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禁忌
诗词学堂·格律诗的八大禁忌

诗词学堂·格律诗的⼋⼤禁忌写格律诗,有⼋⼤禁忌:⼀忌孤平;⼆忌尾三连平(或者尾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忌新旧韵乱⽤。
现分别阐述如下:⼀忌孤平:关于孤平已经在前⾯做了解释,⼤家只要按照格律诗的基本格式和衍⽣的基本格式去做,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
⼆忌尾三连平(或者尾三连仄):所谓尾三连平,也叫尾三平,即句⼦中末尾的三个字同时为平声字。
同理尾三连仄⼤家就很好理解了。
三尾平和三尾仄都是作诗的⼤忌,格律诗在节律设置上早已经克服了这种忌讳,但有些作者在写作时由于疏忽等原因,还是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家⼀定要注意。
三忌换韵:就是在⼀⾸格律诗中只能依照⼀个韵部来写作,不能出现两个韵部的字。
但邻韵是个例外。
四忌失粘:格律诗中的粘是指在格律诗中,第⼆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和第七句这种相邻的句⼦之间平仄基本要相同。
我们以七绝平起仄收基本格式的第⼆句和第三句为例来看这个问题,如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句和第三句的第⼀、第⼆、第三、第四和第六个字的平仄都是对应⼀样的,但第五个字和第七个字平仄对应却相反,这不是失粘的问题。
这是考虑了整⾸诗押韵和避免三尾平(或三尾仄)等忌讳的需要。
因此粘主要是对⼆、四、六字⽽⾔的,因为这是词节上的关键字,⼀般不能失粘,只有救拗句中可以失粘,但救回来了,就不失粘了。
从这⾥我们同样可以反证明,为什么格律诗的衍⽣基本格式可以存在的合理性了。
现在有⼈会问,在格律诗衍⽣基本格式中,如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什么第⼀、第三个字都可以变换,第五个字就不能随意变换的问题了。
考虑⼀下三尾平(或三尾仄)的问题,⼤家就明⽩中间的原因了。
五忌合掌:合掌就是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诗病的⼀种。
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
⼀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
此为诗家⼤忌。
⽰例《《端午吊屈原》》:汨⽔悠悠载恨深,龙⾈碧粽祭忠魂。
格律诗创作中的一些禁忌

格律诗创作中的一些禁忌聂笑民格律诗创作中,除我们已经知道的平仄、押韵、对仗等基本格律规则要求外,还有一些声韵、构思及表达等方面的细节问题需要忌讳。
一、忌孤平与三平尾、三仄尾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涵盖于基本格律规则之中的部分。
孤平是个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
就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王、启”二家而言,“王力说”的孤平不包括仄脚句,只针对平脚句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和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种句式而言,“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即为孤平。
“启功说”的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处”,这个不分平脚句还是仄脚句,也不管是五言七言,只要两仄夹一平就算。
只是不同位置处宽严有别:越近韵脚处越严格,七言句首第二字处可以不论。
当今诗界广泛认可后者理论。
这里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除外(不忌),但不宜反复出现。
格律诗形成后准确是何时最早提出来“三平尾”之忌讳也确实无从查考说法不一,早期空海的《文镜秘府论·调声》中是可不避的,言三仄尾可救可不救,若救须采用三平尾:“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在当代启功的《诗文声律论稿》中有言“三字脚如果全平或全仄也是非律的”。
即格律诗(律句)的尾三字是忌讳三连平或三连仄的。
二、忌撞韵、挤韵、连韵后人关于声韵的忌讳基本是由沈约的“四声八病”部分摒弃后进一步演绎出来的。
撞韵是指不用韵的那一句(亦称仄脚句)最后一个字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挤韵是指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特别是近韵脚处使用尤为明显。
连韵是指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脚。
今人对“撞挤韵”定义是以相同“韵母”的字为该处“韵”的界定。
但原则上旧韵就不能说“相同韵母”了,这个“韵”只能是就“同韵部的字”而言,按韵部划分,同一韵部的算“同韵”。
有的虽属不同韵部,但今音属同韵母,笔者以为这类情况也该自行判断,按“同韵”避之。
因毕竟所谓的回避“撞挤连韵”的目的都是为了读起来声韵的和谐协调与优美,当以今人读起来不感觉“撞挤连”方为妥当。
格律诗中的“禁忌”都有哪些?

