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国画篇之《芥子园画传》龙谷大学藏本(山水篇)欣赏

国画篇之《芥子园画传》龙谷大学藏本(山水篇)欣赏《芥子园画传》为王概所临摹,李渔作序并刊行,历经三年最后完成。
此书摹绘精到,镌刻工整,能与其匹配的书世上难找,早已流行海内,凡是画家手中都藏有一册。
此书成于康熙十八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
原版初印本无法获得,而作坊辗转翻刻的版本,又难免存在讹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想获得善本实在不容易见到。
巢勋为张子祥先生入室弟子,时常与其师谈起《芥子园画传》的高妙,打算依据先生收藏的善本,重新校对刊行。
没有完成,而子祥先生去世。
如今先生的后代益卿、茂才,能够完成先辈志愿,将此书交付石印。
巢勋及王松堂求我作序,我对绘画属于门外汉,不知道怎么作序?不过松堂及巢勋的要求,不敢推辞,于是依据自己的见闻,收集整理成篇作为答复。
画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据我所知,最早的应该是南齐谢赫的《画品录》,品评画家优劣,自陆探微以下共二十七人,分为六品,各作评语。
画家所谓的六法最早出现在此书。
其次是陈姚最所撰的《续画品》,继谢赫《画品》之后而作。
书中收录凡画家二十人,加以评论,共十六篇。
只按照时代叙述而不分等级,与谢赫《画品》体例不同。
再次是《贞观公私画史》,为唐裴孝源所撰。
此书虽然以《贞观画史》为名,其实所收录的都是隋代官库收藏的作品,画家也截止到隋杨契丹,记录的只是隋代藏品到唐代贞观初年还保存的作品。
前面列举作品的名称,后面列举作者的姓名,根据《梁太清目》记录的有无而分别标注在下面。
想考证隋以前名画最早的目录只有此书。
张彦远所作《历代名画记》,前三卷都是画论,四卷以下都是画家小传、逸闻佚事,引据繁富,大多可以用来考证,不只是品评作品而已。
《唐朝名画录》为唐朱景玄所著,所录画家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神品、妙品、能品各分三等,逸品则不分等。
画家所谓的逸品从朱景玄开始。
又有《画山水赋》并且附录《笔法记》,相传为唐荆浩所撰。
然而词句艰涩难懂,可能是出于他人所依托,由于流传时间久远,而且所论画法时有可取之处,所以也能流传至今。
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一场奢华的艺术盛宴明日开启!

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一场奢华的艺术盛宴明日开启!凛冬已至,万物伏藏,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季节,我们为您献上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明日,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北京嘉里大酒店盛大开启,12月18日至19日预展,20日至21日拍卖。
本季秋拍共甄选2000余件艺术臻品,16大专场,为您全方位呈现古今意趣,展衍文化艺术精髓。
今诚邀众藏友同赴这场文人雅士情之所系的艺术盛会,期待您拨冗莅临,共襄盛举!专场精品预览中国书画版块,共遴选出527件拍品。
包含《中国书画》、《新芽③》、《心源》、《至美圣佳》专场以及《曾谙》专场中的部分拍品。
《中国书画》专场拍品114件。
“同一藏家提供——毛润添先生上款”专题涵盖黄慎、郑板桥、李可染、启功、刘海粟、董寿平、吴作人、萧淑芳、黎雄才、关山月、高剑父、唐云等一批古代、近现代大师作品。
另有拍品张大千《江山帆影》,1969年出版于纽约文化中心《张大千画展》;石鲁《行书》出版于1985年《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四周年纪念展展览画册》;亚明《十万坪》出版于1979年《三湘四水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95张大千《江山帆影》92×62cm 约5.1平尺著录:《张大千画展》图版14,纽文化中心,1969年。
展览:“张大千画展”,纽约文化中心,1969年。
备注:曾克端题签。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296?石鲁(1919-1982)《行书》立轴?水墨纸本展览:中国书画文房四宝展—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四周年纪念展,北京荣宝斋、北京燕京画社联合主办,1985年,香港。
80×44 cm.?31 1/2×17 3/8 in.?约3.2平尺估价RMB: 300,000-500,000304 亚明(1924-2002) 《十万坪》镜心设色纸本出版:《三湘四水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12月,第50页。
说明:附徐纯原题跋照片。
卓然见高枝

是的,我是第一次见桂旗先生的工笔,却是一见即刻喜欢。仿佛是连 通了身体里某个不易觉察的点,“啪”一声就亮了,就挪不开脚了。你看 那灼灼梨花白,像是一阵风就能展翅飞走,岑参说胡天八月的飞雪好似“千 树万树梨花开”。杜甫倒好,非说三月雪是多情种子,为着春天易逝,留 下陪伴梨花。再想不到忧国忧民的子美先生还有这样浪漫的一面。好的画 作必得配有意味的题款才算是珠联璧合。金农先生、白石老人是此中高手。 桂旗先生的这几个题款也让人玩味不已。
《花木四帧》 四条屏 许桂旗 / 作
7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文人雅趣
