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小学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龙源期刊网
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作者: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19期
上庄中心小学地处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1989年由三所小学合并而成。

学校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区级学科骨干教师8人、区兼职教研员2人、北京市紫金杯班主任3人、小学高级教师17人,所有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其中借读学生占全体学生的80%,来自全国17个省市。

三年来为了解决服务区内借读学生的入学问题,学校经过扩建,从原来的16个教学班扩展为20个教学班。

不论是本市学生还是借读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到同等的教育。

上庄中心小学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形成特色办学理念——以爱启迪智慧,以爱润泽心灵,致力于把学校建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学园、健康向上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四季美丽的花园。

上庄中心小学在校园环境设计中植入浓郁的文化元素,突出科学精神、艺术品味和人文关怀,从而营造愉悦向上的育人环境。

在整体校园建设中,重视校园环境与实践活动相关、校园环境与课程开发相关、校园环境与育人相关,让校园环境中的每一处都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燃点”。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诊断课堂教学,了解教学困惑,带领教师大胆探索教学改革,并专门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同时,学校一直坚守教学、德育两条路同行,被评为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

本期《特别关注》撷取上庄中心小学的一些实践成果,供大家分享和借鉴。

小学学校简介

小学学校简介

小学学校简介一、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小学,建校于1990年,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学校共有3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约900人。

学校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育理念学校秉持“全面发展、个性培养”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社会栋梁之才。

三、教学特色1.优秀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名省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名师。

教师们注重个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2.科学教学管理:学校注重教学管理创新,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通过定期教学检查、学生评价和家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育教学质量。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兴趣小组、文艺演出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四、教育成果多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被评为市级“优秀学校”和“文明单位”,并多次获得市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生们在升学考试中表现优异,被各所中学录取率达到90%以上。

五、校园文化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

学生们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运动会、读书分享会等,培养了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家校合作学校高度重视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还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及时沟通家校信息,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未来发展学校将继续秉持优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将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小学历史沿革

小学历史沿革

星火小学历史沿革
解放后五O年大桥村创办了大桥村初级小学1—3年级,主要接收附近村民子女入学,地点设在下坂村小组,初小归咀上小学管辖,初时由金、吕等六位老师主教。

五五年部队迁入子女增多,部队开始办学,地点设在西汪部队营区内,后朱、下坂、炉塘、谢家等自然村子女在该校完成高小学业,学校为部队创办、部队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先后为殷校长、何校长、刘校长。

六八年文革中,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原驻军127部队让出部分家属房供学校从西汪搬迁到后朱营区内,学校接受部队子女及周边四个自然村的儿童入学,学校由部队和地方联办,正式命名为星火小学。

七二年,下坂村小撤消,1—3年级学校全部划入本校就读,教师先后增加了民办教师。

时任校长刘秀芙。

八十年代初,随着裁军部队减员,学校划归地方管理。

八七年部队子女转市一校就读,学校主要接收四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入学。

九四年,学区作了调整,星火小学接收大桥七个自然村和咀上二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入学。

九八年,在侨胞沈炳麟先生资助下,星火小学“恩美楼”落成,学校搬出旧营房住进教学楼。

九八年的特大洪水给河背三个自然村儿童上学造成安全隐患,其子女先后转入渔场小学就读。

二OO一年,西汪家长要求来校就读,学校接收了他们的子女入学,现学校担负着七个
自然村村民子女的小学教育。

小学学校简介(8)

小学学校简介(8)

小学学校简介新世纪飞歌——xx镇中心小学校史xx镇中心小学,地处xx省xx市东北部、xx中心镇、全国千强镇——xx镇的玉屏峰下,渼沙溪畔,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教育之乡。

一个多世纪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小学98届,16200余人;初中4届,850人;高中二届:80余人。

1978年被确定为xx地区重点小学。

1999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xx省示范学校”。

XX年学校被命名为xx省“百年名校”。

学校现在占地面积203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1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8990平方米;固定资产1465万元,其中多媒体教室42个,音乐、美术、科学等专用教室8个,舞蹈房1个,室内体育馆1个,学生食堂1座,塑胶操场一块,语言室2个。

