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物 固定污染源实验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水质氟化物作业指导书

水质氟化物作业指导书

水质氟化物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T7484-1987)1含义及有关质量或排放标准1.1 氟化物含义氟化物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

有色冶金、钢铁和铝加工、焦炭、玻璃、陶瓷、电子、电镀、化肥、农药厂的污水及含氟矿物的污水中都常常存在氟化物。

1.2 氟化物(以F计)的地表水1、污水排放标准2-3单位:mg/L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2 分析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GB7484-87)2.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地面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氟化物。

水样有颜色,浑浊不影响测定。

温度影响电极的电位和样品的离解,须使试份与标准溶液的温度相同,并注意调节仪器的温度祉偿装置使之与溶液的温度一致。

每日要测定电极的实际斜率。

2.2 检测限检测限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的Nernst的限值,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含氟化物(以F计)0.05m g / L,测定上限可达1900m g / L。

2.3 灵敏度(即电极的斜率)根据Nernst方程式,温度在20~25℃之间时,氟离子浓度每改变10倍,电极电位变化58±1mV。

2.4 干扰本方法测定的是游离的氟离子浓度,某些高价阳离子(例如三价铁、铝、和四价硅)及氢离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有干扰,所产生的干扰程度取决于络合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氟化物的浓度及溶液的pH值等。

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于氟离子浓度的1/10时影响测定。

其他一般常见的阴、阳离子均不干扰测定。

测定溶液的pH为5~8。

氟电极对氟硼酸盐离子(BF4-)不响应,如果水样含有氟硼酸盐或者污染严重,则应先进行蒸馏。

通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以保持溶液中总离子强度,并络合干扰离子,保持溶液适当的pH值,就可以直接进行测定。

2.5 原理当氟电极与含氟的试液接触时,电池的电动势E随溶液中氟离子活度变化而改变(遵守Nernst方程)。

氟化物实验作业指导书

氟化物实验作业指导书

氟化物的测定1、方法依据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480-2009 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滤膜采集、氟离了选择电极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6 m3时,测定下限为0.9µg/m3。

3、测定原理已知体积的空气通过磷酸氢二钾浸渍的滤膜时,氟化物被固定或阻留在滤膜上,滤膜上的氟化物用盐酸溶液浸溶后,用氟离了选择电极法测定。

4、试剂和材料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了水或蒸馏水。

4.1盐酸溶液c(HCl)=2.5 mol/L:取1 000 ml水,加入20.8 ml盐酸(优级纯,p =1.18 g/ml,搅拌均匀。

4.2氢氧化钠溶液c(NaOH)=1.0 mol/L:称取40.0 g优级纯氢氧化钠,溶于水,冷却后稀释至1000 ml。

4.3氢氧化钠溶液c(NaOH)=5.0 mol/L:称取100.0 g优级纯氢氧化钠,溶于水,冷却后稀释至500 ml。

4.4磷酸氢二钾浸渍液:称取76.0 g磷酸氢二钾(KZHP04·3H20)溶于水,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

4.5总离了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4.5.1总离了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Ⅰ):称取58.0 g氯化钠,10.0 g柠檬酸钠,量取冰乙酸50 ml,加水500 ml。

溶解后,加氢氧化钠溶液(5.3) 135 ml,调节溶液pH值为5.2,转移到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标线,摇匀。

4.5.2总离了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LSABⅡ}:称取142g六次甲基四胺((CH2)6N4)和85 g硝酸钾(KN03), 9.97 g钦铁试剂(C6H4Na208S2·H20),加水溶解,调节pH至5~6,转移到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

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

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中氟化物的测定。

不能测定碳氟化物,如氟利昂。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氟化物(饮用水中添加的无机物)3类致癌物清单中。

氟化氢是主要的氟化物,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大气污染物,氟化氢是一种无色但是却有刺激性的气体。

氟化氢对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713,氟化氢易溶于水。

氟化物主要成分就是氟化氢,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氟化物对人体危害,主要使骨骼受害,表现肢体活动障碍,重者骨质疏散或变形,易于自发性骨折。

其次是牙齿脆弱,出现斑点、损害皮肤,出现疼痛、湿疹及各种皮炎。

氟化氢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引起鼻炎、气管炎,使肺部纤维组织增生。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氟化物排放日益增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排放,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测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一、测定原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测定原理主要是基于氟化物与铟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析出物,再用二甲基甲酰胺(DDA)溶解析出物量进行测定。

测定原理的具体过程如下:1. 氟化物与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通过将废气中的氟化物溶解在酸性介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铟离子,氟化钙在酸性介质中与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2. 沉淀析出:生成的沉淀会在溶液中析出,形成一种白色沉淀。

