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九字养生诀

合集下载

古代养生九字诀

古代养生九字诀

古代养生九字诀
“养生”并不是现代才兴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古代的`养生秘诀吧!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安”。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日慎动,三日守时,四日却疾。


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

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六“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八“乐”。

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古今养身歌赋

古今养身歌赋

古今养身歌赋养生文化(古今养生歌赋选)长生诀天机不肯轻轻泄,犹恐当今欠猛烈。

千磨万难费辛勤,吾今传与天地脉。

皇帝寻我问金丹,祖师留下长生诀。

长生之诀诀何如,道充德盛即良图。

节欲澄心淡神虑,神仙哪有异功夫。

[明] 张君宝《张三丰先生全集.玄要篇(上)(答永乐皇帝》十寿歌一要寿,横逆之来欢喜受;二要寿,灵台密闭无情窦;三要寿,艳舞娇歌屏左右;四要寿,远离恩爱如仇寇;五要寿,俭以保贫常守旧;六要寿,平生莫遣双眉皱;七要寿,浮名不与人相斗;八要寿,对客忘言娱清昼;九要寿,谨防坐卧风穿牖;十要寿,断酒莫教滋味厚。

,清, 褚人获《坚瓠集》外集卷二不教点愁上眉端短檠膏涸夜将残,感事怀人兴未阑。

酌酒浅深须自度,围棋成败有傍观。

断粞作饭终年饱,大布裁衣称意宽。

世上闲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四十九《冬夜读史有感》戒愁切戒愁兮切戒愁,刚贪名利几时休, 荣华富贵都能几,限到头来怎肯留~[唐] 吕洞宾《纯阳真人浑成集》卷上自警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 朱熹《晦庵集》乐天心不忧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

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

何以明吾志, 《周易》在床头。

[唐]白居易《白香山诗集.水崇里观居》忧患如山一笑空吾生何拙亦何工,忧患如山一笑空。

犹有余情被花恼,醉搔华发倚屏风。

[宋] 陆游《剑南诗稿. 和谭德称送牡丹》感怀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明] 唐寅《唐伯虎全集》卷二随缘唱歌不必临风唤奈何,百年岁月还剩多。

而今更有长生法,到处随缘学唱歌。

[明] 刘清臣笑一笑少一少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

[明] 胡文焕《类修要诀.养心要语》一心须向静中安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

抱朴子的九字真言

抱朴子的九字真言

抱朴子的九字真言一、九字真言的来源和意义1.1 抱朴子简介抱朴子,又称《抱朴子内篇》或《内篇》。

它是我国古代道家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作者为东汉末年的魏国人吕洞宾。

《抱朴子》是一本以修身养性、探索仙道为主题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道家修行的方法和智慧。

《抱朴子》以其朴素、深邃的言辞,吸引了无数追求真理的人。

1.2 九字真言的特点九字真言是《抱朴子》中的一句经典口诀,它由九个字组成,分别是“心、口、身、性、命、骨、血、皮、毛”。

这九个字代表了人体不同层次的存在,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修行方法。

九字真言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口诀,能够帮助人们修炼身心,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二、九字真言的解读和修行方法2.1 心心是人体修行的基础,也是思想、意识和情感的源泉。

修行者应该通过打坐、冥想等方法,使自己的心处于平静、宁静的状态。

只有心静如水,才能真正和宇宙之间的能量相连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力量。

2.2 口口代表着修行者的言辞和行为。

修行者应该时刻保持口德,用正直、善良、慈悲的言辞和行为对待他人。

通过此,可以培养自己的德性,并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

2.3 身身是修行者与外界相联系的桥梁。

身体健康是修行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体魄,才能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修行者可以通过运动、饮食控制等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

2.4 性性是人体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也是修行者的精神核心。

通过控制性欲,修行者可以将生命力转化为精神力量,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突破现实的束缚。

2.5 命命代表人生的轨迹和命运。

修行者应该相信自己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努力,可以超越尘世的枷锁,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2.6 骨骨是身体的基础,也是人体的根本。

修行者需要通过修炼体魄,使自己的骨骼更加坚固强健。

通过此,可以增强自身的气场,抵御外界的干扰。

2.7 血血是人体的能量之源。

修行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调理和养生,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

