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

合集下载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1. 引言土地,大家都知道,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要是没有了土地,咱们连个地方种菜都没有,生活可咋办呢?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土地的需求量那是蹭蹭往上涨,然而,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那些有趣的问题和可行的建议。

2. 当前存在的问题2.1 规划不合理首先,咱们得说说规划的问题。

有些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简直就像盲人摸象,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用。

想象一下,大片良田被用来盖高楼大厦,真是让人心疼。

明明可以种地的地方,却成了水泥森林,这谁能受得了?而且,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土地一闲置就是个大坑,等着开发的那天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2.2 信息不对称再说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农民朋友们可能对土地的使用一头雾水,而开发商们却是个个精明得很,心里都有一杆秤。

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就像是你心里明白要减肥,但每天还是忍不住吃火锅,结果好景不长,土地资源也是如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3. 可行的建议3.1 完善规划为了让土地得到更合理的利用,首先得完善规划。

咱们可以引入更多的专家,像请教朋友一样,让他们为土地利用出谋划策。

要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物尽其用,甚至可以考虑建立土地使用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随时监控、及时调整。

让土地用在刀刃上,避免无谓的浪费。

3.2 增强信息透明接下来,得增强信息透明度。

可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所有的土地信息都能被大家看到,农民、开发商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信息。

就像是为大家铺了一条高速公路,人人都能快速通行,资源共享,效率自然高。

3.3 加强法律法规最后,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土地可是大事,得有人管啊!可以考虑制定一些激励,鼓励土地的集约利用。

比如,谁能把土地用得好,谁就能得到一些上的优惠,这样一来,大家都积极参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 结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当前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已进入重要时期,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基于此,现浅分析平利县城乡发展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剖析当前平利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对策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地形地貌复杂,土地资源有限。

因此,平利县多年来坚持将土地节约集约当做土地资源利用的第一要务,其管理方法要因地制宜,坚持将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当地经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含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项行为与活动。

主要有以下三层内涵:一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节约资源本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土地资源节约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

在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要少占或者不占耕地,珍惜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二是适度集约,合理集约。

使用建设用地之前就要提前规划,充分考虑如何提高投入利用;三是统筹考虑,综合评价。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合理安排项目用地相关指标,尽最大可能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殷殷嘱托,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提出合理合法合规的建设用地使用方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受地理环境限制。

平利县地理环境复杂,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山沟、山洞多,供当地城乡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使用有限,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当地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的首要任务。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近几年虽然在土地资源开发、耕地保护、国土整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地矛盾依然突出。

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工业用地的铺张浪费以及“经营城市”理念理解的偏差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观念的推进。

现今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从多方面、多层次.系统地解决或缓解这个矛盾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in development of land natural resources, farmland protection, land punish respect to do a lot of work, bu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s still outstanding.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the real estate land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industrial land and the extravagance and waste “ management city” concept understanding deviation in different extent hindered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conservation concept propulsion. Now we must take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ethod of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from many sided, multi level. To solve or alleviate this contradiction can ensure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Key words: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需要新增大量建设土地,而人多地少的国情却不允许过多占用耕地,因此,必须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是土地承载能力不足,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供给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

其次是土地规划与利用不合理,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未能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

第三是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严重,部分农村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农村土地流转难题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地方传统观念和农民个体户之间的矛盾导致土地流转受阻。

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地区存在着农业用地过度开垦、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农村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2 问题意识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意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一系列问题,给农村发展带来隐患和挑战。

土地承载能力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压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

土地规划与利用不合理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许多地方存在着土地利用混乱、无序规划和开发等问题,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而没有有效利用,造成了农村资源的浪费和衰退。

农村土地流转难题也是一个制约农村土地利用的瓶颈问题。

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过于分散,导致土地流转难度大、流转效率低。

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大量土地被随意开垦和滥用,导致土地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恶化。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有效的土地政策和规划,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促进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是当前解决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关键所在。

2. 正文2.1 土地承载能力不足题描述、标点符号、空行等。

以下为正文部分内容:土地承载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菏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菏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菏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摘要】菏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承载能力下降、城市用地浪费严重、农村土地规划混乱、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以及土地节约利用政策执行不到位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通过加强管理和政策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菏泽市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菏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承载能力、城市用地、浪费、农村土地规划、混乱、集约利用水平、政策执行、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完善土地利用政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菏泽市,土地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城市用地浪费严重。

农村土地规划混乱,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节约利用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菏泽市需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菏泽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地承载能力下降菏泽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承载能力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土地承载能力下降。

