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双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双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双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迳古潭〔二〕隧道设计为双连拱隧道,进口里程K73+157,出口里程为K73+620,

隧道全长463m,线路纵坡2.5%。

隧道开挖区岩性以千枚状板岩,粉砂状千枚岩为主的软质围岩,岩体结构松散, 呈强风化-全风化状。开挖区内构造发育,可视破碎带达 6条之多。

隧道渗水以第四系孔隙水,构造带裂隙水为主,遇雨水天气,隧道涌水量成倍增 长。

2、中导洞开挖主要工程数量:挖石方 12000m 3,喷射C25砼810 m 3

,钢拱架支撑 246T 。

【二】机械设备及人员安排

为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安排隧道一队、隧道三队两队分别从进口、出口钻进,

人员安排

2【三】施工计划安排

1、 中导洞开挖所需机械、设备见进场设备报验单。

分台阶开挖,具体进度安排如以下图:

2002/10 2002/11 年/ 2002/9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中导洞超前是双连拱隧道的必须工序,通过中导洞的施工,进一步探明隧道开挖区的地质、水文情况,为隧道正洞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隧道围岩及构造发育情况,隧道的开挖采取两台阶法施工,掘进施工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反铲挖掘机扒碴,装载机倒退出碴,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的方法。

中导洞的临时支护采取锚、喷、网、格栅钢架联合支护及超前支护措施,具体施工方法为:

1.中导洞开挖;

〔1〕掘进:

采取两台阶开挖,上台阶超前3-5m。根据围岩情况每循环进尺1.0-2.0m。爆破为微毫秒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扒碴:

上台阶的弃碴采用反铲挖掘机扒至下台阶,并与下台阶弃碴一道运出洞外。

3〕出碴、运输

采取装载机倒退出碴,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弃碴场的无轨运输方式

2.中导洞支护:

因隧道围岩较为破碎,且严重风化,为保证施工安全,开挖后应及时封闭,具体施工措施为:〔1〕锚杆:采用? 22砂浆锚杆,锚杆单根长度3m,间距1X 1m,梅花型布置,

锚杆采用全长锚固,锚杆抗拔力不小于 3.0T;

〔2〕钢筋网:采用? 8钢筋网,网格间距20X20cm,钢筋网沿开挖面敷设,并

与锚杆尾部焊接固定;

〔3〕格栅钢架:I类围岩钢架1榀/0.8m、II类1榀/1.0m、山类围岩1榀/1.2m, 格栅拱脚处不得超挖,应采取人工挖槽就位。格栅主筋与锚杆尾部焊接固定。格栅纵向联结筋采用? 22钢筋,环向间距1根/1.0m;

〔4〕超前锚杆:采用? 22钢筋,外插角3-5°,间距30cm,单根长度3.5m,尾

部与钢架焊接,平均每2m 一环,每环20 根;

〔5〕喷砼:采用C25砼,喷砼厚度15cm,喷砼时应向下而上依次进行。

五】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施工材料坚持先检后用,不合格的材料禁止用于工程施工;

2 .施工过程坚持〝三检制〞及监理检查合格的质量控制制度;

3.洞内每10m 设一组观测点,定期观察围岩、拱顶下沉、水平收敛情况,并将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给施工技术人员以便对中导洞支护参数、尺寸进行调整;

4.密切观察掌子面围岩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隧道的支护参数。

六、安全保证措施:

1、项目部及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中

存在的安全问题,随时可以做出整改乃至停工整顿的决定。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证措施,规范每项施工工序的操作规程,特殊工种、

特殊工序的施工做书面安全交底。

3、加强岗前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技能。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七、文明施工,加强环保

1、文明施工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按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组织施工,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主要措施有:

1.1 组织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施工现场应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材料、行政卫生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文明施工管理组织。

健全管理制度。包括:个人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检查制度、奖惩制度、会议制度和各项专业管理制度等;

健全管理资料: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

1.2 现场管理措施

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的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并培养员工的素质及技术,实现文明施工。

合理定置。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要的物在空间上合理布置,实现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物与物之间的最正确结合,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表达文明施工水平。

目视管理。目视管理就是用眼睛看的管理,亦可称之为〝看得见的管理〞。

它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施工生产活动,达

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目视管理是一种简便适用,

透明度高,便于员工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科学组织生产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其主要内容与形式如下:

①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施工现场管理实施细那么

等布告应用墙报、挂板等形式,展示清楚。

②在定置过程中,以清晰的、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定置设计,实现合理定

置。

③施工现场的管理岗位责任人采用标牌显示,以更好地落实岗位责任制,激发岗位

人员的责任心,并有利于群众监督。

④在施工现场合理利用各种色彩、安全色、安全标志等,并实行标准化管理, 有利

于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⑤将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检查结果张榜公布。

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按照国家、地

方法规和行业、企业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

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同时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保

证人们身体健康,消除外部干扰,保证顺利进行。

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具体做法:

2.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2.2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

2.3对要保护和改善的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2.4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统筹安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

2.5施工前应制定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噪声污染。

2.6施工废弃物采取措施集中外运到指定地点,避免阻塞河沟、污染水源。如无法及时处理或运走,那么必须设法防止散失。

2.8 施工中所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不能随意排放。

2.9 在运输和贮存施工材料时,采取覆盖、仓贮等措施防止漏失。

2.11 当路线经过农田灌溉区时,采取必要临时措施。如接边沟,安设水管等以保证不影响或中断农田的排灌作业。

2.12 对工程范围以外的土地及植被应注意保护,未经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堆置废方和挖掘。

3、绿化工作措施

3.1 工地附近的树木、花草尽可能进行保护

3.2 施工期间对绿化地区进行管理养护

说明

★建筑设计施工图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图纸★室内装修设计图纸★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给排水设计方案与施工图★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电气设计方案与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方案大全

★建筑及景观表现P SD后期处理效果图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模板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1

