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初中语文中考必备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最全)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最全)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九、描写方式:正面)、反面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一、小说(一)小说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二、议论文(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四)议论文基本结构1、引论:提出题目2、本论:阐发题目3、结论:解决题目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五)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十三、说明文分类:1、什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3、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14、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援用5、说明文的语言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6、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准确十四、散文1、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五、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十六、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 修辞方法
- 比喻:用A来形容B。
- 拟人:用人的特点来形容非人的事物。
- 夸张:语言夸大其词,以引起注意。
- 排比:将几个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排列在一起,形成语言韵律。
- 对仗:句子前半句和后半句意义相对称,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
2. 文学常识
- 唐诗三百首:唐代著名的诗歌合集,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
宝之一。
-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 西游记:明代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3. 古诗文背诵
- 《登高》王之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文言文背诵
- 《论语》《孟子》《大学》等中的名言警句。
- 《滕王阁序》王勃: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以上是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的精华版。
熟记这些内容可以提升
你的语文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代词、助词等-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因果等- 以:介词,表示用、因等- 于:介词,表示在、比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 例如“走”古义为“跑”,“汤”古义为“热水”等3. 常见文言文句式结构- 主谓宾结构-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4. 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保持原句意思的准确性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部分2. 段落大意的提炼- 分析段落结构,识别中心句3. 作者态度和观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字词选择、句式结构等推断4. 推理判断题的解答技巧-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三、写作技巧1. 作文结构的安排- 开头、中间、结尾的逻辑性与完整性2.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有力论据,合理组织论述3.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等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语病四、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 诗词的形式、格律、韵律等2. 诗词内容的理解- 主题、情感、意境等3. 诗词表现手法的识别- 比喻、象征、拟人等4. 诗词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深入分析五、语言知识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成语的正确使用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语、谓语、宾语等的识别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逗号、句号、引号等的规范使用4. 语病的识别与修改-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问题的修正六、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与精读的结合- 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针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阅读2. 关键词的标注与记忆- 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和记忆3. 信息的整合与归纳- 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4. 问题解答的技巧- 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七、名著阅读1. 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 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发展脉络等2. 名著中的主题思想-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等3. 名著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4. 名著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分析八、综合实践能力1. 信息筛选与整合- 从多个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解决3. 创新思维的激发- 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新4.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语:掌握上述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中考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2.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4.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5.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研究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6.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7.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8.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9.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10.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学习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汇总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汇总大全1.识字和字形的理解:初中语文的基础是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了常见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的知识。
2.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理解。
3.语句的基本结构和语法知识:了解语句的基本结构和语法知识,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补结构等。
4.修辞手法和表意技巧:了解修辞手法和表意技巧,如夸张、排比、反问等,以及在文章中的应用。
5.段落和篇章的组织结构:了解段落和篇章的组织结构,如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7.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8.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郁达夫等。
9.修辞手法和表达能力: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和增强表达能力的方法,如运用比喻、借代等手法。
10.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意思并进行分析。
