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实验二

合集下载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了解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为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控制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是通过粒径分析仪对粉尘样品进行测试,得出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粒径分析仪是一种基于激光散射原理的仪器,通过激光束照射样品,测量样品中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从而得出粒径分布曲线。

三、实验步骤
1.准备样品:将待测粉尘样品放入样品瓶中,并加入适量的稀释液。

2.打开粒径分析仪,进行预热和校准。

3.将样品瓶放入粒径分析仪中,启动测试程序。

4.测试完成后,得到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粒径分析仪测试,得到了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0.1-10微米之间。

其中,0.5-5微米的颗粒占总颗粒数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0%以上。

五、实验结论
通过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我们了解了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在工业生产中,应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粉尘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避免吸入粉尘。

2.样品瓶和稀释液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3.粒径分析仪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仪器和样品瓶,避免残留物的影响。

粉尘粒径实验报告

粉尘粒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粉尘粒径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

2. 掌握使用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粉尘粒径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粉尘粒径分布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在粉尘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粉尘粒径分布对环境质量、人类健康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通过激光散射原理,对粉尘样品进行粒径分布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2. 粉尘采样器3. 粉尘样品4. 电子天平5. 移液管6. 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 使用粉尘采样器采集一定量的粉尘样品,并将其放入称量瓶中。

3. 将称量瓶放入电子天平中,称量粉尘样品的质量。

4. 将称量瓶中的粉尘样品转移到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的样品池中。

5. 打开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粉尘粒径分布。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粉尘粒径分布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如下:| 粒径(μm) | 粒径占比(%) || :--------: | :----------: || 0.1 | 5.2 || 0.2 | 12.5 || 0.3 | 20.0 || 0.4 | 25.0 || 0.5 | 22.5 || 0.6 | 15.0 || 0.7 | 7.5 || 0.8 | 5.0 |2. 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该粉尘样品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3μm到0.5μm之间,占比达到67.5%。

这说明该粉尘样品具有较强的悬浮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该粉尘样品的粒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粒径越小,占比越大。

这可能与粉尘的来源和产生过程有关。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了解了粉尘粒径分布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 实验结果表明,该粉尘样品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3μm到0.5μm之间,具有较强的悬浮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2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 度线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相重 合,然后找出两尺另外一条重合的刻 度线,分别数出两条重合刻度线间物 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数
操作步骤

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间距(um)
um=(a/b)×10um
a
b
物镜测微尺刻度数
目镜测微尺刻度数
10
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um


小玻棒
玻璃滴管或吸管 载玻片
器材及试剂

生物显微镜
目镜测微尺

物镜测微尺
操作步骤

将采有粉尘的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放入 小烧杯或试管中,用吸管或滴管加入 醋酸丁酯1-2ml,用玻棒充分搅拌,制 成均匀的粉尘悬液
操作步骤

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置载玻片上,均 匀涂布,待自然挥发成透明膜,贴上 标签,注明编号、采样地点、日期。
操作步骤

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片放在 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 然后在标定目镜测微尺时所用的放大 倍率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 粒子的大小
操作步骤

移动标本,使粉尘粒子依次进入目镜 测微尺范围,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 量短径,测量每个尘粒,每个标本至 少测量200个尘粒,并算出百分数。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滤膜溶解涂片法
概念

粉尘分散度是指空气中不同大小粉尘 颗粒的分布程度,用百分构成表示。 有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两种,我 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数量分散度
原理

采样后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 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涂片标本, 在显微镜下测定。
器材及试剂

醋酸丁酯
小烧杯或小试管
物镜测微尺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mm分为100等分刻度每一分度值为001mm即10um将待标定的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镜筒内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400倍600倍放大倍率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相重合然后找出两尺另外一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条重合刻度线间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数10操作步骤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间距umumab10um目镜测微尺刻度数10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um11操作步骤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在标定目镜测微尺时所用的放大倍率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粒子的大小12操作步骤移动标本使粉尘粒子依次进入目镜测微尺范围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测量每个尘粒每个标本至少测量200个尘粒并算出百分数

