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新城概念规划方案和总体城设计方案
长江新城规划辅助决策“一张图”系统建设

长江新城规划辅助决策“一张图”系统建设
王明;谭仁春;彭小婷;段梦梦;毕仁敏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
【年(卷),期】2022(20)9
【摘要】为了解决长江新城在规划建设管理起步阶段面临的基础现状信息分散、规划辅助工具缺乏、成果评估方式单一等问题,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支撑保障能力,以GIS技术为核心,采用“一张图”的设计理念和基本架构,结合城市规划决策的现实需求,设计并实现了长江新城规划辅助决策“一张图”系统,实现了对各类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的集成管理;并针对长江新城的规划编制与评估、土地开发与利用、招商引资与落户、产业布局与规划、城建计划与实施等实际业务需求,提供了相应的空间决策和辅助支持,有效提升了长江新城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页数】5页(P72-76)
【作者】王明;谭仁春;彭小婷;段梦梦;毕仁敏
【作者单位】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北仑区规划一张图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基于"规划一张图"的规划审查应用开发要点r——佛山市禅城区、顺德"规划一张图"建设实践
3.城市建设决策系统
构建设想——绍兴“规划一张图”系统管控记事4.共绘"一张图"下好"一盘棋" ——柳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略记5.浅谈多层次规划一张图与数据更新的实践与探索——以杭州余杭区规划一张图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写了关于“长江新城”起步区的提案

26武汉文史资料 2018年第7期我写了关于“长江新城”起步区的提案2017年1月7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同志来江岸区调研。
这是他来湖北省、武汉市任职的第五天,所调研的第一个区。
区委主要负责人汇报江岸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时,建议市级部门加大对谌家矶和幸福湾地区规划支持力度。
陈书记饶有兴趣地问“是不是临长江”“面积有多大”“现有建设密度高不高”“城中村改造推进难不难”等,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陈书记说,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江岸还有10多平方公里的空间“留白”,很难得。
他又说,昨天还请教了规划方面的专家,全市版图范围内有没有紧邻长江、目前开发强度不大、面积在20平方公里左右,适合下一步城市品质再造、功能提升的地方。
现在看来,“得来全不费功夫”,江岸就有。
还说,本月底召开的市党代会将要部署“统筹提高城市发展水平”问题。
作为区级班子成员,我列席了本次调研。
陈书记的这些插话没有见诸报端。
但我感觉到,谌家矶和幸福湾地区的“留白”,是江岸发展明显的空间优势,或许会在武汉新一轮发展中得到体现。
1月22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陈一新书记作了题为“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的工作报告。
明确提出“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这是武汉提升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重点围绕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这是“长江新城”概念的首次提出。
“长江新城”一经提出,立刻产生引爆效应。
一时间,武汉成为海内外广泛关注的重点。
市民们普遍认为,武汉要走向国际◇ 汤维钧27武汉文史资料 2018年第7期化,需要一张世界级名片。
专家学者认为,长江是大自然馈赠给武汉的最特别的礼物,有必要充分挖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就武汉未来。
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

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近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长江新城的规划建设成为了重要议题之一。
长江新城的选址方案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当前城市发展背景随着对武汉城市功能布局的不断调整,长江新城的规划已成为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一环。
在选择合适的选址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当前城市发展背景有所了解,以便更准确地把握长江新城的发展方向。
2. 选址方案一:江滩区域长江新城选址方案一是选择江滩区域作为新城的建设区域。
江滩区域位于武汉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同时还具备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这个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长江资源,打造一个以江景为主题的现代化城市。
3. 选址方案二:周边郊区长江新城选址方案二是选择周边郊区作为新城的建设区域。
这些郊区地处城市边缘,发展空间较大,资源相对丰富。
选址在郊区可以避免与现有城市功能发生冲突,并为新城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4. 选址方案三:旧城改造区长江新城选址方案三是选择未来城市发展中的旧城改造区进行规划建设。
通过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旧城与新城的有机衔接。
这个方案将推动城市功能的优化升级,使得长江新城的发展能够更加有内涵。
5. 选址方案四:现有城市延伸区域长江新城选址方案四是选择现有城市的延伸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将新城与现有城市区域进行有效连接。
这个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城市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减少新城的建设难度,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
6. 选址方案综合比较与分析在对以上四个选址方案进行比较与分析后,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和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各个方案的优劣势做出最终决策。
在不同的选址方案中,可以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通过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进行协调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长江新城。
7. 策略与建议针对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的决策,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 充分调研和评估各个选址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交通规划等;- 优化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长江新城;-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推动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化和提升,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增强整体发展实力。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总则1、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武昌世界城光谷步行街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扶梯和电梯
商业第一守则,顾客永远是上帝。 在走路这回事上,也一样要顺着顾客走路的习惯, 只有可以顺利折返的路,人们才有兴趣放心的逛下去。
世界城一期,共有110多部各类电梯,其中垂直观光电梯4 部,垂直客梯9部(其中酒店式公寓8部),货梯9部,自动 扶梯91部。
双首层
传统商业步行街,必经一层才能上二层,管它楼梯还是电梯,大家多懒得 抬腿,多绕些路,二楼门点,往往比一楼冷清。 世界城首创双首层概念,光谷附近,地面起伏,步行街就势,许多坡道高 度已达建筑两层,加上许多精心布置的自动扶梯,人流不经意间,从街面 直上二层。 步行街最西端,设有主题广场,带一个斜坡,直接通向商场二楼。往西走 150米,可以看到商场另一个出入口,这里地势要高,进去就是商场二楼。 游走多层建筑间,人们一样很轻松。
一条街和一个城市的未来
一条街和一个城市的未来 改变的不止是光谷和鲁巷,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每天都在快速地发展。 近年来武昌经济快速发展,以光谷为代表,主要经济指标将年均增长25%以上,工 业总产值2010年达到1500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近700个亿,占当年武汉生产总 值的三分之一强。 总投资逾100亿元中芯国际园区动工了; 政府投入30亿元,光谷步行街、光谷软件园等10大基本建设项目启动了; 新武汉火车站也落户武昌了。 武昌,这个历来是华中及长江中游地区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的城市,现在已经成为 500万人口、50多所高校、光学生年消费额就达200亿的商业大蛋糕。光谷这个科 技新城,也在每年近十万的新增人口催动下,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居住之城。 产业崛起,但是武昌一直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商业中心。长江一桥落成后,码头经济 没落,武昌传统的司门口商业中心,沿着长江一桥的指向往街道口、中南等地延伸; 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这里没有形成吸引武昌人的中心,每到周末人们还是往汉口 去消费。 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日益不堪重负。武昌人去汉口消费的成本越来越高,也 许只是买一件小小东西,都要花去大半天的时间。武昌城市“短板”突显。 经济学上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武昌商业功能的不足,好比一个木桶缺了 一块木板,导致里面的水装不满一样,武昌的城市发展水平就很难提高。 现在,武昌市民念叨多年的光谷步行街终于展现在眼前,在关山街这条曾经辉煌的 旧国道上,一条全新的步行街正拔地而起。
长江新城规划方案-更新版

