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合集下载

汽机润滑油油质标准

汽机润滑油油质标准

汽机润滑油油质标准
汽机润滑油是用于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的重要润滑材料,其油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汽机润滑油油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衡量汽机润滑油流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其在40℃和100℃时的粘度指数分别不低于90和80。

2. 闪点和倾点
闪点和倾点是反映汽机润滑油易燃性和易挥发性的指标,一般要求其闪点不低于200℃,倾点不高于-10℃。

3. 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汽机润滑油抗氧化性能的指标,一般要求其在100℃时,氧化沉淀物不大于2.5mg/100ml。

4. 酸值和碱值
酸值和碱值是反映汽机润滑油酸碱性的指标,一般要求其酸值不大于0.05mgKOH/g,碱值不低于0.5mgKOH/g。

5. 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汽机润滑油中杂质和污染物的总称,一般要求其不大于0.1%。

综上所述,汽机润滑油油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使用,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润滑油检测指标

润滑油检测指标

润滑油检测指标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用于减少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冷却。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润滑油的检测指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检测的一些常见指标,包括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

首先,黏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黏度越低,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流动性就越好,摩擦损失就会减少。

黏度的测量通常采用运动黏度计或粘度计进行,常见的单位有厘斯、英格兰度和SAE等。

闪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润滑油中可以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并通过点火源进行着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要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闪点的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润滑油的闪点越高,它的燃烧性就越低,对设备的安全性影响越小。

中和值是指润滑油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平衡度,它反映了润滑油对腐蚀性物质的抵抗能力。

中和值的测试方法包括酸值测定法和碱值测定法等。

正常情况下,润滑油的中和值应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它的抗酸性和抗腐蚀性能良好。

水分含量是指润滑油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润滑油的氧化和酸化速度加快,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卡尔·费舍尔法和库仑法等。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例如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含量的检测尤为重要。

温度稳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性能的稳定性。

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如果温度稳定性差,润滑油的性能就会降低,甚至发生剧烈反应。

温度稳定性的测试通常通过模拟机械运行过程中的高温环境来进行,以评估润滑油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润滑油检测指标,例如氧化安定性、机械杂质含量和残留炭残等。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润滑油检测指标是评估润滑油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可以确保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有效运行和保护作用。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汽轮机油指标: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的NAS1638标准倾点倾点是用来衡量润滑油等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指标,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过去常用凝点,国际通用倾点。

倾点或凝点偏高,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就差。

人们可以根据油品倾点的高低,考虑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储存、收发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用来评估某些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但评估多级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的低温性能时,应以低温动力粘度、边界泵送温度、成沟点为主要参数。

物理意义;倾点是反映油品低温流动性的好坏的参数之一,倾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越好。

检测标准:GB/T3535—2006,该标准与ISO 3016—1994等效燃料油倾点的定义燃料油有一个技术指标叫做倾点[1],单位是℃。

一般来讲所谓的燃料油倾点就是指它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我们都知道,燃料油随着温度的降低,流动性会越来越差,甚至达到某一温度时它就会凝固而失去流动性。

通常讲,燃料油在低温度下的流动性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燃料油的粘度随温度下降会增高;另外一个是燃料油中原来呈液态的石蜡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以固体的结晶形式出现。

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倾点有时也称之为“含蜡倾点".根据定义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倾点越高,自然温度下该燃料油的流动性就越差。

我们在实际中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倾点下降剂来改善燃料油倾点。

由于燃料油很多都是要经过长途运送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说倾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

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

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

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46号汽轮机油标准

46号汽轮机油标准

46号汽轮机油标准46号汽轮机油是一种专门用于汽轮机的润滑油,其标准对于汽轮机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46号汽轮机油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46号汽轮机油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粘度等级、性能等级、添加剂种类和含量、氧化安定性、腐蚀性、泡沫抑制性等。

其中,粘度等级是指汽轮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性能,通常用数字和字母组合来表示,如ISO 32、ISO 46等。