大量的工业、城市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态功能和农田的土壤质量。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人口和工商企业密集度增加,土地受到了更大的压力,承载能力逐渐下降。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扩张和乡村建设也对土地承载能力造成了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农田被城市化用地和工业用地所取代,导致农田减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而农村地区的房地产开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量农田被用于建设农村别墅和旅游度假区,导致土地承载能力下降。

要解决土地承载能力下降的问题,需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和农村建设用地,划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区,保护重要的农田和生态系统;还需要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保护,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承载能力;还要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加大对违规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行为的监管力度,推动各类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新型城镇化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下,通过改革政策和城镇化布局,推动城镇发展的一种城镇化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质量。

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逐渐凸显出来,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过度开发和浪费现象频发,导致了城市用地紧张、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建立健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向,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用地增量,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要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的保护,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农民土地的保值增值能力,有效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要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旧城改造工作,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通过拆迁改造、地上地下双层利用、建设地下空间等手段,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的双重开发,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

要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要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科技支持。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推动土地资源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和利用。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土地资源的消耗,推动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变化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摘要: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利用和规划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矛盾加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土地问题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合理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综合规划工作,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用地要求,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杜绝滥用情况。

由此可见,土地资源管理和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新时期,相关人员应正视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和规划的作用,不断优化其效果。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实困境;对策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仍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重大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率严重不足会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分析现有土地情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面临众多土地资源问题。

要想提升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就应改变现有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可提升土地管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经济发展。

现如今,在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激化,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可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的土地管理工作,针对土地管理期间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应采用适当的方式给予改善,进而充分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

1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关键技术1.1从规划入手,力求规划的科学性土地规划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想满足土地规划要求就需要完善土地结构,只有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才能更科学地利用土地。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以及不同时间序列相互构成的一种互动网络系统,在该互动网络系统构成期间,相关人员需要制定逐级管控制度,并不断完善管控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完善的规划体系。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问题及措施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问题及措施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问题及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土地被大量占用,面对我国可利用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对土地资源进行节约集约利用是必要措施。

本文结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对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实现土地資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技术问题;措施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从狭义上看,土地的节约集约指的是通过增加在土地方面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土地报酬。

从广义上看,土地的节约集约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通过采取增加投入、改善管理方式等措施,完善土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由此看来,在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土地使用的合理限度问题应值得注意,也就是说,并不是投入越多,土地的节约集约效果就越好。

所以说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不存在绝对的评价标准,而是一个动态的利用过程。

相对于狭义的土地节约集约概念,广义的概念定义更加准确、科学,内容更加丰富,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大力扩张城市用地的规模,致使城镇内部的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还有一些功能用地如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等更是过分地强调土地的规模。

除此之外,一些地区的工业用地并没有在生产及其辅助设施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方面下功夫,而是大力建设行政办公、生活服务等非生产性设施,且占地比例很大,这样的用地结构不利于充分地体现出土地的整体效应。

(二)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由于粗放用地等不良的土地利用习惯的形成,我国的土地资源虽然宝贵,却依旧没有实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与此同时,数量较多的存量土地由于尚未解决的征地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建设,无法正常供地,导致长期闲置。

(三)违规违法用地问题突出不合法的用地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以租代征”形式,也就是利用农业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第二,无视开发区的限定范围,肆意突破和扩大开发区土地的面积,部分地区甚至以非法的名义设立各种类型的开发区以及工业集中区等;第三,在并未获得建设用地审批的情况下,擅自采取征地、供地或者施工建设等行为;第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缺乏科学引导的条件下,盲目建房,导致无序、滥占和乱建等现象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不断需求而一直备受关注,成为政府、学界、科研机构等研究的对象。

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帮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的供需矛盾。

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仍不停的刺激着这一矛盾,导致矛盾的激化程度远大于当前的措施所能收到的成效。

各地仍在最大程度的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冒着被约谈问责的风险让一些项目落地,导致土地违法用地现象愈演愈烈。

国土资源部门作为查处违法用地案件的主体,在受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垂直管理的同时,也依赖于地方政府,导致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时受到重重阻力,最终结果是一些案件有始无终,问题依然存在。

一、当前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规划问题
我国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为20年,在实际中根据地方的发展需要,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虽然规划的调整需要一定的审批权限,地方政府往往在此权限内通过调整规划来解决一些问题。

如某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地方可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将项目占用的基本农田调整成为一般农田,使该项目占用的土地的转用审批在地方政府审批权限内,将其他地方的一般农田调整为基本农田。

等其他项目需要用地时,再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调整。

如此反复,最终导致基本农田质量严重下降,大量良田被用于开发建设。

征地问题
征地主要指国家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并根据补偿标准一次性给予被征地者一定的货币补偿,有的还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就业安置。

征地的程序一般是先进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申请,待有批准权限的政府机关按分配的指标批准后逐步征收。