3. 沉淀的溶解:将沉淀与二甲基甲酰胺(DDA)混合,使其溶解,形成溶液。

4. 测定沉淀重量:通过测定沉淀的重量,再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求出氟化物的含量。

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pH计、分析天平等。

2. 试剂:硝酸铟溶液、二甲基甲酰胺(DDA)等。

三、操作步骤1. 样品的准备:将固定污染源废气样品收集到玻璃瓶中,同时记录收集的气体体积。

2. 溶解氟化物:将样品中的氟化物溶解在酸性介质中,其中酸性介质一般选用盐酸。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根据测定要求和样品性质合理选择酸的种类和浓度。

3. 沉淀生成:加入适量的硝酸铟溶液,使氟化物与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6. 测定沉淀重量:通过分析天平测定沉淀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四、质量控制在进行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仪器校准:对所用的仪器进行校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试剂的纯度检验:对所使用的试剂进行纯度检验,确保试剂的纯度符合要求。

3. 样品前处理:在收集样品之前,需要对收集设备进行清洗和烘干,以避免外部杂质的干扰。

氟化物作业指导书

氟化物作业指导书

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测定作业指导书1 原理空气中氟化氢和氟化物用浸渍玻璃纤维滤纸采集,洗脱后,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离子的含量。

2 仪器2.1 浸渍玻璃纤维滤纸:用镊子夹住滤纸,在浸渍液中浸渍10s,稍稍沥干,放在大滤纸上,于60~80℃下烘干;注意切勿烤焦!2.2 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2.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2.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2.5 塑料烧杯,50ml。

2.6 磁力搅拌器。

2.7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2.8 离子活度计或电极电位仪或精密pH计。

3 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3.1 盐酸(36%盐酸为12mol/l),ρ20=1.18g/ml。

3.2 氨水,ρ25=0.9g/ml。

3.3 浸渍液:溶解8g 氢氧化钠于水中,加入20ml丙三醇,用水稀释至1L。

3.4 盐酸溶液,0.5mol/L:4.2ml盐酸加水至100ml。

3.5 氨水溶液,6mol/L:取49ml氨水加水至100ml。

[计算公式=(已知浓度*配置体积*分子量/密度)/百分含量]3.6 指示剂:0.1g 溴甲酚绿和3ml 氢氧化钠溶液(2g/L)一起研磨均匀,用水稀释至250ml。

3.7 总离子强度缓冲液:称取59g 柠檬酸钠和11.6g 氯化钠,溶于水中,加入2ml 指示剂和11.4ml冰乙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40g/L)和盐酸溶液,使溶液pH约为5.8(呈蓝绿色),用水稀释至1L。

3.8 标准溶液:称取0.2210g 氟化钠(于110℃干燥2h),溶于水,定量转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贮存在塑料瓶中。

此溶液为0.10mg/ml 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0.0 g/ml 氟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2张浸渍滤纸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一、执行标准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 HJ480-2009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滤膜采集、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6m3时,测定下限为0.9μg/m3。

三、干扰及消除在测定体系中有Si4+、Fe3+、Al3+存在、其浓度不超过20mg/L时,产生的干扰可采用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来消除。

四、测定原理已知体积的空气通过磷酸氢二钾浸渍的滤膜时,氟化物被固定或阻留在滤膜上,滤膜上的氟化物用盐酸溶液浸溶后,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

五、仪器设备1、采样器:中流量采样泵,采样头带支撑滤膜的聚乙烯网垫,采样头有效直径为80mm,可以安装直径为92mm的滤膜。

2、离子活度计或精密酸度计:分辨率为0.1mV。

3、氟离子选择电极:a 测量氟离子浓度范围:10-1mol/L~10-6mol/L。

b 测定曲线斜率,在t℃下,为(54+0.2t)mV。

4、甘汞电极:盐桥溶液为饱和氯化钾。

5、磁力搅拌器:具聚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6、小型超声波清洗器。

7、聚乙烯塑料烧杯:100ml。

8、聚乙烯塑料瓶:100ml、1000ml。

六、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蒸1、盐酸溶液c(HCl)=2.5mol/L:取1000ml水,加入20.8ml盐酸(优级纯,ρ=1.18g/ml),搅拌均匀。

2、氢氧化钠溶液c(NaOH)=1.0mol/L:称取40.0g优级纯氢氧化钠,溶于水,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3、氢氧化钠c(NaOH)=5.0mol/L:称取100.0g优级纯氢氧化钠,溶于水,冷却后稀释至500ml。

4、磷酸氢二钾浸渍液:称取76.0g磷酸氢二钾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

5、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1)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 Ⅰ):称取58.0g 氯化钠,10.0g柠檬酸钠,量取冰乙酸50ml,加水500ml。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气污染物,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化工厂、矿山、焚烧厂等,这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释放大量的氟化物。