性能等级则是指汽轮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抗磨性能、抗氧化性能、抗泡沫性能等。

添加剂种类和含量则是指汽轮机油中所添加的各种化学成分,如抗氧化剂、抗磨剂、抗腐蚀剂等。

氧化安定性、腐蚀性、泡沫抑制性则是汽轮机油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性能。

其次,根据46号汽轮机油的标准,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粘度等级和性能等级。

对于汽轮机来说,通常会根据设备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温度来选择合适的粘度等级,以保证在不同温度下都能有良好的润滑效果。

同时,根据设备的要求和工作条件,还需要选择符合相应性能等级的汽轮机油,以确保在高速运转和高温高压下能够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和稳定性能。

另外,根据46号汽轮机油的标准,我们还需要关注添加剂种类和含量。

添加剂是汽轮机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汽轮机油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果。

因此,在选择汽轮机油时,需要根据设备的要求和工作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添加剂种类和含量,以确保汽轮机油能够满足设备的工作要求。

最后,46号汽轮机油的标准还包括氧化安定性、腐蚀性、泡沫抑制性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为了确保汽轮机油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不会因受到高温、高压等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氧化、腐蚀或产生大量泡沫,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46号汽轮机油的标准是保证汽轮机正常运行和维护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根据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汽轮机油,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确保汽轮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厂家也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汽轮机油,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汽轮机油国标

汽轮机油国标

汽轮机油国标
【原创版】
目录
1.汽轮机油的定义与用途
2.汽轮机油的 ISO 黏度等级
3.汽轮机油的检测标准与项目
4.汽轮机油与汽油机油的区别
5.汽轮机油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汽轮机油的定义与用途
汽轮机油,又称透平油,是一种用于发电厂、船舶和其它工业的蒸汽轮机、水力轮机的专用润滑油。

它能够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对轮机的运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汽轮机油的 ISO 黏度等级
汽轮机油按照 ISO 黏度等级分为 32、46、68、100 几个等级。

这些等级代表了汽轮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

黏度越高,油液的润滑性能越好,但也越容易在低温下变得黏稠,影响流动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黏度等级对于保证汽轮机油的润滑性能至关重要。

三、汽轮机油的检测标准与项目
汽轮机油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蒸汽轮机油、燃气轮机油、水力轮机油等。

检测项目包括密度、黏度、闪点、燃点、氧化安定性、腐蚀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汽轮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汽轮机油与汽油机油的区别
汽轮机油与汽油机油在性能和用途上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参
数不同,导致它们在转数、温升条件和燃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其次,汽轮机油主要用于高温、高压的工业轮机润滑,而汽油机油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润滑。

因此,尽管汽轮机油价格较高,但不能将它们通用。

汽轮机润滑油标准

汽轮机润滑油标准

汽轮机润滑油标准《汽轮机润滑油标准:工业心脏的“保护神”》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工业的庞大世界里,汽轮机就如同一位超级英雄,而汽轮机润滑油就是这位英雄的“秘密武器”啊!要是没有合适的润滑油标准,那这汽轮机可就像失去了魔法的巫师,没法好好施展它的强大力量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哟,不搞懂这汽轮机润滑油标准,那工业生产可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啦!一、纯净度的严苛要求:不能有“杂质小怪兽”在润滑油的世界里,纯净度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纯净度啊纯净度,别让杂质小怪兽来捣乱!”纯净的润滑油就像是清澈的湖水,能让汽轮机这个“大力士”顺畅地运转。

要是有了杂质,那就像是在湖里扔了一堆垃圾,会把汽轮机给“卡”住的呀!想想看,要是有小颗粒杂质在里面捣乱,那汽轮机的零件不就像被小石子咯到脚一样难受吗?所以呀,必须严格把控纯净度,把那些“杂质小怪兽”统统赶跑!比如在生产过程中要采用精密的过滤技术,确保每一滴润滑油都纯净无比,就像无暇的钻石一样闪耀。

二、黏度的精准把控:要做“合适黏度大师”哎呀呀,黏度也是个关键呀!“黏度黏度,找准你的节奏!”润滑油的黏度就像是给汽轮机穿上了一件合适尺码的衣服。

如果黏度不合适,那可就糟糕啦!黏度太高,就像给汽轮机套上了一件厚重的棉袄,它会行动迟缓;黏度太低,又像给它穿了一件过于单薄的衣服,起不到足够的保护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成为“合适黏度大师”,精准地找到那个最合适的点。

