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德育教育教案《苏武牧羊》

幼儿园中班德育教育教案《苏武牧羊》

幼儿园中班德育教育教案《苏武牧羊》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苏武牧羊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习苏武的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相互帮助、关心和尊重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讲述苏武在匈奴牧羊期间,面对艰苦环境坚持不屈,最终成功归国的经过。

2. 角色介绍:介绍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包括苏武、匈奴王等,让幼儿了解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3. 故事情节:详细讲述苏武牧羊的过程,引导幼儿学习苏武的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角色头饰等。

2. 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温馨的故事氛围,增加幼儿的参与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述:利用课件、图片等教具,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3.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故事讨论:引导幼儿讨论苏武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如坚韧不拔、勇敢等,让幼儿从中受到启发。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回顾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3. 家长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团队合作行为,记录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评价幼儿对苏武牧羊故事的学习效果。

2.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讨论和表现,以全面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故事表演比赛,让幼儿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展示对《苏武牧羊》故事的理解和创意。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苏武牧羊》。

(2)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理解苏武的忠贞爱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朗读、表演等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忠贞爱国、坚定信念的品质,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感受苏武牧羊的精神品质,学会朗读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苏武牧羊》,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苏武的忠贞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学习。

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跟读,体会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增强体验。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苏武牧羊》。

2. 写一篇关于苏武牧羊故事的小练笔。

3. 收集其他有关民族英雄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朗读评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给予鼓励和指导。

3.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七、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苏武牧羊》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领域:语文、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理解苏武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苏武牧羊》故事情节的掌握。

2. 苏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难点:1. 理解苏武的爱国精神。

2. 学会通过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互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三、教学准备课文《苏武牧羊》文本、多媒体设备、相关历史资料、苏武形象图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苏武牧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问题导入:让学生谈谈对苏武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苏武的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苏武牧羊的过程。

(2)讲解苏武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学习苏武的品质。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爱国精神。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

5. 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苏武的小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体现爱国精神。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八、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苏武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开展苏武精神主题班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讨苏武的爱国精神。

3. 举办苏武故事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对苏武的理解。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小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顽强的精神。

(2)学会尊重和理解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苏武牧羊故事中的民族大义和精神内涵。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苏武牧羊图(2)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 深入学习(1)学生深入分析苏武牧羊故事中的民族大义和精神内涵(2)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3. 朗读实践(1)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作品进行展示4.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与苏武牧羊类似的故事或人物(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教案(精选2024)

《苏武牧羊》教案(精选2024)
苏武精神主题演讲
邀请学生准备以“苏武精神”为主题的演讲,分享自己对苏武忠诚 、坚韧、不屈不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汉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进行汉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通过答题形式检验学生对相 关历史文化的掌握情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THANKS
感谢观看
苏武最终获释归 汉
苏武作为汉朝使节,出使 匈奴,却因匈奴内乱被扣 留,要求他投降。
面对匈奴的威胁和利诱, 苏武始终坚守汉朝使节的 身份和尊严,宁死不屈。
匈奴单于为了羞辱苏武, 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 尔湖)牧羊,并断绝了他 的粮食供应。
在北海的艰苦环境中,苏 武靠吃野鼠和草籽度日, 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和汉朝的尊严。
01
苏武与匈奴单于
苏武作为汉朝使节被匈奴扣留,与匈奴单于形成对立关系。单于对苏武
威逼利诱,试图使其屈服,而苏武始终坚守忠诚。
02 03
苏武与李陵
苏武和李陵同为汉朝将领,被匈奴扣留后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共同抵 抗的关系。李陵虽然最终投降匈奴,但他在苏武坚守忠诚的过程中给予 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苏武与汉朝皇帝
02
03
忠诚不渝
苏武作为汉朝使节,被匈 奴扣留十九年,期间始终 坚守忠诚,不屈不挠,是 忠诚不渝的典型形象。
威武不屈
在面对匈奴的威胁和利诱 时,苏武始终保持威武不 屈的气概,坚守自己的信 仰和使命。
忍辱负重
在艰苦的牧羊生活中,苏 武忍辱负重,历尽艰辛, 但始终未忘自己的身份和 使命。
其他角色形象塑造
05
CATALOGUE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启示
艺术手法运用鉴赏
旋律与节奏
教案通过深入分析《苏武牧羊》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其悠扬宛转、深沉悲壮的音 乐特点。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鉴赏音乐如何刻画苏武坚韧不拔、忠诚不渝的 性格。

《苏武牧羊》第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苏武牧羊》第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注:以下内容是由的,仅供参考。

教案名称:《苏武牧羊》第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汉族牧羊人的生活和文化;2.了解苏武人物形象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3.学习朗读古诗,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4.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涵;2.学习古诗的诵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语音节奏和语言韵律;2.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2.提示法;3.互动式教学。

五、教学内容《苏武牧羊》是一首古代诗歌,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古代汉族牧羊人苏武的生活故事。

苏武是古代汉族名将,他抵抗匈奴,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英雄。

在诗歌《苏武牧羊》中,苏武形象生动,情感深刻,富有感染力,具有十分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诗歌和故事,引导孩子感受并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让他们了解古代汉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念,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六、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读诗、分析诗歌故事。

(1)老师可以给学生朗读整首诗,《苏武牧羊》,并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2)老师可以简单地讲解诗歌故事,让学生了解苏武的生活经历和成就,并背诵其中重要的几句诗句。

