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写作技巧
诗词写作格律诗的写作章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诗词写作格律诗的写作章法格律诗的写作章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
“万事开头难”。
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等等。
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有如奔腾咆哮之江河,遇千重高山之阻挡,曲曲折折向东奔流。
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
所以历代诗人无不在转上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摄人魂魄”之功;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
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
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讲到,黛玉教香菱学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诗词跟我学:格律诗口诀与详解

诗词跟我学:格律诗口诀与详解格律诗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口诀详解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种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很杂乱。
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一)“工夫在诗外,作诗先作人”这是诗家的一句行语。
诗,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是个人生活经历所构成的心灵图画,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表现,也是个人品德、修养、学问、素质的综合表现。
所以:1、诗人要正派,要胸襟宽大。
2、诗人要高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诗人要谦虚,要有学习别人长处的精神。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句原为“别梦依稀哭逝川”,后经友人提出“哭”的字面欠妥,建议改为“咒”,毛主席不仅接受,还将其称为“半字之师”,又如毛主席的《长征》中,原为“金沙浪拍云崖暖”,因友人建议,诗要尽可能避免重字,前面已有“五岭逶腾细浪”,宜将后浪改为水。
也被采纳,所以,才成“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感情是纯朴的,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古人云“诗文有骨肉之情”。
一、基本要求:1、字句相等。
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
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
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
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
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
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
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
粘对亦称粘连。
“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
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
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
“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
第二是对句相救。
前拗后救,一拗双救。
(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律诗写作五大技巧

律诗写作五大技巧创作格律诗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要处理和把握好高新立意、形象思维、小中见大、景情并茂和炼字煅句,不厌修改等几个环节。
一.立意力求高新明末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就是说无论是作文或写诗,首先要立意,明确中心思想,这是诗的主体和核心。
一首诗的立意高低,决定该诗的优劣。
作者近来读山东《历山诗词》和《南京诗词》刊载的《读史感怀—评古代四大美女》律诗四首,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特别是尾联明确表达作者观点,旗帜鲜明,一目了然。
现试举之:西施宛若梨花带露开,天生丽质隐蒿莱。
祸临勾践计娇女,身侍夫差戏阙台情洒深宫千滴泪,梦回故里万思哀。
卧薪尝胆传千古,救国佳人谁圣裁?貂婵天生丽质貌非凡,娇态风流性淑娴。
董卓谋权盖君主,王卿献计启貂婵。
周旋吕布洁身献,戏弄太师诳语谗。
一笑若同兵百万,谁言生女不如男?杨玉环玄宗色癖远妃嫔,独宠太真于一身。
品德高操远娇态,胸怀坦荡近凡心。
才华突露霓裳舞,丽质摒除脂粉侵。
恪守忠君无误国,孤坟荒野泪沾襟。
王昭君战乱频频尸未寒,化戈为帛孰和番?心装社稷异邦嫁,怀抱琵琶玉手弹。
秀发娥眉年豆蔻,明眸皓齿貌天仙。
终身特使奇功建,胡汉安宁六十年。
这四首律诗充分体现作者对四大美女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四大美女的功绩表示肯定,对封建统治者鞭挞四大美女表示愤慨。
同时把四大美女的天生丽质,纯洁善良,聪明才智,以及为国甘于奉献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催人泪下。
二.突出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整个过程中进行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始终离不开客观事物形象。
(一)咏物诗的形象思维1.直写物象:直接描写事物形象的诗,犹如摆在眼前的物体,从诗中直接可以猜出物体的名称。
如《诗词》报笫13期刊载的《电脑》诗:环球觅趣闻,一指拨千钧。
屏小乾坤大,脑尖日月新。
开机知万象,问卷解迷津。
客在天涯外,宛如咫尺邻。
2.写物寓意诗:即既写物体形象,又托其意,或言志,或抒情,或议论,或说理。
浅谈《平水韵》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浅谈《平水韵》格律诗的写作技巧技巧一、组词写诗、写词、写文章都是写作。
写作就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游戏,组合好了,读起来就通顺。
组合美了就有了意境。
写《平水韵》格律诗,就是按照格律的要求进行字的组合。
在掌握了格律诗的格律之后,组词就是写诗的关键。
由于《平水韵》格律诗总是仄仄或平平交替出现,所以两字的组词就是写诗的关键,并且两个通声调的字组词就是写格律是必须做好一件事情。
要多练习、积累两个仄声字和两个平声字组词。
字的平仄可以通过《平水韵》的韵表查阅。
如果是新韵和和通韵,就按现代汉语的读音在组词。
在组词时要避免犯以下几点错误:一、平仄错误组词时要搞清楚每个字的平仄,特别是多音字。
比如“观”,观看是平声,道观是仄声。
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律。
二、顺序错误有些词的两个字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可颠倒,颠倒了就失去词的意思,比如把“开车”变成“车开”,虽然都是平平,但“车开”就没有意义。
三、词无意义两字组成的词要有意义,不能只为了平仄。