隧道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隧道所在地位于***。隧道附近有**县道和乡村道路通往,交通条件便利。采用连拱隧道, 左线起讫ZK70+875~ZK71+035, 长约160m; 最大埋深40m; 右线起讫YK70+850~YK71+025, 长约175m; 最大埋深40m。采用灯光照明, 自然通风, 无横通道设置, 属短隧道。隧道平面位于A-570缓和曲线接R R-∞直线上, 纵坡为0.6%/1200, K71+150, H-631.210。尺寸( 长×高×宽) 为11.3×2.6m ×2.0( m) 。砼均采用C30、C40。 2、编制依据 1、《****************》文件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 )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5、当地自然、地理特征、气象、水文、交通、通讯及资源情况 3、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低山地貌, 海拔高程一般约为620-675米, 拟建隧道穿越一座长约330m的山体, 路线近似垂直穿越其山脊, 地形整体起伏较大。隧道进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为37°, 下方发育一狭长U型山谷; 出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为33°, 出洞口下方为冲沟, 进出洞口植被茂密。 4、围岩级别划分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1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本隧道围岩分级采用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0- ) , 结合地质调绘、岩土体试验、震探提供的围岩弹性纵波速等对围岩进行分级并综合评价。以BQ/[BQ]值为标准进行分级。 4.1.1 K70+850~K70+905段: 该段Ⅴ级围岩, 地层为强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极破碎, 为极软岩, 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由于浅埋对围岩影响, 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开挖时易发生冒顶。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 4.1.2 K70+905~K71+000段: 该段Ⅳ级围岩, 地层主要为中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体较破碎, 为较硬岩, 工程地质性质及围岩自稳能力一般, 地下水出水状态为点滴状,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局部局部小坍塌。 4.1.3 K71+000~K71+035段: 该段为Ⅴ级围岩, 围岩为强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极破碎, 结构面极发育, 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拱部及侧壁自稳性差, 开挖时易发生中~小塌方; 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仰坡以强风化层为主, 自然坡清表后采取喷锚挂网防护。

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方案及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方案及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因为本项目两座隧道为短隧道,按照长度小于1000m的隧道单口掘进原则,施工拟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分别采用:曾家隧道采用出口向进口端单向掘进,谭家隧道采用从进口向出口单向掘进。 洞身开挖采用挖机配合液压冲击锤开挖,开挖时加强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发现与设计地质不符及时通知设计院确认地质并联系四方做出设计变更。 开挖根据围岩情况Ⅴ级地段采用六步CD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开挖时预留变形量10~15cm,初期支护及时试作并封闭成环,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大于35m。 出碴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隧道初喷及复喷均采用湿喷工艺施工。锚杆采用锚杆台车或风动凿岩机钻孔,钻孔完毕后,进行清孔、注浆,人工安装锚杆。型钢钢架、钢筋网及防水板均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 针对不同结构采取挂钢筋网、锚杆并喷射混凝土、超前小导管、钢支撑等多种初期支护。加强围岩与支护动态的观察、检测,控制围岩变形;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以有效发挥支护体系的整体支承作用,针对不同围岩情况和地下水情况采取不同的开挖和支护措施。 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拱墙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 仰拱施做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最后完成整体道床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泵送混凝土浇筑,插入式捣固棒配合附着式振捣器捣固密实。 衬砌施作时间一般遵循新奥法要求初支达到稳定时;特殊情况下应及时施作,但应待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时,方可拆模。 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大于90m,Ⅴ级围岩不大于70m

导流明渠开挖施工方案

导流明渠开挖施工方案 1 概述 导流明渠位于大坝右岸,总长约1130m,明渠底宽约34m,与泄洪闸结合运行,即围堰截流期间为导流明渠,后期水库建成运行后为泄洪明渠。 导流明渠工程开工日期为2009年8月1日,为满足业主提出的2010年12月底导流明渠底具备过水条件,要求导流明渠2区626m高程以下Ⅰ期的土石方开挖完成时间为2010年2月底,以便提前到2010年3月初下基坑进行砼浇筑。 1、主要工程量 本合同工程导流明渠土石方明挖工程量见表1-1。 表1-1 导流明渠工程开挖主要工程量(设计量)表 2、交通条件 本合同涉及场内施工干线交通主要有1#~7#公路、江沟桥、跨明渠桥。目前除两座桥梁、1#、7#公路尚未开工外,其余交通目前均正在施工中。1#公路、7#公路和跨明渠桥包含在本合同范围内,由承包人自己负责设计和施工。2#公路已通车,5#公路还没有开工修建(水电五局),本标出渣通道为开挖区→2#路→5#公路→江沟渣场。由于洪水、5#公路等原因,目前开挖不具备往江沟渣场出渣的条件。 2 开挖施工布置 2.1 道路布置 1、开挖区600 m高程以上道路布置 根据发包人提供的场内道路,为满足本合同工程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灌浆等交通要求,开挖初期4#公路只考虑行走履带设备,导流明渠开挖区内布置2条主要临时施工道路,其布置如下: (1)L1临时主干道路:从现有的2#公路(现已通车的枕头坝跨河、高程608 m)沿开挖边坡山体到达0+100桩号(26-26断面)、路终点高程680m,承担导流明渠开挖2区、3区626m高程以上开挖、支护施工等交通运输。L1临时主干道路长685m,路基宽13.0m,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2)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4) 四、质量验收及控制标准 (8) 五、设备配备 (8) 六、劳动力组织 (9) 七、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10) 九、环境保护措施 (11)

----------------------------------------------------------------------------------------------------------------------------------------------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贵州省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沿河至德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合同段; 2、现场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 3、我公司多年积累的类似施工经验;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5、当地水文、气象及本标段的地质资料;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60-2004); 7、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67-95); 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J/T F60-2009); (二)、编制原则 1、遵循合同文件标准条款的原则,积极响应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严格执行合同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2、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

