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交流会
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知识交流

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汗马功劳:古时作战多用马。
战马疾驰疆场,冲锋陷阵,每战都要出很多汗。
战斗次数越多,战况越激烈,出汗当然也越多。
因此,形容有战功,就叫“汗马”。
天马行空: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
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
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
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
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
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
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
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走马观花:走马观花,叙述一段春季相亲过程,在花开的季节,男子瘸子骑马,女子豁嘴口馅鲜花,双方相遇,相互产生爱慕,成亲后懊悔不及。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马齿徒增: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
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
成语故事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为了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校开展了成语故事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成语故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增强对成语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成语,善于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教师备课(1)教师查阅资料,了解成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2)教师选取合适的成语故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
(3)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如成语接龙、成语造句、成语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预习(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成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2)学生预习成语故事,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成语含义。
3. 教学活动(1)成语故事讲解教师选取一个成语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将故事情节呈现给学生。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
(2)成语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每组派一名代表说出一个成语,下一组代表需用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开头,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成语造句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师评选出优秀的成语造句,给予表扬。
(4)成语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将成语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
教师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2)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针对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儿童成语故事分享活动

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儿童成语故事共享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成语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是一个专门为儿童举办成语故事共享活动的评台。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共享成语故事的形式,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的活动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这个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1. 活动意义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的活动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共享成语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通过成语故事的共享,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记忆成语。
成语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和哲理,可以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和行为规范。
通过成语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2. 活动形式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通过组织成语故事大赛、制作成语故事手工、开展成语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
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共享成语故事,增进家庭教育的亲子关系。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的活动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非常有益。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可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个活动也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在总结回顾本文的内容时,我深刻认识到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的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中,这样的活动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深入了解了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的活动意义,活动形式,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将通过这篇文章,传达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关注和支持幼儿园成语故事天地的活动,为儿童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生本教育”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
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自主的课堂”,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学生的课堂”。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教学中,我将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多途径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手不释卷》是一篇激励人们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文章通过吕蒙和孙权的对话,阐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多读书,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学成语故事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成语意义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三、【设计理念】研究生本课堂以来,我在努力打造生本课堂的同时,又把信息技术引进生本的课堂,进行网络环境下生本课堂的有效探索。
本课的设计理念有: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或其他途径搜集资料。
2、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想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
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一个“牧者”,适时“收”、“放”、“引”。
五、【教学目标】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理解课文意思。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成语故事阅读交流会PPT课件

画龙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牛弹琴 风声鹤唳 凤毛麟角
我们常用风__声__鹤__唳来形容疑惑恐惧,
成 语
惊慌失措;_凤__毛_麟__角__来比喻珍贵而稀
万 少的人或物;_对__牛__弹_琴__比喻说话不看
事 通
对象,对不讲理的人讲道理;画_龙_点__睛_指
5.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做蛇。比喻因错觉而
疑神疑鬼。
杯弓蛇影
成语运用猜一猜
1.我和同桌吵了一架后,她仍然愿意帮 助我,她的宽宏大量让我_自_惭形_秽_。 2.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在老师和同学 的精心策划下,举办得_如_火如_荼 ,热闹非 凡。
3.在这热闹的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 攘,人们笑语喧哗,雕刻大师把手中的 人物雕刻得惟妙惟肖,_栩_栩如_生_。
一诺千金
车 领 读
昏庸无道 凤毛麟角
成 语
扑朔迷离
一筹莫展 风声鹤唳 功亏一篑 自惭形秽
抽小组随机朗读故事
成语闯关答一答
1.不肯放下手中的书。比喻读书勤奋或看书着了
迷。
手不释卷
2.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
百折不挠
3.到邯郸学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原有
的长处。
邯郸学步
4.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本人。 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
1 阅读交流会
1.集体开火车领读生疏的词语和成语。 2.抽小组随机朗读故事。每组抽一学生开火车 读故事,读不熟的全组扣分
。 (只罚不奖,不过关的个人课后单独检查) 排火车答猜一猜(读成语)。
(全对的小组过关并奖励)
自愿看成语复述或创编故事,
课上用成语写话竞赛或课后自愿写故事。
成语故事课件教案系列8篇

成语故事课件教案系列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成语故事课件教案系列8篇成语故事课件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一、激趣导入:1、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有些成语还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能说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2、学生交流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师:我们今天来学习几个新的成语故事,第一个是什么?5、板书:自相矛盾6、提问:什么是矛?什么是盾?7、指名说,看图理解8、提问:“矛盾”放在一起组词是什么意思?9、师: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个字都有单独的含义,可是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组词,意义又发生了变化,如:东西,斟酌10、过渡:矛盾这个词的意思就________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本,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2、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解释(2)重点指导:“戳”(3)指名解释,做动作三、精读《自相矛盾》:1、指名读,思考: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
2、指名说3、理清故事线索:师: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请大家找出来4、故事起因: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1)过渡:卖东西要吆喝,他是如何吆喝的呢?请同学表演,评价(2)注意关键词:夸口,什么叫“夸口”?(3)哪些词表现他在夸口?(4)再来读读,感觉他的夸口5、故事经过:有个围观的人问他(1)过渡:这个人正在自卖自夸时,围观的人听了后,会有什么表现呢?(2)指名读6、故事结果: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1)过渡:这个楚国人有何反应?(2)学生齐答(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4)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5)此时,这个楚国人会想些什么呢?(6)如果你是当时围观的人,想对他说点什么呢?能给他一些善意的忠告吗?四、拓展:1、你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了什么?2、生活中,你有过自相矛盾的时候吗?五、作业布置:把这个故事说给父母和朋友听六、板书设计: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起因→→经过→→结果夸口问张口结舌教学反思: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为了使学生喜欢学成语,在导入部分我通过举例“东西”、“斟酌”等词语分开解释的意思和组词后的意思有所不同,引起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从而引出“矛盾”这个词,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矛盾”的故事________,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综合实践活动

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成语及其来历和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活动,使学生对一些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成语的来历和含义,初步认识我国的汉字文化,加深学生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从而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常用成语及其来历和含义
教学方法
互动问答法、情境体验法、实物教学法、表演展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
1、以成语动画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成语故事的动画片,<凿壁偷光>[播放]
2、与学生交流成语故事内容
师:这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匡衡)
师: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师:你还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成语故事,生动有趣,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读了成语故事,可以加深理解成语的意义,还有助于了解它的历史。
刚刚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就认识了一个历史典故,学会了一个道理。
新课过程:
活动任务一:挑选要表演的成语
课前,同学们你喜欢的,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A.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B.: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3.,激发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