而氟化物一旦进入大气中,不仅会对植被生长和土壤质量造成一定危害,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浓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氟化物的排放量,对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监测方法,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浓度,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2 研究目的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含量和排放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氟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1. 确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浓度水平,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具体来源和排放途径,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氟化物的排放量。

3. 探究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在大气中的行为规律,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 改进和优化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测定方法,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 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预防氟化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危害,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环境监测是保护我们环境的有效手段,而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

研究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氟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氟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1、有关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

工业废气排放标准:详见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m3表1 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2、监测方法
HJ480-2009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质控要求
3.1 平行样
3.1.1密码平行:现场采样时抽取10%样作为密码样,合格率85%以上。

3.2 三点标定。

3.3将原始测定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及时填写在原始记录本上,对原始记录及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审核并签字。

4、注意事项
不得用手指触摸电极的膜表面,为了保护电极,试份中氟的测定浓度最好不要大于40mg/L。

如果电极的膜表面被有机物等沾污,必须先清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清洗可用甲醇、丙酮等有机试剂,亦可用洗涤剂。

例如,可将电极浸入温热的稀洗涤剂(1 份洗涤剂加9 份水),保持3 分钟~5 分钟。

必要时,可再放入另一份稀洗涤剂中。

然后用水冲洗,再在(1+1)的盐酸中浸30 秒,最后用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水分。

长期不使用直流供电,请将仪器内置电池取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批:
修订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化物的测定
1、方法依据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 67-2001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中氟化物的测定。

不能测定碳氟化物,如氟利昂。

3、测定范围
当采样体积为150L时,检出限为6×10-2mg/m³;测定范围为1~1000mg/m³。

4、测定原理
使用滤筒、氢氧化钠溶液为吸收液采集尘氟和气态氟,滤筒捕集尘氟和部分气态氟,用盐酸溶液浸溶后制备成试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当溶液的总离子强度为定值而且足够大时,其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的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5、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5.1盐酸(HCL):ρ=1.18g/ml。

5.1.1盐酸溶液0.25mol/L:取21.0ml盐酸(5.1)用水稀释到1000ml。

5.1.2盐酸溶液1.0mol/L:取84.0ml盐酸(5.1)用水稀释到1000ml。

5.2氢氧化钠(NaOH)
5.2.1氢氧化钠溶液0.3mol/L:将氢氧化钠(5.2)12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做为吸收液。

5.2.2氢氧化钠溶液1.0mol/L:将氢氧化钠(5.2)40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5.3氟化钠标准贮备液1.000mg/ml:称取0.2210g氟化钠(优级纯,于110℃烘干2小时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溶解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在冰箱内保存,临用时放至室温再用。

5.4氟化钠标准溶液:将氟化钠标准贮备液(5.3)用水稀释成2.5μg/ml、5.0μg/ml、10.0μg/ml、25.0μg/ml、50.0μg/ml、100.0μg/ml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

上述溶液均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5.5溴甲酚绿指示剂0.1g/100ml:称取100m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少量1+4(V/V)乙醇研细,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1+4(V/V)乙醇定容至标线。

5.6总离子强度缓冲液(TISAB):称取59.0g柠檬酸钠(Na2C6H5OH·2H2O),20.0g硝酸钾(KNO3),置于1000ml烧杯中,加300ml水溶解,加溴甲酚绿指示剂(5.5)1ml,用盐酸(5.1)(约11ml)调节至溶液刚刚转变为蓝绿色为止,此时pH为5.5左右,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6、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和:
6.1烟尘采样器。

6.2烟气采样器。

6.3氟离子选择电极。

6.4饱和甘汞电极。

6.5磁力搅拌器,用聚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6.6大型冲击式吸收瓶,250ml,刻度。

6.7多孔玻板吸收瓶,刻度。

6.8聚乙烯塑料烧杯,50ml、150ml。

6.9离子活度计或精密酸度计(0.1mV)。

6.10小型超声波清洗器。

7、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7.1样品的采集
污染源中尘氟和气态氟共存时,采用烟尘采样方法进行等速采样,在采样管的出口串联三个装有75ml吸收液的大型冲击式吸收瓶,分别捕集尘氟和气态氟。

如污染源中只存在气态氟时,可采用烟气采样方法,在采样管出口串联两个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5~2.0L/min的流速采集5~20min。