卓然见高枝
文 董慧慧
“秋风来了,严寒早,杀尽草花多少。静直曲池芳,连夜新霜,留得 一年风景,清露冷莲房。”果然是秋天了,霜已下,风一吹,木叶纷纷零 落。百花尽都凋谢,唯有池塘里的荷花还在。经过一个夏天的喧嚣,此刻, 荷花凌然静立,荷叶斑驳,有通透深厚的美。莲房饱满莹润,似一位看破 红尘的禅者,肃然冷静。我们知道,秋以后是漫长的冬日,莲子,就在这 严寒中积蓄力量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3
文人雅趣
许桂旗
1969 年生于山东省乳山市,现居济南市,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工 笔学会会员,山东书画学会会员。绘画作品主要学习于非闇、陈之佛及宋人等名家笔法。 自 1992 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后,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深受画坛好评。1994 年参加济南健龙杯书画大赛获金奖,2001 年在深圳举办书画联展,2005 年应邀赴马来 西亚举办书画交流展,作品被马来西亚美术馆收藏,2006 年作品被北京会议中心收藏, 2007 年参加莱芜书画博览会获金奖。近年来,作品一直广受关注,被列为当代最具收藏 投资价值的国画家。
书画收藏与鉴赏

书画鉴赏与收藏兜底润祥(上)
如今的社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因此书画收藏成为众多藏家的心头好。
古人有云:“乱世藏黄金,盛世收古玩。
”自古以来书画等古玩的收藏与时代环境紧密相关。
但是要怎样鉴定一幅书画作品是否有收藏价值呢?兜底润祥给大家普及一下书画鉴赏与收藏需要关注的几方面。
第一是书画的画工:画家的作品能反映出画家的成就。
画面的形象是画工的具体体现,兜底润祥鉴赏一幅作品的好与坏、值得收藏与否,画工的主观影响占大数。
第二是作品中的书法:中国书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其中最不同的就是中国画中的书法。
中国画中常有诗句出现,而诗句却是书画作品画龙点睛之比,它使画生色不少。
而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通过鉴赏作品中的书法是否精进可窥作者功底。
第三是书画作品中的印章: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如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章、鉴证印章等。
在收藏鉴赏的过
程中,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价之列。
在古画当中,一般会有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鉴赏出作品的真伪。
第四是书画作品的装裱:中国书画的的装裱与众不同,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种。
纸裱粗犷,绫裱精细。
裱边的颜色、接驳、裱工等个个细节有特殊的讲究。
第五是作品的内涵:兜底润祥欣赏书画不独鉴赏表面功夫,更着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鉴赏,加上对功力、布局、学识、人品、诗句印文等几方面的鉴赏,就可以确定一幅书画是否值得收藏。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510(海上画派张大千人物两千篇之17)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510(海上画派张大千人物两千篇之17)张大千喜好以高士为题材作画,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
无论是早年的俊逸秀美、中年的精工富丽,还是晚年的沉郁朴拙,都令人感慨其人物画创作兼具古今的眼界、深厚扎实的传统基础,折服于其笔下人物清丽雅逸的名士风度。
1 梧桐高士立轴 1941年作2 蕉荫避暑设色纸本 1941年作3 东坡玩砚立轴 1943年作4 蕉荫高士设色纸本 1941年作款识:辛巳十二月,仿吾家上元老人笔,似圣邻仁兄正之,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芭蕉高士类的画是张大千发挥才华的重心所在,他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由学石涛,八大山人,徐渭而登堂入室,尤其不遗余力地追摹石涛和徐谓。
与此同时,他吸取石溪,渐江,明四家及董其昌的长处,融为一体,在水墨人物和花鸟方面奠定了根底。
此幅蕉荫高士作于1941年12月,这一年大千正赴敦煌,除壁画临摹以外的画作很少,此画即作于这个时期,殊为可贵。
画面构图上松下紧,近处山坡平缓,一个高士缓步前行,芭蕉叶用笔墨简括,开张有势,浓淡变化丰富,并以浓墨勾蕉脉,富有层次感。
5 蕉荫高士设色纸本 1941年作款识:野人无帐幄,爱此绿参差。
履庄仁兄正之,辛巳夏日,写于敦煌莫高窟,蜀人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6 高士听松图立轴设色纸本题识: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便忘还。
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
宋(唐)僧皎然句。
大千居士爰。
《高士听松图》是张大千根据唐朝时期最著名的诗僧、茶僧皎然的名篇诗句“戏题松树”所创作的一幅情景人物画精品。
