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知识点全整理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 1 )翻译推理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四个翻译: 1、如果......那么.........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替代关联词:只要 ...就,必须,离不开,凡是 ...都,为了...一定,要想...就2、只有......才......只有才,后推前替代关联词:除非 ...否则不, ...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基础/保障/前提,不...不...3、 ...且...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翻译为 A 且 B ,全真才真,一假即假替代关联词:一边 ...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 ...又4、 ...或... (至少一个存在)翻译为 A 或 B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替代关联词:也许 ...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 ...不能同时,和 ...不都是两个推理: 1、逆否等价命题( A→ B 等价于-B → -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2、摩根定律- ( A 且 B )等价于 -A 或-B- (A 或 B ) 等价于 -A 且-B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2 )分析推理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方法: 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a、排除法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b、最大信息优先 ( 出现 2 次或者 2 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 3 )真假推理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 ......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行测逻辑判断核心知识

行测逻辑判断核心知识

行测逻辑判断核心知识行测逻辑判断核心知识在公务员考试和各类职业考试中,逻辑判断是一个常见的考试科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测逻辑判断的核心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逻辑判断的定义逻辑判断是指根据已知条件,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推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在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主要涉及形式逻辑、分析推理和论证推理等方面。

二、核心知识点1、概念关系概念关系是逻辑判断的基础,包括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等。

正确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逻辑判断的前提。

2、命题推理命题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

常见的命题推理有直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连锁推理等。

3、分析推理分析推理是一种基于已知条件的推理方式,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结合相应的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

常见的分析推理题型有条件推理、排序推理、匹配推理等。

4、论证推理论证推理是指根据已知事实或前提,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导,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论证推理涉及的前提和结论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需要考生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常见的论证推理题型有假言推理、直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三、解题方法1、掌握基本逻辑概念和规则在解决逻辑判断问题时,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逻辑概念和规则,这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

2、阅读理解能力强在解决逻辑判断问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因此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做对题目至关重要。

3、思维灵活在解决逻辑判断问题时,需要快速转换思路,灵活运用不同的逻辑方法和技巧,因此思维灵活对于做对题目至关重要。

4、注重细节在解决逻辑判断问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注意细节,避免因粗心而犯错。

四、总结逻辑判断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基本的逻辑概念和规则,灵活运用不同的逻辑方法和技巧,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注重细节,避免因粗心而犯错。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行测逻辑判断科目。

2023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

2023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

2023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一、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题型介绍:当题干通过对话或其他形式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并指出其中真假命题的个数,其中存在明显的矛盾关系,此时可采用矛盾法解题。

矛盾法是指根据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来解题的方法。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可以从一个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例题】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

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B。

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C。

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D。

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解析】在此题中,甲与丙互为矛盾命题,一真一假,根据题干可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乙和丁均为假话,乙为假话,则真实情况为陈老板已纳税,丁为假话,真实情况为所有的个体户都纳税了,到此可知,甲乙之中,甲是真话,乙是假话。

因此答案为C。

【技巧点拨】看到真假话问题,应该首先观察一下语句中是否有矛盾关系。

利用矛盾关系解题有三个步骤:找出矛盾关系;结合题干信息,撇开矛盾关系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性;根据已知确定信息以及矛盾的两个命题进行推理,确定答案。

二、突破口法解决朴素逻辑题型介绍:通常当题干存在某个(些)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个(些)对象(条件)被反复提及的时候,这个(些)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所谓找突破口法就是快速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

【例题】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

”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

”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

”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

”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行测逻辑判断部分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备考的部分。

下面是对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内容的总结。

一、逻辑判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二、逻辑判断的基本要素逻辑判断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关系和结论。

三、逻辑判断的基本方法逻辑判断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推出结论。

归纳法则是根据一定的前提条件,通过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

四、逻辑判断的常见类型1.顺序判断:要求根据一定的规律或条件,确定两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例题:A比C矮,B比A高,那么C最可能是?答案:C最可能最高。