学校有独立的闭路电视系统和广播系统,有校园网落系统,每个教室有电视机、多媒体电脑投影和广播,每位教师配备两台电脑。

学校的体育器具、铜管乐器、民乐器材具有相当规模。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xx小学和坦然小学均创办于公元1906年1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是年正月,由xx坦然公嗣孙赵渊玑和xx公嗣孙贡生赵鹤书分别创办了坦然小学和xx小学。

xx二房的xx学堂校址一直设在xx“懿德堂”①。

xx小学首任校长由韦希贤。

xx四房坦然公嗣孙赵渊玑受到蔡汝霖②影响,在xx创办坦然学堂。

xx“五芳塘”门下子弟一律免收学杂费。

坦然小学堂初设赵氏四房祠“三和堂”(现xx浙东书画院)、“理和堂”(书画院东厢)、“永成堂”和“雍贞堂”(现xx国药店)。

附贡生赵云谷是首任校长。

坦然初时是七年制,毕业后直接可考东中。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赵渊玑联络乡绅,捣毁长安殿④旁厢房坦然庵、慧业庵内五百罗汉,将坦然小学堂搬进了长安殿内。

“坦然小学堂”更名为“xx县立第三小学”(简称“三小”)。

扩大了招生范围,赵姓之外的贫寒子弟也在招收范围。

1913年,三小为xx五大学区之一,负责辅导xx、玉山、蔡宅一带范围的各个学校师资培训。

陶村中心校成立于1949年

陶村中心校成立于1949年

校史范例及点评(教志办推荐)一、中心校范例:陶村中心校二、初中校范例:陶村镇中三、小学校范例:陶村小学四、撤并校范例:东纽小学附件:陶村中心校陶村镇地处盐湖区东北部,西南与安邑、禹都相接,东与夏县为邻。

下辖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600人。

地理位臵重要,运城机场、半坡车站、半坡油库、部队营房座落该镇。

交通便利,大运公路、同蒲铁路、太风运三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地杰人灵,古有炎、黄、蚩尤美丽传说,也有陶朱公(范蠡)、张良、曹参动人故事。

环境优美,春有辛曹桃花芬芳,夏有东花园清凉,秋有石碑庄葡萄晶莹,冬有张良红薯飘香。

如今厂房、商铺林立,康杰中学、康杰初中、新港实验小学、少林武校云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闪光。

陶村中心校现有一所四轨初中,8所小学,共有学生2253人。

专任教师153人,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其中大学本科学历63人,专科学历67人,中师学历(中专、高中)23人,中级职称7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教学能手5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

陶村镇中1998年被评为地区文明学校,辖区所有学校在2008年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中全部达标。

石碑庄小学在2010年获市、区两级“绿色校园”称号。

一、历史沿革:陶村中心校成立于1949年,始称陶村联区,第一任联区长是黄思惠。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政府积极办教育,各村设小学,较大的村设完小。

五十年代初有陶村、张良、张孝、张金四所完小,教师由安邑县文教科派,每所完小有3-5名教师,学生70多人,多采用二级复式、包班教学模式。

每所初小一名教师,学生30人左右,四级复式教学。

教师多为完小、初中毕业生,以20来岁的年轻男性为主。

学校多占关帝庙、娘娘庙或私家祠堂,房屋破旧昏暗潮湿。

1954年裴郭小学改用的药王庙坍塌,所幸当时室内无人。

后随条件改善,各村先后迁移新建学校,为土木结构,学生仍自带桌凳或土坯垒、砖垒搭板做成课桌。

每校由一名学董管理,教师派饭。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范文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范文

农村学校简介范文**中心学校是我县一所老牌农村小学。

学校现有在校教职工 78人,有在校学生1200余人,其中留守学生近千人。

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布合理;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活动教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各室设备齐全。

满足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活动,是学生活动的乐园。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始终。

学校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道理。

学校是学生温暖的家。

留守儿童之家主活动室布置得温馨、大方,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深受学生喜爱。

图书室、阅览室藏书丰富,定时开放。

音乐室里,钢琴、电子琴、音响等设备齐全,室内布置得体。

文体活动室是孩子们跳绳、踢毽子,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愿意在这里一试身手。

书画活动室是书画兴趣小组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里修身、养性、提高技艺的好地方。

