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论文

合集下载

预防高血压论文(共3篇)

预防高血压论文(共3篇)

预防高血压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高血压的治疗进展及降压治疗的临床价值高血压是一个多器官问题,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我国高血压的发展趋势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随着人口老龄化事心内科常见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

进程的加速,如何有效控制血压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

过去30a降压药物有了很大发展,高血压药物治疗模式也由仅限于将血压控制于正常范围,转为更注重干预可逆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使其危险性降至最低,这样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并疾病的比例及各种降压药的使用情况缺乏准确研究统计。

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观点分析近25a廊坊地区高血压住院患者并发症的变化及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等,以探讨高血压的治疗进展及积极降压治疗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心内科1980—1984年、1990—1994年、2000—2004年3个时间段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500例,男1394例,女1106例;年龄17~87(±)岁。

诊断标准2000—2004年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采纳1999年10月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

1990—1994年根据我院检验科血脂正常值范围:血清总胆固醇(To>6mmol/L或三醜甘油(TG)>/L为高血脂症;2000—2004年病例的高脂血症根据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

2周内未服用影响血脂代谢药物,2次空腹血清TC>/L或TG>/L。

搜集和整理资料设计高血压住院患者统计表,以时间段、降压药物种类、并发症等分别分组汇总。

社区高血压防治论文

社区高血压防治论文

社区高血压防治论文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还是一个无声杀手。

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己达1.6亿!它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的首要疾病。

高血压防治已迫在眉睫!!高血压越严重,病程越长,其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危害程度越大!在我国为一冠心病人做介入治疗需要10-20万元人民币。

这样巨大的医疗费用是我们国家和人民担负不起的,因此必须实行改革。

我国卫生部决定从1998年起,定为每年10月8日为高血压日,以引起全社会的注意。

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重新修订高血压治疗指南,又一次强调高血压诊治的心血管总体危险概念,同年,由九大国际健康组织的成员组成的工作小组提出"全世界一起贯彻五个行动"的口号,其中包括筛选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及预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治疗与达标营造支持的环境五个方面。

我社区在已建的5080人份家庭档案中,高血压患者约有291人,占总人数的5.73%。

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及预测选取100名患者,年龄在30岁--89岁之间,并对这些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给予治疗或干预治疗,初步现状如下:1.高血压患者年龄主要分布集中在(45岁--60岁)之间。

如图:分析: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很大,故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的人群,且血压控制较差。

2.临界高血压患者占大多数,这些患者偶尔感觉不适,例:当感觉不舒服时才发现血压升高,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之内,之后擅自停药,治疗依从性差,随访困难,故未将其列入研究范围内。

如图:按血压危险程度人数分布可见:临界高血压〉低危高血压〉中危高血压〉高危高血压分析:临界高血压患者经过2~3年不规则治疗转为低危高血压患者,因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没有临床症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经过不规则治疗2~3年,可转为中危高血压患者,此时临床症状已明显,故此,依从性较好,治疗效果亦明显改善。

社区对老年高血压综合管理效果论文

社区对老年高血压综合管理效果论文

社区对老年高血压综合管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对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血压降压情况。

结果观察组降压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社区综合管理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有促进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效果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40-01由于疾病模式的转变,高血压的防治策略由单纯的生物学防治模式转向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综合防治模式,因此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尤其是老龄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冠心病,肾衰竭,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与成年人高血压相比,同种程度的血压,老年人的危险显著升高。

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认识到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是社区防治高血压的重中之重。

现对我社区老年高血压综合管理对降压效果的影响分析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社区建立健康档案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均能自主活动,男77例,女73例,年龄最大的92岁,年龄最小的65岁,平均年龄69.5岁级,ⅰ级高血压58例,ⅱ级高血压52例,ⅲ级高血压40例,病程8-32年,职业:退休干部46例,退休工人63例,无职业4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诊断明确。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职业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血压测量方法①血压计:统一使用符合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

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论文2篇

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论文2篇

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论文2篇1. 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意义与现状分析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意义与现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社会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

社区管理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和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意义、现有管理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2. 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实践经验分析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与案例研究,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困难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本文旨在总结出一套可行的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模式。

本文还将对社区管理者的角色和能力要求进行探讨,以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社区管理水平。

3. 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本文将提出可行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包括患者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社区管理者的角色和能力,以确保策略和方法的有效实施。

4. 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与健康促进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通过分析社区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如何促进健康,以及如何与健康促进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5.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自我管理是慢性病患者控制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不同手段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有效的教育和培训、社会支持和个人行为改变等方面,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6. 互联网技术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技术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为患者自我管理和社区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