3、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503-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建萍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中导洞-主洞施工方法是双连拱隧道施工的一种高效施工方法。它根据新奥法原理,采用光面爆破大断面开挖,使用锚、喷、网、钢拱架和超前导管及超前管棚等支护手段,先开挖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混凝土,然后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左、右主洞,最后进行全断面二次衬砌。 早期的双连拱隧道多采用三导洞法施工,对围岩扰动的次数多,施工周期长,工效慢、工期长、成本高,不利于隧道防水。通过连拱隧道工程实践采用中导洞-主洞台阶法施工,效果良好。 1.2工艺原理 1.2.1 本工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新奥法。开挖后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从而释放部分地应力;通过监控量测和适时支护来控制围岩变形,使围岩不会失稳;围岩与锚喷等支护共同作用形成复合承载结构。 1.2.2中导洞-主洞法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简化施工工序,在三个工作面平行施工的情况下缩短了工期。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采用新奥法施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保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度。 2.2 与三导洞法相比,减少了两个侧壁导洞,施工干扰少、临时支护量小,有效地降低了对围岩的扰动,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减少工程投资。 2.3中导洞首先贯通,可揭示隧道围岩情况,为左右两洞大断面开挖施工提供依据。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双连拱山岭隧道的各种围岩情况,隧道主洞的开挖方式则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正台阶二步开挖法是全断面一次开挖法的改进方法,多用于围岩能短期内处于稳定的地层中。台阶法根据台阶长度的不同,可划分为长台阶、短台阶和超短台阶三种,在Ⅲ级以下的围岩中一般采用长台阶或全断面开挖法,对于III、IV级围岩多采用短台阶开挖法,对于Ⅴ级以上的软弱围岩则常采用超短台阶开挖法,对于土质围岩及软弱围岩则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本工艺工法主要介绍中导洞-主洞法施工双连拱隧道。 4主要引用标准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J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02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 5施工方法 采用中导洞-主洞法施工,其步骤为先开挖中导坑,并做导坑临时支护直到中导洞贯通,然后由内向外浇筑中隔墙混凝土。 中隔墙施工完成后,将其顶部与临时支护之间间隙采用与设计同标号的喷射砼喷(回)填密实,待喷填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挖两侧主洞。 根据主洞的地质情况,首先做好洞口的防护、排水和洞身的超前预加固,然后开挖左(右)洞上台阶及初期支护,同时做好围岩的变形观测;待开挖掌子面上台阶推进适当距离(约50m)后,方可开挖右(左)洞上台阶并做好初期支护,同时做好围岩的变形观测。 根据洞身实际地质情况,上下台阶距离控制在3~15m,下台阶采用跳槽的方法进行侧墙的开挖与初期支护,开挖宽度控制在2~3m。初期支护完成后铺设防水层,采用整体式模板台车浇筑二次衬砌混凝土。 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施工顺序 具体的施工顺序图如图1所示(以上下台阶开挖法为例)。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亦可选择采用台阶分部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增加超前预支护的工序)及全断面开挖法。

20XX泄洪排沙洞出口洞内砼衬砌施工方案 第二次修改

农二师38团水源工程(石门水库)导流泄洪隧洞等工程(合同编号:38TSY-SG-01) 泄洪排沙洞出口洞身段砼衬砌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新疆兵团水电集团38团石门水库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八 月.

一、编制依据水源工---1、本标段招标文件、38团且末垦区苏塘灌区水利工 程(一期)、15号】;、程石门水库泄洪排沙洞施工图纸【编号:QM-SM-XPD-0114、根据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发的现行水工混凝土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2:DL/T

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编号《水利水电建GB 50204-2002;GB 50164-2011) ;5144-2001;DL/ T 5110-2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223 1999;设工程验收规程》SL176-2007 二、工程概况 2-1概述 该水库区位于低中山区莫勒切河中游河段至出山口区段,回水长约4.5km,河谷呈“U”形,两岸山顶海拔高程2561~2860m,基岩岸坡在左岸广泛分布、右岸多在高程2390~2420m以上分布,坡度一般35°~50°,局部陡立,缓坡处覆盖薄层坡积物。右岸高程2390~2420m以下多为砂砾石岸坡,坡度陡立,坡角分布坡积物。现代河床海拔高程2322~2396m,宽一般200m左右,最宽处350m,近南北向,河床纵坡1.2%。 泄洪排沙洞工程位于水库左岸,由进口明渠及闸井段(泄0-86~泄0+000)、龙抬头段(泄0+000~泄0+091.935)、直洞段(泄0+091.935~泄0+432),本施工二队施工段为出口直洞段(泄0+232~泄0+432) 三、施工方案 3-1施工顺序及衬砌形式 我施工二队主要施工泄洪排沙洞出口(泄0+232~泄0+432)直洞段的洞身砼。按设计直洞段为每10m为一仓号进行砼浇筑施工。 分两个工作面:①泄0+232为一个工作面向泄0+332进行浇筑施工;②进行砼浇筑。0+432为第二个工作面向隧洞出口泄0+332泄. 浇筑时总的原则是:底板砼超前边顶拱砼2~3个仓号(底板砼浇筑到超出底板40cm的圆弧段以上),后面的边顶拱砼再一次性浇筑。渐变段泄0+232~泄0+242的边顶拱砼放到最后再浇筑 钢模采用组合大钢模。

明渠施工方案1

明渠施工方案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 总干渠C5标土建及金属结构制安工程 明渠工程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写: 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总干渠C5标项目部 2011年1月18日 一、概述 本标段内含10段明渠,共计2136米。渠道断面形式呈半梯形和矩形2种断面,为石渠。半梯形明渠底宽3.88m,边坡系数0.25,渠道净高4.5~4.55m;矩形断面底宽4.1m~4.2m,净高4.35~4.5m。渠道渠顶外侧设2.0m,内侧设1.0m运行管理、检修平台。渠道43+895~44+051段内侧平台高出外侧平台0.5m,其余相同。主要工程量见表1-1。 表1-1 渠道及配套工程工程量清单