测定粉尘粒径

测定粉尘粒径

实验粉尘粒径及分布测定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示研究通风除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学会与粉尘粒径分布有关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4..学习激光粒径分布仪的使用二.实验原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的粉尘的粒径为投影粒径,包括面积等分径((Feret径)、长径、短径。

为便于操作,本实验使用定向直径。

在显微镜下测定光片中粉尘投影粒径的大小, 十字丝上刻有100个小格(又称刻度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因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而异。

通过观测物台微尺给定长度的刻度,便可以确定目镜刻度尺上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同时采用另一种方法。

其过程为:用摄影镜头取代目镜,通过计算机显示器进行观察。

对给定物镜,取得物台微尺视图(如右上图),用指定软件打印出后,测定每格的纸上长度,最后确定单位纸上长度代表的实际长度。

然后再在该放大倍数下,取得粒子的粒径分布图(如右下图),便可测得粒子的试样的粒径分布。

粉尘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粒子组成的集合体。

因此,测定好各个单一粉尘粒子的投影径以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出粉尘的分散度。

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直方图法、频率曲线法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粉尘粒径分布、比较不同的粒子总体,可以适当地计算粉尘的几个特征数。

粉尘的特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径(d )、通常使用带有刻度的接目镜来进行,这种接目镜的r*■__・J"! ■Martin径)、定向径中位径(50%)(d50 )、众径(d m)、方差、标准差等。

三.实验设备本实验应用它测定粉尘颗粒的投影粒径。

偏光显微镜的式样很多,我国常用的有江南光学仪器厂制造的XB--01、XPT--06型630倍中级偏光显微镜,上海光学仪器厂制造的XPG型1000倍偏光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及蔡司厂生产制造的文柯型偏光显微镜。

粉体粒度测试实验指导书

粉体粒度测试实验指导书

粉体粒度测试实验指导书实验六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实验⽬的1.了解粉体颗粒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科研与⽣产中的作⽤;2.掌握颗粒度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法;3.学会激光法测粒度的基本操作程序。

⼆、实验原理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表征的⼀项实验⼯作。

粉体在我们⽇常⽣活和⼯农业⽣产中的应⽤⾮常⼴泛,我们常见的⼯业原料和产品如⽔泥、涂料、碳酸钙、⾼岭⼟、滑⽯粉等。

在的不同应⽤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领域中最受关注的⼀项指标,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项⾮常重要的⼯作。

1.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颗粒是在⼀定尺⼨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何体,如图1所⽰。

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由⼤量不同尺⼨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称为粉体。

(2)等效粒径: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个数值很难描述⼀个三维⼏何体的⼤⼩。

只有球型颗粒可以⽤⼀个数值来描述它的⼤⼩,因此引⼊等效粒径的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个颗粒的某⼀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见图2。

那么这个球形颗粒的粒径就是该实际颗粒的等效粒径。

V圆柱=V球图1颗粒⼀般形状图2等效粒径(3)粒度分布:⽤特定的仪器和⽅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于或⼤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2.粒度测试中的典型数据(1)体积平均径D[4,3]和⾯积平均径D[3,2]:D[4,3]是⼀个通过体积分布计算出来的表⽰平均粒度的数据;D[3,2]是⼀个通过⾯积分布计算出来的表⽰平均粒度的数据。

