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研究发展及发展战略

国内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研究发展及发展战略
国内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研究发展及发展战略

博士□基地班硕士□

硕博连读研究生■兽医硕士专业学位□

学术型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封面

(课程名称:)

学位课■选修课□

研究生年级、姓名 2013级王磊

研究生学号 2013050689

所在学院(系、部)动物医学院

专业学科临床兽医学

任课教师姓名靳亚平

考试日期

考试成绩

评卷教师签字处

国内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研究发展及发展战略

姓名:王磊学号:2013050689

实验动物在高科技领域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验动物的管理方面,自本世纪70.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的实验动物的法律、法规,将实验动物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其严格的法制化管理宗旨就是提高实验动物的自身质

量,开发品质优育的相关产品,直接为经济增长服务。

1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国内外现状

美国:1966年颁布动物福利法,由动植物卫生检疫局等部门对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监督与调控。日本:1973年—1982年间,陆续出台关于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律,关于实验动物饲养及保存标准等7部法规与标准。英国:1986年议会通过动物法,并实行许可证制度,由内务部监察小组、动物程序委员会等部门管理实验动物工作。德国:1987年实行新的动物保护法。欧洲共同体于1986年以欧井体理事会指令86/609颁布了《关于实验及其他科研用动物的保护及各成员国类似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

我国的实验管理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期。1982年11月,国家科委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会议;1985年10月,国家科委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实验动物科技工作会议f1987年成立了实验动物学科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实验动物学会;1988年11月国夯院批准国家科委发布2号令,出台《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使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科学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1994年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有关实验动物的GB14922(-25)-94等4顼强制性国家标准和

GB14926.1<-41>-14927.1(-2)-94等43項推荐性国家标准。1997年12月,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又发布了《实验动物武量管理办法》。

自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实施以来,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本省关于实验动物管理的地方法规:1987年6月上海市最早出台《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办法》,19S8年1月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1988年3月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省(市、区)都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实验动构管理的地方法规、条例。国家和各省(市、区)关验动物管理的法规条例出台之后,在实施过程中,相应的各级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机构相继成立。截止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区)成立了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机构。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实验动物管理机构的成立,为当地的科技进步和经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①实验动物的分级,同国际接轨,其科学研究成果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不再使成果停留在论文阶段。②质量可靠的实验动物,开发、生产的药品、生物制品等许多高科技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③实验动物的科学管理与法制化管理,同步带动了相关的第二产业,如江苏省苏州市,在实验动物设施与环境的空气净化工程,控温控湿工程、笼具、垫料等行业,已经打入全国许多地区,成为我国这—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厂商集中的城市,这一相关产业为苏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国内策略

根据《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为进

一步加强实验动物质量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提出设立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由此启动了我国实验动

物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

2.1检测机构的职能

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受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业务上受国家科技部指导和监督。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实验动物及相关条件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研究;培训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人员;接受委托对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的设立进行技术审查和年度检查;提供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和仲裁检验服务;进行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领导,业务上受国家科技部指导和监督,其主要任务是从事实

验动物质量的检测服务。

2.2检测机构的作用发挥

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是依照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由检测机构开展的质量评价活动,是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实验动物工作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证。特别是在推动和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促进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等方面,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在国家科技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检测中心开展检测技术方法和检测试剂标准化的研究,为省级检测机构提供配套的诊断试剂。各检测机构依据国家标准开展实验动物的监督检验,为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许可证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另外,在接受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委托的常规检验、查处实验动物生产

和动物实验中的不端行为、突发事件的应急检验和疫病防控工作中,

检测机构发挥着其他技术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

3.1实现从国内整体水平提高向与国际接轨的转变

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要求作为支撑条件的实验动物行业必须与国际接轨。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序操作到有序发展的过程之后,必须思考如何尽快完善,如何与国际接轨。这是实验动物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在国际交流中具有话语权的技术基础,也是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起到支撑保障作用的基本要求。修改国家标准,应考虑符合我国国情与欧美

发达国家的关系。

3.2实现从提供检测服务向主动检测服务的转变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主要职责是为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提供检测服务,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依法实施科学管理的检测数据。改变“应答式”服务方式,主动利用网络检测这一技术手段,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综合评价,及时准确地判断各种潜在危害,提出预警和相应措施,为客户和政府管理部门的

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3.3实现从单一检验型机构向检验与研究相结合型机构的转变

质量检测和网络监测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跟踪监测体系的发展动态,研究建立新的安全评价模型和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影响实验动物质量各种因素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从检验手段看,应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加快敏感、特异、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改变目前依赖国标的检测技