二、施工布置 1、拌合系统、风、水、电及道路布置结合隧洞、渡槽施工统一考虑。 三、渠道土石方开挖 (一)、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及方法 1、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表土清理→土方开挖→石方爆破→支护(如有)→坡面修整→施工验收→下阶段施工 图3-1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人员和设备进场后,一方面迅速做好物资和和材料的准备,另一方面确定施工方案,详细规划施工顺序、进度和措施。 (2)测量放样:在接受监理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后,校测其基准点的测量

精度,进行施工区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地形复测及各开挖控制点、开挖边线的放样。 (3)表土清理:正式开挖前将施工区、堆料场、弃渣场等范围内的植被、杂草、垃圾、废渣以及监理人指定的其它有碍物进行清理。场地清理完毕,采用推土机、反铲等设备,按监理人指示的表土深度进行开挖,并将开挖的有机土壤运到指定地点堆放,防止土壤被冲刷流失,并做好相关环保工作。 (4)土方开挖:表土清理完毕,重新测量放样,确定开口边线,做好标记后,即可开始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1.6m3反铲分层开挖,每层厚约3m,10t自卸汽车运输出渣。开挖料运至堆料场就近分层堆放。 (二)、边坡石方开挖及料场开采 1、边坡石方开挖、支护流程 图3-2 边坡石方开挖流程图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钻孔→填药爆破→石渣清运→坡面修整→施工验收→下阶段施工 图3-3 边坡开挖支护流程图 周边截、排水沟施工 临时锚杆支护 锁口锚杆施工 系统锚喷支护 2、施工方法 1)石方开挖遵循“由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的原则,避免出现倒悬边坡和边坡失稳情况发生。 2)开挖过程中遵循“支护与开挖同步施工”的原则,开挖边坡的初期支护(喷、锚)在分层开挖过程中随开挖同时进行,上一层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3)本工程中一般部位爆破采用YT28气腿钻造孔,爆破材料选用二级岩石乳化炸药、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导爆管雷管角线和导爆索。 4)爆破分梯段采用松动爆破,爆破参数经现场试验确定。

隧道洞口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老鹰山隧道洞口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老鹰山隧道工程为本标段的控制工程和关键工程之一。老鹰山隧道进口桩号为K25+466,出口桩号为K26+814,全长1348m;进出口各设24m长的遮阳棚,隧道正洞进口桩号为K25+490,出口桩号为K26+790,正洞长进1300m;其中进口端明洞长15m,出口端明洞长40m,隧道暗洞长1245m(S5-I 63m;S5-II 155m;S4 244m;S3-J 84.8m;S3-J0 50m;S3 648.2m)。 隧道位于直线上,纵坡为人字坡,变坡点设在K26+704.053,前半段纵坡为0.9%,长1238.053m;后半段纵坡为-2.8%,长109.947m。本隧道分别在K25+983.8左侧,K26+166.2右侧,各设置一处长40m的紧急停车带。 洞口开挖的主要工程量 二、地形地貌 老鹰山隧道进口段表层为⑧1层含碎石亚粘土、碎石,松散状,VP=600-900m/s,厚4~8m;以下为⑨层凝灰岩,强风化层厚3~6m,VP=1400-1900m/s,岩体破碎;中分化层厚5~8m,VP=1900-2800m/s,岩体呈碎裂状;以下为微风化层,该段隧道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差,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地下水动态明显,该段蓄水层较厚,水量较丰富,开挖时滴水,渗水严重,雨季时局部可能出现涌水。 隧道出口段,地面坡度较缓,约10~150。表层为⑧1层坡残积含砾、碎石亚粘土,碎石层,松散状,VP=600-900m/s,厚3~15m;以下为⑨层凝灰岩,强风化层厚2~5m,VP=1400-1900m/s,岩体破碎;中分化层厚较大,约6~20m,VP=1900-2800m/s,岩体完整性较差,呈碎裂状;以下为微风化层,VP=2800-3200m/ s,岩体较完整。该段隧道浅埋,洞顶覆盖层以粘性土、碎石土及强风化基岩为主,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差。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地下水动态明显,该段蓄水层较厚,水量较丰富,开

隧洞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名称和编号 (2)《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1999 (4)《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6)《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7)施工图纸名称及编号 二.概况 李家峡南干渠第一标工程位于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坎布拉镇,本标桩号 1+060.81至7+895.23,干渠总长6.998km。 修建隧洞4座,总长3.062km;采用C20钢筋砼现浇矩形结构,砼抗渗标号W6,除了4#隧洞为马蹄形外全部为城门洞型,隧洞底坡比降1/1500,设计流量2.85m3/s,加大流量3.7m3/s,隧洞底宽2m,洞高2.3m,衬砌厚度0.3m-0.35m。 三.施工平面布置 3.1道路 在原有的乡村道路上,人工配合机械(反铲)修建到隧洞口的临时施工道路:L1是到1#隧洞口的临时施工道路,L2是到1#隧洞出口及2#隧洞进口临时施工道路。L3是到3#隧洞进口的临时施工道路,3#隧洞贯穿后将3#隧洞作为交通洞,延长L3施工4#隧洞进口。L4是到4#隧洞出口的临时施工道路。 3.2供风 供风方式为布置一台压风机(电动)在洞口供风,架设2”风管送风到工作面,风

管根据开挖工作面的推进而延伸。1#隧洞进口2#隧洞进口各放置一台容量为20m3/min 的压风机(电动),3#隧洞进口4#隧洞出口各放置一台容量为13m3/min的压风机(电动)。 3.3通风 在洞口架设一台5.5KW轴流通风机,接直径D200mm的风管。风管管口保持与掌子面相距30m左右,爆破时对其进行覆盖保护。 3.4水 施工用水利用2”管从洞外水池处接进,并引至洞内工作面附近,以满足手风钻用水的需求。开挖排水沟满足洞内排水要求,保证洞内干地施工。 3.5电 从洞口外布置好的10kv变压器接线供电。拟架设一趟电线进洞,低压(36V)用于洞内的工作灯照明,根据需要在洞壁上每隔8m左右安装一盏100W电灯(电灯采用有护网的安全灯具),一趟动力电缆(380),直接接至用电设备。 四.施工进度 四条隧洞施工从2014年4月21开工,2016年2月29日结束。 表5-1 引水隧洞主要工程量表