它们是激光粒度测试中的⼀个重要的测试结果。

(2)中值:也叫中位径或D50,表⽰累计50%点的直径(类似的,D10表⽰累计10%点的直径;D90,表⽰累计90%点的直径)。

粉末粒度分布的测量

粉末粒度分布的测量
整理课件
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Rise-2006 激光粒度分析仪光路设计图
Rise-2006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全量程米氏散射理论,充 分考虑到被测颗粒和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等光学性质设计的 测量装置,能够准确测量出颗粒群的粒度分布,光路设计 如上图。
整理课件
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Rise-2006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无约束拟合反演 算法,这种方法是测试前对颗粒群不做任何假设, 通过光强直接计算出颗粒群的粒度分布。该法的 前提是合理的探测器设计和粒度分级,否则,使 用无约束拟合反演可能会产生不稳定的解或者无 解。Rise-2006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最优的三维 非均匀性交叉探测器阵列,从而能够准确测量颗 粒粒度分布。
整理课件
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超声时间:触摸式按键连续调节,设置时间数字显示,可 根据需要设置超声时间。 超声强度:采用100W大功率超声器,能够充分分散易团聚 颗粒。 搅拌混合系统:搅拌速度触摸式按键连续调节,设置速度 数字显示,可根据需要(如颗粒大小和分散介质等)连续 调节至所需速度,既保证被测样品充分混合,又可避免因 搅拌速度过快产生气泡造成的测试误差。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4. 点进入测试按钮,使测试软件进入基准测量状态,系 统自动记录10次基准的测量平均结果。刷新完10次后,按 下下步按钮,系统进入动态测试状态; 5. 关闭循环泵和搅拌,抬起搅拌面板,将适量样品(根 据遮光比控制加入样品的量)放入样品池中,如有必要可 加入相应的分散剂; 6. 启动超声,并根据被测样品的分散难易程度选择适当 的超声时间(一般为1-10分钟);
材料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粉末粒度分布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粉末粒度的基本原理; 2.掌握粉末粒度分布的测量及分析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

实验1 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一、实验目的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效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在通风除尘技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3.学会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 粉尘样品光片的制备1.滴入半滴至一滴松节油于裁玻片,然后用钳子取少量粉尘样品,将粉尘均匀洒在载玻片的松节油中。

2.待粉尘在松节油中分散均匀后,在载玻片上面加上盖玻片。

在加盖玻片时,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置于载玻片上,然后轻轻地向下按以免产生气泡影响粉尘粒径的观察和测定。

(二)光学显微镜的操作1.装卸镜头2.调节照明3.调节焦距(三)显微镜下粉尘投影径的测定1.目镜刮皮尺每格所代表尺寸的测定将物台微尺置于物台上,准焦。

然后转动物台,使微尺与目镜刻度尺平行再移动微尺使两零点对齐。

仔细观察两小尺上的分格在什么地方再重合,数出两尺子在这段长度内各自的格子数。

例如目镜度尺为50格,物台微尺为48格,则目镜刻度尺的每小格相当于物台微尺的48/50格,再乘以物台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48/50×0.01mm =0.0096mm,就是该放大倍数下目镜刻度尺的实际长度。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同,目镜中刻度尺每格所代表的尺寸也不同。

2.粉尘粒径的测定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刻度尺每格所代表的尺寸测定以后,将物台微尺取下,将粉尘样品光片置于物台上,依一定的顺序测定光片中粉尘投影粒径的大小。

将所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三、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一)原始数据的记录1.放大倍数为的显微镜中目镜刻度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为um。

2.将粉生粒子投影径大小的测定结果列于表格中。

(二)实验数据的处理1.按教材中所述的粉尘粒径分布的计算方法将数据整理成表。

2.根据上述表整理的数据画出粒径分布的直方图。

3.按教材中的计算方法得出粉尘的特征数,整理成表。

第三章粉尘测定2

第三章粉尘测定2
∆ Dn = Dn − Dn −1
= K 0 K n N n d pn
2
同理 ∆ D n − 1 = K 0 K n − 1 N n − 1 d p (n − 1 ) …… ∆ D1 = K 0 K 1 N 1 d p 1 2
2
8
粉尘粒度分布和浓度测定仪ALN-95 粉尘粒度分布和浓度测定仪ALNALN π 3 m i = ρ p d pi N i 又因为 6 π ρ p d i ∆ Di ∴粒径为 d pi ~ d p (i − 1 ) 的质量为 m i = 6 K K 0 i ∴粒径为 d pi ~ d p (i − 1 ) 的质量占总粉尘质量的百分比为
I = I 0 exp( − K 0 ∑ K i N i d i )
2 i =1
n
d pi K0 Ki Ni I0 I
粉尘颗粒粒径; 粉尘颗粒粒径; 与测量系统有关的系数,为常数; 与测量系统有关的系数,为常数; 的粒子的消光系数; 粒径为 d pi 的粒子的消光系数; 的颗粒数; 粒径为 d pi 的颗粒数; 测量池中未含粉尘的原始光强; 测量池中未含粉尘的原始光强; 测量池中含有粉尘的透过光强。 测量池中含有粉尘的透过光强。
20
二、光学显微镜法
3.观测
21
二、光学显微镜法
3.观测