2.数字关系判断:要求根据给定的数字关系,确定答案。

例题:1、3、5、7、()四个数中,最不可能是()。

答案:1、3、5、7这四个数都是奇数,所以最不可能的是43.排队判断:要求根据一定的条件确定队伍的排列。

例题:A、B、C、D、E五人按其中一顺序排队,已知C在D的左边,E在A的右边,则E可能在队伍的()。

答案:E可能在队伍的最右边。

4.数量关系判断:要求根据数量关系确定答案。

例题:甲、乙一起做一件工作需要15小时,乙、丙一起做同一件工作需要20小时,如果甲独立做这件工作,需要()小时?答案:甲、乙一起做一件工作需要15小时,乙、丙一起做同一件工作需要20小时,可推出甲、乙、丙一起做这件工作需要15*20/5=60小时,所以甲独立做这件工作需要60小时。

五、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1.审清题意,理解问题。

2.缩小范围,选项排除。

3.灵活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逻辑推理。

4.注意逻辑关系,避免陷阱。

六、逻辑判断的备考方法1.理论学习: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了解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2.题量练习:多做逻辑判断题目,熟悉题型特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3.分析总结:做题后要总结和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提高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

4.查漏补缺: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整体的逻辑判断水平。

公务员考试 04.行测逻辑判断:所有与有的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考试 04.行测逻辑判断:所有与有的知识点详解

一、定义1.“所有”表示全部,“有的”则表示有三种可能性:只有一个、有一部分、全部。

其中“有的”可用“一些”“某些”“存在”“至少有一个”等替代,“所有”可用“任何”“每一个”“一切”等替代。

2.在日常语言中,很多命题是用非标准形式表达的,此时可根据语义将其转换成标准形式,再进行翻译推理。

二、“所有”与“有的”的翻译所有S是P,翻译为:S→P所有S不是P,翻译为:S→-P有的S是P,翻译为:有的S→P有的S不是P,翻译为:有的S→-P注意:“有的”在翻译时不可省略,必须放到箭头前。

三、“所有”与“有的”的推理1.“所有”可以推出“有的”所有S是P→有的S是P,所有S不是P→有的S不是P|示例|所有对啊网学员都能考上公务员→有的对啊网学员能考上公务员所有粤菜都不是辣的→有的粤菜不是辣的。

注意:“有的”不能推出“所有”。

例如由“有的人是水瓶座”推不出“所有人都是水瓶座”。

2.换位推理换位推理就是将S和P的位置互换,从而得出结论。

注意:“有的S不是P”,不能推出“有的P不是S”。

例如由“有的人不是教授”不能推出“有的教授不是人”。

四、当“所有”和“有的”遇上“并非”当遇到“并非”时,“所有”变“有的”,“是”变“非”,反之亦然。

如下表所示:【例1】(2018·国考)某公司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中有一部分报名参加了公司在周末举办的外语培训班。

该公司的部门经理一致同意在本周末开展野外拓展训练。

所有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反对在本周末开展拓展训练。

由此可以推出:A.所有部门经理年龄都在30岁以上B.该公司部门经理中有人报名参加了周末的外语培训班C.报名参加周末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D.有些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不是部门经理【题型定位】题干中出现了“有一部分”“所有”等词语,可知这是一道翻译推理题。

【题干剖析】“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中有一部分报名参加了公司在周末举办的外语培训班”翻译为:①有的30岁以下年轻员工→参加外语培训班;“部门经理一致同意在本周末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翻译为:②部门经理→同意开展拓展训练;“所有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反对在本周末开展拓展训练”翻译为:③参加外语培训班→-同意开展拓展训练。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题型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掌握其核心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常见的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的核心知识点。

一、翻译推理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中的基础题型,其核心在于准确理解和翻译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并运用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只要……就……”等,翻译为“前推后”;必要条件常见的关联词有“只有……才……”“……才……”等,翻译为“后推前”。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翻译为“天下雨→地湿”;“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翻译为“好成绩→努力学习”。

2、推理规则(1)肯前必肯后:如果肯定了前提,必然肯定结论。

(2)否后必否前:否定了结论,必然否定前提。

(3)肯后否前无必然结论:肯定结论和否定前提都无法得出必然的结果。

二、集合推理集合推理主要涉及集合之间的关系,需要理解“所有”“有的”等词汇的含义。

1、“所有”和“有的”“所有”表示全部;“有的”包括“某个”“部分”和“全部”三种情况。

2、集合推理的四个基本公式(1)所有 S 都是 P ⇒某个 S 是 P ⇒有的 S 是 P(2)所有 S 都不是 P ⇒某个 S 不是 P ⇒有的 S 不是 P(3)有的 S 是 P ⇔有的 P 是 S(4)有的 S 不是 P ⇔有的非 P 是 S三、真假推理真假推理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若干论断,以及真假限定,找出论断之间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从而确定真假情况,得出结论。