皎然和陆羽,同被誉为中国茶道的创世之祖。
皎然,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造诣深厚,堪称一代宗师。
皎然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禅茶道”的探路者。
著名国画家瞿学鸿庆世博山水画邮票在日本发行

著名国画家瞿学鸿庆世博山水画邮票在日本发行2010年05月24日17:56 来源:人民网世界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东京中国书画院院长魏来五道主持会议人民网北京5月24日电京城五月,繁花似锦。
阳光灿烂乐开怀,柳絮飘舞传喜讯。
5月23日上午,著名国画家瞿学鸿庆世博山水画邮票在日本发行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羊坊店路的东方博古四层温州博古斋举行。
新闻发布会由世界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东京中国书画院院长魏来五道主持。
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花鸟画研究室主任邢少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李毅,著名书画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罗序伦,中国国际中老年艺术节组委会秘书长赵有才,特型演员、毛泽东主席扮演者商清瑞等到会祝贺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人冯远先生亲笔题写了贺辞:“祝贺瞿学鸿山水画作品纪念邮票发行——中国文联冯远,2010年5月18日。
”邢少臣主任在讲话中说,这不仅是瞿画家本人的光荣,也是中国人的光荣,我们为他高兴,特地来表示祝贺。
德高望重的慈善书画家罗序伦先生则当场赋诗词以贺:“方寸之间有天地,神州山水谁人赐,瞿君丹青垂异国,弘我中华长志气”。
魏来五道院长介绍了瞿学鸿副院长的艰苦努力和杰出成就,并高度评价瞿学鸿的山水画:绿树如绿雾,青山生白云,石丈有芳姿,此君无俗气,青山间碧溪,其中多佳趣。
为追求气韵生动的最高境界,画家自然不忽视谢赫六法,特别是在经营位置上他有不少独特见解,比如重视黄金分割律的分割法规,你进我退,揖让有致,曲直对比,远近相间,他都计从心出,下笔有由,应物象形,做到妙契自然,传移模写,结构天成。
瞿学鸿笔下的一推一挽,一开一合,一收一放,卷舒苍翠,疏密有致地泱然演绎成生机勃勃的宇宙。
让观者心随白云流水,飘渺游荡,以生命之眼去抚摩万物,以生之灵气去吞吐大荒。
大自然造化与人类构成了回环互动的关系,这正是其作品感人之处。
魏来五道院长用日语朗读了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发行人黑濑道子女士的贺电:“为了纪念上海世界博览会,瞿学鸿先生杰出优秀的六幅作品印制成了日本邮票,我从心底里表示感动与敬佩,祝贺他今后更加活跃取得更大成就。
留青竹刻参考书目

留青竹刻参考书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留青竹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留青竹刻是用竹片雕刻的一种技艺,常见于中国各地的古建筑、书画、家具等艺术品上。
留青竹刻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被誉为“竹之花”,传承至今,依然受到世人的青睐。
想要学习留青竹刻技艺,首先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领。
在这里,我整理了一份关于留青竹刻的参考书目,供学习者参考。
1.《竹刻技艺》作者:孟河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本书是留青竹刻技艺的入门书籍,介绍了竹刻的工具、材料、技术、设计等基础知识,适合初学者阅读。
2.《中国竹刻大观》作者:田伟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本书是留青竹刻艺术的全面介绍,收录了大量精美的竹刻作品,对竹刻的历史、流派、艺术风格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是学习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3.《留青竹刻技法》作者:许云翔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本书从留青竹刻的技法入手,介绍了竹刻的基本操作步骤、常见技巧和注意事项,为学习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导。
4.《竹刻设计与创作》作者:刘建平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本书从设计视角出发,系统讲解了竹刻作品的构图、风格、色彩等设计要素,帮助学习者提高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5.《竹韵》作者:王明磊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本书通过一些精心挑选的竹刻作品,展示了留青竹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习者对竹刻的兴趣和热情。