22
二、光学显微镜法 4.测定 将准备好的样品放于载物台上,进行观测,用目 将准备好的样品放于载物台上,进行观测, 镜测微尺度量尘粒大小,一般取定向径。 镜测微尺度量尘粒大小,一般取定向径。 观测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观测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在一固定视野内测 量所有尘粒,尘粒过密时容易混杂。另一种是以目 量所有尘粒,尘粒过密时容易混杂。 镜刻度尺为基准,凡是在刻度尺范围内的即计测, 镜刻度尺为基准,凡是在刻度尺范围内的即计测, 然后向一个方向移动样品,继续计测。 然后向一个方向移动样品,继续计测。度量粒径可 按分散度划分的粒级范围计数。 按分散度划分的粒级范围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通风除尘设计中的基本参数,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在大气污染控制中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学会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的粉尘粒径,面积等分径、定向径、长径、短径,如图2-1所示。

在显微镜下测定光片中粉尘投影粒径的大小,通常使用带有刻度的止刻微尺来进行,这种止刻微尺是一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5mm的、等分为50格(100格)的标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随止境和物镜放大倍数及镜筒长度的不同而定。

用物测微尺(中央刻有1mm的标尺,等分为100格,每格10μm)标定好一定倍数目测微尺上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以后,便可以进行测定。

粉尘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被子组成的集合休。

因此,测定好各个单一粉尘粒子的投影径以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出粉尘的分散度。

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直方图法、频率曲线法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粉尘粒径分布、比较不同的粒子总体可以适当地计算粉尘的几个特征数。

粉尘的特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径(d)、中位径(d50)、众径(d m)、方差、标准差等。

三、实验设备和试剂
1 光学显微镜
2 载玻片、盖玻片
3.烘箱
4.香柏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粉尘样品光片的制备
(1)将待测粉尘样品放入烘箱,烘干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2)滴入半滴至一滴香柏油于载玻片上,然后用钳子取少量粉尘样品,将粉尘均匀洒在载玻片的香柏油中。

(3)待粉尘在香柏油中分散均匀后,在载玻片上面加上盖玻片。

在加盖玻片时,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置于载玻片上,然后轻轻地向下按,如图2-1所示,以免产生气池影响粉尘粒径的观察和测定。

2.粉尘样品投影粒径的测定
(1)目测微尺的标定
将目测微尺装于目镜的隔板上,使刻度朝下;把物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使刻度朝上,用低倍镜找到物测微尺的刻度,移动物测微尺和目测微尺使两者的第一线重合,顺着刻度找到另一条重合线,如目测微尺上5格对准物测微尺上的2格,物的1格为10μm,2格的长度为20μm,所以目测微尺上1格的长度为4μm,再求出高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2)粉尘粒径的测定
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尺寸测定以后,将物台微尺取下,将粉尘样品光片置于物台上,依一定的顺序测定光片中粉尘投影粒径的大小,将所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五、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1原始数据的记录
(1)放大倍数为的显微镜目镜刻度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为μm。

(2)将粉尘粒径投影径大小的测定结果列于表2-1中。

表2-1 粉尘粒径大小原始记录表
2实验数据的处理
按教材中所述的粉尘粒径分布的计算方法将数据整理成表2-2。

根据表2-2整理的数据画出粒径分布的直方图、频数曲线及累计频率曲线。

表2-2 粉尘粒径分布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