术滞后性状态,鼓励和推动检测方法的前瞻性和探索性研究与应用。

3.4实现从单独开展检验工作的“松散型”向联合检验与攻关的“紧密型”转变

检测机构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真实现状。前期工作基础的不同与后期外部发展环境的各异,使得各检测机构的自身发展和功能发挥受到不同的影响,实现全面同步提升有较大难度。因此,通过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推进检测资源联合共建与共享,探索由独立检测模式向区域性联合检测模式的转变。这既是快速提升监测网络功能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具

有中国特色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4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对策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管理,又涉及政策、法规和标准。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为加强实验动物

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健全完善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管理法规体系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制度和法规,为了实行有效

的质量检测活动,我国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

已经发挥了很好的管理效能。但随着科技发展和监测体系的运行,

这些规章凸显出缺陷和不完善,需要尽快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实际可行的规章和制度,指导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运行和

管工作。主要内容应该包括:①确定监测体系管理的主导思想和原

则;②明确各有关部门的任务、权限和职责;③指导有关部门制定相

应的实施细则;④明确监测体系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程序;⑤适应

科技发展,保障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快速建设、规范运行和

稳定发展。

4.2理顺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管理体系

国家科技部是实验动物工作的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而检测机构则是根据工作基础和需要设立在不同系统的有关单位。因此,管理工作应在原有部门分工及工作基础上,体现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简化程序、注重实效的原则。同时,在检测机构的设立和运行管理中釆用专家工作机制来弥补目前管理中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技术处理措施,指导、检查和监督监测网络的建设,发挥监测网络在实验动物质量监

管中应有的作用。

4.3支持鼓励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管理和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

目前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工作的支持不够系统、力度较小,不能适应生命科学和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有必要设立专项经费,大力支持有关研究工作,包括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与管理的战略和政策研究、监测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法的研究等。

4.4重视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具体承担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单位和技术人员,其管理水平、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和责任心直接关系到监测管理目标的实现,与监测工作效能的发挥实现息息相关。应根据监测队伍建设和功能发挥的需要,针对不同人员举办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班、研讨班,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知识水平和实施监测工作的技能。

4.5积极开展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积极和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国监测工作基础和发展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能,有利于树立我国在实验动物质量监管的良好形象,保障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Z].

[2] 方喜业,邢瑞昌,贺争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卢胜明,赵德明.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08, 25(4): 33-44.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据着关键地位,混凝土施工的好坏密切影 响着建成建筑的最终质量,也影响着建筑的后续使用安全。虽然说现阶段国内混 凝土的施工技术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 阻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因此,施工企业应该直面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的关键技术,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的混凝土 施工新技术,以此不断优化国内混凝土施工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合理的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在当今,我 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工程规模化、大型化,人们更应 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1混凝土的拌合 混凝土拌合多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拌是混凝土供应的的主要方式之一。 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混凝土质量好坏。要是在商品 混凝土生产期间发生材料不合格、搅拌时间不足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大型混凝土施工不可逆,会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后果。因 此在混凝土生产期间,对混凝土供应单位、供应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若想确保 得到满意的效果,那么最好对供应单位进行考察对比,选择质量管理好、信誉高 的单位,对其材料取样检验,在全部符合要求后,确立配合比,进行试拌,经过 开盘鉴定合格后方可为建筑工程供应混凝土。不过生产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是, 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由于骨料含水率、颗粒级配发生明显变化,和易性不满 足要求等,及时进行相关检验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商品混 凝土供应质量,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只有从源头进行控制,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工程实体,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1.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中,浇筑工作同样重要。浇筑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混凝土 的施工质量,一定要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在还没有对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 对施工中所要采用的模板以及钢筋进行检测,并确保它们能够得到正确的安装。 另外还要检测钢筋结构,确立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高度。等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振捣设备。比如,如果混凝土浇筑运用的是分层 分块法,那么就要等到确立混凝土高度以后,再选用平板式振捣器,不过在使用 期间,一定要确保其具有连续性。如果浇筑期间出现间隔的情况,那么就要减少 浇筑的时间。此外还要检查模板和钢筋是否发生变位情况,一旦发现就要马上采 取解决措施,以免影响浇筑的效果。 1.3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以后,则要进行振捣工作。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要使混 凝土在模块填满的时候确保其均匀性。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要通过工程的规模以 及混凝土的类型来决定混凝土的振捣形式,不过无论选用何种形式,振捣工作的 关键点始终都是慢拔快插。此外,在进行振捣期间,振捣棒要放进下层混凝土, 而且每层的振捣时间一定要控制在20s上下,如此一来就能够防止上下层混凝土 出现裂缝。等到混凝土不在具有气泡,就可以结束振捣工作。此外,要是采用平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总