就好比不同的工况就像不同的天气,我们要根据“天气”来选择合适黏度的润滑油,让汽轮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舒适地工作。

三、抗氧化性的顽强坚守:和“氧化大魔王”战斗到底抗氧化性可是个大挑战呢!“抗氧化性呀,和氧化大魔王决一死战吧!”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受到“氧化大魔王”的攻击。

如果抗氧化性不强,那很快就会变质失效啦!这就像是战士没有了坚固的铠甲,怎么能打胜仗呢?所以呀,我们的润滑油必须具备顽强的抗氧化性,和“氧化大魔王”战斗到底。

汽轮机油化验指标的意义

汽轮机油化验指标的意义

汽轮机油化验指标的意义1.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衡量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的能力,通常用来评估机油的流动性和黏性。

高粘度指数表示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较小,能够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提供优秀的润滑性能。

2.闪点和倾点:闪点指示机油在加热过程中迅速释放可燃气体的温度,而倾点则表示机油在冷却过程中开始变稠的温度。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机油的燃烧能力和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3.灰分含量:灰分是机油中不可燃的杂质和添加剂的残留物,高灰分含量可能导致积碳和机件磨损。

通过检测灰分含量,可以评估机油与杂质的相容性,并确定机油的净化能力。

4.碱值和酸值:碱值反映了机油中添加的抗酸化剂的性能,而酸值则表示机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的含量。

高碱值和低酸值通常意味着机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5.氧化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测试用于评估机油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即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因氧化而产生沉积物或变质。

好的氧化安定性意味着机油能够长时间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6.粘温性能:粘温性能测试用于评估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程度,即评估机油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润滑性能。

优秀的粘温性能表示机油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低的粘度,提供更好的润滑效果。

7.乳化性:乳化性测试用于评估机油与水的混合性,即机油在受到水分污染时是否会形成乳化物。

乳化性能良好的机油能够快速分离水分,减少对润滑性能的影响。

8.燃烧残留物:燃烧残留物是机油在高温下燃烧后留下的颗粒和沉积物,它们可能对发动机内部产生污染和磨损。

通过检测燃烧残留物的含量,可以评估机油的清洁性能和燃烧效率。

这些指标的意义在于通过定量化的测试数据,评估机油的性能、质量和适用范围,为用户选择适合的机油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进行汽轮机油化验指标测试是维护发动机健康和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之一。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汽轮机油指标: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的NAS1638标准倾点倾点是用来衡量润滑油等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指标,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过去常用凝点,国际通用倾点。

倾点或凝点偏高,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就差。

人们可以根据油品倾点的高低,考虑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储存、收发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用来评估某些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

但评估多级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的低温性能时,应以低温动力粘度、边界泵送温度、成沟点为主要参数。

物理意义;倾点是反映油品低温流动性的好坏的参数之一,倾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越好。

检测标准:GB/T3535-2006,该标准与ISO 3016-1994等效燃料油倾点的定义燃料油有一个技术指标叫做倾点[1],单位是℃。

一般来讲所谓的燃料油倾点就是指它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我们都知道,燃料油随着温度的降低,流动性会越来越差,甚至达到某一温度时它就会凝固而失去流动性。

通常讲,燃料油在低温度下的流动性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燃料油的粘度随温度下降会增高;另外一个是燃料油中原来呈液态的石蜡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以固体的结晶形式出现。

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倾点有时也称之为“含蜡倾点”。

根据定义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倾点越高,自然温度下该燃料油的流动性就越差。

我们在实际中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倾点下降剂来改善燃料油倾点。

由于燃料油很多都是要经过长途运送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说倾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

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

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

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油指标: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的NAS1638标准倾点倾点是用来衡量润滑油等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指标,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过去常用凝点,国际通用倾点。

倾点或凝点偏高,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就差。

人们可以根据油品倾点的高低,考虑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储存、收发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用来评估某些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

但评估多级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的低温性能时,应以低温动力粘度、边界泵送温度、成沟点为主要参数。

物理意义;倾点是反映油品低温流动性的好坏的参数之一,倾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越好。