11.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能够通过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2.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能够通过口语方式进行交流和理解。
13.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综合训练,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14.诗歌欣赏和诗歌解析能力:通过欣赏和解析诗歌,培养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5.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16.古代文学名句和现代文学名句的理解和应用:了解一些古代文学名句和现代文学名句的意义和运用。
17.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鉴赏能力:通过鉴赏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9.文字表达和书写规范:掌握文字表达和书写规范,包括字迹工整、标点符号和排版等。
20.提高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不断提高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三学生在准备中考时,语文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以下是一些初三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对仗等。
-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意象等。
- 古诗词的背诵:掌握必背的古诗词,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等。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言文的主旨、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现代文的鉴赏:能够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四、作文写作-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语言运用等。
-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特点。
-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的体裁、主题、风格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笔画、笔顺等。
- 成语和谚语的运用: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语言的规范性:能够遵循语言的规范,避免语病。
七、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外国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包括精读和泛读,能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 名著的分析和鉴赏:能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主题思想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初三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科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语言文字知识
1.汉字知识:汉字的结构和形声、部首、读音、书写、繁体字改革等。
2.符号知识: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和用法,及常用符号的含义。
3.文言文:古诗词、四大类典籍中的文言文的理解、填空和解释。
二、文学知识
1.文学常识:文学史、文学分类、文体特点等概念的理解。
2.文学熟悉:诗词、说明文、记叙文、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学特点。
三、古诗词知识
1.古诗词分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词牌、联句、绝句及其特点。
2.古诗词解读:传统古代文学的鉴赏、分析及理解。
四、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辨析、构成及使用。
2.写作能力:根据材料要求写出短文,具备表达能力。
五、文学创作
1.文体:日记、散文、书信、小说等写作技巧。
2. 诗歌:古诗的拟写和诗意表达。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中考语文,我将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文章鉴赏
1.识别文体和语义特点:散文、诗歌、小说等;
2.情感、思想表达:主题、观点、态度等;
3.识别修辞和表达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二、诗歌鉴赏
1.背诵和解析名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
2.词语和句式翻译: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
3.表达主题和意境:如何通过韵律、节奏等手法表达感情和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
1.识别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2.理解古文的意义和结构:文句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
3.解析文言文的问题和备注: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等。
四、现代文阅读
1.掌握现代文的解题技巧:借助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2.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开头、结尾和主题等;
3.识别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比等。
五、古代诗词鉴赏
1.背诵和解析古代诗词:如《鹅》、《夜泊牛渚怀古》等;
2.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押韵、对仗、意象等;
六、写作技巧
1.作文的基本要素:标题、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
2.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3.发现思想和素材:观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
以上只是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的知识点或解析,请告诉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七——九册重点词语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憧憬chōnɡjǐnɡ:向往。
2.徜徉chánɡyánɡ: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3.镌刻juān :雕刻。
4.跻身j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置身:跻身文坛跻身前八名。
5.磅礴bó:①(气势)盛大:气势磅礴。
②(气势)充满:磅礴宇内。
6.根深蒂固dì: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7.挑剔tī: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8.颓唐tuí:精神萎靡。
9.面面相觑qù: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10.静谧mì:安静。
11.镶嵌xiānɡqiàn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12.恬静tián :安静.宁静。
13.矫健jiǎo :强壮有力。
14.濒危bīn :接近危险的境地,指人病重将死或物种临近灭绝。
15.璀璨càn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16.繁衍yǎn :逐渐增多或增广。
17.伫立zhù:长时间地站着。
18.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9.澎湃pénɡpài:①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波涛汹涌澎湃。
②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激情澎湃的诗篇。
20.懵懂měnɡ:糊涂;不明事理。
21.绚丽xuàn :灿烂美丽:文采绚丽绚丽多姿。
22.风靡mǐ: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23.谛听dì:仔细地听。
24.募集mù:广泛征集。
25.潋滟liàn yàn :①形容水波流动:湖光潋滟。
②形容水满或满而溢出:金樽潋滟。
26.喧嚣(xuān xiāo)①(形)声音杂乱;不清静:~的车马声。
②(动)叫嚣;喧嚷:~一时|~不止。
27.温馨(wēn xīn)(形)温和芳香;温暖:~的春夜|~的家。
28.如火如荼(rúhuǒrútú)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语本《国语·吴语》),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29.亵渎(xièdú)<书>(动)轻慢;不尊敬:~神灵。
30.坦荡如砥(tǎn dànɡrúdǐ)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
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出自《白杨礼赞》)31.心无旁骛(xīn wúpánɡwù)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旁;另外的;骛:追求。
