单等上 患者姓名、住院号核对,信息完全一致时,实施操作。
实施操作后再次确认患者身份
携输液卡/治疗单/注射本/特殊治疗单/化验单/药品用物等到患者床边(严禁空 手或抄小纸条到病人床边执行操作)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
统一使用腕带作为信息识别的载体并携带手术 室专用病人交接登记本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
护理操作时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入院时护士填写腕带上的信息,请另一名护士核对无误后,协助患者正确佩 戴腕带。向患者和/或家属讲明腕带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
输液卡/治疗息 完全一致,并经二人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 与 腕带标识制度
骨科
演讲者: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 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 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 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核心条款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 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 房、新生儿(室),手术室、 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二.每位住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护士应该对住院单上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诊断、身份证等信息再次审核,无误后填写和佩戴患者身份识别腕带。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一、目的根据《“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规范使用“腕带”,特修订本制度与流程。

二、适用范围所有住院患者。

三、定义“腕带”:是病人身份的唯一性标识,是指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特殊方法。

四、参考文件无。

五、内容(一)佩戴“腕带”1、“腕带”由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填写并佩戴。

2、“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左上肢,特殊情况佩戴于下肢。

3、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佩戴松紧以两指为宜。

4、佩戴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强调不可自行去掉。

观察有无皮肤过敏现象,如有发生及时报告并处理。

5、严禁医护人员随意将患者“腕带”取下。

6、如“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应重新核对、填写信息并及时佩戴。

(一)执行各项诊疗活动中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二)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信息。

(三)“腕带”标识是患者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四)“腕带”身份识别规定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凡属“腕带”适用范围的患者,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有效手段。

2、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患者“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过敏史、血型;重点科室如新生儿室患儿“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母亲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出生日期、体重、身长;儿科患者“腕带”记载信息包括: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科室患者“腕带”记载信息包括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

3、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腕带”损坏需更换时,同样需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应准确无误。

4、患者转科、出院、转院、死亡时,由病房护士去除腕带。

患者佩戴腕带标识的管理制度及程序

患者佩戴腕带标识的管理制度及程序

患者佩戴腕带标识的管理制度及程序
一、佩戴对象
急救抢救室、急诊留观室及所有住院患者
二、佩戴程序
1、各相关科室要严格按佩戴对象要求执行腕带佩戴工作,规范佩戴腕带或按腕带所列项目(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过敏史等信息),逐一用蓝、黑色圆珠笔、中性笔填写,字迹端正,严禁涂(修)改。

2、填写完毕进行佩戴时必须到床边核对。

3、护理人员对患者执行各项处置操作前、转运交接过程、手术前必须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要用主动与患者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救治群体伤患者应由急诊科负责佩戴腕带,其余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病情变化由所涉及到的科室佩戴。

三、佩戴要求
1、腕带原则上佩戴于右手腕(佩戴部位皮肤必须完整),若有异常或特殊情况可佩戴左手腕(特殊残障佩戴于相应的脚腕也可),腕带松紧以能放入示指为准,多余长度应弃去;水肿患者注意及时观
察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

2、对腕带过敏的患者可将腕带系在上衣的第二个纽扣处。

3、各种原因造成腕带被破坏,应及时更换并遵循以上规范操作。

4、在患者出院、转院、死亡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取下腕带,存放在指定的地方。

核对、登记无误后按污染性垃圾进行处理。

病人佩戴腕带标识的管理制度流程及程序

病人佩戴腕带标识的管理制度流程及程序
病人佩戴腕带标识的管理制度及程序
一、佩戴对象
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及所有住院病人
二、佩戴程序
1.各相关科室要严格按佩戴对象要求执行腕带佩戴工作,规范打印腕带或按腕带所列项目(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过敏史等信息),逐一用蓝色圆珠笔填写,字迹端正,严禁涂(修)改。
2.腕带打印或填写完毕进行佩戴时必须两人到床边核对,手工书写的腕带由两名核对者在腕带正面右下角处用分子分母式样签名。
3.护理人员对病人执行各项处置操作前、转运交接过程、手术前必须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要用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5.救治群体伤病人应由急诊科负责佩戴腕带,其余情况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及病情变化由所涉及到的科室佩戴。
4.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取下腕带核对无误后按污染性垃圾进行处理。
三、佩戴要求
1.腕带原则上佩戴于右手腕(佩戴部位皮肤必须完整),若有异常或特殊情况可佩戴左手腕(特殊残障佩戴于相应的脚腕也可),腕带松紧以能放入示指为准,多余长度应弃去;水肿病人注意及时观察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
2.对腕带过敏的患者可将腕带系在上衣的第二个纽扣处。
3.各种原因造腕带被破坏,应及时更换并遵循以上规范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佩戴腕带标识的管理制度及程序
一、佩戴对象
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及所有住院病人
二、佩戴程序
1.各相关科室要严格按佩戴对象要求执行腕带佩戴工作,规范打印腕带或按腕带所列项目(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过敏史等信息),逐一用蓝色圆珠笔填写,字迹端正,严禁涂(修)改。

2.腕带打印或填写完毕进行佩戴时必须两人到床边核对,手工书写的腕带由两名核对者在腕带正面右下角处用分子分母式样签名。

3.护理人员对病人执行各项处置操作前、转运交接过程、手术前必须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要用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5.救治群体伤病人应由急诊科负责佩戴腕带,其余情况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及病情变化由所涉及到的科室佩戴。

三、佩戴要求
1.腕带原则上佩戴于右手腕(佩戴部位皮肤必须完整),若有异常或特殊情况可佩戴左手腕(特殊残障佩戴于相应的脚腕也可),腕带松紧以能放入示指为准,多余长度应弃去;水肿病人注意及时观察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

2.对腕带过敏的患者可将腕带系在上衣的第二个纽扣处。

3.各种原因造成腕带被破坏,应及时更换并遵循以上规范操作。

4.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取下腕带核对无误后按污染性垃圾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