附件一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吸入制剂系指通过特定的装臵将药物以雾状形式传输至呼吸道和/或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吸入制剂的药物可直接达到吸收或作用部位,吸收或作用快,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用药剂量;而与注射制剂相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可减轻或避免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因而近年来越来越为药物研发者所关注。 吸入制剂在制剂处方、给药装臵、制剂工艺、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均有其特殊关注点,可对吸入制剂的质量可控性、安全性与有效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质量控制研究部分是吸入制剂的临床前乃至临床研究重点之一。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吸入制剂研发的现状,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研究与安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旨在为药物研发者在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过程提供基本的技术指导,也力求使药物研发者和评价者对药物评价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达成共识。 本指导原则所讨论内容仅限于经口腔吸入制剂在质量控制研究工作方面的特殊研究内容,经鼻吸入制剂暂不纳入本指导原则。其他一般性要求参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相关指导原则。 由于新制剂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临床上的特殊需求,在吸入制剂研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因此本指导原则只是一个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应从药物研发的客观规律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吸入制剂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吸入制剂的分类 根据处方、制剂工艺的不同,吸入制剂表现出多种制剂形式,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剂型名称并存,相互之间既有交叉也有覆盖,不利于药物研发和评价。为此,本指导原则从分类的科学性出发,同时参考国内外指导原则和相关文献,将吸入制剂分为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各自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多数疾病均需定量给药,因此本指导原则所涉及内容均以定量吸入制剂为对象。 气雾剂系指将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分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成雾状喷出,吸入后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气雾剂一般由药物、辅料、耐压容器、定量阀门系统和喷射装臵组成。 喷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臵于特制的装臵,使用时借助适当的雾化系统将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用于患者吸入的制剂。喷雾剂一般由药物、辅料、容器、雾化装臵等组成。 粉雾剂系指将微粉化的药物或/和载体以单剂量或多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臵,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呼吸道或肺部的制剂。 三、质量控制研究 (一)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和参数 根据吸入制剂的制剂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参数主要有药物/雾滴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喷射模式、每揿主药含量/每喷主药含量/每吸主药含量、每瓶总揿次/每瓶总喷次/每瓶总吸次,在吸入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质

《中国药典》2020版—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分为生物制品生产用实验动物和检定用实验动物。生产用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实验动物,检定用动物则是用于生物制品检定的实验动物。 本通则是对生物制品生产用和检定用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 学的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动物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按照实验动物携带微生物与寄生虫情况进行等级分类,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实验动物。 普通级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CV) animal]系指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清洁级实验动物[clean (CL)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菌级实验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指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SPF 鸡胚是指由SPF 鸡所产的受精卵,在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条件下,经孵化后所生成的鸡胚。 疫苗生产与检定应采用适宜级别的实验动物,具体应符合相关各