2.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1)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诗歌内容、故事情节和主题意义等方面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3.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掌握诗歌的语言韵律。

(1)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辩论、主题讨论等方式,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分享对于《苏武牧羊》的感悟和体会,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程度,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苏武牧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通过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导入:1)你有没有听说过苏武牧羊的故事?2)你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3)你觉得苏武牧羊的故事有什么寓意?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2.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份苏武牧羊的故事,并要求他们读一遍。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1)苏武是怎么把羊群带回来的?2)为什么苏武要走漫漫长路把羊群带回来?3)你认为苏武的做法对羊和人都有什么意义?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苏武牧羊的故事给他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1)苏武面临困难时,怎么做才能克服困难?2)为什么苏武选择坚持牧羊?3)你认为苏武的坚持有没有意义?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合作活动(20分钟)教师让学生继续保持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进行表演。

他们可以根据苏武牧羊的故事,编写一个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比如:1)表演苏武如何劝说羊群跟他走。

2)表演苏武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3)表演苏武如何最终成功带着羊群回到家。

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5.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总结苏武牧羊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反思题:1)你认为苏武牧羊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你最佩服苏武的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表达。

四、板书设计苏武牧羊故事主题:困难不会击倒勇敢的人寓意:坚持与信念是成功的关键五、教学反思通过教授苏武牧羊故事,我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武牧羊》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武牧羊》教案、教学设计
2.请同学们课后查找关于苏武的其他历史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苏武的认识和感悟。
3.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苏武牧羊》的故事,并与孩子分享自己对于忠诚、坚定、勇敢等品质的理解和体会,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
4.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史记·苏武传》,深入了解苏武的事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素养。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他们仍需教师给予解释和指导。在技能方面,学生的朗读、讨论、总结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他们对于故事中所体现的忠诚、坚定、勇敢等品质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引导和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苏武形象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重难点: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进行理解和运用;深入剖析苏武忠诚爱国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方面: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进取。
在撰写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作业:
小练笔
根据所了解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苏武的故事,想象一下他回来时的情景;或者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苏武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穷苦 坚贞不屈
(心酸) (敬佩)
教学反思
(3)、指导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态度,使学生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A、学生试读
B、教师指导读
(4)、想象一下,“历尽难中难”,苏武还会遭受哪些折磨?遇到哪些困难?他屈服了吗?
生自由说。
师:这就是苏武,一个怎样的苏武?
生:“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见天气已经十分寒冷,而又结冰,而牧羊又在寒冷的贝加尔湖。
师:在这样的天气里,就是锦帽貂裘,也难以抵抗寒风的侵袭呀,可是我们的苏武,那个没有料知自己会被扣押的苏武,他穿着什么呀?
生:不保暖的布衣,在寒风中肯定是瑟瑟发抖着。
师:是啊,真冷啊。这样的日子,别说是一天,即便是一分、一秒也都是痛苦的煎熬!可是坚贞不屈的苏武,却一过就是十九年啊!这怎能不使我们感到心酸。
出示填空
(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
4、学习第二小节。
全体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1)、师:身处异乡的苏武,当听到匈奴人吹奏着的音乐时,会想些什么?
生:思念家乡,思念母亲与妻子。
师:那是不能与母亲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这十九年里,没人知道,苏武的头发已如娘亲一样雪白。那是与妻子不能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尽管思亲如此愁苦,但是我们的苏武却任……
(2)、即便是这样,可是苏武的心却始终如一,在文中找到一处最能体现苏武的气节的句子。
生:“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师:这“难中难”仅仅是雪地与冰天也就罢了,苏武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
生:饥饿的威胁。
师: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饿了只能吞毡毛,这么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热水,对于苏武来说,过分吗?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便饭,过分吗?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文,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哪些内容让你崇敬?
边读边做批注。
2、汇报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3、学习第一小节。
指名读文
(1)、理解“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毡”指的是什么?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不肯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旄”读音máo可以组词:拥旄出征旄节
“笳”读音jiā要读准字音,与“茄”字要区分开。可组词:胡笳
“匈”读音xiōng在书写时不要丢掉一竖。
价值观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
重点
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旄节”所表达的含义。
难点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
教学流程(教学准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一、引入
播放歌曲《苏武牧羊》,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苏武的了解。
生:不过分。
师:可悲的是,我们的苏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帮助他御寒?我们的苏武,他只能吃难以下咽、入肚后难以消化的毛毡!这根本不能称做食物的东西,怎能帮助他充饥?
师:同学们,苏武只是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块没有知觉的石头,他的感觉并不迟钝,这一切,怎能不让我们感到心酸?
学校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课题
苏武牧羊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人


目标
知识

技能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理解课文的意思。
过程

方法
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中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旄节”所表达的含义。
情感
态度与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部分?
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生:代指这个国家里的人。
(3)、指导朗读。
带着心酸,怀着敬佩,让我们伴着音乐,感受苏武所遭受的心里的折磨,读一读全篇课文。
5、讨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6、小结:苏武是一个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人。
五、总结,升华情感
是啊,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定之间,北海边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生接读:“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师:这一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对比
师:加上了一个“任”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苏武意志的坚定、不动摇、坚强不屈。
师:是啊。虽然苏武的处境让我们感到心酸,但是他的精神却让我们敬佩。
(2)、“匈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指的这个国家、还是代指这个国家里的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