导流明渠开挖施工方案

Achang水利灌溉工程导流明渠施工方案 1、施工介绍 阿江水利灌溉开发工程项目导流明渠位于引水枢纽左岸开阔地,设计全长447.487m,梯形断面,明渠底宽5m(衬护成型后),设计边坡1:2,渠底高程24.8m~24.3m ,设计渠底坡降i=0.0011,开挖成型后采用有纺土工膜(300g/m2)进行渠道防渗处理,人工装砂袋进行护底护坡处理,护坡护底宽(厚)度50cm。导流明渠设计流量100m3/s,设计标准采用枯水期5年一遇洪水标准,施工导流阶段每年11月~来年4月。 为解决项目施工临时交通问题,需在导流明渠上架设一座临时钢栈桥,钢栈桥设计宽度6m,长度36m,为6跨连续简支结构。 2、主要工程量 明渠土方开挖4.52万m3,砂袋护坡护底0.66万m3,有纺土工膜铺设1.46万m2,明渠回填3.85万m3。 3、编制依据 (1)柬埔寨Achang水利灌溉开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导流明渠施工图纸(JW1046FT-921-01~03) (3)《水电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技术规范》(DL5162-2002) 4、主要施工方案 (1)分期、分阶段开挖 明渠开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其他相关工作需要,采用分期分阶段开挖方案,即分两期进行开挖施工,一期开挖主要完成明渠桩号M0+127~M0+395段,二期开挖主要完成一期剩余部分。开挖主要采用CAT320D型挖掘机进行开挖,渣料倒运主要采用SD13型推土机或者自卸车运输至指定弃渣地点。一期开挖自该段两端向钢栈桥进行开挖,计划利用一期开挖的部分渣料进行枢纽右岸临时施工道路填

筑,填筑高度50cm ;二期开挖待该地区雨季末时开始进行开挖,开挖渣料采用自卸车运输至上下游围堰,用于围堰填筑。 (2)开挖渣料堆放 开挖渣料堆放采用集中、就近堆放方案,除用于填筑枢纽右岸临时道路和围堰填筑的渣料以外。渣料堆放场地选择在明渠右岸,距离明渠右岸开挖边线6m,规划占地面积3600m2,长度300m(顺水流向),宽度12m,渣料堆高6m,渣料边坡不小于1:1.5,施工时应做好弃渣堆放策划,宜分两层堆放,层高3m。弃渣区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主要负责渣场卸料指挥、场地平整、道路维护等,以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枢纽右岸临时道路和明渠表层腐植土堆放在渣场底部,用于明渠回填后表层复耕或恢复植被。 (3)防渗与衬护方案 明渠防渗施工和衬护施工同步进行,其具体的工艺流程:明渠保护层开挖测量校核边坡和渠底高程土工膜铺设与搭接土工膜铺设质量检查砂袋衬护铺装。 土工膜采用横向铺设方案,条带宽度以采购的土工膜出场宽度为准,搭接采用热粘接方案,由供货商提供热粘接机具和粘接工艺,现场严格按照其粘接工艺操作,保证搭接质量。 砂袋装渣采用现场边开挖保护层边装袋方案,铺装厚度0.5m,装好的砂袋先铺装渠底,再铺装渠坡,砂袋铺装可分段进行施工,每段施工应自下游向上游施工,以保证上游砂袋压下游砂袋,技术员必需严格控制渠底砂袋铺装平整度,施工允许最大误差±5cm;渠坡砂袋铺装方向应水平摆放。 (4)临时钢栈桥施工方案 本工程临时钢栈桥采用柬埔寨西钢大桥和优联小桥项目已建的钢栈桥的施工经验和拆除型钢搭建。桥墩采用Φ610mm和Φ710mm钢管桩方案,50t履带吊配合插打,因为根据本地区引水枢纽地址勘探结果,岩层较深,所以利用摩擦桩

隧道洞身开挖方案

XXX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参考文献有如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工程概况 XXX 隧道为分离式短隧道.该隧道位于贵州省XX 至XX 高速公路第X 合同段,隧道出口处有县道公路通过,交通条件方便。隧道详细参数。 表2-1XXX 隧道参数表 左幅隧道洞身开挖工程桩号为ZK59+913~ZK60+363, 其中ZK59+913~ZK60+240和ZK60+300~ZK60+353为Ⅴ级围岩,ZK60+353~ZK60+363由Ⅴa 级围岩变更为Ⅵa 级围岩,隧道围岩地质差,隧道穿过地层为粉质粘土、砂岩、粉砂质泥岩,断层破碎及影响带,构造复杂。ZK60+240~ZK60+300为Ⅳ级围岩,该段围岩为灰岩,岩石较坚硬,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破裂结构。右幅隧道洞身开挖工程桩号为YK59+898~YK60+377, 其中YK59+898~ 隧道名称 洞口桩号 全 长 (m ) 界限 (宽X 高) (m) 线路 情况 洞门型式 衬砌类型 照明方式 通风 方式 进 口 出 口 坡度(%) 衬砌类型及长度(m ) 坡长(m) 进口 出口 明洞 Ⅵ级 Ⅴ级 Ⅳ级 XXX 隧道 ZK59 +908 K60 + 375 467 10.25*5 0.98 467 端 墙 式 端 墙 式 17 10 380 60 光电照明 自然通风 YK59 +898 K59 +390 492 0.8 492 台 阶 式 端 墙 式 13 414 65