格律诗中的“禁忌”都有哪些?正文格律诗要注意的禁忌一、先说押韵的问题1、新旧韵:新旧韵混用的问题只有今天才有,这属于出律,按说不应该提,比如:叔这个字,在古代是入声,今天是平声。
简单说:假如你写的是注明是平水韵,那么你押韵的时候不能用“叔”这个字。
同理,句中的字也是,比如石、失等字,平仄古今不同,混用的话是出律,就不算是律诗了。
这个问题比较特殊,放到第一处讲一下。
2、挤韵:诗句中不是韵脚的地方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这样读起来拗口。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仙、安和山是邻韵,如果七个字中再多的话,读起来会非常拗口。
这些细节要注意,尽量避免,但是有好多宽韵是避免不了的。
3、撞韵:就是仄收的那一句,是不用韵的那句,如果最后一个字与诗韵是平仄不同的仄声韵字,就是撞韵,这个可以参看填词用的看词林正韵,例如平水韵的上声三讲、二十二养与三江、七阳里都属于词韵的第二部。
撞韵的诗最著名的有韩愈的这首七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处,撞韵。
4、重韵:格律诗中不能一个字两次押韵。
5、同音韵:同音不同字是允许的,但是还要尽量避免,如果无法避免,就要注意不要连续两个句子押同音韵。
6、单调:尽量阴平(一声)阳平(二声)穿插使用,避免单调,7、凑韵:为了押韵勉强凑合填上一个字,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韵脚,宁可整首诗换韵也不要凑韵。
包括所谓的倒韵(为押韵将两个字的词颠倒使用)也属于凑韵这一类。
8、哑韵:诗作成以后,应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韵脚是否响亮。
其实朗读不仅如此,还能发现其他的声律问题,比如同音字、平仄不合处。
9、同义:简单说花、葩,忧、愁,不要一起使用。
二、其他1、结构雷同尽量避免句式无变化,比如雷同的王维《送张五归山》: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埽荆扉。
四句结构都是二一二。
王维的另一首则有变化: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格律诗大忌之一:忌直白

格律诗大忌之一:忌直白
忌直白 忌“直白”,是指格律诗一般比较含蓄委婉,不是直来直去的明 说一件事或一个道理,一般是借景或借物抒情。——诗词贵于含蓄。 诗词的特点不像文章那样直来直去、有话说在“当面”。诗词往 往是借助于“物”或“景”的描写、渲染、烘托等手法,比较委婉的 表现主题。 所以,诗词具有一定的“含蓄”性。也正是这种“含蓄”使诗词 才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格律诗创作“十忌”

格律诗创作“十忌”展开全文董闻是律诗要遵循既定的规则。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相对格律诗而言也是如此。
诗之所以称其为诗,就因为它有着不同于其他体裁的独特之处,有自己的特点。
诗的整体和局部的配合,总的来说就是景+情+意,然后通过起承转合的铺排,来构成诗的全部。
一句话,诗的整体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完整、协调、统一,形神兼备。
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一个词,那就是意境。
那么这意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意是诗不可缺失的东西,如果说文字是构成诗的骨架、外形,那么意就是诗的灵魂。
诗要有灵魂,这是诗者之共识。
诗要有所表达,不能为诗而诗。
意,是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是诗者思想的主要体现;意,可明可暗,有内有外。
一部作品可以描写外在的景致,但是通过对情景的描写,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愫,这就是意的蕴含。
诗如果无意,就像人缺少了思想和灵魂,这是要不得的!因此诗有诗的原则,主题就是诗的灵魂,文字是你再现思维意识的一种媒介。
关于格律诗的规则及技法,前人的论述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去论述,现在我们只说一下简单的十忌,也就是在诗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忌失态所谓不失态,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平八稳,要尊重事实。
不失态,简单的说就是在写诗的时候,要尊重最基本的事实。
比如,我们写山,就要有山的姿势,写水要有水姿。