除了以上列出的书目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参加留青竹刻的培训班、展览会等活动,亲身感受和学习竹刻的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留青竹刻的技艺,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为中华文化的传统艺术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以上书目仅为参考,具体选择可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篇示例:留青竹刻参考书目是指在竹片上使用特殊的工具刻画出精美的图案或文字,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形式。
书画的经济价值如何判断

书画的经济价值如何判断书画的经济价值如何判断?书画自古就有,经过千年的发展,有久远的历史,在历史之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历史赋予了他独特的文化韵味,所以,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喜爱书画,无不想要收藏到一幅好的书画,但是好的书画千金难求,而且现今书画市场纷乱,如何确定一幅画是否值得收藏,是一个难题,以及如何确定书画的经济价值也是一个难题,不确定书画的经济价值,就不知道书画是否值得收藏。
一是要看书画本身的艺术水准高低。
艺术是书画的生命,艺术性高深的作品价值就高,大家的作品就比一般书画家的作品价值要高。
王兆祥四尺横幅书法作品《长乐无极》长乐无极,意思为长久快乐,无穷尽。
该书法笔画粗细一致,饱满圆润,章法十分自然,严谨,一气呵成,气息十分流畅,而且字的意思非常美好,此幅书法作品挂在卧室很合适。
王兆祥,男、1948年生,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
市委党校教育管理系。
作品多次在全国多种比赛中获奖。
在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军事博物馆、中央美院和一些地方省市展览。
二是要看书画所处的经济环境好坏。
社会昌盛,经济繁荣,收藏就热,收藏的人就多,收藏品的价格就高。
三是要看书画作品珍稀与否。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书画也是如此,珍品书画,稀有品种价格就高,名人大家的精品佳作越少价格越昂贵。
李传波六尺对开横幅书法作品《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名篇,上阕描写的是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是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抒发了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此幅作品行云流水般地书写出了诗词的那种气势和气魄。
此书法,虚实结合,浓淡有致,该书法不难看出,它的气韵和启功大师非常之近,可见李传波老师的功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凡的境界。
此幅佳作无论是挂在家中客厅书房或是企业公司办公室都很不错,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提升自身品位和修养的作用,作为礼品馈赠他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此幅作品用于投资收藏也相当不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2011-07-18 16:43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提要:随着中国文化消费时代的来临,中国书法和绘画在艺术品收藏中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由于书画鉴定在我国刚刚起步,面对鱼目混杂、真假难辨的书画收藏市场,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收藏目的。
无论是快乐收藏还是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收藏,增强鉴赏能力、谨防上当买假是首要前提。
人民日报2010年8月5号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其中我提出两句话:一是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第二句话是在2010年中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时代。
首先,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是随着人类智慧启蒙产生和发展的。
从人类产生起,人类就需要保暖、获取食物。
但当人类可以在墙壁上写写画画,有了文字、语言后,才真正产生了人类社会。
人类并不是因为直立行走才成为人,是因为有了智慧才成为人。
最初,邻居间借2只羊,债主要在墙上画2只羊作为记号。
后来逐步演化,就形成了现在的象形字“羊”。
应该说,我们是有了绘画有才有了文字,从远古到现在,直到遥远的将来。
中国书法和绘画不仅是艺术家才华的表现,也蕴含时代、社会、民族兴衰成败,透露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
2010年7月份,我到海拉尔参加海峡两岸三地2010年海拉尔中国玉文化名家论坛,我在皇家文化会馆专门讲了玉文化。