黄龙垭隧道洞口施工方案1

洞口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黄龙垭隧道左线全长2830m、右线全长2820m,其中我部承建黄龙垭隧道施工左线起讫桩号为Z4K30+185~Z4K31+600,长1415m;右线起讫桩号为K30+190~K31+600,长1410m。本隧道为分离式隧道,洞门类型为端墙式和削竹式,其中位于本合同段的进洞口为端墙式洞门。 隧道区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隧道走向呈西北~东南向,与山脊线走向近于垂直。隧道穿越段地面标高在452.00~840.00之间,相对高差约388m。隧道进洞口位于一陡坡上,坡度约400,山坡上植被发育,多为小灌木及乔木;山坡下分布有少量的居民点,有乡间碎石路与G209国道相连,交通便利。 隧道进口浅埋段顶板厚0~64m,由强~中风石英岩、绢云钠长片岩、变粒岩组成。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完整性差,无地表水体,地表面流排泄串通,地下水主要为基岩风化裂隙水,水量受地形条件、裂隙发育程度及补给源的控制,洞室具渗水或滴水现象。围岩稳定性差,施工易坍塌,应做好支护及防、排水措施。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导线复测及导线点加密、水准点复测及加密已经完成并通过总监办的审核与批复,图纸复核、技术交底、技术管理措施和质检制度、施工日志和工程检查表格已完成,原材料试验及混凝土配合比已基本完成正在整理上报。 2、施工现场布置 1)、对原有乡间碎石路与G209国道相连的村道进行拓宽加固至6m通到隧道进口作为施工便道;

2)、隧道施工用电用电以地方供电为主,在洞口附近安装两台800KVA并备用200KW发电机一台; 3)、在距隧道洞口30米处的顶部位置设置高压水池,高压水管接到洞口,确保生产和生活用水; 4)、隧道高压供风设在隧道进口左侧附近,建高压风站一座,安装8台24m3/min内燃空压机供施工用风,高压风管已接到洞口; 5)、隧道施工设施占地面积共5000m2,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采取自建的方式建设黄龙垭隧道施工设施,其中生活区占地800m2、拌和站占地1000m2、钢筋加工场占地800m2。 3、施工所需施工人员、机械、材料已进场能满足施工需要。在配置上按照均衡、高效的原则合理安排,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根据本工程数量,投入足够的机械设备上场施工,确保上场设备完好率85%以上,出勤率90%以上,备余量10%~20%。(后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和施工队伍及施工人员配置表)。 三、施工技术方案 依设计文件本隧道工程按新奥法组织施工,本着“早进洞、晚出洞、少开挖”的原则由洞门位置向暗洞方向循序进行。洞口工程施工前,我部严格按标准化组织施工,并按照《工地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的建设要求完成洞口施工设施建设;同时组织测量人员认真进行洞口段的测量复核工作,即从洞口前10m至截水沟后10m每5m测一个横断面,并对地形变化较大处加测横断面,其测宽超出洞门墙20m以外,并在此范围内对隧道中心线与两侧边线的原地面纵断面进行了复核复测工作,复测成果显示,洞口范围地面与原设计较为相符,在此基础上确定洞口段开挖范围。洞口工程施工工序:施作洞顶截水沟洞口段开挖施作边坡及仰坡临时防护工程非核心土部分开挖至成洞面施作长管棚套拱长管棚施工施作成洞面附近的5米左右明洞。 1、施作洞顶截水沟

03 交通洞施工方案介绍

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BOOT项目土建、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合同编号:SHR-UMHPBOOT-007) 厂坝路交通洞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部 2013年5月4日

目录 1.基本概况 (1) 2.施工布置 (2) 2.1施工用风、水、电布置 (2) 2.1.1施工用风 (2) 2.1.2施工用水 (2) 2.1.3施工期洞内排水 (2) 2.1.4施工用电 (2) 2.2施工道路 (3) 3.主要施工方案及方法 (3) 3.1洞脸支护 (3) 3.2洞室开挖 (4) 3.2.1施工方法 (4) 3.2.2典型爆破参数设计 (4) 3.2.3开挖支护循环时间 (5) 3.2.4特殊洞段开挖 (6) 3.2.5施工流程及工艺说明 (7) 3.3支护工程施工 (8) 3.3.1锚杆施工 (9) 3.3.2喷混凝土 (10) 3.3.3钢拱架支护 (11) 3.4混凝土施工 (12) 3.4.1边顶拱衬砌混凝土施工 (12)

3.4.2路面混凝土施工 (12) 3.4.3路缘台阶砼 (13) 3.4.4路面排水沟 (13) 3.4.5混凝土养护 (13) 3.5回填灌浆施工 (13) 3.5.1基本要求 (13) 3.5.2灌浆施工 (13) 3.5.3质量检查 (14) 4.质量控制 (14) 5.安全控制 (15) 6.施工进度计划 (15) 7.资源配置 (16) 7.1主要施工人员配置计划 (16) 7.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6) 8.附件 (17) 8.1风、水、电管线布置示意图 (17) 8.2炮孔布置示意图 (18)

明渠改线施工方案

舒城县地区公路建设项目 舒城县省道S317舒五路(万佛湖段)升级改造工程 第二施工段项目部 明 渠 改 线 施 工 方 案 江苏鼎峰建设有限公司(第二施工队) 2013 年1 月 12 日

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本次明渠改线施工位于道路桩号K25+420至K26+260.821段,该明渠为七门堰引水工程所修建明渠。明渠改线后中心线走向基本与S317道路中心线平行,中心线间距为27.75m。本次明渠改线设计依据原有明渠结构形式及堤岸高程进行设计及回复。明渠全长840.821m,河底纵坡为0.5‰。 2、编制依据 《舒城县省道S317舒五路(万佛湖段)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及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本施工方案总体目标 1)工期目标 计划与年月日开工,本明渠全部工程项目在年月日完成,总工期约 120 天。 2)质量目标 本合同段全部工程达到:工程总体质量达到国家和部颁合格标准,争创优良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75%以上。原材料、半成品检测试验合格率100%,杜绝不合格品进入工地。 3)安全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施工安全规则,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组织管理,控制和消灭施工中的惯性事故。 4.施工段划分 根据我施工队在以往场地平整、道路、排水工程施工中取得的经验,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现场划分施工段,进行交叉流水施工。 明渠分段施工划分表