尊重事物本来的面貌,写山或峭拔俊秀,或者巍峨壮观,以及其他对关山势的描写。
但是绝不能把山写成像水一样的流动,或者长条腿跑了。
一句话,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任何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它虽然高于生活,但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实质,包括玄幻都要遵循思维的最基本的逻辑,这是第一个不失态——不脱离原态。
2、忌繁杂诗的特点篇幅短小精炼,体裁决定不能有太多的铺垫,所以写的时候要去粗取精,与内容不相干的东西千万不要装进去,更不要凑数!有时候,写的时候词穷了,就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塞进去,这是不行的。
如果这样下去,到最后恐怕连你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了。
【诗词学堂】格律诗的八大禁忌和写作技巧

【诗词学堂】格律诗的八大禁忌和写作技巧写格律诗的八大禁忌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今天说说格律诗的写作技巧一、律诗8个句子中,每个句子的第一个字的平仄选取技巧。
律诗有8句,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加在一起就是8个字。
这8个字的平仄以“4平4仄交叉选用”“3平5仄或5平3仄交叉选用”为佳,不到万不得已时,尽量避免“2平6仄或者6平2仄交叉选用最好不要选用“1平7仄或7平1仄”更不能“8个都是平或者8个都是仄”。
理由是为了格律的和谐。
二、非韵句的四声递用技巧非韵句是指律诗中尾字不押韵的句子。
以律诗的四种格式来分,首句为最后字仄的格式中非韵句有4个,即第1、3、5、7句;四声递用的意思是,非韵句中最后一个字(肯定是仄声字),在选用上、去、入的仄声时,相邻的仄声字,最好不要在同一个声部里。
比如第一句最后一个字选用了去声,那么第三句最后一个字最好不要再选用去声字,你可以选用上声字或者去声字。
同理,凡是相邻的非韵句最后一个字在选声部时都要交错开选用。
一首诗中的非韵句最后一个字仄声部的选用最好是按照上、去、入声部这样递进选用。
即使达不到最佳,也要交错开来.三、对仗句的词性位置技巧一首诗中的非韵句最后一个字仄声部的选用最好是按照上、去、入声部这样递进选用这个技巧就是:要注意,诗写时尽量不使用词组。
结合主题,可以在名词(一个字)前,加形容词来增加力度。
另外:颌联和颈联相对应来看,同一位置的字的词性,要避免重复。
举例:颌联:X名词XXX动词X,XXXXXXX。
颈联:X非名XXX非动X,XXXXXXX。
其它位置也同理。
如果相同的位置上使用的词性也相同,就犯了“四言一法”的毛病。
这种要求,是为了诗句生动,不至于句式呆板。
所以请大家在读唐诗时注意一下。
这个技巧在五律中更应该值得注意.在对仗句中要避免“合掌”“正对”.先说“合掌”“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便是合掌。
?格律诗中避忌及其他

格律诗中避忌及其他(一)避重字转自百度所谓的重字,指一首诗中有重复的字。
当然,有些重字现象,是不必避免的,有些则是尽量或者必须避免的。
一、叠字不避重字这种现象很常见,也分为两种。
1、叠字为词两个重复的字,组合为词,被称为叠字。
例如两句都用叠字的对联,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杜甫《登高》中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单句中,也有用叠字的诗句,例如杜甫《旅夜书怀》的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重字非词还有一种相连的重复字,并非叠字词,也不避重字。
例如杜甫《卜居》:浣花流【水水】西头。
二、一句之中不避重字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中,提到了两个唐朝诗人喜欢用一种特殊的句法:1、用于散联,不对仗律诗中有所谓的散联,即首联和尾联,因为不需要对仗,所以称之为散联。
杜荀鹤“一句内好用二字相叠”的诗句,喜欢用在散联:〔文星渐见射台星〕,〔非谒朱门谒孔门〕,〔常仰门风继国风〕,〔忽地晴天作雨天〕,〔犹把中才谒上才。
〕皆用于散联。
《韵语阳秋》文星渐见射台星,出自《献长沙王侍郎》第一句:文星渐见射台星,皆仰为霖沃众情。
天泽逼来逢圣主,辞林盛去得书生。
云妆岳色供吟景,月浩湘流递政声。
美化事多难讽诵,未如耕钓口分明。
2、用于对联:双拟对中间的二联必须对仗,因此中间二联为对联,中间这四句,都是对句。
郑谷则喜欢把这种句式用在对句中:〔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身为醉客思吟客,官自中丞拜右丞〕,〔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谁知野性非天性,不扣权门扣道门〕。