只有血液流通畅通无阻,人体的能量才能自由流动,达到身心的平衡。

养生长寿歌谣

养生长寿歌谣

养生长寿歌谣一、饮食起居歌谣1.十叟长寿歌:昔有行路人,海滨逢十叟。

年皆百余岁,精神加倍有。

诚心前拜求,何以得高寿?一叟拈须日,我勿嗜烟酒。

二叟莞尔笑,饭后百步走。

三叟颔首频,淡泊甘蔬糗。

四叟柱木杖,安步当车久。

五叟整衣袖,服劳自动手。

六叟运阴阳,太极日月走。

七叟摩巨鼻,空气通窗牖。

八叟抚赤额,沐浴令颜黝。

九叟抚短鬓,早起亦早休。

十叟轩双眉,坦坦无忧愁。

善哉十叟辞,妙诀一一剖,若能遵以行,定能益人寿。

2.饮食十为:节食为优,暴食为害。

素食为主,荤食为辅。

粗食为常,淡食为宜。

杂食为好,野食为妙。

慢食为佳,狂食为忌。

3.节食:若要身体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晚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早饭自己吃,中饭朋友分,晚饭送敌人。

少吃多滋味,多食坏肠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食恒不饱满,令人无病,此养生之要术也。

不饱斯为长寿法,心安才是却病方。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人要长寿安,要减夜来餐。

4.食粥:世人皆想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学宛丘平易法,且将食粥致神仙。

每平旦食少许淡米粥,甚益人,足津液。

5.食果:饭后一个果,老来似小伙。

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萝卜上市,药店关门。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朝食3片姜,犹如人参汤。

一日3枣,永不衰老。

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多吃葱姜蒜,疾病减一半。

6.习惯: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读书要深思多研,吃饭要细嚼慢咽。

早饭吃饱、中饭吃好、晚饭吃少,过午不食。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鱼生火来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

7.起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睡前洗足,胜吃补药。

若要长生,尿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滓。

清晨三宜,一宜腹吸,二宜远眺,三宜净便。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洗头洗脚,胜吃补药。

春捂秋冻。

8.睡眠: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中医精髓九个字口诀(含释义)

中医精髓九个字口诀(含释义)

中医精髓九个字口诀(含释义)1、梳——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明代《摄生要录》中说:“发多梳,祛风明目,不死之道也。

”《焦氏类林》中说:“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

名为‘神仙洗头法’。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梳头时梳齿与头发的频繁接触摩擦,头皮末梢神经不断受刺激,可以使头部神经得到舒展和松弛,有利于中枢神经的调节,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和增强对头皮及脑细胞的血氧供应,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脑功能,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从而延缓大脑的衰老。

坚持梳头对预防感冒、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老年性痴呆等病大有裨益。

2、搓——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的一个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因此,常按涌泉穴可以起到补肾固元的作用。

3、咽——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

吞咽唾液可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4、撮——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撮谷道又被称为提肛。

什么叫提肛呢?就是有意识地把肛门括约肌提起,这就像你要上厕所,但是又不得不忍着的那个状态。

古人说话很含蓄,他们把排便的地方叫做“谷道”,把撒尿的地方叫做“水道”。

中医有个理论叫“肾司二便”。

就是说,肾负责排大便和小便的功能。

所以大家要有意识地去练习“撮谷道”,就有助于督脉的通畅,所以能够起到补肾的作用,可以治疗疾病又延年。

5、叩——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

老祖宗留下的100个治病口诀,最好背下!

老祖宗留下的100个治病口诀,最好背下!

老祖宗留下的100个治病口诀,最好背下!2017-01-16 15:10为了养生长寿,现在的人无所不用其极,但经常是读了许多养生知识却还是一头雾水。

其实,老祖宗们几千来总结了很多实用的养生经验,每一句都是精华。

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了!老祖宗留下的100个治病养生口诀,读完后你就会发现,养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最好背下来!第一辑1、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2、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3、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4、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5、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6、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7、祸从口出,病由心生。

8、好人健康,恶人命短。

9、性格开朗,疾病躲藏。

10、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第二辑11、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1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13、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14、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15、哭一哭,解千愁。

16、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17、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18、先睡心,后睡眼。

19、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20、饭养人,歌养心。

第三辑21、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22、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23、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24、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25、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26、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7、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28、常吃素,好养肚。

29、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30、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第四辑3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3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33、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3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35、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36、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37、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8、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39、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40、人说苦瓜苦,我话苦瓜甜。

第五辑41、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42、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老子养生秘字诀解析