论的要求。 二、检测要求 1、外观要求实验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 2、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常用实验动物检测要求见表1-8。必须检测项目,在日常检查时必须定期检测;必要时检测项目,在供应商评估或者怀疑有感染时进行检查,根据需要而定。 3、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频率一般不少于 3 个月。 表 1 生物制品生产用、检定用小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 Hantavirus (HV) Ectromelia Virus (Ect.) 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SV) 小鼠肺炎病毒 Pneumonia Virus of Mice 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 type Ⅲ (Reo 小鼠细小病毒 Minute Virus of Mice 脑脊髓病毒Theiler ’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一、技术概述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是一种既包括生产技术,又包括生产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保证稳定不变的工艺条件,得到分散度极小的均一产品质量。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要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工艺参数的在线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对工艺效果的模拟优化来实现,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控制过程的智能化,这是当前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国内外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智能控制技术迅猛发展,为成形与改善生产技术的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目前各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成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出版了有关的刊物和专著。以热处理生产的智能控制为例,我国上海交通大学近二十年来在热处理计算机模拟与智能化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国家机械工业局北京机电研究所已建立的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以及当前开展的材料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模拟技术的研究开发亦获得了明显成绩。1995年,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增设了热处理智能化技术委员会,我国上海交通大学潘建生教授担任首任主席。 热处理工艺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的建立,为实现热处理质量控制创造了条件。早在七十年代初,美国金属学会(ASM)、英国的沃尔夫逊热处理中心(Wolfson Heat Treatment Center)以及原南斯拉夫(现克罗地亚)都相继建立了材料与热处理数据库,做到了可以根据机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要求进行计算机辅助选材,或已知材料和热处理工艺预见最后的组织和性能。随后欧美、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开发出用计算机对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技术,开展了计算机控制下的工艺参数数模控制技术研究,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应用。目前国际知名厂家的许多连续式和周期式热处理生产线都采取了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able Controller)或微处理机的单控或群控,使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炉气碳势、氮势以及其浓度沿深度的分布规律都能实现按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我国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汽车行业的一些大厂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基础上已基本掌握了这些先进技术。当前,在热处理界已开创了一个广泛利用计算机实现质量控制的新时代。 2.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前沿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在线控制技术 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中温度、时间和炉气成分是最基本的控制参数。在温度控制方面,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可控硅控温技术,结合PID仪表可使热过程温度控制在相当精确范围。对于大型零件和大装炉量的热处理和锻造加热过程,在整炉工件的真空加热中目前已采用专用仪表、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等实现按工艺要求规定温度变化规律(加热速度、保温台阶、保温时间、随炉冷速、气冷冷速等)施行加热和冷却,并可在工艺过程的自始至终实现时温度的跟踪。在炉气控制方面,从传感器角度在国内外都经历了一个露点法——红外仪——氧探头的发展过程。目前在吸热式气氛、氮基合成气氛和滴注式气氛中渗碳,利用氧探头作传感器,在严格控制炉温和炉气良好笔循环的前提下可以使炉气碳势(钢表面含碳量)达到±0.05~0.02%的精度。利用微处理机对温度、炉气碳势、强渗与扩散时间的精确控制,现在国内外都可以实现表面碳含量、渗层深度、渗层碳浓度梯度按一定规律分布的质量的在线控制。 对于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目前迫切需要考虑的是直生式可近期气氛渗碳时的碳势精确控制、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教材大纲-参考模板

第一章实验动物科学概论 第一节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一、实验动物科学 二、实验用动物 三、实验动物 四、实验动物的特征 (一)遗传背景明确 (二)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监制 (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饲育 (四)应用范围明确 (五)实验动物与其他类动物区别的特征 第二节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实验动物生物学 二、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 三、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四、实验动物营养学 五、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 六、实验动物医学 七、比较医学 八、动物实验技术 九、动物实验伦理学 十、实验动物福利 十一、动物实验替代方法 第二章实验动物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一节我国实验动物工作法制化管理体系简介 一、实验动物工作管理体制 二、实验动物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三、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四、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节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法规和规定 一、《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二、《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三、《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四、《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第三节国家与实验动物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一)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二)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布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三)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下列设施设备(四)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五)患有相关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动物饲养工作 (六)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按规定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及养殖档案 (七)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防疫条件 (八)审查发证 (九)监督管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一)野生动物保护范围 (二)野生动物保护的规定 (三)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第四节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制》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四)检测要求 (五)检测程序 (六)检测方法 (七)检测规则 (八)结果判定 (九)报告 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 (四)检测要求 (五)检测程序 (六)检验方法 (七)检测规则 (八)报告 三、《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定义 (四)设施 (五)环境 (六)工艺布局 (七)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 (八)关于笼具、垫料及饮水 (九)关于动物运输 四、《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一)范围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关键词:本科生,技术研究,毕业论文,检查,质量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介绍: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完全部课程后的关键实践环节,其不仅是学生获得毕业证的关键依据,同时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能够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认真以及严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以及勇于探索的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详情: 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完全部课程后的关键实践环节,其不仅是学生获得毕业证的关键依据,同时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能够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认真以及严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以及勇于探索的能力,其质量也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格式规范、观点新颖以及内容充实的毕业论文十分少见,很多高校将论文变成了走过场以及做样子的形式主义,因此,提高其质量对推动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剽窃以及抄袭现象突出 当前,在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情况,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为了在高校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采取抄袭的手段,东拼西凑抄出一份论文,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学生自己创作论文的比重逐年呈现下降趋势,毕业生通常都是在网络进行论文检索,然后东拼西凑而完成一篇论文,第二,学生为了省时省力,不惜花重金在网络购买毕业论文,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推出论文出售的服务,并且实行明码标价,这种行为已经越来越普及。论文应该经过谨慎的论证、缜密的思考以及科学的研究,但是当前,在毕业论文中出现大量的抄袭、剽窃以及购买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学术道德底线。 1.2 格式不规范 近些年,我国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是学术规范化,其主要指学生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规范化。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缺少检验、假设、注解以及参考文献,工科类论文更是缺少实证分析,多为一些空泛的说理,导致论文缺乏应用型和可信度。通过相关调查,对某高校工科类论文进行抽检,在十篇论文中,缺少目录的论文达到3篇,缺少结论的论文达到2篇,序号乱码的论文达到3篇,结果显示,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严重的格式不规范问题。 1.3 参考文献不规范

