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说课稿 第一单元第1课《春》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说课稿—《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春》,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春》是朱自清先生写景抒情散文的佳作,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美好景象,用优美的语言来盛赞春天,表现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本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有很强的节奏感,是进行朗读教学的极好教材。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
所以知识目标1、2设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文章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说课稿四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说课稿四篇篇一:第1课《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3、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1、强调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教案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我将从这六个环节来解说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PPT 框架)下面,请允许我先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激趣导入热爱生活二、仔细观察,学会方法三、多写多练积累素材四、学以致用升格作文附、板书设计。
一、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热爱生活写作难吗?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那究竟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你知道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下一句吗?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设计意图】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随朱自清去欣赏了如梦似幻的春,和老舍去领略了济南独特的冬天,跟刘湛秋去体会了雨的四季。
他们都是用心在写作,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今天也让我们一起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吧。
首先通过回忆本单元课文导入,给人以亲切感,也让大家体会到写作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接着通过询问“写作难吗”?用对联的形式展现写作难的情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再引用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引出写作其实并不难,一切源于生活。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发掘生活之真善美。
(那生活中的真善美如何发掘呢?当然离不了观察)(二)仔细观察,学会方法1、展示习作,发现问题:提前两天布置观察日记《我的新校园》,讲述新校园里发生的事,或描写看见的风景。
小组互评,教师选取几篇日记展示,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提前两天布置观察日记《我的新校园》,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从熟悉的环境入手,激发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趣味性。
上课时通过展示学生习作,发现不少学生写得较为平淡、内容不够新颖、有些竟然无话可说,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自己会意识到问题所在,了解到仔细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说教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说教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不好!我是七十九中语文教师,今天说的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科上册第一单元教材。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教材进行解说。
一、《课程标准》建议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的制定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预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四学段的总目标从以下三个纬度进行归纳:1、能够熟练地采用字典、词典单一制识字,可以用多种检字方法。
总计重新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可以写下。
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学会多种写作方法。
4、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文明交际,综合自学。
1.发展语言能力。
2.发展思维能力,唤起想象力和缔造创造力。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5.学会使用语文工具书。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构成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3、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具体到本单元:1、著重语言的累积与运用,娴熟采用工具书单一制识字.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至课内外字词及语言的自学过程中.2、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包括文言与现代文的教学中3、体悟观赏能够晓得相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在整体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方法,初步领悟作品的内容,赢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救赎,培育恰当的人生观价值观。
4、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内容,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集中在第五课进行.1、地位与撰写意图七年级语文教材,在六年级层进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内容上由表现学生周围的生活扩展到了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体例上由六年级注重文章的综合性来组合单元,过渡到了兼顾不同的文章类型、按题材来组合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明确主题,提出要求
文章选择打破文体 界限,以语文与生 活的联系为线索, 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提高学生的整体语 文素质。
单元提示
课文导语 引领学生走入新课 课文
教 材 的 编 排 特 点
单元内部自 成系统
写作 综合性学 习
阅读 研讨与联系 整体感悟,扩展延伸 读一读、写一写 集中了本课的生字词
课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冠县实验中学 刘霞
编排
编写 体例 特点
内容
结构 教材
教材
整合
课标
说 课
建议
教学 建议 评价 建议 课程 资源 开发
学段目标 内容标准
编排
编写 体例 特点
内容
结构 教材
教材
整合
课标
课程 目标 学段目标内容标准
说 课
建议
教学 建议 评价 建议 课程 资源 开发
知识与 能力
课外资 源的开 发和利 用
说 建 议
课内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课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与能力 教材及配套 资料资料
学生的知识储备
课 内 资 源
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 课外阅读 网络资源 课外实践活动
课 外 资 源
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先 进理念为导向,以知识积累能 力培养为目标,我将和我的学 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中 自由飞翔。
激发 兴趣 重视朗读 能力的培 养 开展 活动
评价建议 教材 建议
课程 资源
课外资 源的开 发和利 用
说 建 议
课内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激发兴趣
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最新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优秀语文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冊优秀语文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散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散步》。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散步》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该单元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作手法的借鉴,学习并运用朗读和圈点勾画等方法学习语文”。
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含蓄的表达了浓浓亲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并巩固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宠爱。
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
而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发掘本文主旨,感悟亲情。
3,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背景,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三个方面:A. 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
3.揣摩文中的语言,学习散文“小中见大”构思技巧。
B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对比品读中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重点难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研读课文后我将重难点设计如下;1,学习“小中见大”的写法,体味浓浓亲情。
2,探寻并研讨文中的“美点'。
二,说教法、学法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朗读为经,引导学生感悟,共鸣为纬,经纬交织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用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自主学习,感受文章的真挚情感。
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第一单元

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一边》说课教案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在山的那边》。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在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说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2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标的确定依据了新课标、单元学习目标、诗歌特点及学生实际。
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
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说学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5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周国平先生的《白兔和月亮》(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两则中的第一篇寓言。
这个单元所选课文同上一个单元一样,都是以“人生”为主题,只是更侧重于理想和信念,理性的成分更多。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进一步感悟人生。