32.安详(ān xiánɡ)(形)从容不迫;稳重:面容~|举止~|老人~地坐在靠椅里。
33.芥蒂(jièdì)<书>(名)梗塞的东西,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经过调解,两人心中都不再有什么~了。
34.窒息(zhìxī)(动)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35.卷帙浩繁(juàn zhìhào fán)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卷帙:(名)书籍(就数量说)36.分道扬镳(fēn dào yánɡ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37.孕育(yùn yù)(动)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温床。
38.涟漪(lián yī)<书>(名)细小的波纹: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层层~。
39.褒贬不一(bāo biǎn bùyī)褒贬:(动)评论好坏。
40.诬蔑(wūmiè)(动)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造谣~。
41.明眸善睐(mínɡmóu shàn lài)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美目善于顾盼传情。
42.聘请(pìn qǐnɡ)(动)请人承担工作或担任职务:~教师|~专家指导。
43.侏儒(zhūrú)(名)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这种异常的发育多由腺垂体的功能低下所致。
44.尴尬(ɡān ɡà)(形)①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他觉得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实在~。
②(神色.态度)不自然:表情~。
45.邂逅(xièhòu)<书>(动)偶然遇见;不期而遇:他乡~。
46.跌宕起伏(diēdànɡqǐfú)(形)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乐曲~|文笔~47.婆娑(pósuō)<书>(形)①盘旋舞动的样子:~起舞。
②枝叶扶疏的样子:杨柳~|树影~。
③眼泪下滴的样子:泪眼~。
48.酝酿(yùn niànɡ)(动)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候选人名单|大家先~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
49.围追堵截(wéi zhuīdǔjié)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隐藏,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
比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围剿消灭。
50.深邃(shēn suì)(形)①深的;幽深。
(多指景色或环境):~的山谷。
②深奥,不易理解:哲理~。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摇曳(yè):摇荡2.白驹过隙(xì):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里一闪而过。
3.呜咽(yè):低声哭泣;(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4.汲取(jí):吸取5.惆怅(chóu chànɡ):伤感;失意6.自诩(xǔ):自夸7.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8.涕泗横流(sì):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非常悲痛。
9.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0.摩挲(suō):用手抚摩11.狼狈(bèi):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12.晶莹剔透(tī):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
13.履历(lǚ):个人的经历;记载履历的文件14.挑衅(xìn):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15.抑郁(yù):心有怨愤,不能诉说而烦闷。
16.翌日(yì):次日17.翩跹(piān xiān):形容舞姿轻快飘逸。
18.俯瞰(kàn):俯视19.粗犷(ɡuǎnɡ):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20.矜持(jīn):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21.酣然入梦(hān):形容甜美,畅快地入睡。
22.时髦(máo: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
23.蹒跚(pá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4.歉疚(jiù):觉得对不住别人,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
25.鳞次栉(zhì):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也说栉比鳞次。
26.池沼(zhǎo):比较大的水坑。
27.斟酌(zhēn)(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28.毛骨悚(sǒnɡ)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29.愚氓(ménɡ):愚蠢的人。
30.龟(jūn)裂:1.同“皲裂”2.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
31.秀颀(qí):美而高。
颀,高。
32.枯瘠(jǐ):枯瘦,瘠,(身体)瘦弱。
33.争妍(yán)斗艳:竞相比美。
妍,美丽。
34.迸(bènɡ)溅:向四外溅。
35.亵渎(xìe)(dú):轻慢;不尊敬。
36.消弭(mǐ):消除(坏事)。
37.驽钝(dùn):愚笨;迟钝。
38.惬(qiè)意:满意;称心;舒服。
39.邂逅(xiè)(hòu):偶然遇见;不期而遇。
40.瑕疵(xiá)(cī):微小的缺点。
41.惺忪(xīnɡ)(sōnɡ):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42.忐忑(tān)(tè):不安心神不定。
43.杀戮(lù):杀害(多指大量的);屠杀。
44.吞噬(shì):1.吞食2.并吞。
三.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危险的话,使听者感到惊恐。
2.走投无路:无路可走。
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3.眼花缭乱:因看到繁杂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4.茫然若失:心中茫然,像失掉了什么。
5.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又说又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
6.其貌不扬:形容人相貌平常或丑陋。
7.不屈不挠:指在压迫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
8.承前启后:承接前代的,开创以后的。
多用于事业.学术等领域。
9.神采奕奕:①形容人精神旺盛,容光焕发,风采动人。
②也指艺术作品生动感人。
10.骇人听闻:指是人听了非常震惊。
11.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12.轻妆淡抹:适度的化妆和修饰,并不刻意地去化浓妆,并不掩盖本来面目。
13.中西合璧:比喻由中国和西洋的精华组合成的美好事物。
14.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5.一唱一和:一人首唱一人应和。
原指彼此间诗文酬答,后也用来比喻相互呼应配合,多含贬义。
16.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17.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及其流利纯熟。
18.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
表示很奇怪,不明白怎么回事。
19.溢于言表:指感情、意愿在言谈中流露出来。
20.明察秋毫:原指视力好到能察辩秋天鸟兽的细毛。
后形容人精明,目光敏锐,能洞察一切。
21.一视同仁:原指对百姓同等看待。
后泛指不分厚薄.平等对待。
22.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办法。
23.其貌不扬:指长的不漂亮。
24.责无旁贷: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25.气势汹汹:形容声势凶猛,嚣张,含贬义。
26.鸦雀无声:形容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
27.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明白了。
28.不屑置辩:不值得辩论。
29.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相互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30.异想天开:指奇异的幻想不切实际。
也比喻想法离奇。
31.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纯属完美的地步32.趁热打铁:比喻抓紧时机,毫不拖延。
33.黯然失色:指相形见拙,仿佛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光辉。
34.驰名中外:声誉传扬国内外。
35.天涯海角:形容极遥远偏僻的地方。
36.言简意赅:语音简练,意思完备。
形容言谈,文章简明扼要。
37.物竞天择:用以说明人类社会生活或历史现象。
38.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的设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