软件项目质量控制相关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2-02-21;修回日期:2012-05-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1067);2011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任永昌(1969-),男,教授,博士,从事信息处理二软件工程二软件项目管理等研究三 软件项目质量控制相关技术研究 任永昌,彭一霞,常革新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一要: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是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重要工作,有效地实施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提高软件质量二降低质量成本的重要手段三首先,研究质量控制模型,包括产品二过程和资源三大控制要素,用PDCA 循环表示的质量控制模型结构,并对四个过程八个阶段分别论述;其次,研究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基础二手段二目的三层体系结构;然后,研究质量控制图,包括质量控制图结构,确定控制中心线二控制上线二控制下线的数学公式推导,阐明确定失控点的7条规则;最后,研究质量控制框架,包括控制框架结构和控制框架特点三结果表明,质量控制相关技术,为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是实现软件质量控制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三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模型;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11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673-629X (2012)10-0143-04 Relevant Techniques Research of Software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REN Yong -chang ,PENG Xia ,CHANG Ge -x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China ) Abstract :Softwar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work throughout the entire software life cycl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oftware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improving software quality ,reducing the cost of quality.First ,research the quality control model ,including products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of three control elements ,with the quality control model structure that the PDCA cycle expresses ,and elaborates separately to four process eight stages.Secondly ,research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basis ,means and purpose of three -tier architecture.Then ,research the quality control chart ,including quality control chart structure ,to determine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 of control center line ,upper control line ,lower control line ,to clarify the 7rules of the points out of control.Finally ,research the quality control framework ,including the control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 framework.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quality control relevant techniques ,provid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quality control ,is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software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control model ;quality control chart ;quality control frame-work 0一引一言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是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重要工作,是软件项目顺利实施并成功完成的可靠保证三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三实现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软件管理二改善软件开发过程二提高软件质量,已成为软件行业面临的巨大难题三通过软件质量控制,提高软件产品的生产可靠性二降低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1]三 高质量的软件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三质量和 成本,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质量控制也能降低项目成本[2]三DonaldReifer 给出软件质 量控制的定义:软件质量控制是一系列验证活动,在一系列的控制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在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监测点上,评估开发出来的阶段性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范[3]三 质量控制是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文中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三 1一质量控制模型 全面质量控制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过程三由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 )提出构想,经过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 )的深化和发展,总结出管理学的通用模型,称戴明环,在很多资料上也称为PDCA 循环三 第22卷一第10期2012年10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计算机技术与发展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Vol.22一No.10 Oct.一2012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与评价技术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与评价技术研究 柴逸峰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天然的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复方或者单方药物,中药分析作为中药研究的眼睛,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瓶颈技术之一。中药分析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体内代谢过程与作用机理,从而科学地评价中药质量。其核心是如何实现看得清(是什么),看得全(都看到),看得准(有多少)。 一、中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当前,国内中药成分研究的主流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外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策略:遵循先化学分离、后分析鉴定,再结合药理实验以确定成分活性的导向方法,应用此法已分离了众多的活性化合物。但如何表征并辨析这些化学成分,现今仍存在很大难度。中药,其本身就是一个“大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多且复杂,中药药效起作用的原理在于多种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要达到科学评价中药质量的目的,必须对其中多个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对多数化学成分进行明确化表征。因而,中药分析与质量评价仍然面临对照品缺乏与所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等问题。 中药与西药不同,其本身就是一个灰色或者黑色体系,所含成分多且复杂,依据中医药理论,中药疗效的产生既不是单一活性成分的作用结果,也不是多种活性成分作用的简单加合,其中的很多活性或特征性成分并不是真正对应于中药药理功效的有效成分,中药药理作用的产生是由多种成分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应对其中多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但目前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过少,有限的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难以反映中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近年来,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相关学者提出了诸多方法和研究思路,有拆方研究、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ADME/T)、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中药代谢组学、PK-PD相关性研究等,这些研究