5.施工顺序 新明渠施工:施工测量→土石方开挖→碎石垫层、C20砼底板浇筑→土石方填筑→浇筑侧墙 老明渠施工:备土→围堰→排水→清淤→淤泥外弃→回填碾压→场地整形。 箱涵施工:测量放样→基础挖方→基底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砂砾垫层→砼垫层→箱涵底板→墙身及顶板→明渠修复及附属施工→台背回填→检查验收。 二、施工部署 由于本工程受季节的限制,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时将组织两套作业班组,采用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每套作业班组由二个专业土方机械施工班和一个后勤综合班组成。 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土方机械施工班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分别在各施工段同时进行开挖施工。 后勤综合班是确保两个专业施工队相关工序正常进行的机动班组,负责燃油供应、后勤生活保障、现场物资采购由项目总工统一协调。 在工程前期阶段,专业施工队应做好沟塘清淤、建筑垃圾挖弃的施工,综合班应着重于一些附属工作,如施工排水、现场施工安全维护、人员工作协调等工作。 在主体土方施工阶段,专业工作队的工作重点是土方开挖、余方内运、填方碾压,同时严格控制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综合班主要进行现场施工测量、燃油供应等。

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方案

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方案 1.方案目的 明确隧道开挖支护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现场施工,保证安全和质量。 2、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文件 2、设计文件 3、施工组织设计 4、同类施工经验 3、编制范围 Nakettiya隧道及Bambarenda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 4、施工工艺及方法 洞身开挖支护包括: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初期支护。 4.1暗洞开挖初支施工工艺 4.1.1开挖方法 暗洞用台阶法开挖。采用挖机开挖,人工配合修整,自卸车运渣。

开挖透视图 开挖步骤图

开挖初支施工工序正面示意图 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 边墙锚杆 钢拱架间距为

施工步骤: 第1步:施作超前支护后,开挖上台阶,施作上台阶初期支护; 第2步:开挖左右侧下台阶并施作初期支护; 第3步:开挖隧底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4.1.2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4.1.3超前支护施工 4.1.2.1支护体系 方案中没有考虑洞口段施工时已施工的超前大管棚。隧道共有二种支护体系: ①第一类超前支护体系 采用I型CHS42.4×3.2钢花管超前注浆加固地层。钢花管外插角10°~15°,3.5m长,环向间距为0.4m,纵向间距2.4m。在拱部168°范围设置。

I 型超前支护纵断面示意图 ②第二类超前支护体系 采用II 型CHS42.4×3.2配合I 型CHS42.4×3.2钢花管超前注浆加固地层。II 型钢花管外插角30°~35°,3.5m 长,环向间距为0.4m ,纵向间距2.4m 。在拱部168°范围设置。I 型及II 型钢花管错开布置。 II 型配合I 型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纵断面示意图 I 型CHS42.4××3.2钢花管 I

最新吴杖子隧道线右侧秦皇岛端洞口开挖及防护施工方案

吴杖子隧道线右侧秦皇岛端洞口开挖及防护施工方案

吴杖子隧道秦皇岛端右线洞口开挖及防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吴杖子隧道秦皇岛端右线洞口段明挖长6米,洞门里程为 K53+760。右线出口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明挖段衬砌类型为SMa。 洞口位于山坡脚处,地形较平缓。右线地质为残破积土层及强风化安山岩、安山质溶结角砾岩,岩体破碎,孔隙裂隙水较发育。洞口段围岩类别为Ⅴ级。 主要工程数量有:开挖硬土3819m3、软石2297 m3、次坚石1110 m3,M7.5浆片截水沟164 m3,C20喷混凝土118 m3,Φ22钢筋锚杆1157m,φ6钢筋网2611Kg。 二、施工部署 1、施工队伍安排 该段工程由项目经理部隧道二队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为项目副经理刘伟,技术负责人为技术主管孙春森,其他人员配置如下: 2、施工工期安排

根据洞口主要工程数量,按两班倒施工,计划工期20天(上半断面部分)。 3、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场地根据隧道洞口实际地形合理布置,详见附图1“野三关隧道恩施端施工平面布置图”。 4、弃碴场规划 弃碴场选定在ZK106+400左侧山槽内,占地23亩,容量为16万m3,需新建便道900m。如不设弃碴场(建设单位目前意向),则考虑临时弃在出口路基内,以后调往18标及本标路基填筑使用。 三、施工方案、方法 洞口段拟左右线同时施工,先按照设计进行边、仰坡开挖,边开挖边支护,为便于其它工序的施工,洞口开挖第一阶段开挖到洞身的上半断面底的高度,并在成洞面处预留核心土(根据地层稳定性的好坏确定其需要长度),其以下部分及核心土待超前自进式锚杆施工完后再开挖。 在右线洞口有一水沟经过,采取改移至距边坡5米以外从路基排水系统排除,施工场地采取挖沟、挖集水井等利用抽水机排除施工用水、降雨及岩层裂隙水。 1、施工步骤 (1)边仰坡及截水沟的测量放样。 (2)施作截水沟。