皆用于对联也。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出自郑谷《江际》的颔联: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郑谷的这种对仗方式,在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中,专门提到过,叫做双拟对:“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字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格律诗诗词用韵十忌

格律诗用韵十忌对于格律诗来说,韵脚就像大厦的基石一样,必须扎实稳固。
不可有半点敷衍和马虎。
要想创作出一首好的格律诗,用韵十忌,应该掌握!一忌落韵,也叫出韵,其实就是不押韵。
也就是在该押韵的地方没押韵或押错了韵。
初学者多犯此忌。
因为格律诗要求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因此所有韵脚的字只能在同一韵部内,不许乱用。
一旦用错,就是落韵。
二忌凑韵,凑韵就是韵脚字与全句意思不相符合。
举例一首:落叶飘飞满地黄,出门散步被窝凉。
尼姑庙里翻经卷,伸手推开那扇墙。
这里边的凉和墙就属于凑韵,因为出门散步和被窝凉不凉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尤其是墙字,和整句意思就更不搭配了,如果是伸手推开那扇门还可以,但门不押韵,就胡乱选个墙,结果弄出笑话了。
三忌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反复用一个字做韵脚。
举例一首:户外忽闻百草香,出门独自赏风光。
春原踏遍归来后,鞋也香来袜也香。
这里第一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香字。
重复在韵脚上使用两次,这就是重韵,是不允许的。
四忌倒韵,倒韵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使用。
如把风雨变成雨风,把花卉变成卉花。
应该注意的是,汉语词汇有的能颠倒,有的不能颠倒。
为了押韵,把不能颠倒的词颠倒过来用,就会闹笑话。
举例一首:一杯浊酒泪沾裳,长夜茫茫独倚窗。
最忆当年关外路,云游四海老湖江。
第四句本来是云游四海老江湖,因湖字不押韵,颠倒过来就是云游四海老湖江,就解决了押韵的问题了,但云游四海老湖江却让人不知所云了!五忌哑韵,哑韵就是读起来不响亮的韵。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中说“押韵不宜多用哑韵,如四支、十四盐两韵中多哑字,须择而用之。
”清袁枚《随园诗话》中又说“凡诗,押哑韵而能响者,其人必贵;押险韵而能稳者,其人必安。
”可见,哑韵也不是不能用,但必须是高手才能驾驭。
六忌僻韵,僻韵就是使用生僻字做韵脚。
陷读者于云里雾里。
有些诗人喜欢故弄玄虚,写诗总喜欢用一些生僻字,以彰显自己学问高深。
其实大可不必,你学文不管多么高深,只要没人读你的作品,如何能流传久远?这是一个粉丝为王,读者为尊的时代!还是追求通俗易懂比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24
加两字不行,七绝减两字不可,这样才符合要求。 (二)可多可少 诗中如果一意分成四句表述,或者四句仍然归于一个意思,说多了 少了都可以。这样的就不算是好的绝句。 (三)可彼可此 就是说特点没说出,诗句放哪里都行。咏梅的句子可以拿来咏菊; 咏山水的诗,可以咏风月。共性是挺强,好像放哪都行,但缺乏个 性,这样的绝句不是好诗。 (四)可上可下 是指在写绝句时是起承转合中,要求起句的“开始”的特点与合句 的“结束”的特点一定要突出,虽然这种绝句格式“起句”与“合 句”的平仄一样,但因句子章法具有特点不同而不能互相换位。因 为七绝仄起押韵的句子,与第四句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诗句 分不出层次,这两句位置可以互换,就是犯了'可上可下"的忌 讳。 八、格律诗的四声八病 四声和八病是两个永明声律说的主要内容,除了具体内容之外,二者 的本质也有所差异,此差异影响了二者价值意义上的深浅程度。 八病说是诗歌界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来源与实践,是对
1 / 24