动物实验培训班考试试卷(样卷)完成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班考试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 d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2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 A、1981年; B、1983 年; C、1986年; D、1988年 2、a 动物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 A、转基因; B、无菌和悉生; C、免疫缺陷; D、近交系 3、起源于同一祖先,其下一代个体至少连续经过20代全同胞兄妹交配,品系近交系数达到 98.6%以上的动物是 a 动物。 A、近交系; B、封闭群; C、杂交群; D、重组系 4、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干扰实验和危害动物的病原体的动物是 b 动物。 A、普通级; B、清洁动物; C、无特定病原体; D、无菌 5、在解剖学、血液动力学上, b 的冠状动脉循环与人类相似;对高胆固醇物质的反应与人类相似,很容易出现动脉粥祥硬化典型病灶。 A、大鼠; B、猪; C、犬; D、猴 6、C57BL/6J小鼠属于 d 动物。 A、无菌; B、杂交群; C、清洁; D、近交系 7、先天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动物是 a 。 A、裸鼠; B、大鼠; C、新西兰兔; D、Beagle犬 8、最适合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大鼠是 D 品系。 A、SD; B、Wistar; C、ACI; D、SHR大鼠 9、动物实验时对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是 d 。 A、个体间的均一性; B、容易获得; C、遗传的稳定性; D、三者均要求 10、因为患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进行条件反射实验的动物是D 。 A、大鼠; B、豚鼠; C、兔; D、犬 1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 A、动物的解剖生理特征和反应随年龄增加而有明显变化; B、一般情况幼年动物比成年动物敏感; C、幼年动物较成年动物反应性稳定; D、年龄与体重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12、动物实验适宜的环境湿度为 a 。 A、40%-70%; B、小于40%; C、70%-80%; D、30%-40% 13、善待动物不仅仅是考虑动物的福利,也是因受虐待的动物 d 。 A、会反抗而伤害人; B、会反抗而伤害动物自己; C、会反抗而捣毁仪器设备; D、精神的变化会影响实验结果 14、当前国外实验动物的“3R”运动不包括动物实验的 c 。 A、减少; B、替代; C、废止;D.优化

药理学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实验心得

药理学实验动物的基本操 作实验心得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这次是第一次药理学实验,我们学习了很多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做药理学实验之前我们就有做过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解剖过蟾蜍,小白鼠和家兔,这次的药理学实验更是一次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给了我们很多在生理学实验中并没有学过的知识点。在刚做实验时,黄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3R原则,即减少,优化,替代。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动物。它们用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健康,推动着医学的进步,人类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为我们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牺牲,我们应遵循“3R”原则。黄老师还通过视频给我们重点介绍了常用麻醉药及用法,实验动物的捉拿、麻醉、固定、给药、取血和处死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性很强的东西。 之后便是分组自己做实验了,首先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小白鼠的标记方法,用中性品红表示十位数,苦味酸表示个位数,加上空白对照,一共可以标记一百支小白鼠。标记顺序为先左后右,从上至下。用苦味酸作为标记物的一个原因是它不容易被分解和弄掉,不会因为小鼠的活动而消失。其次是因为其有苦味,避免了被其他老鼠舔掉。之后讲解了小鼠的性别鉴定方法,除了书上说的方法外还可通过观察小鼠的乳房辨别。关于大鼠和家兔的捉持方法,大鼠在捉持前最好对其进行安抚,避免其急躁而咬人,而家兔则不可用手扯其双耳将其拉起。在给药方法方面,灌胃法要注意从口角插入口腔,用灌胃针抵住舌头,插入不可过深,一般入喉即可。腹腔注射时最好将其倒转,头部朝下,这样不容易刺入内脏。是否插入腹腔的判断方法:推注完后,轻微回抽,若有负压将注射器的推杆拉回,则已入腹腔。皮下注射时是否的入皮下的判断方法上同,皮下无负压,回抽不拉回。尾静脉注射时注意静脉在尾的两侧,不在上下,注射时用手捏住尾巴前段有利于暴露血管。 家兔的灌胃用木质开口器,使用时要想办法将其舌头压在开口器下,因为舌头会阻碍导尿管插入口腔,可以另外使用棉签配合,一边用棉签压住舌头,一边将开口器插入口腔。耳缘静脉注射时要注意选择小号针头,因家兔耳静脉较小,插入时应仔细谨慎。

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

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请简述科技部、卫生部实验动物的管理政策。 3、简述21世纪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 4、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5、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6、简述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 7、简述国际上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模式。 第三章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8、请举例说明常用的近交系大、小鼠和远交系动物。 9、举例说明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10、比较小型猪与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点,举例说明我国目前的小型猪品种及其应用价值。 11、简述一般情况下大型和小型实验动物的环境饲养条件。 第四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12、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13、简述遗传性和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14、举例说明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缺陷型动物模型。 15、简述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用途。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16、简述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7、简述药物毒性试验时,选择实验动物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医学课题动物实验的设计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18、简述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9、简述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环境、技术因素。 第七章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学要求 20、什么是动物福利?国际普遍认可的“满足动物需求的五项标准”是什么? 21、实验动物福利的内涵有哪些?简述3R原则。 22、结合工作实际,说明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善待实验动物。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 23、举例说明实验动物中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及传染病。 24、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简述动物实验的安全防护内容。 25、简述如何进行动物实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第九章医学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26、简述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内容。 27、从下列三题中选择两题回答。 (1)举例说明3种动物注射给药途径 (2)举例说明3种动物采血实验方法 (3)举例说明3种种动物安乐死方法 28、动物实验麻醉剂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动物麻醉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十章医学动物实验申请与相关要求 29、简述申请开展动物实验的单位资质条件和人员条件。 30、简述医学科研课题或项目申报、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要求。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实验动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

