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1.1.1体味文化BY张胜利
政治:1.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福娃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 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 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 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 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的头 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 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代表 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福娃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 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 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 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 更快、 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 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 世界的热情。 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 画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 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 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必修课程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政治 文化
(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经 济
文化建设的 (1)个人 (2)民族和国家 重要性? (3)目前国情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6、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 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 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A
7、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申办2008年奥运会 ② 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③ 参加元旦文艺晚会 ④ 买车购房 A.① 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② ③ 8、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B.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C.文化以物质为载体 D.文化素养是自然形成的
辨析点 (1)文化的转化性: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的两重性: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Y 张胜利

3、人民群众参与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
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 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 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 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 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 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 极影响。
(2)发展科学事业:
①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要求: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 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 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 良好氛围。
观点二:哲学社会科 观点一:自然科学 学,是人们认识世界、 观点一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其可取之处; 是人们认识自然、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但否认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片面的。观 改造世界的有力武 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关于世界总体特别是人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 器,只有自然科学 点二既承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又承认哲学社会主 类社会的知识和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才是真正的科学, 科学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他与自然科学同样重 界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推动人 哲学社会科学算不 要。 类自身发展的思想武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真正的科学。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 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教科书,对7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410个“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已 有317个县实现目标,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3 年的77%提高到96%。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累计投入90亿元,用 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7651所学校受益。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80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 的农村中小学,1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 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到741万人,在校学生总数1809万 人。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22%。
政治1.1.1体味文化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3)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学生分析】: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有兴趣探知;了解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有助于了解文化现象,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
【设计思想】: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万花筒”,向同学们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
接着进入“领悟”阶段,扣住“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发现”阶段,让学生自行辩论,激活学生思维,谈谈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因势利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也就水到渠成。
(这一方法旨在转变传统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互动,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主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文化是什么教学难点:文化是什么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并制成课件。
学年高二政治课件1.1.1体味文化3(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背后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 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 为文化是艺术。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体味文化、解读文化……
1、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时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原始社会的“图 腾“崇拜
现代社会的信息网络
社 区 文 2、从我们的社会生活来看:文化现 化
象无处不在
校园文化 企 业 文 化 网 络 文 化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日本的动漫作品:
那达慕大会中的蒙古族文化
壁画中的埃及文化
电影中的印度文化
建筑中的希腊文化
答案 (2)、 (3)、 (5)、 (6)、 (7)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这个漂亮的小岛是文化吗?
小岛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小岛开辟成旅游 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二、文化是什么(内涵及特点)
舞台上的中国文化
纸币里的阿拉伯文化
3、从形式上看: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 代、不同的自然环境、 不同的国家,文化有不 同 穆斯林文化
4、从(区域)比较上看: 斗牛文化
好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莱 坞 文 化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一、文化“万花筒”
1、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时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2、从我们的社会生活来看:文化现象无 处不在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1体味文化课件(共19张) (共19张PPT)

13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内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属于_____________ 精神范畴 。 意识形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_________ 内容: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 __________ 的部分。
1、文化的形式:
⑴ 静态--思想、理论、道德、教育、科学、文学等属于文化; 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2、文化力量的实质: 精神力量
3、文化力量的作用:
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文化作为一种 _____________ 物质力量 的过程中转化为 _____________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社区文化
9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具特色
西班牙的斗牛文化 好 莱 坞 文 化 穆 斯 林 文 化
中国的茶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发展——无时不在, 范围——无处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所有的现象都是文化现象吗?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⑵ 文化是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
① 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 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 和享用文化
⑶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 质载体。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1、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
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 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
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
文化是什么
想一想: 1、大自然的山水是文化吗? 2、画家笔下的山水是文化吗? 3、两者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文是 化是人类创造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 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 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 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 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 而成为文化。
文化是什么
2、特点: (1)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什么
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 谁更有“文化”?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是什么
2、特点: (1)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现象 (2)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精神现象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 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 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1 体味文化
01 文化“万花筒” 02 文化是什么 03 文化的力量
01
文化“万花筒”
文化“万花筒” 一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你还能说出哪些不同的文化?
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文中国化文化
谢谢聆听~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必修三体味文化

一、体味文化
学生搜集、准备相关文化活动、文化现象,体味 历史中、不同区域、身边的文化 运用书本上的图片、文字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
(一)、文化“万花筒”
本目中有三个探究活动,内容主要是体味 不同的文化和文化的影响,可选择地让学生完 成。但P4页探究活动的第三个问题,需要保留, 可做适当修改,如:有人认为……,你是否赞 成这种观点?哪什么是文化?承上启下。
本目要点:
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素养是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形式,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学生可列举一些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文化现象 文化形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活动
•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双重性:促进、阻碍 •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文化的含义
体 味 文 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什么
文化素养是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对个人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民族和国家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拓展与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人 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 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你能说说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关系吗?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人类全 部精神 活动及 其产品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文化课件19张 精品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是通过 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 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 每个人要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动参加各种健 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感受文化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自觉提高文化素养。
知识点二 文化的本质和作用
性质
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
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
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5.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吗?为什么? 【提示】(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
课堂小结
目标测试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由人所创造,
C 为人所特有。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优美秀丽的山川河流,幽静神秘的原始森林, 都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B.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有了源远流 长的文化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 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D.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还是一种 重要的物质力量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 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民的 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 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 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特别提醒】 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不同民族 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文化对经 济、政治有不同影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 化则阻碍社会发展。人们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 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 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 注意 转化,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而必须
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
2.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 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上
×
判断: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 、在岳麓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 、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 、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蒙古包 B.蒙古草原 C.深山老林 D.深山古庙
AD )
4、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文化素养是人天生就有的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 界中 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冠“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 精华所在,它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 (1)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本身是文化么? (2)如果将其拍摄成相片或影视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 什么区别?
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其拍摄 成相片或影视作品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 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 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3.不同性质的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参考结论: •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和 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 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 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课堂小结】
文化 “万花筒”
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多样性(形式多样) 特色性(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文化环境)
1.定义:相对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 2.特点: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 文化是人们的素养 3)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1、力量(作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 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影响 个人和社会 2. 实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
广义的“文化”
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 艺术的:(文学、音乐、建筑、绘画) 器用的:(生产、生活工具、技术) 社会的:(制度、风术和科学知识,
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长征组歌
芭蕾舞剧<<天鹅湖>>
杂技<<科技灵光------晃圈>>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必修课程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为什么
第 二 单 元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的内容结构
2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社 区 文 化
校园文化 企 业 文 化 网 络 文 化
维吾尔族
傣族
3 不同的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问题1:体味文化,简述文化现象有什么特 点?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 不同人们的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考考你: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体 味 文 化
文化 是什么
文化 的力量
当堂训练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 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 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从人的发展看文化
文化影响的特点 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体 味 文 化
③
》
高 中 《 思 想 政 治 必 修
·
学习目标与自学指导
• 1、体味文化,简述文化现象有什么特点? • 2、什么是文化? • 3、简述文化的作用?
答案 (2)、 (3)、 (5)、 (6)、 (7)
问题2: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 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与文明
区别: •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 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 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 联系: •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3.文化的特点:
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 化 ●文化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檀板声声说盛事,鼓乐阵阵抒豪情。2011年新年京剧晚会 2010年12月3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 涛、吴邦国、贾庆林等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同观看演出,喜 迎新年的到来。这表明( ) A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我国人民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 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 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 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文化的表现、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C
5、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 民素质的形成( ) A、离不开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