下联上句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③失 替:要求一句内 2、4、6 字平仄交替。没有交替,就是失替。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 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 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 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七忌直白:格律是要偏于雅致文言,太过直白,就不是格律诗了。 二、七个尽量避免 一避免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本句句 式中除外。不过也有许多好的格律诗诗也有重字,尽可能避免。 二避免挤韵:也称犯韵、冒韵,是指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 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三避免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 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四避免重韵: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这个是几个避免中的 较为重要的,切记。 五避免七律的三同头(含三平头、三仄头): 六避免七律的三仄尾
四、戒纤亵 纤,纤细与技巧。如 1 到 9 字诗,是偏于文字游戏,还有地名、人 名、药名、数目过分入诗,已成游戏,都看成是纤。当然用的恰到
5 / 24
好处,则是另说。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等四句,每句都带有数目、 物件名或地名等,也是一首好的格律诗。如果将名、数目用到对联, 可以成为佳句的。用到词曲中也很好,但用到格律诗诗中要谨慎。 亵,是指亵玩、艳情之类。如将词的花间风格入诗,弄不好就是 “亵”。词、曲带有适度的花间尚可,并且也是一种风格与流派。但 是格律诗中避免出现吟弄风月、歌于花间、鸳鸯蝴蝶之类。甚至低 级下流,更应禁之。 五、戒剽窃 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 偷势,指的是效仿名家笔势。偷得较艺术,可以不见踪迹。很多人认 为李白的《登鹳鹊台》,就效仿了崔颢的《黄鹤楼》。如果大家能偷 其势,笔者是不反对的。 偷意,是指引用古人、名人、他人的原著中的一些字句,或颠倒词序, 取意或换意成新。你若化得好,也可以。但要谨慎,避免引句简单 或过多。 最为糟糕的的是下边的这个,偷语。纯属剽窃!偷语,是指将名家、 古人、他人的诗句,改换几个字就充为己用。这个是要不得的。有 的人只是改变了个别词字,几乎是生吞活剥,狗尾续貂。特别是对 于偷语,作诗者,不能沾上此等取巧、实却拙劣的行为。
一、戒讥讪 因为古人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对讥刺嘲讽的诗作看成是下品。讥笑、 讪笑都让人发烦,何况写讥讪诗句呢?所以刘公坡先生说“古来谑 语嘲歌,大都轻薄者之所为”。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诗词中含有对 不正的风气等以讥讪的方式批评,也是不能强制的禁止吧。不过要 谨慎,因为得到的信息不一定与事实相符,如是冤案,偏见。那你 的诗作也就是废品了。另外写讥笑、挖苦的诗,一是无端的去积怨 得罪他人,犯不上。二是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所以讥讪之 类的诗最好不写。
6 / 24
五、格律诗作诗押韵八戒 建筑房子,房柱子要稳。房屋是诗,韵就是房柱。柱不稳,屋必倾; 而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押韵注意有如下八戒,初学者一定要知道: 一、戒凑韵 凑韵,是指选的韵脚与诗中的意思不连贯,是生硬凑合的。如:要 求用韵八庚,“花香鸟语峥”中的“峥”就是凑韵。 二.戒落韵 落韵,又叫出韵。按近体诗(格律诗)的押韵要求,一首诗里只能 押一个韵,第一句除外,所有韵脚用字,要求是《平水韵》中相同 韵部里边的。若将其他韵部的字来押韵脚,就是“落韵”。如一首诗 中,通体全押十四寒韵,而在韵脚冒出个“闲”字,闲是押十五删 韵的,那就落韵了。 三、戒重韵 重韵,就是在一首诗里,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是不可以的。如: “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同押一首诗中,就 “重韵”了。 四、戒倒韵 倒韵,是指为了押韵,将正常的词组的两字颠倒来说,出现了不合 正常语序或习惯的别扭状态。比如将“麒麟”,变为“麟麒”,多别
律诗以第一联为起,第二联为承,第三联为转,第四联为合。如 果不按照起承转合的意思顺序来写,而变成联中各句硬凑,层次之 间相互联系不上,就不连贯了,按俗话说就是“不顺溜”。七律按第 一到第四联分别而有机地完成这起承转合的步骤,一气贯通。
9 / 24