《白兔和月亮》叙述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很喜欢赏月,但她拥有月亮之后反而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故事短小生动,很适宜初一学生学习。
2、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寓意。
进而学习写作现代寓言。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辩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运用点拨法,启发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运用赏读法,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体会“无私的快乐”,提倡美感的性质,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对寓意的恰当理解了。
而难点的关键又在于如何理解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它包括财富,但绝不只是财富。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也不乏优美的语言,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寓意和学会欣赏,让教师、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实际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现象,自然而然地得出恰当的结论。
同时也要容许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意见。
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白水县田家炳中学刘芳利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我的说课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分两点来谈:语文课程总目标、内容目标。
说教材是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教材结构、立体整合四个方面来谈。
说建议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三点来说。
一、说课标
先说“语文课程总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我从三个维度目标来说: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汉语拼音,能讲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式,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能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想法。
2、过程与方法
进行探究性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爱国、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再说“内容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本单元特点,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鼓励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说教材
先说编写特点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本单元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对课文主题的分析讨论,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样解读,注重学生自己的
情感体验,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注重了自身的艺术性和内在的实用性。
教材在封面及插图的设计上有较强的艺术特色,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流动着艺术美。
教材还注重实用性,如单元提示、课前小语、研读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课后小知识,都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切合学生实际的。
3、注重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综合学习。
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研讨与练习”“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这就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教材最有特色的部分是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安排的活动有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烦恼;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周围成年人少年时期的烦恼,通过采访,与他们交流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最后还设置情景,要求打电话帮小学同学常君解脱烦恼。
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注重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材课后的名著导读充分体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材还把语文学习放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如学习了《丑小鸭》之后,要求“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看他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
并在班上交流”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再说编写体例:
通过知识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本册教材的编排上的突出特点是板块设计,它包括主题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和附录四个部分,主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就本单元来讲,前有单元导读,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习重难点做了明确的提示。
然后精读略读五篇课文穿插安排,课前由课文提示导入新课,点明中心,课后安排有研读与练习,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并指导性地进行拓展延伸,读一读,写一写更是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最后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又是一个补充、总结、提升的阶段。
整个单元是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编写的。
接着说教材结构,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
五篇课文,从不同
国度、不同时空,不同领域来选材,鲁迅先生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林海音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与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安徒生以童话的形式,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两位外国作家普希金和弗罗斯特分别告诉我们人生态度应积极乐观,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应慎重;王安石则借事说理,借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这一切都旨在引领学生从他人的成长足迹中,学会坚强,战胜软弱。
最后说立体整合,我先就“成长”这一主题做以整合,分析人教版教材在编写上主题的相辅相成:我们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的第一单元都是就人生感悟与启迪来引导学生,八年级下用一二两个单元引领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成长经历的酸甜苦辣,九年级上下册中也都涉及成长话题,并让学生回顾知识,感悟人生,体味世态人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长”这一主题不仅贯穿始终,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遵循着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一成长规律。
同时,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将初中六册课本中所选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整合,有散文,有小说。
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的《阿长与<山海经>》,下册的《藤野先生》与本文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随机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让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总量。
这也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三、说建议:
先说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校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我有以下教学建议:
1、基础知识常抓不懈,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30个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利用导学案,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借助工具书完成导学案,课堂上积极展示。
3、重视朗读。
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理解课文,体味作品。
4、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
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分层教学,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次指导,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活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所有建议的施行,都体现了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说评价建议: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我常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检查重点词语的听写、重点语段的背诵、默写,尤其是对作文的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从导学案的完成质量、课堂的展示、作文的讲评和阶段检测四方面来进行评价。
课堂展示环节,课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园地的书面展示,课内小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等情况,都注重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团结意识和学习效果。
作文讲评环节,在学生互评互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评析,看作文,看评语,再在课堂上就典型作文全班进行分析。
一改过去学生写作文,教师写评语两个环节的脱节现象。
最后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课内资源,我们人教版在选用课文的基础上并附有插图,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课文。
同时我们还配发了一本新课标《语文阅读》、一本《作文指导》,都是与我们的单元主题同步的,《语文阅读》中12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对成长这一主题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作文指导》更是从习作要求、文题解说、佳句导航等方面进行作文指导。
其次我们还配发了《课程资源与学案》,其中向学生提出了学习目标,自学练习并且解疑答惑,还附有单元测试。
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前预习,也是课后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次检测。
而对于课外资源,第一、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
第二、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引领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拓展的阅读范围,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