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诗趣谈

合集下载

读古诗词,学夏之养生道

读古诗词,学夏之养生道

读古诗词,学夏之养生道央视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备受瞩目,许多观众跟随节目中的诗词达人一起感受诗词之美。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字句精炼,而且很多诗词还蕴含着养生之道。

古人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古代许多文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理,注重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为”,诗词歌赋中的养生之道也不例外。

现在,正值盛夏炎炎,让我们借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余韵,来感受诗词之趣,品味其中的夏日养生之道吧。

穿衣之道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

点评: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

他不仅在诗坛成就不凡,同时还是养生大家,他的许多诗词中涉及养生的方法,其中有关避暑的诗作,都是经验之谈。

在这首《夏日作》中,开篇便写了盛夏酷暑时的穿衣之道。

葛衣,是指用葛麻等天然植物纤维所制成的衣物,因为其布料稀疏而且单薄,多在夏季穿戴;轻纱编织的帽子轻巧宽大,和葛衣搭配,便足以度过炎热的夏季了。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认为,选择夏季的衣帽,应以适体和舒服为标准,不必讲究精美贵重。

提醒:夏季选择衣服,首先要考虑舒适度。

衣服的舒适性主要表现为材质和版型。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所要遵循的原则,最好选择柔软、透气、吸汗性强的衣料。

夏季的衣物多直接接触皮肤,所以选用纯棉、真丝等天然纤维衣物最为适合。

由于夏季容易出汗,为了有利于汗气散发,应注意选择穿着宽松自如的服装,少穿紧身衣。

同时,还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滋生细菌,不仅会引发不适,而且还容易出现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

睡眠之道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点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无题》是中国古代养生诗词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诗。

诗中所说的“华山处士”,是指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合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

古代文人的养生诗话

古代文人的养生诗话

陆 游在 《 钟》 中写道 : 看
忧 其 智 之 所 不 能 ,人 常 有 多
忧 多 思 之 老 , 方 壮 遽 老 , 方
“乘 除 尚 喜 身 强 健 , 六 十 登
山 不 用扶 。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
老 遽 衰 ,反 之 以 长 生 之 法 。 ”
他 告 诫 人 们 ,过 多 的 忧 伤 会
求 得 健 康 和 欢 乐 。 从 “ 年 我 六 十 四 ,今 春 犹 聪 强 。 上 山
不 嫌 高 , 坐 夜 不 厌 长 。 有 时 认 为那 是 自然规律 ,无须 畏
逸 性 发 ,跳 跃 如 生 獐 ” “ 、 闲
惧 。他 在 《 老 》 诗 中 写道 : 喜


扫 萧 斋 静 扫 蝇 ,修 行 何 必 定
启迪。
练 这 “ 、棋 、诗 、 书 、 画 ” 琴
五 友 ,一 旦 全 心 投 入 角 色,
便 怡 然 自得 、 不 知 不 觉 病 已
陆游 一 向把 整 理 书籍、
痊 愈 。 他 在 《送 杨 序 》 文
扫 地 抹 桌 当作 锻 炼 身 体 的 活
中写道 : 予 常 有 幽 忧 之 疾 , “
优 秀 奖 : 振 华 周
优 秀奖 : 光铸 任
优 秀 奖 : 桂 兰 刘
21 3月号 02年

颇 有 新 意 。 诗 的 大 意 是 :清 清 的 江 水 弯 弯 曲 曲环 抱 着 村 庄 , 夏 天 住 在 这 样 的地 方 ,



/ 寿 亨 事都 觉得

恬 静 幽 雅 。 燕 子
在 屋 梁 上 飞舞 , 白 鸥 在 水 中

古代诗词中看养生之道

古代诗词中看养生之道

古代诗词中看养生之道古代诗词中看养生之道养生,不仅现代人注重,古代的一些名人也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常常把这些养生之道放于古诗中,让人很受启迪。

曹操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的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

这首诗可以说是曹操留给后世的养生良方。

南宋诗人陆游诗云:“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汤,吾诗读罢自然醒。

”吟诵一首好诗妙词,可使人产生最佳的.心理效应,这种作用能养性怡情,荡涤脏腑,宁神忘痛,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清代康熙皇帝对生活保健也十分重视。

他古稀之年的一首诗能概括其养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虚乐有余。

鬓霜惭薄德,神惫恐高誉。

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书。

山翁多耄耋,粗食中园蔬。

清光绪时,东阁大学士阎敬铭给名人留下一首《不气歌》,这可以说是另一种养生诗。

《不气歌》曰:“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语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气病将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从此永不生真气。

”可谓是雅俗共赏、妙不可言的健身养性座右铭。

当代古文学家商承祚教授在70寿辰时写了一首幽默的明志诗:“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难得,六十小弟弟,四十五十满地爬,二三十在摇篮里。

”由此诗可知,人至老年保持一颗童心,可延年益寿。

爱国学者,闻名遐迩的世纪老人袁晓园女士,在百岁华诞时写了一首《百岁感怀》诗:“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长生药,顺其自然过百年。