高血压病社区防治论文

高血压病社区防治论文

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探讨每年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这表明抗高血压治疗在我国已引起高度重视。

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约有高血压病人1.6亿,但高血压的治疗率25%,控制率仅6%。

临床发现,约有70%的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但目前知晓率、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

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

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明显。

但是有的病人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办法来防治。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治疗。

社区防治应由当地政府领导,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实施,与综合医院联合社保、民政、教育、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作。

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关键因素总结如下。

健康教育防治高血压的核心在于一级预防,而不是患病以后才进行二级、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即社区开展健康教育。

以达到在一般人群中消除或减轻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预防发生高血压;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心理保健和行为治疗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三率”,最终达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良好的效果。

值得提出的是,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社区医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们与居民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每天直接与社区居民接触,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对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采用口头宣教、家庭治疗、入户调查、发放宣传材料、定期在社区内举办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起到防治高血压的源头控制。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论文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论文
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健康管理,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口碑。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通过健康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影 响力。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健康管理,降 低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社 会负担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 理方案和干预措施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对健康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
开展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评估工作
定期进行血压测量, 了解患者的血压变 化情况
定期进行健康评估, 包括生活方式、饮 食习惯、心理状况 等方面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健康管理,提 高高血压患者的劳动能力,促进经 济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管理,提 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 会负担
提高社会福利:通过健康管理,提 高高血压患者的社会福利,减轻社 会负担
研究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 健康管理的重要 性
社区高血压患者 健康管理的现状 和问题
社区高血压患者性别分布:社区高血压患者性别分布较为均衡,男性和女性患者数量 相当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主要问题
高血压患病率:社区高血压患者比 例较高,且逐年上升
治疗依从性: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导致血压控制不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血压控制情况:大部分患者血压控 制不佳,存在并发症风险
改善生活习惯:健康管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6篇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6篇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6篇第一篇:高血压个性化健康管理效果1.1对象2012年,从丹阳市13个乡镇中各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选择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登记在册的2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对服务对象实行个人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对发现已经存有或可能出现的个人健康问题,实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针对存有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

实施干预措施后,定期观察干预效果,再持续的完善、优化健康管理方案。

建立健康危险因素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理解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循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流程。

1.2.1现场调查由经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高血压患者实行“面对面”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情况(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准、民族、户籍、家族史及既往病史等)、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生活及行为方式等。

现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

1.2.2干预方式2012年6月-2013年6月,针对患者实行干预活动,每月1次,主要内容如下:①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根据患者文化水平,选择适宜方法,讲述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血压监测的方法及预防控制措施。

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选择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提倡低盐低脂饮食,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③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实行有氧运动。

1.2.3效果评价健康管理前对招募的全体人员实行基线调查,干预1年后实行效果评估调查。

1.3判断标准①超重:体质指数≥24。

(2)腰围超标: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③吸烟:指吸烟≥1支/d,并持续吸≥1年者。

④饮酒:指饮酒≥1次/周,且消耗酒精>8g/周。

1.4统计分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

单因素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经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社区高血压的健康管理论文(2)

社区高血压的健康管理论文(2)

社区高血压的健康管理论文(2)社区高血压的健康管理论文篇二《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摘要】目的:通过介绍六安市平桥乡平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经验,阐述加强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开展方式,从而为更好的保障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提供有益借鉴。

方法:选择病情基本相似的35岁以上高血压居民患者30名。

其中,15名患者为观察组,其所在的社区提供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另外15名患者为对照组,所在社区不提供针对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管理。

在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情,按血压高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高血压(以当前临床通用标准为准)。

结果:所在社区提供健康管理的15名患者中,有10名患者稳定在一级高血压、3名患者是二级高血压、2名处于三级高血压水平。

另外没有得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15名患者,其各级患者分别为5名、7名和3名。

结论:为高血压病患者提供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是保障居民健康的有效方式,可以较为理想的控制居民的高血压水平和康复水平。

为此,在社区管理上,应借鉴平安社区的工作经验,大力推广针对社区居民的高血压病健康管理。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平安社区社区健康管理是一种新兴管理理念。

它主要是基于管理理论和新健康理念对社区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从而维护和发展个人和家庭健康的全过程。

根据国外相关文献的最新研究,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的新方式,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和高血压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为此,本文选择病情基本相似的35岁以上高血压居民患者30名。

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患者其血压健康情况较为理想。

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病情基本相似的35岁以上高血压居民患者30名。

其中,15名患者所在观察组,其社区提供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另外15名对照组患者所在社区不提供针对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社区里面,有不占少数的高血压患者还在饱受着病魔的侵袭,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和治疗。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目呈激增状态。

高血压患者数目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的增加,二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