1、矛盾关系(1)“A”与“¬A”(2)“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3)“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2、反对关系(1)“两个所有,必有一假”(2)“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四、分析推理分析推理题通常给出一组对象和相关信息,需要通过分析和推理来确定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1、排除法根据题干中的条件,逐一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行测:判断推理全部知识点思维导图(公务员、编制考试通用)

行测:判断推理全部知识点思维导图(公务员、编制考试通用)

黑+黑、白+白、黑+白
轴对称(%不是轴对称图形)
数量:对称轴的总数、横向对称轴的数量、竖向对称轴的数量 位置:对称轴的角度变化(45°、90°、180°)、各个图形间对称轴平行或垂直或相 交、都是横向对称轴或者竖向对称轴、对称轴过交点或对称轴过边
图形推理
组成元素不同:属性规律
考点
对称性(只要有一个图形不是轴对称或者中心对称就不用考虑对称性)
元素个数(所有素的总数、各个素之间的数量关系:211)
元素替换(从第二和第三个图形破题)
数部份(线段连在一起的叫一部分)
特征图:生活化图形、黑粗线条图形、5×5及以上规格的黑白小方块或小球的组合 图
特征图: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缺口缺角的改造图
角规律(指0°~180°的角)
数量:直角、锐角、钝角的个数(出现直角时优先关注) 角度数的变化:0°-45°-90°-135°-180°
相交:面与面相交于点、面、长边、短边、面与面包含、交错 相压:面与面相压(注意相压面的大小和相压的顺序) 相离:面与面相离
相对面:展开图中,同行或同列中间隔一个面的面、紧邻Z字中线两端的面 (一个立体图形只能同时看到一个相对面)
六面体(先用相对面排除,然后找有指向性图形的面,不行再用画边法)
相邻面:展开图中,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这两条边所在的面就是相邻面 指向性:找有指向性图形的面,结合相邻面规律排除选项
展开图
画边法(找到唯一的特殊点或特殊边顺时针画边)
四面体:展开图中,构成一条直线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这条直线所在的面就是相 邻面
八面体:展开图中,构成“开口钝角”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每个点都只能连接四 个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这次整理的原因有二:一是经过跟一些考友的交流发现,之前的帖子里面有一些错误,有可能给大家的复习造成麻烦,因此对目前发现的错误进行了改正。

二是不久前找版主申精的时候,版主说排版不够规范,比较零散,因此重新调整了一下字号和缩进。

其实内容没有新东西,看过之前帖子的朋友可以不用再看这个了。

当然,错误还是难以避免,如果发现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一、逻辑层次与核心行测逻辑与管理类联考逻辑差别不大,基本是以概念-命题-推理- 论证的层次来展开的。

其中概念构成命题,几个命题构成推理,若干推理形成论证。

因此,我们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认识,逐步了解整个逻辑体系的大厦,这样学来的逻辑知识才是牢固的。

逻辑看似或高深、或绕弯,其实有两个核心技能如果掌握好,基本平踏所有问题。

这两个技能就是:矛盾判断和假言推理。

相关知识会在后面介绍。

二、概念概念是逻辑的基本元素,离开概念,一切逻辑无从谈起。

概念的逻辑定义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用我们听得懂的话说,它是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短语。

例如:苹果、月球、外星人、已故的美国总统、在比利时买巧克力的人等等。

关于概念,重要的知识是它的外延和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我们从概念的字面上能够得到的信息。

例如月球”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太空中每个月绕地球转一圈的那个自然天体。

概念的外延是指所有具备这一本质属性的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如果把概念看做一个集合,那么外延就是这个集合内的所有事物。

例如苹果”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红富士、国光、熟透的苹果、未成熟的苹果等等所有具备苹果本质属性的事物。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中,更加重要的是外延,因为它与行测逻辑所要考察的推理密切相关。

三、命题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所做的判断。

因此命题又称为判断、断定,其实都一样。

总而言之,它是一个陈述句,或者反问句。

例如: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难道中国梦是不可能实现的吗?(一)逻辑变项命题的思维对象称为命题的主项”,如上述命题中的钓鱼岛、中国梦;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称为命题的谓项”,如上述命题中的中国的固有领土、不可能实现的。