检测标准:GB/T3535-2006,该标准与ISO 3016-1994等效燃料油倾点的定义燃料油有一个技术指标叫做倾点[1],单位是℃。

一般来讲所谓的燃料油倾点就是指它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我们都知道,燃料油随着温度的降低,流动性会越来越差,甚至达到某一温度时它就会凝固而失去流动性。

通常讲,燃料油在低温度下的流动性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燃料油的粘度随温度下降会增高;另外一个是燃料油中原来呈液态的石蜡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以固体的结晶形式出现。

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倾点有时也称之为“含蜡倾点”。

根据定义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倾点越高,自然温度下该燃料油的流动性就越差。

我们在实际中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倾点下降剂来改善燃料油倾点。

由于燃料油很多都是要经过长途运送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说倾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

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

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

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

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可燃性液体液面上挥发出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

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化合物闪点查询方式:化工空间网可以按照名称、简称、CAS号查询化合物闪点。

[1]临界点临界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高于闪点。

危险等级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

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安全性质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闪点越高越安全。

在储存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

在油品使用过程中,闪点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使用中的发动机油闪点显著降低时,说明发动机油已受到燃料稀释,应对发动机进行检修和换油。

油品选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考虑润滑油的闪点高低,一般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美孚车用机油系列的闪点都很高,一般都在200度以上。

(此段话详见《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第30页)防火等级闪点是表征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消防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闪点是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施等的确定和选择要根据闪点来确定;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易燃气体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也要以闪点为依据。

此外闪点还是选择灭火剂和确定灭火强度的依据。

区分液体根据消防工程设计及应用,根据闪点的不同将可燃液体分为了三大种类。

即: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

(如原油、汽油等)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如喷气燃料、灯用煤油)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60℃以上的液体。

(重油、柴油、润滑油等)测量基本方法测定闪点的方法有两种:开口闪点(GB/T 267-88)和闭口闪点(GB/T 261-2008)(或者称为开杯闪点,闭杯闪点)。

前者与ASTM D92-73及IP 34-75等效,又称克利夫兰得开杯试验;后者又称宾斯克-马丁闭杯法,根据ISO 2719:2002重新起草【替代GB/T 261-83(根据ISO 2719:1973制定),与ASTMD93-73和IP 36/67(75)等效性待考证】。

一般闪点在150℃以下的轻质油品用闭杯法测闪点,重质润滑油和深色石油产品用开杯法测闪点。

同一个油品,其开杯闪点较闭杯闪点高20~30℃。

用规定的开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开口闪点,以℃表示。

常用于测定润滑油。

按GB/T 267-88标准方法测开杯闪点时,把试样装入内坩埚到规定的刻度线。

首先迅速升高试样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一个小的点火器火焰按规定速度通过试样表面,以点火器的火焰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汽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开杯闪点。

继续进行试验,直到用点火器火焰使试样发生点燃并至少燃烧5s时的最低温度,作为开杯法燃点。

为了测准闪点,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尤其是升温速度。

该方法重复性(同一相关信息闪点越低说明挥发性越强。

如汽油的闪点,指将汽油装在敞开容器中时,将明火放在容器上方不直接接触汽油的着火温度。

原理是,挥发性强且易燃的液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使得空气中其组分浓度达到着火点,使汽油通过其蒸气直接点燃。

闪点与沸点沸点为单一物质在一定压力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值,转换过程中温度不变,如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100度,沸腾过程中始终为100度。

闪点和沸点越低都能表示其挥发性越强。

区别是只有易燃液体有闪点。

水是没有闪点的,即使把水烧开了在上面也是点不燃水蒸气的。

闪点是液体危险性指数,闪点越低越容易引发火灾。

沸点与初馏点单一液体用沸点表示剧烈挥发时的状态。

混合液体由于每种液体有一个沸点,所以其沸腾温度是一个区间。

初馏点指其刚刚开始沸腾时的温度,由于是混合液体,沸腾后其温度仍然会继续升高至其中沸点最高的一种液体沸腾为止。

初馏点越低其挥发性也越强。

抗乳化性:油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水的污染,如机械设备漏水、为了冷却加工件而必须喷淋大量冷却水等情况,均会在油中进入一定水分,这就要求油品具有一定的分水性和不被水乳化成W/O(水/油)型乳化体。