我对玉的真、假、价格不去作评论,我要研究的是玉上面的文化符号。
玉文化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符号与我们今天的绘画、书法都能接上轨,不管它反映时代也好,反映人的情绪也好,玉文化都随着我们的艺术贯穿历史。
从画一头牛、一只羊的具像画以记数记事,到意象画情、画意、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书法和绘画既有人性审美欣赏,更有历史认知与启示。
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2010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金沙太阳神鸟,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看太阳神鸟的设计,四鸟绕日,四周迸射出12道光芒,它蕴含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意境。
它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应该是我们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丰富想象力、丰富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所以,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这一点我们坚信不疑。
第二,为什么说2010年中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时代?2010年,我们政府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人,我觉得50年代至80年代的消费基本上是生活保障消费,吃饭穿衣占去了收入的60%。
50多元的月工资基本上都是用来买点吃、穿、用的日常生活品。
80年代到90年代进入了工业和现代化消费品时代,比如娶媳妇要买彩电、冰箱、汽车、房子等等,这些消费基本占去了所有收入的80%。
而到2010年,文化消费开始占主导地位。
这种消费包括再教育、娱乐、艺术品投资,体现了人们消费品位和人格的提升。
我认为中国书法和绘画在艺术品收藏中应该占主导地位,关心文化投资的人可以上网查阅一下,2010年的拍卖记录中,过亿的产品基本上是中国书法和绘画。
所以,今天我来讲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我前面说的两句话首先给大家建立这么一个信心。
书画鉴定在中国刚刚起步沈阳曾有一个官司,一个人6年前花了81万元买了7张名画,包括齐白石、任伯年、林风眠、潘天寿、刘海粟的。
这个人买画以后去鉴定,结果是假的。
之前画店有承诺,这些画若是假的,照价赔偿。
但是鉴定为假的后,画店不赔偿了。
于是,这个人就把画店告到法院,法院取证却成了难题。
因为这些画有的艺术鉴定机构鉴定结果是真的,有的鉴定结果是赝品。
结果画店提出反诉,鉴定机构的结果不能作为证据。
最后,经过和两家商量,同意让郑州一家司法局批准成立的鉴定机构来鉴定,其鉴定结果在法律上是认可的。
当前,北京的书画鉴定中心并不是经过司法局正式批准成立的,甚至有一些机构还没有在司法部门备案,其做出来的书画鉴定结论是不能作为打官司取证用的。
司法部门的鉴定中心经常鉴定什么呢?鉴定血迹、笔记、脚印等,并可以作为证据。
但鉴定字画的,在我们国家才刚刚兴起。
这件事情就提醒我们收藏书画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点,我认为这个官司虽然打六年才有结果,但案情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消费者维权的问题。
它复杂在哪里?谁来断定这个书画的真假?假如买一件衣服,有了瑕疵或是冒牌货,可能消费者去吆喝吆喝,卖主也就退货赔偿了。
但是,书画作品一般价值很高,像81万元货款,无论对于画店还是耗费六年打官司的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损耗。
所以说,我们终于有了可以在法律上作为证据的书画鉴定结果,上述这个案例还是很有意义的。
实际上,书画鉴定并不是很难,尤其对于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来说。
象我们搞几十年书画鉴定的,一个人大老远拿幅画过来让我们鉴定,不打开,我就可以鉴定为假的。
为什么?书画造假也产业化。
我们去天津、河南、广西等,看到了专门造假的办法,比如虫子刻眼儿,把画放在那里故意招一些虫子刻眼。
我们发现,招虫子刻的眼非常有规律,只要稍一辨认,真假即可知。
可以看画的风格,大致上都能看出真假来。
我们还可以通过化验分析出纸的年代来辨真假。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拍卖会,拍卖成交额4亿多元的一幅据说是黄庭坚的画,仍有一些争论,一些专家说其字不像黄庭坚写的,他不是这个风格。
鉴定界这个争论是允许的,但是无关大碍。
实际上那幅画的纸就是宋朝的,墨和印有900年历史,肯定是那个年代的。
这么多年既然保存这么好,又有它的唯一性,这就足以证明它的价值所在了,所以说拍卖4亿元并不贵。
第二点,在我国历史上,书画行业从来就没有保卖不保真的所谓行规。
有的人花巨资买了假画,认为是自己眼力不行,白吃亏。
这是不对的,不要这样去认为。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你在买的时候就要较真儿,除非你自己本身就想买假的。