混凝土试验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混凝土试验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30T12:03:48.0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0期作者:张茂林 [导读] 摘要: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建筑用材,混凝土技术应用更是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质量。 中铁上海工程局二公司上海市 200000 摘要: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建筑用材,混凝土技术应用更是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质量。一旦施工建筑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对使用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提高混凝土使用技术、增加建筑施工质量极为必要。 关键词:材料采购标准严格人员管理规范工程验收工作 引言 混凝土在现代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混凝土使用并非简单的在建筑材料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其中有一定的技术性可言。通过对混凝土试验检测和质量控制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其使用技术的质量,进而提高整体工程质量,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混凝土试验检测内容和方法 1.1 抗压性 抗压性是混凝土技术质量把关的首要内容,其抗压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建筑本体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随着建筑高度、规模的提升,混凝土抗压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混凝土进行抗压性检测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试验检测效果也会有所差别。 在众多混凝土试验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是钻芯法和回弹法。其中回弹法以其成熟的技术和较高的检测效率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相应的其检测精度较钻芯法低。但是钻芯法虽然检测精度较高,但是其检测负载较大,需要对建筑物本体结构进行钻芯操作,或多或少会对建筑物主体构件产生结构性的破坏,如果不是对建筑物混凝土技术有严格的质量要求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采用钻芯法进行混凝土试验检测。 1.2 密实性 所谓密实性,即混凝土浇筑构件的密实程度,其主要为建筑物承重部分混凝土试验检测项目。混凝土结构的密实程度直接反映在建筑物承重能力上来,如果混凝土密实程度较低,建筑物将极易在受外力影响时发生坍塌、崩坏等事故,进而引起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密实性检测是混凝土试验检测的重点内容,必须引起重视。 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混凝土密实性试验检测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电磁波检测、红外成像检测、弹性波检测这三种混凝土密实性试验检测方法。其中电磁波试验检测方法比较容易操作,技术含量较低,利用电磁波在碰到混凝土面时发生反射的现象来检测期内部是否存在缺陷,这种方法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就是只能应用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密实性检测,不能对表层或是内部密实性缺陷较小的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红外成像检测是利用物质都会进行能量释放的特点,进行热成像,根据热图的颜色分布来判断混凝土内部的密实性特征。这种检测方法精确度较高,但是操作技术要求也较高。最后是弹性波检测,弹性波是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如果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裂缝或间隙,弹性波在通过时会发生明显的速度变化,这种方法能够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缺陷进行深入检测,并能够确定结构缺陷的位置、深度、严重程度等,但是不适合应用于全面的混凝土结构密实性检测。 1.3 锈蚀性 锈蚀性检测主要是对混凝土对内部结构构成要件,主要是钢筋的锈蚀程度检测。理想情况是,混凝土结构和结构配件完美结合在一起,构成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但是由于化学特性上的构部件(主要是差别,使用混凝土或多或少会对建筑结钢筋)产生一定程度的锈蚀。锈蚀程度的严重与否与建筑的耐用性和抗性成反比关系。 常用的混凝土锈蚀性特征确认方法是半电池电位检测法,利用电极通过铜类金属物质传导的特性,在铜和钢筋之间架设锈蚀测定仪器,进而确定混凝土对钢筋的锈蚀程度。 2混凝土质量控制目标和内容 混凝土使用技术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到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作业的工程质量和效率,为了保证混凝土应用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相关指标能够达到规定要求。充分利用混凝土使用技术在土木工程中保证工程质量,从而确保其抗压性、密实性、锈蚀性特征都达到规范要求范围之内,尽可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对于混凝土应用进行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①通过加强混凝土进场原材料质量管理,实现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是由多种建筑材料(砂、石、水泥、粉煤灰等)搅拌而成,有些混凝土根据用处的不同还会加入多种不同的化学添加剂、粘合剂等,在对这些材料采购时进行严格把关,使混凝土用原材料质量都符合规格和标准,进而增强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②科学化材料配比,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例要控制得当,比如水泥的比例将会影响混凝土干燥固化后内部结构中空气含量,进而影响混凝土韧性和刚性。混凝土配比时,根据使用部位的差别对混凝土进行差别配比,通过科学化计算、严格化标准管理提高混凝土质量。③混凝土成品质量试验检测,成品的混凝土在投入到土木工程建设使用之前要进行试验检测,及时发现混凝土中质量问题,并提出方案改进或进行混凝土重新配制。 3提高混凝土质量控制建议 3.1 严格参与工程施工人员门槛 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工程施工人员是参与混凝土制造与使用全过程的主要操作人员。而混凝土配制阶段参与的施工人员较少,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助协商,混凝土成品的质量依赖单个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水平。因此严格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门槛,对其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一定要求,有助于通过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个人素质来带动施工队整体的技能水平。 首先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重视到混凝土生产各环节的质量,形成从材料采购到制作成品混凝土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规范。其次是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专业知识传授、教育等方式提高施工参与者的技能水平。最后定期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对其专业技能知识进行辅助巩固,促进内部形成良好技术研究、创新氛围。 3.2 制定严格混凝土材料采购标准 严格混凝土各个配比材料的采购标准,通过提高单个材料的质量,来提高配制的混凝土的质量。通过控制单个配比材料的质量,来实现对整体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选用材料时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材料之间的协同程度,即多个材料混合在一起不会发生材料变性,使其保留各材料自身特性弥补其他材料不足。②材料运输是否方便,受材料的质地和采购地点限制,尽可能选择运输方便的采购地点,性价比优良的材料质地。③材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 病症症状体征 接触性荨麻 疹 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 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 眼泪 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 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 导气管高反应性 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 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 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