因为润滑油在乳化后或其抗乳化性差,会丧失流动性(W/O型乳化体会使油的粘度成倍地增加)和损失润滑性,也会引起金属腐蚀和磨损。

工业齿轮油、汽轮机油、液压油(如含锌盐的油品)均易受水的污染,所以这些油品对抗乳化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抗乳化抗乳化又称破乳化时间。

在规定条件下使润滑油与水混合形成乳化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静止。

润滑油与水完全分离所需时间,以分钟(min)表示,时间越短,抗乳化越好,破乳化性能测定法。

试验温度为54℃+1℃油品粘度40℃28.8_90mm2/S取试样和蒸馏水各40ml,在额定温度下以1500r/min,搅拌5min后,开始记录乳化液与水分离的时间,如1h静置后,还不能分开,那就报告油、水和乳化液的毫升数报告方法(1)搅拌1小时以内,乳化层等于或减少3mL,则纪录此时的各层毫升数,并提出报告结果。

如20min完全恩分离应记为(40-40-0)20min(2)如20min未完全分离,乳化层已降到3ml,应记为(40-37-3)20min。

(3)经过1个小时,乳化层仍在3mL以上,如5mL,此时油层为39ml,水为36ml。

乳化层为5ml应记为(39-36-5)60min乳化变质是润滑油讨厌的事,乳化破坏油膜,产生泡沫,促成变质,降低润滑油性能,而且会生成可溶性油泥,会堵塞润滑系统,如油中混入杂质,则易乳化,又不好破乳,油品乳化,粘度增加,阻力大,会发生事故,但乳化对抗燃液压油,切削油和轧制油极为需要的,它们又需要良好乳化安定性。

油品的抗乳化是工业用油重要性能之一,如工业齿轮油要求极压抗磨,抗氧,防锈,还要良好抗乳化,因齿轮油遇水机遇多,要抗乳化差,遇水乳化,降低润滑和流动性,引起磨损。

汽轮机油,经常与水接触,冷凝水进入油中,要求汽轮机油有良好分水能力,同理,抗磨液压油的抗乳化也是重要指标,特别是含锌液压油抗乳化差。

汽轮机油不可避免与水蒸汽接触形成暂时乳化,如抗乳化差,油水分不开,将失去润滑作用,加速机件磨损。

泡沫特性机械润滑系统大多以循环方式进行润滑,润滑油在润滑系统油泵作用下不断地流动和循环。

当润滑油流动中与空气接触并受到激烈搅动时,就有可能将空气混入油中产生泡沫。

润滑油中产生泡沫会对使用带来一系列影响。

这些泡沫若不能及时消除,会使得润滑油的冷却效果下降、管路产生气阻、润滑油供应不足、增大磨损、油箱溢油,甚至出现油泵抽空等故障。

因此,要求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抗泡性,在出现泡沫后应能及时消除,以保证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正常工作。

一、泡沫的产生和危害起泡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把肥皂放到水里搅拌,就会产生大常的泡沫。

这是因为肥皂是发泡剂,当水被搅拌时,空气便混入水中,并被水膜所包围,加上肥皂(也是表面活性剂)对水膜的保护作用,使水膜变得牢固而不易破裂,如因而就产生了大量稳定的泡沫。

在常压下,矿物油中溶解有约占其体积9%的空气。

空气在润滑油中的溶解量是随压力增高而增大的。

当压力降低时,多余的空气就会从油中急剧分离,以达到新的平衡。

但分离出来的空气被油膜包围,且油膜又不易破裂时,就会形成泡沫。

内燃机润滑油中产生的泡沫部分是由于此种情况造成的。

产生气泡的另一来源是润滑油与空气接触时机械的搅拌作用。

润滑系统工作中,由于激烈的搅拌和飞溅,空气被搅入油中产生泡沫,加上油中含有清净分散挤等表面活性剂时,就容易产生难以消失的泡沫。

尤其是柴油机润滑油产生泡沫的现象更为普遍。

航空润滑油在润滑系统内工作时由于油箱容量少,润滑油需要对高速运转的轴承散热,因此滑油流量大,循环剧烈,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