老子养生秘字诀解析

老子养生秘字诀《老子养生秘字诀》除了标题之外你能认识几个字?你能念出并讲出它的含义吗?答案可以对比看:楼台观怪字联这对联念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相传当年清帝回沈祭祖时,乾隆带着纪晓岚一行来到沈阳太清宫参拜。

首先来到主殿前就看到了这副楹联,乾隆帝左看右看就是不认识,于是就让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来念一下,纪晓岚看后回答说:“微臣不认得。

”乾隆帝说:“你纪晓岚四库全书都编出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纪晓岚回答说:“微臣真的不认识,我去请教一下老道。

”于是纪晓岚就去请来了郭守真的大徒弟,大徒弟回乾隆皇说:“这是道家合并的字,是道家炼丹的密绝,已经传了二千多年了。

”接着就念道:“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乾隆帝听后点头说:“深矣,深矣!”这副对联提示人们如何去理解汉字的构成,一是汉字由基因密码构成,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完成意识的缩写。

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市西郊的陕西省周至县境,有处名胜古迹名叫“楼观台”。

相传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方的“说经台”。

在楼观台的“老子祠”内两侧,有几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其中有两座碑的侧边,各刻了一条七字楹联。

这副对联上面的字,字形古怪,众莫能认。

上联右上角还刻着“太上老君作”五字。

此联亦即是与沈阳太清宫的这副对联如出一辙。

这些字怎么读?意义又如何?见者无不甚感兴趣。

原来这是一副宣扬道家养生修炼要旨和方法的对联。

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值得翻译出来作为艺术和保健知识鉴赏(按字位顺序编号分解):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上联一、身寳:由“身”、“宝”二字构成(宝字是繁体字)读作“玉”,同“玉”同义,是一种宝石。

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爱惜人身固有的这三件宝;劝人不要分外贪求,免伤精、气、神,或叫守身如玉。

上联二、身丹:由“身”、“丹”二字构成,读作“炉”,也和炉同义。

道家讲究炼丹,丹有外丹、内丹之分。

老祖宗留下的养生三字经

老祖宗留下的养生三字经

1.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庄子2. 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3.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孙思邈4.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葛洪5.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陶弘景6. 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延十年之寿。

——张景岳7. 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李时珍8.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朱丹溪9.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黄帝内经》10.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11.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12.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13.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14.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15.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16.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钱琦17. 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吴普18.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吕氏春秋》1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2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21.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2.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

——《素问·五常政大论》23.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葛洪24.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25.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26. 爽口物多终作疾。

——李时珍27.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28. 养心莫善于寡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人九字养生诀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宇。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日慎动,三日守时,四日却疾。

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

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六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八乐。

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九思。

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古人的8个养生诀窍现在很多人都越来越注重养生,但是往往不得其法,效果不明显。

其实,现代人不妨参考一下古人的养生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保健。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经络系统的
功能,改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还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

不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捶背须谨慎。

经常梳头脑神通。

孙思邈说:梳头可以使身体愉泽,面色光辉,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

两手五指分开并屈指伸入头发间,从前额沿头顶至后脑循环往复按搓头部,每次梳头十次至百次。

动作轻柔,或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100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

常梳头可刺激头部经络,引气血下行,有助于缓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又能引气血上行,治疗脑供血不足。

面宜多擦气血平。

经络系统中很多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

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

这样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还可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状况。

目宜常运眼不花。

眼球转动,中医称为运睛。

闭上眼睛,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

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睁开眼睛即可。

眼球转动时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做24个节拍。

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做能年老目明、看事物清晰。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做腹部按摩有利于消化。

仰卧在床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后叠加在一起,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照小圈、中圈和大圈的轮廓,各按摩12次。

这样能健脾胃、助消化,
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谷道常提防痔疮。

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提肛门,可防痔疮、肛裂等疾病。

站立或躺在床上均可,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起并紧缩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停顿一下,再放松、呼气。

反复做57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胳膊,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再换一只胳膊按同样方法轮转,各20次;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快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5次后,再换右脚做。

此方法能舒展四肢关节,对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足心常擦心清净。

泡洗双脚后,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摩擦右脚的涌泉穴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发热为止。

再将足趾稍稍转动,然后放开双脚,向上、向后尽量翘起足趾,再收缩足趾,像这样反复做10次。

右脚着地之后,换左脚。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降虚火,缓解头昏、头痛、目眩、咽痛,还可缓解失眠及足部萎缩、麻木等。

总结:古人的养生不是全部都依赖运动或者饮食的,他们重视的是养性情所以古人会养生都是不骄不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