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 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 验人员易于感染 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 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 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 生过本病 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 46.77% 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普 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 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 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 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 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 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 失生育能力 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

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

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三维结构的物体所具有的与其镜像的平面形状完全一致,但在三维空间中不能完全重叠的性质,正如人的左右手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手性。具有手性的化合物即称为手性化合物。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属性,组成生物体的很多基本结构单元都具有手性,如组成蛋白质的手性氨基酸除少数例外,大都是L-氨基酸;组成多糖和核酸的天然单糖也大都是D构型。作为调节人类的相关生命活动而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果在参与体内生理过程时涉及到手性分子或手性环境,则不同的立体异构体所产生的生物活性就可能不同。手性化合物除了通常所说的含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外,还包括含有手性轴、手性平面、手性螺旋等因素的化合物。在本指导原则中所指的手性药物主要是指含手性中心的药物,其它类型的手性药物也可参考本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手性药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中心(也叫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它包括单一的立体异构体、两个以上(含两个)立体异构体的不等量的混合物以及外消旋体。不同构型的立体异构体的生物活性也可能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1)药物的生物活性完全或主要由其中的一个对映体产生。如S-萘普生在体外试验的镇痛作用比其R异构体强35倍。 2)两个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如新型苯哌啶类镇痛药-哌西那朵的右旋异构体为阿片受体的激动剂,而其左旋体则为阿片受体的拮抗剂。 3)一个对映体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如驱虫药四咪唑的呕吐副

作用是由其右旋体产生的。 4)两个对映体的生物活性不同,但合并用药有利。如降压药-萘必洛尔的右旋体为β-受体阻滞剂,而左旋体能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抗高血压药物茚达立酮【2】的R异构体具有利尿作用,但有增加血中尿酸的副作用,而S异构体却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有效降低R异构体的副作用,两者合用有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与R异构体的比例为1:4或1:8时治疗效果最好。 5)两个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物活性【3】。如普罗帕酮的两个对映体都具有相同的抗心率失常作用。 正是由于手性药物的不同立体异构体在药效、药代及毒理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美国FDA在其关于开发立体异构体新药的政策【4】中要求在对手性药物进行药理毒理研究时,应分别获得该药物的各立体异构体,进行必要的比较研究,以确定拟进一步开发的药物。所以手性药物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药物的筛选与进一步研究提供足够数量与纯度的立体异构体。本指导原则是在一般化学药物药学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手性药物的特殊性而起草的,其目的是为手性药物的药学研究提供一般性的指导。本指导原则中所说的手性药物主要针对单一的立体异构体、两个以上(含两个)立体异构体组成的不等量混合物。 由于手性药物的研发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本指导原则时,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遵循药品研发的自身规律以及手性药物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所研制药物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如采用本指导原则以外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则该方法或手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必须经过必要的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