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说中国画儿就是师傅带徒弟,徒弟从小就学师傅,后来徒弟画的画写上师傅名字就卖。
有这个事没有?有,历史上确实很多是这样做的。
但是你作为买家,愿意买徒弟的可以,愿意买师傅的画也可以,互相之间要说清楚。
买卖应该公平,除非他欺骗你,你又看不出来。
特别是一些百年老店,真假是很明确的。
快乐收藏是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收藏分这么几种,有快乐收藏、投资收藏,也有快乐与投资相融合的收藏。
什么叫快乐收藏?是完全源于个人爱好,因为自己喜欢、有兴趣而从事的收藏叫快乐收藏。
往往这种收藏会产生最大的效益,当然这个效益不仅指金钱,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提升品位,有益于身心健康。
这种收藏与其他收藏的区别就是,比如我不抽烟不喝酒,和我同办公室工作的一个同事相比,同样每月5000块钱工资,他每月要支出1000元抽烟喝酒,而我用1000元收藏。
不需要对书画有多么深的研究,喜欢什么画就买,不用听专家的,收藏的是快乐。
举个例子。
有两个人,一个叫苏局仙,一个叫王为杰,王为杰是一个女的,苏局仙活了一百多岁。
他们收藏的是大上海月历牌,是当初一些人画的广告、水粉、水彩,是些美女画,很漂亮。
那个时候对收藏的人来说,这些是不入流的。
广告史上有这么几个人,是以杭稚英为首的包括徐永清、郑曼陀这些画家,专门画此类画的。
其中有一些画家还留过洋,经过专门训练的,可以说造诣颇深。
因为生计,画的画儿去卖却没有人买。
结果只好给公司画宣传画,画台历,画广告,画火柴盒……。
就形成了这样一批画。
苏局仙和王为杰就收藏了很多,而且很便宜。
后来,他们手里这一批画儿经历了抗日战争、上海沦陷、南京沦陷……。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投资商进入到这些城市,发现这些东西就想买,他们也喜欢。
其实这两个人长寿以及后来的生活改善,收藏这些画对他们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画当初拿到画店,画店是不收的。
但这个市场做起来后,你现在买,拍卖市场很贵了,现在得到认可了,非常漂亮。
蒙娜丽莎炒得价值那么高,我们这些画也具有蒙娜丽莎魅力了。
苏局仙还是一个书法家,老年书法家,当然已经去世了,他收藏了许多,既养生后来又改善了生活。
这就是快乐收藏。
(一)我的快乐收藏生活。
我在十几年前写过一本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地画魂》。
虽然采访了很长时间,但我真正写出来只用了45天。
这本书书写了一个六人的画家群体,推介了一个画派——大地画派。
有三位已是中国美学理事,张清智,王阔海,王界山。
其中张清智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之最。
他用25天时间创作完成了《2008·中国汶川》百米长卷,另外还有百米长卷《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闽南风情》、《玉树抗震救灾》等。
记得写《大地画魂》的时候,我是在做记者,做编辑的,当时也很年轻。
他们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学院老师给我介绍说有这么几个人,很有个性,经常自发组织去写生,能不能让我写本关于他们的书?后来我就给人民出版社打电话,我说要写这本书。
我一边写,出版社一边专门派编辑拿我的手稿编排,编排完了一共是45天,20万字。
我写这本书为什么?就是快乐。
我不知道写这本书能给我多少钱?能给我多少画儿?我是不经意间结交了这几位朋友,收藏了他们的画。
后来随着这些画家名气越来越大,当初根本没有协约的,要给我钱,我也不可能要了,最后他们在昌平买了一套别墅送给我。
我当时写书的时候忙并快乐着,并不是为了什么物质利益,是一种精神上的收藏。
现在,当我假期里住在别墅里打乒乓球,种菜,摘杏时,我就想起来当初写那本书的过程,很有意思,是一种快乐。
张清智是个富有戏剧性的画家,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画家。
他曾是一名军人,在空军航空杂志社当美编。
80年代初军队改革他就转业到中国侨联,在中国华侨画院当院长,是一位具备军人气质的画家。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他就去灾区了,并在灾区人民日报记者站跟记者住在一起,回京后用了25天画出来一个100多米长卷。
当然我说25天是一个完稿的速度,并不是这件画儿,这件画儿到现在他还在修改。
最初他申请去地震灾区领导是不同意的,没有批准。
结果他还是自己去了。
画出来以后想以单位名义搞个展览,领导的批示是可以以学会名义等自己搞。
结果地震之后一个多月他就搞了一个个人展览,在报纸上、电视上报道了一下,结束了。
抗震救灾结束以后,中宣部、发改委、总政治部联合在军事博物馆搞一个大型国家级展览,叫《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主题展览》。
展览持续两个多月,其中一部分展览品交由美术界来完成。
美术界也很努力,画了一些画儿。
但很多人没到过灾区现场,根据报纸、电视镜头画出来的画,最感人的就是女警察喂孩子的事,但也不能将所有女警察喂孩子的画都展览出来呀!这时有人推荐说好象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画家画了个长卷,看看怎么样?通过在网上搜索,中宣部就给全国侨联发了一个函,要借调著名画家张清智先生的画参加这个展览。
这是组织行为了,领导也很高兴,大力支持展出这幅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