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指标受限,地方政府的征地申请和实际的征收往往分开进行,即进行土地征收的申请、完善土地征收手续的同时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征地,如此导致批准的建设用地和实际征收的部分不能一致。

这样,一方面真正批回的建设用地不一定能够及时得到征收和利用,导致了土地的闲置;另一方面未批回的土地可能已经使用,导致违法用地。

土地供应问题
由土地供应引起的土地利用率偏低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原因,一是集体土地在转用征收后不能够及时拆迁安置,导致土地不能及时达到供应条件;二是未到达供地条件既进行供地,导致土地供应过后因未达供应条件不能及时开工建设,导致闲置土地的产生。

第一种情况的产生多是因为上文中提到的土地征收的审批和实际征收的分离导致。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地方政府违规操作,急于供地,将不符合供地条件的土地供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取得土地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够进行开工建设,导致土地的闲置。

这种闲置的土地往往是由于政府的原因导致的,故不存在收取闲置费和收回重新供应的问题,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闲置。

违法用地问题
违法用地查处问题是土地日常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可能在此问题上进行博弈,特别是在国土资源部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时大做文章。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时,通过卫星监测到的违法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点项目用地,这些重点项目违法用地直接影响着全市甚至全省的违法用地比例。

为降低土地违法比例,有审批权限的机关会分配一定的指标用于批准重点项目用地。

部分地方往往借此机会违法占地开工重点项目,等待上级部门卫片执法时予以解决。

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解决了重点项目用地,正常报批的非重点项目便缺乏指标,无法批准,如此导致了“不违法、不批准”的恶性循环。

二、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严格制定规划
在美国,大多数城市都设计有50年以上的总体规划,具体规划做得十分详细,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过程特别复杂。

规划一旦确定后,很难随意更改。

尽管城市规划不轻易决策,但一旦作出了决策,执行的效率则很高。

目前,美国许多城市还在执行上世纪20年代制定的规划。

土地规划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同样详细和严谨,难以更改。

我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时,可以效仿美国,结合城市规划进行详细论证和制定,做到土地利用,规划先行。

虽然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时也通过了复杂的论证和相关部门的审批,但实际按规划推行的力度却有待提高。

相关部门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审核和论证,尽量保持土地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划使用。

(二)加大批后监管
为防止土地征收审批和实际征收相分离导致的土地闲置和土地违法现象,国土部门应严格落实批后监管制度。

国土资源部土地监管平台已经建立和投入使用,但在基层,土地批后监管多数还流于形式。

基层部门多数不能按照实际上报土地征收情况,导致批后监管信息失实。

批后监管的落实不能仅限于基层的上报,相关部分应当加大对批准征收的土地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监管,可以借鉴土地卫片执法监管违法用地的模式,真正落实批后监管,促使已经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及时得到利用,降低土地闲置率。

(三)监督土地供应
土地供应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正逐步趋于规范,从供应的电子审批到在线供应,一直在不断进步。

但同时,当前的供应也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

以土地出让为例,土地出让合同的签订意在约束出让方和受让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能完全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由此引发一些问题。

如工业用地中要求的“三通一平”,实际供地时由于拆迁进度等原因,地方政府可能不能够做到,同时项目单位急于取得土地,这样导致了合同约定条款和实际状况不完全一致,但仍然完成了土地的供应。

这种供应的后果是土地在
供应后项目单位不能按合同约定时间开工,导致土地闲置,而当前土地闲置相关规定中,政府原因导致的闲置不能够收取闲置费或依法收回,由此导致土地进一步闲置,无人承担责任的局面。

因此,土地的供应过程需要严格审批,实地考察供地条件,对不满足供应条件的,待条件满足后再予以考虑。

建立供应后期监管制度,对已供应的土地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开竣工进度实行跟踪督促。

由此降低政府原因导致的土地闲置,节约集约用地。

(四)完善政策引导
鉴于重点项目对地方发展的作用,基层国土部门对重点项目违法用地查处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省、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协助基层国土部门对重点项目违法用地的查处,而非占用正常的建设用地指标将其合法化。

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应选取一定比例的违法重点项目进行直接查处,彻底打压重点项目违法用地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

同时,基层国土部门应建立坚持“日查日报,露头就打”的土地执法动态巡查机制,避免新的乱圈乱占现象出现。

通过加大巡查宣传力度、确保巡查到位、落实联合执法、建立巡查台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各类违法用地行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总之,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往往会想尽办法加快土地的报批和供应,再加上基础部门需要完成目标任务等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的闲置和浪费,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

因此,具有权限的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报批、供应、后期监管方面应严格管理,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减少因政府原因导致的土地闲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