可见,命题的主项、谓项各是一个概念。

我们将主项和谓项合称为逻辑变项”。

(二)逻辑常项逻辑常项是命题中表达逻辑含义的词语,分为三种:联项、量项和模^态O 联项是指命题的性质,即肯定或否定。

任何一个命题都有联项,如:中国人是很没道德的。

(联项为是)逻辑判断并不难做。

(联项为不)马加爵杀人啦!(虽然字面上没有体现,但联项明显为是)当命题复杂一点的时候,就要对数量上做一个限制,这就是命题的量项,量项分为三种:全称、特称和单称。

如:所有中国人都是很没道德的。

(量项为所有,全称)有些中国人是很没道德的。

(量项为有些,特称)讹诈彭宇的那个老太是很没道德的。

(只说了一个人,单称)当命题更加复杂的时候,还要对断定的强度做一个说明,即模态。

模态也分三种:必然、可能和现实。

如:可能所有中国人都是很没道德的。

(全称可能肯定命题)可能中国人是很没道德的。

(可能肯定命题)必然有些中国人不是很没道德的。

(特称必然否定命题)中国人不是很没道德的。

(没有模态词,称为现实否定命题)(三)命题的分类根据有没有逻辑连接词,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例如: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小明母亲的姐姐的大舅子的二大爷的亲孙子的女朋友的爸爸的基友养的小白猫昨天无比凄惨滴死了。

以上命题由于没有逻辑连接词,都是简单命题。

你去我就去。

日落之前,我们一个站着、一个倒下。

(站着和倒下之间隐含着连接词:并且)要么提拔小赵,要么提拔小李。

老子两个人都不提拔!以上命题由于含有逻辑连接词,都是复合命题。

复合命题又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

如:中石化和中石油是中国石油业两大巨头。

联言命题或者你走,或者我走。

相容选言命题,它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咱俩都走了要么你走,要么我走。

不相容选言命题,它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咱俩都走了如果你走,那么我走。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要你走”这个现象发生了,那我一定走;如果你不走,那我可能走,也可能不走。

假言命题还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只有P,才Q,除非P,否则Q••… 等等,但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王道,因为99%的假言命题可以变化成如果P,则Q的充分条件形式,另外1%是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不会被考到。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形如P,当且仅当Q,比如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且仅当它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

这种假言命题里面P和Q的真假性完全一致,根本没有考的必要。

(四)命题中概念的周延当一个命题对其中的概念全部外延做了断定的,就说这个概念在这个命题中周延,否则不周延。

如:所有中国人都是有气节的命题对中国人的全部外延都做了断定,因此概念中国人”周延;但没有对有气节的”全部外延做断定,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所有有气节的人怎么样,只知道他们其中一部分是中国人。

有些鸟不是会飞的。

命题没有对鸟的全部外延做断定,明摆着只说了有些鸟”,所以鸟这个概念不周延;但是对会飞的”全部外延做了断定,因为我们从命题中知道,所有会飞的”东西一定都不是命题中提到的那些鸟。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主项的周延性取决于量项,谓项的周延性取决于联项。

即:全称命题主项周延,特称命题主项不周延;否定命题谓项周延,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

例外情况:中国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

中国人民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上两个命题均没有量项,但从语义能够判断,第一个命题主项不周延,第二个命题主项周延。

在第一个命题中,中国人民”称为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所具有的性质,并不要求其中每一个成员都具有。

在第二个命题中,中国人民”不再是集合概念,因此它的性质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具有。

一个概念什么时候是集合概念,什么时候不是集合概念,只能通过语义来判断。

乔布斯是商业天才。

乔布斯”只有一个,无所谓有些乔布斯”、所有乔布斯”,所以所有单称命题主项都周延(五)命题中否定词的理解否定词即命题中并非” 不”等表示否定含义的词。

对这类词的理解其实非常无脑,觉得难的同学是想太多了。

对否定词的理解规则如下:否定词无论出现在什么位置,将这个位置后面的所有逻辑常项取反,即:肯定变否定、可能变必然、所有变有些。

例:1•不可能所有鸟都不是会飞的。

等价于:必然有些鸟是会飞的。

2.所有鸟都不可能不是会飞的。

等价于:所有鸟都必然是会飞的。

3.所有鸟不必然都是会飞的。

等价于:有些鸟可能不是会飞的。

这句中所有”在不”的前面,却被否定了,是因为所有”和它后面的都”是一个整体,都”在不"的后面被否定了,那么所有”也就悲催滴跟着被否定了。

4•有些鸟不是会飞的,不可能。

等价于:必然所有鸟都是会飞的。

不”虽然出现在最后,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它否定了整个句子,没意见吧?(六)命题涵义的理解(* Skill Point)很多童鞋自以为会理解命题的涵义,但其实不然。

