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第6册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4.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训练案】一、【当堂检测】(4)分钟历史填充图册P29—30
1.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B)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自主学习】(10)分钟(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一)“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中共“七大”1.背景: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即将胜利。②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中国面临着光明、黑暗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2.召开时间:1945年4月地点:陕西延安。3.内容: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途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任务)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目标)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③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4.意义:①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②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3.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C)
A.中华民国成立B.五四爱国运动C.抗日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D)
A.甲午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抗日战争
5.出现右图的场面是因为(D)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B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D.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为么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备好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设计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194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讲授新课】一、全民族坚持抗战(一)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内容,梳理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国共两党对日变化1.国民党①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思想上:通过新的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意义: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问题: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1)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问题1:阅读课本“全民族坚持抗战”正文部分,回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基础性知识,学生依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能够解决。
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明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进行总结。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
果反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问题6:为什么说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初期延续了日军的进攻,极大的消耗了日军,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在正面战场主要战役结束后,抗日战争开始转人战略相持阶段。
求同存异,共同抗战
张自忠、左权。
二、中共七大
问题3: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是什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一、识记和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和方法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下的思考,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这场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七大的成就和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七大的成就和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理解识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法等讲授法、阅读理解识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复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复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在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发动了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谈话:从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课文:1、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2、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3、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4、这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教师介绍会议的背景、教师介绍会议的背景谈话:通过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根据地军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2.能力培养:(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2)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表,回答问题:1946.8-1948年中,国共两党兵力发展了什么样的变化?虽然国共两党兵力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但当时中共无论在兵力还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和国民党有一定差距的。
那么为什么在1948年9月要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为什么中共有如此大的自信预言胜利女神是站在自己一边呢,它到底有何优势呢,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答案。
二、新课讲授(一)国统区的危机提供课件史料:《国民政府军政费的支出和赤字数额》引导学生思考国统区危机的原因、表现。
(二)三大战役的概况:分析战略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3.淮海战役:(1)再次把眼光投向三大战役的形势图,思考辽沈战役后为什么先打淮海战役而不是平津战役?注意三大战场的地理位置,如果你是指挥官你会作何选择?(2)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时间来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在地图上上找出“碾庄”“双堆集”“陈官庄”三个地名的位置,分析战略战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3)观看一段视屏,请说出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引用陈毅的一段话来总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3

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掌握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主要时间:年月(宣布投降);月日(签字,抗战胜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图列表复述战役联系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实以进行中外参照;分析抗战胜利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重现情景体验情感掌握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概括近代日本侵略史实;.挖掘历史隐性问题以承上启下,交代两个前途、两个命运的解放战争的由来。
讨论探索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思想意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重点难点分析抗战取得胜利重要原因;把握抗战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正确定位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客观评价正面战场作用。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过程中共七大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事件名称时间地点意义中共七大延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页“练一练”:选(月日)。
二次大战后期史实:年意大利投降、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及宣言、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年雅尔塔会议、月日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及公告;.抗战三阶段(防御、相持、反攻);.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史实(入侵台湾、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日俄战争、年出兵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扶植奉系皖系晋系、美日争夺、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事变、·事变、成立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第6册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1、原因:2、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3、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它通过扣人心弦的旋律,深深地印入了千百万群众的心间,极大地鼓舞了为抗日救亡而战的广大爱国军民,体现出共产党团结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思想路线。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全面抗战路线,经过国共两党的努力,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经过全民族八年的艰苦抗战,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板书】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2.具体教学过程【板书】中共七大第一步:展示图片<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图>,让学生感受庄严、隆重的场面。