比如“在在”,虽然是仄仄,但这个词无任何意义。
四、忌讳生僻格律诗忌讳生僻字,同样忌讳生僻词,一些不常用的词尽量少入诗。
五、忌讳编造组词时尽量用字典里和人们文章中常用的词,忌讳自己编造词语。
比如,“树板”就是对应“木板”的一个编造词语。
技巧二、句头格律诗的每一句第一个字为句头。
从格律诗平仄关系来看,第一个字没有单平和单仄的。
都是和第二个字形成“仄仄”或“平平”。
也就是说每句的开头两个字要是一个词组。
如果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不是一个词组,那就是孤头。
比如“向雷锋学习”和“为人民服务”,“向”和“为”就属于孤头。
写诗时要避讳出现孤头现象,否则会影响阅读感受,会有不顺畅的感觉。
孤头的词组排列如下:仄(仄平)(平仄)——孤头平(平仄)(仄平)——孤头仄(仄仄)(平平)——孤头平(平平)(仄仄)——孤头技巧三、句腰大家都知道,律诗有腰的说法,一般是指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两幅对仗句。
其实在格律诗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句腰。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格律诗写作技巧,希望大家喜欢!感时诗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
他们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个人的看法。
这种感想与看法,是谓感时。
这样的诗是谓感时诗。
怀古诗游览古迹,缅怀往事;阅读史书,吸取殷鉴,往往情动于衷,吟咏于外;或称赞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造福祖国;或惋惜才子志士的不幸遭遇,坎坷一生;或讽刺权贵的享乐腐化,失掉江山;或抨击奸臣,等等,均可在诗中抒发己见。
这样的诗,是谓怀古诗。
作怀古诗,要求详谙史实,站在祖国与人民的立场,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如果客观地科学地提出新见解,切题发挥含蓄蕴藉,用恰当的句式与修辞方法,道人之所未道,方可胜人一筹,使读者一唱三叹,产生同感而为之折服。
怀古之作,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单纯发思古之幽情,或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赞古励今,此亦符合于兴、观、群、怨之旨。
如能从中明辨是非,洞察善恶,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思想,改进工作,此之谓善读诗者。
书怀诗人为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发于声,如吟之于诗,以抒发作者感想、抱负与心情者,谓之书怀诗。
“书怀”与“怀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当前之景与事出发,再言感想与怀抱;后者从古迹、古事、古人、古文出发,再谈评论与感想,在书怀诗中,有的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有的面对形势,高歌壮志;有的一生坎坷,感叹遭遇;有的不平则鸣,抒发己见。
它的范围既广,内容不一。
如能出自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动人的好诗。
送别诗离、合原人生之常事,惜别乃社会之常情,故亲友远离时,曲唱阳关,倍觉依依,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能赠诗留念,这才更有意义。
送别之诗,应切合时令、地点、友谊与身份,既不可失之深,又不可失之浅。
在远别之时,知己睹秋雁白露,固增惆怅;遇春风绿柳,尤觉伤神。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_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
(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
(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
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
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
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
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
诗句的意义结构必
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
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诗词格律与诗词创作技巧

诗词格律与诗词创作技巧
诗词格律是诗词创作中必须遵循的规则和原则,它是诗词的骨架和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于诗词格律和诗词创作技巧的要点:
1.了解基本格律:诗词的基本格律包括韵律、平仄、对仗等方面。
对于五言
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不同形式,都有不同的格律要
求。
2.选择合适的韵:在诗词创作中,韵的选择非常重要。
不同的韵具有不同的
声调和音乐性,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选择韵时,要注意其与主
题的契合度和可读性。
3.注重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中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产生音韵美和节奏感。
在创作中,要注意每个字的平仄安排,尤其是对于关键位置上的字,要遵
循平仄规律。
4.对仗工整:对仗是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能够使语言更加精炼、形象
生动。
在创作中,要注意上下句的对仗工整,避免出现对仗不对应的情
况。
5.表达意境: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和核心。
在创作中,要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思想,通过形象的描写和形象的表达来传达主题和情感。
6.运用技巧:在诗词创作中,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比如,可以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形象生动地描写
事物;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反转等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情节性和戏剧性。
总之,诗词格律是诗词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格律要求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诗词创作。
同时,在创作中要注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是根据民族语言的特点,由诗人、诗理论家长期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高度艺术化、音乐化的民族形式。
由这种格律构成的格律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的音韵回环流转之美,声调交替抑扬之美,句式骈散变幻之美,词语精炼含蓄之美,构成了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
我国古今多少伟大诗人都能娴熟地运用这种格律,施展他们的文学才华,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千古不朽的诗篇!