我县于08年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出,约高达34.9%的35岁以上的居民遭受高血压疾病的侵袭。

而在这些患病人群中,只有59%的人有过血压测量的经历。

也就是说并没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仅仅有44.37%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

在患病人群中,又有极少数人对其病情采取过有效的治疗措施,例如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或者是服用适量的降压药。

在选取降压药的水平上也参差不齐。

即便是服药也只能将病情大体控制在4%左右。

我们为了探讨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型高血压防治措施,从而在根本上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我们采取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干预。

结果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4.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6-02
我们于08年结合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暨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热烈地开展了社区范围内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

采取了分层与政群互相结合的随机抽样法,在十二个乡镇的83个
社区,针对35岁以上的居民,一共有24752个人进行了为其几天的原发性高血压筛查活动。

检查结果如下,其中共有共有8559名高血压患者,大约占调查总体人数的35%左右。

同时在经过患者本人同意,同时患者心甘情愿的情况下,针对其中4029里患病人员采取了以规范治疗,不适用药物以及随机访问等为前提的社区综合防治措施。

经过调查以及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止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成立专门的机构组织并针对其内部有相对明确的分工
组织机构最好是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组织协调、疾控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医疗机构进行防治、社区、新闻、健康教育机构参与的网络型综合性社区高血压防治机构。

这样就能保证机构的权威性以及实行时候的可靠性,便于防治工作有效的开展和实行。

政府领导作为社区综合防治的最有效力量,是社区组织建设的核心所在。

能够高效地进行诸如制定相关有效策略,和部门之间达成有效地沟通以及合作;有效地调动资源量,实行调配工作,还有保障经费能够顺利流通等,都是最为核心的关键力量。

故而强化政府职能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方面的职责,是一切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组织和协调高血压综合防治最直接的操作行为是卫生部门实行的,同时他还会制定较为细致的工作方案,并呼吁下属部门进行开展。

技术制定的落实,则要依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力量。

通过知道相关的业务以及培训工作,进行质量的控制盒督导,相关的考核
和评价等等。

高血压的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和转诊等工作是由医疗机构具体实施的。

由于患者疾病也有多样化的特点,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解决。

上级的医院依据病情的不同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以及干预方法。

社区医生的相关专业培训以及患有重病病人的救治也是有上级医院全权负责的。

社区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工作。

新闻媒体也可以有效参与其中发挥其舆论导向的作用。

还有健康教育机构等,可以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或者是有效防止高血压的技巧等等。

2拟定出有效治疗社区型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方案并具体落实到位
只有详细周密,具体可行的实行方案,才会使得我们在解决社区高血压防止问题上取得根本性进展。

所以,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控制机构以及相关的医疗机构,还有相关部门的专家制定出了详细的操作性较高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谈论会议和讲座等,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像政府部门申请批准实行。

3紧抓实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相关的社区高血压防治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使得社区高血压干预更为有方向,就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队伍的综合性实力。

社区医生普遍对于社区高血压治疗,干预以及随机访问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故而
会延缓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还会延长时间耽误病情的治疗。

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培训工作的开展是迫在眉睫的。

培训的主要人员是由疾控和医疗机构专家进行的,针对对象是社区医生。

培训中疾控和医疗机构专家主要强调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以及治疗,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社区高血压的干预技能等等。

4监督以及评定工作要到位
从事任何活动最基本的保证就是经济。

故而足够的经费是一切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各项活动的展开都需要金钱。

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当然也不例外。

对于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就必须设立专项经费,并对其合理化管理。

拟定详细的经费支出计划以及可行的使用方案,并要求人员严格按照其执行,使得项目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得以执行和开展。

5考核以及督导工作做到位
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势必要成立相关的监督考核机构对项目进行的成果加以检测和评估。

纠正社区高血压防治综合计划在具体实行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以后的进行变得更加有方向,更加高效。

督导和考核各级疾控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自履行职责情况,确使得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真正做到实处。

督导内容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还要审核相关的工作方案与计划的
实施,质量控制等具体的展开等;发现,建党,对随访的管理工作,转诊是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的。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兼管着患者自我管理,开展相关健康教育,资料的分析与共享等情况,以及工作中具体工作能否有效顺利地开展。

6结语
有效地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室社区的责任所在。

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社区高血压防治,才可能间接的控制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扩展,达到预防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汲取前人经验,以上提出的相关方式方法为大家作参考,使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松然.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j].河北医学,2007,(07)
[2]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m].中国疾
控中心慢病防制所,2005,11
[3]王凡,刘国树.建立医院与社区高血压防治一体化体系[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2005,(03)
[4]李立明,任涛.原发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干预模式的探讨[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20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