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论联合政府》,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召开?七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尽快夺取抗战胜利?七大的光明前途是什么?怎样实现光明前途?(老师陈述七大召开背景,PPT展示七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师:为什么中共要在抗战胜利的前夕召开党的“七大”呢?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国际方面,1945年春夏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意大利法西斯已经灭亡,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也行将败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国内方面,1944年日本由于在太平洋战场上失利,急于打通大陆南北交通线,因而在敌后战场收缩兵力,加强正面战场。
共产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转入局部反攻,将日军压缩在铁路沿线和较大城市,处在人民的包围之中。
然而就在抗日战争处于战略大反攻前夜,国民党为抢夺抗战果实召开了六大,宣称要“灭共”给即将到来的胜利蒙上一层阴影。
为了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了反对黑暗之命运,争取光明之前途,1945年4月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师:“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呢?生:1945年4月延安师:是的,那么同学们再结合课本,阅读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以及PPT上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PPT展示】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月地点:陕西延安中心任务: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
内容:(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了一个新民主主义。
(3)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4)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师:要实现光明的前途,最根本的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必须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二是必须团结全国人民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
为了实现光明前途,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行动纲领。
其中指明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实现这条路线的根本保证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第三步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PPT展示】(1)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2)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统一的政治路线——人民战争路线:统一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3)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共产党的凝聚力。
因此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师: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实现光明的前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板书】日本投降第一步展示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各军队展开大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抗战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的抗战为什么会胜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用PPT展示原因)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为加快战争的结束起了一定作用;苏联对进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宣战,在苏军猛烈打击下,日本政府妄图利用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土进行负隅顽抗的计划破灭了。
美国和苏联的对日行动为我国军民举行大反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与此同时,毛泽东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朱德总司令也发出了大反攻的命令。
抗日军民的排山倒海之势,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最终,胜利的天平倒向了人民。
【PPT展示】日本投降图片的抗战胜利的原因:1)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全民族抗争是决定性因素。
3)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与支持。
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客观上为我国军民举行抗日大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同样,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的话告诉我们的抗战也大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抗日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第二步思考抗战胜利的意义(用多媒体出示历史资料,包括中方伤亡及战绩的统计数字,西方领导人的言词等。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抗战胜利的意义)师:一百多年来从何时算起?经历过哪几次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争?结果如何?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期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都以屡战屡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师:对,那么与过去相对比,八年抗战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生: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军备空虚、部分军事指挥人员贪生怕死等。
而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方针和人民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战场相互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支援等等。
师:那么与日本相对比,具有什么有利条件呢?生:日本——小国、人少、兵少、侵略战、非正义、失道寡助,而——大国、人多、兵多、物博、反侵略战、正义、得道多助。
师: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打破了近代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创了一条殖民地弱国人民打败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道路;的长期抗战,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本军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次战争中,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人民以其不屈不挠的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其强烈的爱国心,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多媒体展示】抗战胜利的意义(1)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命运。
(2)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板书】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认识到台湾光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另一成果。
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得到了国际保证?教师引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统一是历史的大潮,我们不应忘记祖国的统一大业。
3、教学总结1、引导学生简述本课讲述内容的主要线索:抗战胜利前夕,国际形势或战场上的抗日情况;共产党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光明前途而作的努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及历史意义。
2、出示三字经形式的《抗日歌》,要求学生将其中的诸多空白处填满。
在讨论中回顾抗日战争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对本章内容做简单总结。
3、抗日战争是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要求学生对这一段历史进行反思。
(九)教学反思我所讲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总结部分,关于这一节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中共七大和日本投降(即抗日战争的胜利),我是用一种提问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在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上,我个人觉得我没有做得更好。
在参考别人关于这一课的教案时,我发现他们经常用“苏武”“共工”“屈原”“蒋干”来解释抗战为什么会胜利。
但是我不那样沿用他们的方法,第一,讲课要有自己的特色,第二,我发现用基本的史料帮助学生分析,效果会更好,在讲述抗战胜利的意义时,我用了一个视频对我的内容做了一个补充。
另外关于台湾的光复,它是抗战胜利的附属品,我将台湾历史上与大陆的关系以及近代以来关于台湾的国际条约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让学生明白台湾是神圣领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