双连拱隧道正洞台阶开挖施工工法

连拱隧道正洞上下台阶开挖施工工法 工法编号:GGG(鄂)D1 —2011 王慧胡勇马佛领 中天路桥有限公司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连拱隧道作为公路隧道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其平面线型顺畅、占地面积小、便于运营管理等优点,尤其是在山区高速修建短隧道(隧道长≤500m)中,具有较大优势而常被采用,但由于受结构形式所限,连拱隧道施工工序较复杂,导致施工工期较长,且质量难以控制,因此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开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连拱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分为导坑施工法和正洞施工法两大类,早期的连拱隧道多采用导坑法施工,施工工序多,对围岩扰动频繁,施工周期长,工效慢、工期长、成本高,不利于隧道防水。宜巴高速第三合同段的毡帽山隧道设计的施工方案为导坑法,考虑到隧道围岩情况较好,工期短等实际情况,后采用正洞上下台阶法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此总结完成连拱隧道正洞上下台阶开挖施工工法。 2 工法特点 1、先组织进行中导洞开挖、支护,直至贯通,可以改善后期隧道内的通风环境,也起到地质超前预报的作用。 2、正洞上下台阶法是连拱隧道的一种高效施工方法,采用新奥法施工,减少了对围岩的扰动,并充分保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

3、施工工艺及条件相对简单,质量容易控制; 4、与导坑法相比,减少了两个侧壁导洞的开挖及临时支护,且工序简单,有效地降低了对围岩的扰动,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成本。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可适用于公路、市政、铁路连拱隧道的IV类围岩,II、III类围岩也可参照本工法。 4 工艺原理 本工法的基本理论基础为新奥法。根据新奥法原理,采用光面爆破大断面开挖,使用锚、喷、网、钢拱架和超前导管及超前管棚等支护手段,先开挖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混凝土,然后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左右正洞,左右洞围岩经多次扰动,应力重新分布均衡后进行主洞二次衬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围岩和支护监控量测,以量测信息反馈来指导施工。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结合宜巴高速公路三合同段内毡帽山隧道的施工过程叙述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主体流程如下:中导洞开挖支护→中隔墙浇筑→开挖主洞上台阶及初期支护→开挖主洞下台阶及初期支护→二次衬砌。 施工顺序图及具体工序如下:

6#交通洞施工方案

关于6#公路交通洞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6#公路交通洞是连接公路未端与右岸坝肩上游295m 高程平台的通道。交通洞断面为7.5X 6.5m城门洞型,全长167m,起点高程308.564,终点高程295.000。对不良地质洞段采用锚杆喷混凝土支护、钢支撑及钢筋混衬砌支护。交通洞主要工程量有:石方明挖2070m3、石方洞挖7375m3、衬砌C20混凝土3036m3、钢筋150t、树脂锚杆630根、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50m3、回填石渣1000m3、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涵40m、临时钢支撑20t。 二施工方案 1 、施工平面图 施工平面图见附件总平面图 2、风水电布置 供风采用布置在右坝肩上游侧变压器边的,两台型号为4L-20/8 型20m3/min 固定式电动空压机进行供风, 另一台12m3/min 移动式油动空压机作为备用,风管采用直径? 100钢管直接接到上下游两端洞口,两台空压机管路在出口处应进行串联,这样可提高供风的效率。本项目投入?100钢管320m。 供水可利用右岸坝肩开挖项目的生产水池将管路接入工作面进行供水, 管路采用? 50的钢管。本项目投入? 50钢管320m。 供电可利用右岸坝肩开挖项目的800KVA 变压器将线路接入上下游洞口, 洞内采用电缆线供电,低压照明。各类电线及电缆800m。 本工程施工所需的砂石料主要利用隧洞洞身开挖的石料, 砂石系统及拌和系统布置在原6 号公路末端较宽处。砂石系统布置一台碎石机及一台制砂机, 拌和系统布置一台0.5m3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施工排水可在上游洞口处设一道排水沟, 将公路及坡面雨水引到江边, 洞内工作面施工积水可用潜水泵抽水引排。下游洞口工作面排水由于其隧洞是上坡的,因此洞内施工弃水可通过底板坡度流出洞口排入江边。

明渠施工方案72368

雨水至明渠施工方案 工程说明 一、编制原则 我方结合设计院的雨水图纸及现场地形地貌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分析,针对本工程的特殊性制作施工方案,具体做法主要参照施工图集及我方以往的施工经验,秉着不破坏,效果好的原则,达到设计准确、施工方便、使用合理、经济节省的效果。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东风监狱外网雨水Y46号井至明渠段管线及明渠不通处清理工程。Y46号井至明渠管线长为108米,采用HDPE缠绕结构壁管,管径为d300,管道与明渠交接处制作混凝土梯形槽及节水板,明渠局部有不通水处进行清理、更换管道。 三、施工依据

1、建设单位发放的大连城市建设专家事务所有限公司关于该项目 的图纸资料; 2、国家及行业有关的标准、法律法规、施工验收规范; 3、我公司以往累积的类似工程的经验。 4、我公司质量、环境、安全体系的程序文件。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226&97。 6、梯形槽施工参照95S517—10。 7、我方的设计图纸

施工方案 一、管道材料及安装 1、管道采用缠绕结构壁管,环刚度应》8kpa,管径为d300。 2、管道基础米用沙基础,基础厚度为100m m,中粗沙回填至管上壁 300mm,回填土采用原土或山皮土填夯。 3、检查井共三个,采用①1000mm圆形预制混凝土检查井,HDPE 管与检 查井连接做法见04S520-59.6O中的图二。 二、雨水管道接明渠施工方案 1、管道安装至明渠边坡内200mm。 2、管道与明渠交接处制作混凝土梯形槽,厚度为200mm,长为2 米, 混凝土标号为C20,梯形槽下200mm砂垫层,梯形槽内回填中粗沙 至管上壁300mm,在用原土或山皮土填夯。施工图为明渠施图一 1。 3、明渠内接水处制作梯形接水板,梯形接水板下200mm沙垫层,梯 形接水板厚100mm,混凝土标号C20混凝土,沟底宽800mm, 上底宽1400mm,沟深500mm,施工图号为明渠施图一2。 4、明渠不通处的处理办法 1、明渠有不通水处需机械开挖,人工清槽。 2、路面及桥下有不通水处拆除路面及下方的混凝土管道,待从新 安装管道后恢复原貌。 3、预制混凝土管道安装时管道下方需做C10混凝土垫层,中粗沙回 填至管上皮,垫层厚度为1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