采样管与吸收瓶之间的连接管,选用聚四氟乙烯管,并应尽量短。

注:连接管也可使用聚乙烯塑料管和橡胶管。

采样点数目,采样点位置设置及操作步骤,按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有关规定进行。

采样频次和时间,按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有关规定进行。

7.2样品的保存
采样结束后,将滤筒取出,编号后放入干燥洁净的器皿中,并按采样要求,作好记录。

吸收瓶中的样品全部转移至聚乙烯瓶中,并用少量水洗涤三次吸收瓶,洗涤液并入聚乙烯瓶中,编号作好记录,采样管与连接管先用50ml吸收液(5.2.1)洗涤,再用400ml水冲洗,全部并入聚乙烯瓶中,编号作好记录。

样品常温下可保存一周
8分析步骤
8.1校准曲线的绘制
取6个50ml聚乙烯烧杯,按表1配制标准系列,也可根据实际样品浓度配制,不得少于6个点。

在聚乙烯烧杯中各放入一根搅拌子,加入三滴溴甲酚绿指示剂(5.5),用盐酸溶液(5.1.2)调节pH值,使溶液刚刚变为蓝绿色为止(此时溶液的pH值为5.5左右),加TISAB溶液10.00ml,加水使总体积为40.0ml。

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插入按要求已清洗好的氟离子选择电极及甘汞电极;从低到高浓度依次测定。

每个样品搅拌数分钟,待读数稳定后(即每分钟电极电位变化小于0.1mV),停止搅拌,静止1min读取毫伏值。

用半对数坐标纸,以等距坐标表示毫伏值,对数坐标表示氟含量(μg),绘制校准曲线,或作直线回归,取得回归方程。

电极的实际斜率:温度在20~25℃之间,氟离子浓度每改变10倍,电极电位变化(58±2mV)。

8.2样品的测定
8.2.1气态氟样品测定
8.2.1.1将吸收瓶中的样品进行定容后测定。

根据浓度大小移取适量(5~15ml)样品于50ml聚乙烯烧杯中,放入一根搅拌子,加入三滴溴甲酚绿指示剂(5.5),在搅拌下滴加盐酸溶液(5.1.2)或氢氧化钠溶液(5.2.2),使溶液刚刚转变为蓝绿色(此时溶液的pH值为5.5左右),再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5.6),加水使总体积为40.0ml。

以下测定同校准曲线的绘制(8.1),读取毫伏值后,可在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氟含量(μg)。

或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氟含量。

测定样品时与绘制校准曲线时温度之差不应超过±2℃。

8.2.1.2将采样管及其连接管的冲洗液进行定容后测定,测定同(8.2.1.1)。

8.2.1.3空白值测定
移取与样品等量的氢氧化钠吸收液(5.2.1)于50ml聚乙烯烧杯中,加入0.5ml 氟化钠标准溶液(10.0μg/ml),测定同(8.2.1.1)。

计算出的氟含量应减去5μg。

8.2.1.4 8.2.1.1与8.2.1.2测定的氟含量之和减去空白值为气态氟含量(μg)。

8.2.2尘氟样品测定
将超细玻璃纤维滤筒剪成5×5mm小块,置于150ml聚乙烯烧杯中,加入50ml 盐酸溶液(5.1.1),用超声波超30min或用聚乙烯棒充分搅动放置3h后用定性滤纸滤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聚乙烯烧杯及滤筒残渣5~6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转移至聚乙烯瓶中。

根据浓度大小移取适量(5~15ml)试样于50ml聚乙烯烧杯中,放一根搅拌子,加入三滴溴甲酚蓝指示剂(5.5),在搅拌下滴加盐酸溶液(5.1.1)或氢氧化钠溶液(5.2.2),使溶液刚刚转变为蓝绿色(此时溶液的pH值为5.5左右),再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5.6),加水使总体积为40.0ml,以下测定同(8.2.1.1)。

8.2.3空白样品 取同批号空白滤筒(至少2支)同(8.2.2)方法处理。

制备成空白滤筒试样,按尘氟试样(8.2.2)方法处理,制备成空白滤筒试样,按尘氟试样(8.2.2)进行测定,计算出空白滤膜的氟含量d (μg )。

注:滤筒的空白值要均匀,本底值要低。

9计算
9.1浓度的计算
9.1.1气态氟和尘氟浓度
气态氟浓度:()nd
a t 31
/mg V V V W m F c ⨯⨯=-
,气
空白滤筒氟含量:(
)a
t
V V W d ⨯=g μ 尘氟浓度:()
nd
a t V d V V W m F c 1/mg 3⨯⎪⎪⎭⎫ ⎝⎛-⨯=-
,尘 式中:
W -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中氟含量,μg; V t -样品溶液总体积,ml ;
V a -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体积,ml; V nd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

V nd 的换算参照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中的第10部分(采样体积计算);
d -空白滤筒的氟含量,μg 。

9.1.2总氟浓度:
尘气总c c +=c
9.2排放速率的计算
根据GB/T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条款确定排放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