”此诗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

袁女士曾长期旅居美国,85岁时回国定居,实现了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夙愿。

她把文房四宝作为自己养生之道和精神寄托,并对汉字极有研究。

良好的生活环境,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个人爱好,一切顺其自然,是她颐养天年的长寿秘诀。

健康养生的经典古诗词

健康养生的经典古诗词

健康养生的经典古诗词古人注重养生保健,他们通过诗词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养生理念和智慧。

这些经典古诗词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之道。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经典古诗词中所传达的健康养生方法。

第一篇:花间诗意养生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们热爱自然和诗歌,他们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对于健康养生的追求。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雄鹰为象征,表达了“人若无疾病之患,即可登上高楼,放眼远眺”的理念。

又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通过描绘凉爽的秋夜和悠闲的生活,提倡保持心情平静、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来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第二篇:五行调理身体古代中医强调五行理论,认为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关系与人体内脏功能息息相关。

这种理论在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得到了体现。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诗中巧妙地融入了木、水元素,既表达了自然景观,又提到了与五行关联的身体调节。

这样的诗句通过抒发自然之美,进而提醒人们养生之道。

第三篇:饮食养生之道古人认为饮食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许多古诗中也有饮食的元素。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描述了夜晚明月照射在地上的景象,而“地上霜”则暗指白菜,传达了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第四篇:调节身心平衡古人注重调节身心平衡,将冥想和静心视为重要的养生方式。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当此陋室空,琴弦断了声。

天边一片云彩飞,有时归去来。

”通过这样诗意的描写,传达了沉静心境、保持身心平衡的重要性。

第五篇:锻炼养生之道在古代的一些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锻炼和运动的养生思考。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自怜短景急,还须镇日移。

”这两句诗暗指适当锻炼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抵抗力。

总结:经典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智慧,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五行之道、饮食养生、调节身心平衡以及锻炼等方面,古人表达了对健康养生的追求和认识。

古诗词中的养生保健观

古诗词中的养生保健观
多启 迪 。
然 生 逢乱 世 , 命运坎坷 , 身 体 状 况 不佳 ; 但 是
到 了不 惑之年 , 终于 弄懂 了之所 以“ 人 生 不 满百” , 根 本原 因是 “ 不得 长 欢 乐” 。 与 此 同
时, 他 也 明 白 了 人 类 不 可 能 实 现 长 生 不 老 的 道理 , 使 自 己的 文 学 创 作 思 想 得 到 了升 华 。
君 看 骊 山 顶 上 茂 陵 头 ,毕 竟 悲 风 吹 蔓 草 … … 诗 人 用 轻 蔑 嘲 讽 的 口吻 , 将 前 朝 君 王 的
唯 心 主 义 和 迷 信 观 点 做 了 否 定 和 批 判 。 同 时, 也 旗 帜 鲜 明地 表 达 了 自 己 的观 点 , 那 就
老骥伏枥 , 志 在 千里 :
诗 人 用 生 动 形 象 的 语 言 阐 述 生 命 的 价 值 和 意义 , 体 现 了 朴素 的 唯 物 主 义 思 想 以及 他 自
己的 生 死 观 、 人 生观 。
《 龟 虽寿 》 只 有 四十 八 个 字 。 其 诗 曰 : 神龟虽寿 , 犹有竟 时 :
腾蛇乘雾 , 终 成 土灰 。
花 村 幽 窗午 梦 长 , 此 中与 世 暂 相 忘 。
华 山 处 士如 容 见 ,
山气 日夕 佳 , 飞乌 相 与还 。
此 中有 真 意 , 欲 辨 已忘 言 。
诗 中“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 山” 是 脍 炙 人 口的名 句 。研 究 陶 公 的人 , 往 往 以 此作 为
的“ 仙 方” :
而 东 晋著 名 诗 人 陶 渊 明 的《 饮酒诗》 , 则 从 一 个 独 特 的 角 度 说 明 了居 住 环 境 与 生 活 的关 系。 诗 中 写道 :

陆游诗中的养生

陆游诗中的养生

陆游诗中的养生陆游诗中的养生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古代诗人中算是一位寿星,“人生七十古来稀”,但他却“自惊七十犹强健”。

我们可以从陆游留下的大量诗篇中,探得其养生之道。

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陆游有诗云:“据鞍千里何曾病?闭户安眠百病生。

”身体不活动,反而容易生病,力所能及的劳动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创造价值,同时由于活动筋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陆游回到山阴村居住后,投身田间劳动,像一个老农那样,扶犁把锄样样都干。

后来随着岁数的增大,田里的活儿不干了,就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做点事,例如种菜、种药材、打扫卫生等。

