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1)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交叉合血试管条形码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下一步。
2)抽血时要有两名医护人员(一名护士值班时另一名为值班医师)于床旁共同核对输血申请单、条形码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等内容与手腕带是否一致;如有疑问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条形码信息错误,应重新打印条形码,切勿在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的静脉通路中抽取。
4)抽血后在输血申请单、医嘱单双签名及执行时间。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住院号、床号、编号、血型、血液成分与规格等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一致,确保无误;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无凝集无溶血;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及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输血前查对: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血袋上的姓名、住院号、床号、编号、血型、血液成分与规格等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一致;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无凝集无溶血;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及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核对输血执行单与血袋、交叉配血单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以上均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下一步。
2)输血用物查对:检查输血用物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住院号、姓名,查看床头卡和手腕带是否与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一致;核查血型,确认与病历中血型报告单、交叉配血单血型是否一致,无误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血袋、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血型报告单上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双签名。
5)交叉配血单粘贴在病历中,血袋冷藏保存24小时。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对输血血袋和受血者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对和确认,以确保输血安全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受血者身份确认: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须核对受血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确保与受血者的身份信息一致。
2. 输血血袋核对:医务人员在准备输血时,要核对输血血袋上的标签信息,包括血型、血袋编号等,确保与受血者的信息一致,并确保血袋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3. 双人核对原则:在进行输血操作时,要实行双人核对原则,即由两名医务人员独立
核对受血者的身份和输血血袋的信息,并签字确认核对结果,以确保无误。
4. 标本单据记录:输血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包括输血前的确认核对、输
血过程的监测记录等,以便追溯和检查。
5. 随访与反馈:输血后,对受血者进行随访和观察,记录输血反应情况,并及时反馈
给输血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和改进。
输血查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输血时发生的错误,确保输血安全和受血者的利益。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该制度,注重培训和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
专业水平,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地和执行。
输血查对制度范本(五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本依据____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通过“输血安全护理单”____实施。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②抽血时要有____名护士(只有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患者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⑤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患者查对。
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
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输血前用物查对。
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人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输血的查对制度

输血的查对制度目录一、总则 (2)二、人员职责 (2)2.1 输血科工作人员职责 (3)2.2 执行输血操作的医护人员职责 (5)2.3 特定患者识别人员职责 (6)三、输血前查对 (6)3.1 患者身份确认 (7)3.1.1 通过腕带或其他标识确认患者身份 (8)3.1.2 核对病历和医嘱信息 (9)3.2 血液制品查对 (10)3.2.1 查对血液制品的种类、数量、效期等 (11)3.2.2 确认血液制品的质量报告 (11)3.3 输血设备查对 (12)3.3.1 核对输血器、输液器等设备的种类、规格、有效期等 (13)3.3.2 确认设备的外观无破损 (14)四、输血中查对 (15)4.1 输血速度控制 (15)4.2 血液制品输入速度监控 (16)4.3 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17)4.4 输血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18)五、输血后查对 (19)5.1 输血记录与核对 (20)5.2 患者输血后的评估 (20)5.3 输血不良事件的记录与报告 (21)六、质量控制与监督 (23)6.1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24)6.2 输血过程的监督检查 (25)6.3 不良事件的分析与改进 (26)七、培训与教育 (27)7.1 员工培训计划 (28)7.2 输血知识更新与教育 (29)7.3 应急预案与演练 (30)八、附则 (30)8.1 解释权归属 (31)8.2 生效日期 (32)一、总则为确保输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护患者生命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输血查对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开展输血治疗的患者及参与输血治疗的医护人员。
输血查对制度是医院输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严格的查对流程,确保输血前、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的各项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和不良后果。
在本制度中,我们将对输血前的患者身份识别、血液制品核对、输血设备与用品检查、输血反应的监测与处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以确保输血过程的严谨性和安全性。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4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输血查对制度。
下面是一份输血查对制度的范文,供参考:一、目的确保输血安全,确保输血血液与受血者相符,减少输血相关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输血准备、输血执行和输血完成后的记录等。
三、具体内容1. 输血准备阶段(1)核对血袋信息:核对袋号、血型、血袋编号等信息是否与输血申请单相符。
(2)核对受血者信息: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输血申请单上的信息与受血者的身份信息是否相符。
2. 输血执行阶段(1)双人签名:由两名经过相应培训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在输血操作的相关记录上签名确认。
(2)核对血袋:在输血操作前,核对血袋的配血记录、血袋信息等,确保血袋的相关信息正确。
(3)核对标本:核对受血者的血样标本和输血前的配血记录,确保血型匹配正确。
(4)核对输血记录:在输血操作前,核对输血申请单、配血记录、血袋信息等,确保输血操作准确。
3. 输血完成后(1)完成输血记录:在输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过程中的特殊情况等。
(2)评估患者情况:输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受血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并报告相关情况。
四、责任与要求1.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参与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执行输血操作。
遵守输血查对制度的规定,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负责建立、完善和执行输血查对制度,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和效果的监督。
3. 监管部门:医疗机构所在的卫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输血查对制度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制度的评估与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输血查对制度的评估,将评估结果用于改进制度,提高输血查对制度的质量和效果。
六、附则1. 本制度为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医务人员和管理者均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执行。
2. 对于制度违反者,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五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____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执行。
3)抽血(交叉)后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号)、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
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
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
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
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____小时备查。
4、无菌物品查对制度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来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输血查对制度(七篇)