长江新城规划方案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向外拓展,形成了城市群现象。
其中,规划精细、发展迅速的城市群无疑是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长江新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城市群。
长江新城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崛起的接口地带,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本文将介绍长江新城规划方案,旨在为该区域的顺利发展提供提案。
总体规划基本情况长江新城总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城市。
规划区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涉及南京、合肥、武汉、长沙、重庆等多个省份,跨越10个重要的经济区间。
规划目标长江新城的规划目标是要打造成为一个以新型城市体系为核心,具有国际化视野、高科技含量、绿色生态、文化多元等特点的现代化城市。
其主要目标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繁荣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物资流通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具有高效服务的智慧城市规划原则为了实现上述规划目标,长江新城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建设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经济适度的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布局城市中心区长江新城的城市中心区总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
该区域将是城市的行政、商业、文化等重要功能区,包括市政府办公区、商业中心区、文化娱乐区、创业孵化区等。
该区域可带动周边的城市发展,成为长江新城的核心。
新型产业区长江新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研发等新型产业,以此带动整个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
新型产业区的规划范围包括整个城市边界以内的区域。
特别是南部、东部和西部这些地区,应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生态绿色区长江新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在规划中,应大力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绿色区的规划范围包括城市边界以外的区域,以构建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带领全国发展生态文化。
城市交通长江新城的城市交通包括市内公共交通和城际公共交通两种。
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0一二年七月十六日目录前言 (1)一、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2)二、规划主要依据 (2)三、基础资料收集 (4)四、规划编制内容 (13)五、主要技术要点 (15)六、成果要求 (21)七、附件(仅供参考) (23)前言1、工作背景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三届人代会的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6个新城区构筑中心区域明确、中心镇和特色镇为支撑、中心村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要求,科学指导和有序推进6个新城区的城乡统筹建设,积极促进新城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市政府要求开展《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2、工作目的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武汉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为指导,参考《武汉市城乡建设统筹规划》研究成果,结合各新城区发展战略规划等相关规划,落实市、区“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村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打造特色鲜明的重点镇和中心镇、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推进措施为重点,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工作思路根据《关于做好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以下为《通知》),本项工作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市新城办会同市新农办和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编制完成后由市新城办组织市新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讨论通过后印发各区;然后,各新城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最后,由市新城办会同新农办和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
4、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主要用于指导各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各新城区在编制规划时应遵循本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充规划内容。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本规划是武汉市第7轮总体规划,上一轮是1996-2020。
由市规划院完成,2004年就开始编制了,这个版本也不算是最终版本,毕竟发展形势太快,比如轨道交通又重新修编了。
最终版本应由市人大通过,再报国务院通过。
文中的黑体字是强制性规划。
总则一、编制背景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武汉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建设部批准,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3.总体规划本着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突出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促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3)培育和提升金融商贸、科教文化、交通物流和通信信息产业功能,形成系统完整、特色突出、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功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多元化服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注:此表填写完成后 E-mail cjnewtown@ 邮箱,随本表请附申 请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资质证书(如果有)。注明“武汉长江新城概念规划方 案征集”。此表须发送 Word 版和盖章或签字的 PDF 扫描版。 Notes: Upon completion of this Application Form, please email it along with a copy of applicant’s business license and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if any) to cjnewtown@ (email box), and mark the Email Subject with “Application for Overall Conceptual Planning Program of Wuhan Changjiang New Town Project”. This Form shall be made in WORD format and scanned version of PDF format signed or stamped.
附件: Appendix:
武汉长江新城咨询建议及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申请人报名表 Consulting Proposal and Overall Planning (Conceptual) Program Application Form
项目和内容 Items and contents 单位注册名称 Registered name: 国别 Country: 法定代表人 Legal representative: 公司注册地址 Registered office address: 商业登记/营业执照登记证编号 Business registration/business license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number: 法人性质: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其它 Nature of legal entit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partnership/others 规划/设计资格或资质的种类/级别 Type/Class of planning/design qualification or certificate 本项目联系人: Contact person: a. 姓名 a. Name: b. 职务 b. Title: c. 电话 c. Tel.: d. 移动电话 d. Cell phone: e. 电子邮箱 e. Email: f. 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 f. Mailing address/postal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