格律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
格律诗分绝句、律诗、排律三种,现以绝句为例,简述其写作技巧。
绝句共四句,第一句称作上句,第二句称作下句,第三句称作上句,第四句称作下句。
第二句与第三句称作邻句。
七绝有四种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字和末一字的平仄来定。
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就叫平起,是仄声就叫仄起。
如第一句末一字是平声,就叫平收,是仄声就叫仄收。
以上第一个叫平起平收式,下一个则叫仄起仄收式。
依此类推。
七绝有四个式子: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
五绝也有四个式子,与其相同。
格律诗中每两个字音为一个节奏,五言句有三个节奏,七言句有四个节奏,最后一个字音也是一个节奏。
一个节奏内两字的平仄最好相同,一句中相邻的两个节奏的平仄应是交替的。
汉字的平仄规定为:汉语拼音四声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和古入声字为仄声。
这里以○代表平声,以●代表仄声,以◎代表按格
式应为平声而此处平仄不拘,以⊙代表按格式应为仄声而此处平仄不拘,符号右边加*代表此字为韵脚,以☆代表空格(即这里有个字)。
一般讲,律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提法。
即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讲究的,(但也有例外)。
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要严格掌握的。
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的重点,除不得不使用拗救法外,其平仄是格律规定的,不能任意更改。
第一步:根据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对立,邻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粘连(平仄相同)的规定,现确定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以七言为例: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那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这样就确定了每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
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二步: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防孤平。
即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是平声时,它前面的一个字也必须是平声。
也就是说它的前后两个字如果都是仄声,成为● ○ ●就是犯孤平了。
“孤平”是古人写格律诗的大忌。
七言第二字不忌讳孤平。
根据这一规定,在第一步式子的基础上,把第四字是平声的字前面各加一个平声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
这样就完成了第二步。
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三步:解决每句末一字的平仄和押韵问题。
按规定,第二句和第四句末一字,一定用平声且要押韵;第三句末一字一定要用仄声;第一句末一字可平可仄,如用平声,一般要押韵。
七言第一句末一字,以平声为常格,以仄声为变格;五言第一句末一字,以仄声为常格,以平声为变格。
在第二步式子的基础上,每句末加一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那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
这样就完成了第三步。
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四步:每句末三字,防止三连同。
每句最后三字,不准平平平(三平调),也不宜仄仄仄(三联仄,古人诗中偶尔有之)。
按此规定,在第三步式子的基础上,各句增加第五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 第二句:☆● ○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
此式中第二句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宜,但要求不严,古人也有用平声的。
此式中第三句第五字是平声时,第三字就成为可平可仄的了,这样第四字也不会犯孤平,因它后面的一个字已经是平声了。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那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 ○*
此式中第四句第五字,以用仄为宜,但要求不严,古人也有用平声的。
此式中第一句第五字用平声了,那第三字就成为可平可仄的了。
这样就完成了第四步。
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至此,以上各式中其余空格都是可平可仄的了(当然,一个节奏内的平仄,最好一样)。
OK!全诗完成!
在此,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各句末三字成为● ● ○时,其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宜,若用平声,也不会出现“三平调”,所以此处古人也有用平声的。
例如: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花”字,《望庐山瀑布》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字,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第四句“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今”字,都应该用仄声字,却用了平声字。
可见,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在用平用仄都不会出现“三联同”的情况下,对格律规定用仄声字,要求是不严格的,是可以通融的。
在唐诗中,此处用仄声的较多,用平声的较少。
以上说的是绝句,但也完全适用于律诗。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所以,只要将上面四个步骤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
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指出,律诗第五句末一字一定要用仄声,不像绝句第一句末一字是可平可仄的。
简述拗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