例如:张老师说:本次测验中,我们班有些班干部不及格,是不可能的。

以下哪项与张老师所说的最为吻合?A.我们班所有班干部都不及格,不是必然的。

B.可能我们班所有班干部都及格。

C.我们班所有班干部都及格,是必然的D.必然我们班有些班干部不及格。

这道题的正确解法是:1.理解题干涵义:根据以上讲的对否定词的理解规则,张老师要说的是:本次测验中,我们班所有班干部都必然及格。

2.理解每个选项的涵义,并寻找涵义和上述命题相同的那一个。

但对选项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班干部”的量项是所有-排除D ;模态是必然—排除A、B。

本题选C如果你把选项一个一个去理解一遍,别跟我说你会理解命题的涵义。

四、推理理解了命题,就可以在命题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简单命题的推理分为三种,一种是换质换位推理,一种是命题间关系推理,还有一种最重要的三段论推理,需要单独讲解。

本章介绍前两种推理方法。

(一)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貌似简单得无以复加,但是很多初学者容易在这里出问题。

并且这种推理如果掌握不好,有可能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埋下祸根,所以希望各位认真体会。

换质推理指的是:同时改变命题联项和谓项的性质来进行推理,理论依据是形式逻辑的矛盾律。

其基本形式为:S是P—S不是非P; S不是P—S是非P。

例如:由老鹰是会飞的,可以推出老鹰不是不会飞的。

由马克思是德国人,可以推出马克思不是非德国人。

注:要正确理解非德国人”的含义,它不是指非德国”的人,而是指不是德国人的人"。

换质推理规则一:形式极为严格。

由S是P只能推出S不是非P,而不能推出其他。

例如:(X )由我是老师"只能推出我不是非老师”(可以理解为如果有个人不是 老师,那个人一定不是我),而不能推出 我不是市长”、我不是医生”、 我不是外星人” .............换质推理规则二:必须同时改变联项和谓项的性质。

例如由我没有杀张三”不能推出 我杀了非张三”因为 我没有杀张三” 这个命题里面没有联项,如果想进行换质推理,必须加上联项,变为:我是没有杀张三的,推出:我不是杀了张三的;或者变为:我不是杀了张三的,推出:我是没杀张三的。

换位推理指的是:交换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推理。

其基本形式是: 所有S 都是L 有些P 是S ;有些S 是P -有些P 是S ;所有S 都不是P T 所有P 都不是S ;有些S 不是P -推不出结论。

例如:1. 所有中国球员都是不踢假球的- 有些不踢假球的是中国球员。

2.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 有些平面图形是三角形。

3. 有些中国球员不是踢假球的-有些踢假球的不是中国球员之所推理1和推理2前提和结论量项不同,而且 推理3不成立,是 因为换位推理有一个原则: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换位后不得周延。

推理1中,谓项不踢假球的”在前提中不周延,进行换位推理后,不 踢假球的”仍然不能周延,所以必须把前提中的 所有”改为 有些”推理2中,谓项 平面图形”在前提中不周延,进行换位推理后依然不 能周延,所以必须加上量项有些”推理3中,主项中国球员”不周延,进行换位推理后依然不能周延,但该命题是否定命题,所有否定命题谓项都是周延的,所以一切形如有些S不是P”勺命题,即特称否定命题,都不能进行换位推理。

(二)命题间关系推理简单命题两两之间有四种对当关系,分别是:矛盾关系(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反对关系(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为假)、下反对关系(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为真)和从属关系(正推真、反推假)。

灵活掌握命题间关系推理,是快速、准确解答形式逻辑问题的关键,因此这部分知识极为重要。

(1)矛盾关系:两个命题之间必有一真一假。

1•矛盾关系的判断:规则一:简单命题只与简单命题矛盾。

例如:巴西可能夺冠。

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只有一个,就是:巴西不可能夺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