保持童心和平静的心境心态对人的健康有很重要的影响。

人老首先是心老,如果能保持天真活泼的童心和自然平静的心境,就能有促进健康、祛病延年的功效。

陆游深谙这一养生之道,这从他的许多诗中都可以看到。

例如:“老翁垂七十,其实似儿童”,“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

陆游是很乐观豁达的'人,他曾有诗云:“人生只要常无事,忿欲纷纷喜见侵。

赠子秘传交乐法,秋毫莫遣动吾心。

”“灵府不摇神泰定,病根一去脉和平”。

陆游晚年自号“龟堂”,希望自己像顺应自然的乌龟一样长寿。

注意饮食起居的保健卫生陆游的长寿与他注意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也是分不开的,他晚年喜欢吃蔬菜和鱼,吃容易消化的软饭和粥,还喜欢饮茶。

陆游青壮年时嗜酒,进入老年后,他喝酒十分节制,“饮酒可不病,自酌随浅深”。

陆游还很注意吃饭定时,每日不吃得过饱:“食饮从来戒失时,衣裘亦复要随宜。

老人最索调停处,正在初寒与半饥。

”生活充实,有精神寄托陆游特别喜欢读书,他的藏书之丰在当地是有名的。

他在一首题为《读书》的诗里说“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宽衡门书满屋。

藜羹麦饭冷不尝,要是平生五车读”。

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老学庵”,在《题老学庵壁》中写道“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文化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写诗,他曾说:“偶尔得一语,快于疏九河。

历史名人养生诗赏读

历史名人养生诗赏读

历史名人养生诗赏读纵观历代名人,多有深谙养生之道者。

其理念之先进,方法之独特,可师可法。

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目不暇接。

学习借鉴历代名人养生方法,有助于感悟养生之道,学会爱护自己爱护健康,达到健康之境界。

兹举古代名人三首养生诗,以窥一斑。

一、魏武帝曹操的养生诗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

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龟虽寿》。

诗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在这首诗中,以神龟长寿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

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同时,这首诗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也是曹操留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吧!二、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的养生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

他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这首诗说的就是苏东坡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据记载,苏东坡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

三、明代名医龚廷贤的养生诗龚廷贤是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山人、悟真子。

曾任太医院吏目。

因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扁额。

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诗的全文如下: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

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

诗词中的养生经

诗词中的养生经

J S Y
卷首语
不少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理。

“羽虫见月争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
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苏东坡站在如水的月光下,
将长发散开,频频梳头,梳头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

我睡眠一直时好时坏,每晚临睡觉前,
将十指由头顶而下,循环往复干梳头,效果甚佳。

苏东坡曾言:
“梳头百余梳,散头卧,可熟寝至明。


“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

洗脚上床真一
快,稚孙渐长解烧汤。

”陆游很注重洗足养生之法,他长
年坚持临睡前用热水洗脚。

82岁时他曾对家人说: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祛;秋天洗脚,肺
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脚可算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洗脚,
胜吃补药。

陆游一生写诗万首,可称历史之最,
这与他旺盛的精力与强健的体魄分不开的,并留下许多的养生经验,
“若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

”这指的是睡眠的重要性。

“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

”清代诗人袁
枚是“一代文星兼寿星”,他的长寿之道得益于长期的旅
游。

流连于水墨画般的山水之间,
心悠然如白云,身心舒爽畅快。

诗词中的养生经
孙丽丽/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养生诗趣谈
东晋名士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君何能乐?而无车马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反映了他远离尘嚣、恬静安谧、与世无争的农村生活,同时,诗中赞美了能够陶冶精神、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大自然。

真是境与意会,物与心融,妙不可言!
诗坛寿星陆游一生坎坷,却寿至85岁高龄。

他对延年益寿的学问相当关注,饶有心得。

诗云:“吾身本无患,卫生在得宜。

一毫不加谨,百疾所有滋”。

他还经常劳动,活跃身心,抵御衰老。

诗云:“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

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

陆游年老了,仍手不释卷:“万卷古今消永田,一窗昏晚送流年”。

真是“读书有味身忘老”,“无诗三日却增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号“乐天”,然而,生逢乱世,饱受折磨,致使他病痛缠身,到了不惑之年,方知“不得长欢乐”,是“人生不满百”的原因,从而开始注意情志养生:“以道活心气,终岁得晏然”,逐渐变成了真正的“乐天派”人物。

诗云:“始知年与貌,袁盛随忧乐,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洋溢着诗人正确对待老与病的正确观念。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绿未及车先悬”。

“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
老本全清”,正是其乐天精神的自我写照。

杜甫《江村》诗写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身外复何求。

”《江村》诗表述了一个人病后,宜安下心来,专心致志治病,此外,还要从事一些有益于身体康复的活动,如下棋、钓鱼等,以静心宁神。

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的清代诗人袁枚,他的诗“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

总觉名山似名山,不蒙一见不罢休”。

道出了他之所以长寿,主要在于长期进行旅游活动,身体得到锻炼的结果。

他“生于康熙,长于雍正,仕于乾隆,老于嘉庆”,终年82岁。

故诗人蒋诗曾作“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的寿词以颂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