课外活动,孩子们聚集在这些活动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对弈,或挥毫,或翩翩起舞,或纵情歌唱,想起父母时还可以随时与远在他乡的父母在网上见面、谈心,让亲人分享学校生活。

学校还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各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诊断,并及时给予疏导,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营养餐实施以来,学校的食堂管理规范,饭菜营养搭配合理,学生就餐文明、有序。

教室书声朗朗,墙报翰墨飘香,琴房歌声嘹亮,活动丰富多彩,校园健康快乐——这就是每天的麦元中心学校,留守孩子温暖的家。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隶属于安新县大王镇总校,招生范围为大王、小王、南河三个村,辐射人口5126人。

她始建于1945 年8月,至今已有63年历史。

全校占地面积97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75平方米。

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275名,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教职工21名,学历达标率100%。

近年来,村两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85万元,学校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完成了学校校舍建设,配备了充足的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达到或是超出了国家、省规定的农村小学标准。

历城区小学

历城区小学

1.历城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山东大学新老校之间,历城区政府西侧,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50平方米。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17人,其中女教工104人,男教工1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

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230人。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在学校管理、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校园环境的建设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赢得了社会、家长及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学校环境优美,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和设备日益完善,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蝴蝶馆、红领巾广播室、科技活动室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创新的舞台,学校还建起了班级宣传窗、展示栏、开放式温馨书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开辟了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一批省市级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其中胡晓婷、王霞、江莉、彭滨、彭霞等老师多次在全国执教观摩课或优质课获一等奖。

邢生珍、张洁、康静、巩锋、黄健等20余名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区教学能手;邢生珍老师被评为中央教科所科研先进个人;有40余人次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学校拥有一批市区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区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带动、辐射作用。

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学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格局,充分利用各科教学、少先队活动等渠道进行品德教育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积极开辟校外德育基地,与72212部队、区武装部建立共建关系,与董家十里堡小学、西营龙湾小学等学校结为'手拉手'互助学校,设立'五育节'、'活动月',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采的体验教育活动,与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启迪学生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人才的需要,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特长,学校在大面积提高艺术课质量的基础上,成立了'春笋艺术团',下设古筝社团、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社等艺术团队,每年'六·一'、'元旦'组织丰富多采的节目进行汇演,在各级各类艺术活动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简介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概况]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于2007年2月13日。

经过了两年零八个月的统一领导,分片管理,于2009年10月15日正式搬迁新址——原牛心坨小学位置,实现实体性合并。

学校现有36 个教学班,小学24 个,中学12个。

在校生1330人。

其中小学生908人,中学生422 人。

在岗教师11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25人,小学高级教师71 人。

[ 分年概述]2007年2007 年2 月13 日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成立。

成立伊始,实行统一领导,分片管理。

学校由六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组成。

分别是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牛心坨分校、李胡分校、小黑分校、寇家分校、连三湾分校、老虎岗分校。

变更之初学校总占地面积8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8205 平方米,教职工157 人,班级数54个,学生总数1540人,其中中学510 人,小学1030人。

2007年7月12日,牛心坨小学拆迁,8月开始建造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9月牛心坨小学师生到李胡分校上课。

2007 年是深化教育改革年。

学校举行了校级青年教师课改之星评比活动,培养出有特色的青年课改名师。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充实自己,取长补短,努力开创教学改革新路子,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7—9 年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公开课,1—6 年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进一步推动我校多媒体教学的全面化,优质化,特色化,把深化教育改革落到了实处。

2008年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8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8205 平方米,拥有42 个班,在校生1472 人,教职工139 人。

此时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一所中学和五所小学组成,还是实行统一领导,分片管理。

新校址正在建设中。

2008 年是教育质量提升年。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庄小学历史沿革
王家后乡上庄小学位于王家后乡上庄村。

2008年9月由陕县支建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和上庄小学合并而成。

由于新校修建曾接受三星集团、和香港密法归华慈善基金会捐资,故也称“空海入唐上庄小学”和“王家后乡三星希望小学”生源来自王家后乡上庄村、刘家山村、鹿马村、硖石乡东岭村、黄坡村和支建矿业公司。

服务半径5千米,学校现管理人员1名,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科学历1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人。

校园总占地面积6514.5㎡,建筑物建筑总面积1679㎡学校有教学楼、餐厅、师生宿舍、美术、音乐功能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