输血查对制度ii.输血前准备:为病人抽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输血申请单与病历首业,有两人以上抽血时,一次只能拿一个病人的试管和输血申请单,并严格查对床号、姓名、输血申请单与试管标签是否相符,要作到准确无误。
iii.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血袋质量,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血块等情况。
iv.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查对患者输血申请单与供血者血袋标签上的血袋编号、血型、血量品种、供血时间、供血量是否相等,交叉配血试验是否相等,再查对申请输血病人的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及血型是否相等。
查对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与血库联系。
自己不得擅自涂改,必要时由血库更正后方可再用。
v.输血时必须悬挂与病人血型相符的标志牌。
vi.输血后,护士必须再输血申请单和医嘱单上签全名,并写好执行时间,贴好输血申请单。
vii.输血过程中,速度先慢滴,严密观察输血反映及尿量,____分钟后调整滴速,如果病人出现反映,应立即停止输血,接上液体观察,并再次核对血型,遵照医嘱使用药。
如果药继续输血必须经医师同意后方可输入。
viii.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____小时,病人物反映方可弃去。
医嘱查对制度i____.各班医嘱必须两人核对,每日小查一次,每周由护士长参与大查两次,并由登记有签名。
____.处理医嘱后,应作到班班查对,当日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与治疗护士核对。
小夜护士核对白天未核对的医嘱,大夜班护士核对小夜班医嘱,大夜班医嘱由次日主办护士核对,并在医嘱单和微机上签名。
____i.口头医嘱按常规不执行,在抢救病人或特殊经济情况,必须由执行护士大声复述一遍,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保留口头医嘱用过的安剖,必须经在场的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抛弃。
抢救病人结束,督促医生安执行时间及时补上医嘱。
____ii.临时医嘱执行后应在临时医嘱单和输液卡上签全名和执行时间,对由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口头医嘱,医嘱不规范,医师未签全名,治疗医嘱不注明时间计量,用法者不执行。
输血查对制度14条

三、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准备: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两人持输血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病历首页,采集血样。
有两人以上抽血时,一次只能拿一个病人的试管和输血申请单,并严格查对床号、姓名、输血申请单与试管标签号是否相符,要做到准确无误。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5、输血前必须严格查对血袋质量、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血块等情况。
6、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查对患者输血申请单与供血者血袋标签上的血袋编号、血型、血量、品种、供血时间、供血量是否相符,查对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与血库联系,自己不得擅自涂改,必要时必须由血库更正后方可再用。
7、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8、输血时必须悬挂与病人血型相符的标志牌。
9、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0、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进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1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
(2)抽血时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有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与患者核实无误后方可抽血配型。
?
(3)抽血后须在采血管上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同时将采血管号码条贴在化验单上,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
2取血查对制度?
(1)取血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一起进行查对,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
(2)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准确无误后将血袋放入清洁容器内送至病区。
?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
3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一对”制度;?
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整;血液质量(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
?
十一对:受血者姓名、性别、腕带、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采血日期、有效期。
?
(2)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共同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
(3)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
(4)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应观察3-5分钟再离开。
输血过程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
(5)输血完毕,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
如实填写输血安全记录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夹在病历中。
?
(6)血袋封口,同时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卡立即送血库。
?7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流程?
??? ?流程:采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及检验项目等,准备好相应的试管→特殊检查确认病人是否空腹→采血部位通常选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不宜在手术、输液同侧手臂采血→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使用普通注射器采血,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运送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要视所有标本为传染品,对“高危”标本,如乙肝病人标本、艾滋病病人标本等要注明标识,急症或危重病人标本要特别注明。
?
4.抽血交叉配血查对流程?
??流程: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核对无误后抽血→抽血后在试管上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将采血管号码条贴于化验单,便于核对。
5.取血查对流程?
??流程:取血者与发血者共同查对→查看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无凝块和污染情况→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6.输血查对流程?
??流程: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制度→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再次共同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头卡、血型,以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后,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血液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观察3-5分钟再离开→密切巡视,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救治→输血完毕,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填写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血袋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