(三)不自然 不自然是指修辞等出现了问题。对于写诗当中的造句、练字要仔细 琢磨。特别是对偶联句,不能生拍硬和,应当仔细推敲。提起推敲, 便会想起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由开始的“僧推月下门”, 变为“僧敲月下门”。其间思考反复,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 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敲”。路遇大文豪韩愈,赞成用“敲”字。 推,就是不自然,改为敲,就变得自然了。从此“推敲”也成千古 佳话。 (四)不典雅 作首律诗往往要用典,但应当注意要“善于”用典,才见典雅。如 果只是将迎眸、屈指、好将、回首等堆砌诗中,就不典雅了。 七、绝句的四忌 律诗有四忌,绝句也有四忌。绝句主要忌讳的有四个“可可”,即: 可加可减、可多可少、可彼可此、可上可下这四个忌讳。简单介绍 如下: (一)可加可减 如果写的一首七绝,减去二字,成为五绝,那说明这两个字放与不 放都可以;反过来说,五绝诗句,加二字为七绝,也说明诗句有问 题。一般来说,有可加可减的诗句不是好诗。换句话说,写成五绝
3 / 24
否有着高深的文字功底,以及具有驾驭能力有关的。这个例子是讲 了特殊应用的,当然也是很难把握的。初学者要谨慎,尽量不要犯 规。 四、格律诗的作诗五戒 在作诗问题上,经过历代发展,有五戒之说,即:一戒讥讪,二戒 谄谀,三戒鄙俗,四戒纤亵,五戒剽窃。对“作诗五戒”,也应当注 意。现分述如下:
二、戒谄谀 谄谀与前边讲的讥讪相反,谄,谄媚 chǎn mèi 也。谀,阿 谀 ē yú 也。谄谀,说白了就是“溜须拍马”。当然,你写赞扬
4 / 24
诗可以,但不要过分了。过分了就是谄谀。特别是对某些个人的赞 美,更是如此。万一那人倒台了,你的诗也会变了废品。更重要的 是,有时你颂扬了某人如果过头,不仅旁观者发烦,如果被颂扬的 是个“多心眼的”之人,还以为你在“反说”,也会报复你。拍马屁 没拍好,拍蹄子上了,还会蹬你一脚。你犯得上吗?所以,这不仅 是写诗,也是如何做人,弄不好还会惹祸是非上身。作诗者是要注 意的。 三、戒鄙俗 对于“鄙”与“俗”,刘公坡先生认为:诗的“鄙”是立意上出现的 问题,“俗”是在造句上出现的毛病。为了不“鄙”,写诗不能出现 “低三下四”等卑鄙的样子,当然又不能“牛皮哄哄”。作诗也要守 中庸,不卑不亢才好。俗,在诗中主要是针对格律诗而言,要远离 “俗”而现高雅。因为诗是要求文雅,不像曲,可以偏白俗,而词 在文雅与白俗之间。如果格律诗也要“求解老妪”(主要是指没文化 的老太太,因历史上的原因,以前的特别是古时女人大多是很少受 到文化教育的),那还是高雅特点的格律诗吗?
7 / 24
扭啊。但有的是可以前后互换移动的,如按星宿出现地平线的顺序, 可以说“斗 dǒu 牛”,如寅时现斗牛。但成语也有“气冲牛斗 dǒu”, 是依据实际意义来决定的。 五、戒用哑韵 哑韵,是指声调读起来暗哑、不清晰的字。作诗押韵用响亮的字音 来押,显得音调高超。大家尽量挑选响亮的字音押韵,这首诗也会 被你的诗韵挺起很多。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就是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我们尽量少用。如神仙 的“仙”(一先韵),写成了上边是人,下边是山的“仚”字,虽与 “仙”同音同义,有多少人认识呢?对僻韵字也不是绝对不可用, 有特定意义的,其他字不能替代的,还有与古典及题目意义相关的, 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同义之韵,大家都知,不用解释了。在一首格律诗里,不能押同义 之韵。如十一真的“人”与“民”,七阳的“芳”与“香”等等,避 免出现在同一首律诗中。按此衡量古名人的诗作也有一些是违规的, 如:白居易《种桃歌》:“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命酒树下 饮,停杯拾馀葩”,“花”“葩”同义。对这些我们不必去学。
一忌新旧韵混用:这是现代的一个规则,是指同一首诗中用韵,或 用旧韵(平水韵),或用新韵(中华新韵),二者只能用其一,不能新 旧韵混用。 二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 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 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三忌尾三连平(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 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 四忌失对、粘、替:①失对:是要求一联的上句与下句间的有关字, 平仄相反。如果相同了,就是失对。②失粘:是指要求上联下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