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卒中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卒中疾病PPT演示课件

卒中疾病PPT演示课件

社会关怀体系构建
社区支持网络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包括 志愿者组织、互助小组和 社区活动,为患者提供情 感支持和社交机会。
医疗服务整合
协调医疗服务资源,确保 患者获得全面的医疗照顾 ,包括急性期治疗、康复 和长期照护。
政府政策倡导
推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提高卒中患者的社会关注 度,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和 服务质量提升。
血管内介入治疗
对于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取栓术
、球囊扩张术等。
静脉溶栓治疗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使用溶栓药物如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恢复血流灌 注。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危险因素,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恢复期治疗与康复训练
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方法评 估患者的意识水平。
运动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协调性和平衡 能力等。
言语功能评估
检查患者的言语清晰度、流畅度和理解能 力等。
感觉功能评估
检查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和位置觉 等。
影像学检查在卒中诊断中的应用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用于排除脑出血和确定缺血性脑卒中的部 位和范围。
卒中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意识 障碍、偏瘫、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性别、 遗传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卒中风险。
预防策略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预防卒中的关键。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积极治疗心脏病,戒烟限酒,保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都能有效降低卒中风险。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或有家族遗 传史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青年卒中病例分析 ppt课件

青年卒中病例分析  ppt课件
19
女性 30岁 单疱病毒 感染
20
20
3、血管炎
Takayasus动脉炎 又称原发性或非特异性主动脉炎、主动 脉弓综合征、无脉症,为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主动脉及其 主干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东方人和青年女性常见。常 导致颅脑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临床可表现为TIA、脑梗塞、 腔隙性或分水岭梗塞。
病例分享
既往史 紫殿性肾炎
高脂血症
高血压病
个人史
❖ 少量吸烟病史
13
病例分享
辅助检查
血脂 TG:1.93(0.4-1.7)mmol/L LDL-C:4.03(1.55-3.6)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3% 。
MRA右侧大脑中动脉局限性狭窄。 颈动脉超声提示内膜增厚
胸片:正常 心电图:正常 腹部超声:轻度脂肪肝
14
15
16
定性诊断
分析 要素
年龄 <45岁
明确高 吸烟饮酒 高脂血症 高 危因素 血压病
病因 明确
动脉粥样硬化
17
2、夹层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为头颈部血管内血液穿透至
血管内膜下引发血肿并沿血管长轴在血管壁
间纵向扩展一段距离而形成。在35岁以下的
青年卒中患者中约占26%。
18
3、血管炎
(1) 感染性血管炎,包括梅毒性血管炎、细菌性血管炎、 真菌性血管炎和病毒性血管炎。
(2) 原发性血管炎,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结节性 动脉炎、过敏性肉芽肿、TAKAYASU综合征、Wegner肉芽肿、 淋巴细胞性动脉炎、过敏性动脉炎。
(3) 继发性血管炎,为系统性或全身疾病引起所引起, 包括自身免疫病合并血管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风湿性 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重叠性胶原病和干燥综合征) 以及感染、药物和肿瘤相关的过敏性血管炎。

青年人脑卒中PPT课件

青年人脑卒中PPT课件

02
03
症状标准
出现上述常见症状之一或 多个。
影像学标准
CT或MRI显示脑部缺血或 出血病灶。
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如脑瘤、脑炎 等。
03
青年人脑卒中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溶栓治疗
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 血流,减少脑损伤。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 成,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家族史
家族中有脑卒中病史的人,其 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高血压
高血压是青年人脑卒中最重要 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 可能导致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增加 脑卒中的风险。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过 度饮酒等,也可能增加青年人 脑卒中的风险。
02
青年人脑卒中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调整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 虑、抑郁等,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 疗。
04
青年人脑卒中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 理健康等。
青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根据统计数据,青年人脑卒中的 发病率约为10-15/10万,男性略 高于女性。
死亡率
青年人脑卒中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但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仍较高, 死亡病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0% 。

青年卒中PPT课件

青年卒中PPT课件
• 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病例为先天性,有些具有家族史,也可能是多种后天性炎症、外伤等因素引起。我国 报道的半数病例与钩端螺旋体感染有关。
第19页/共61页
烟雾病
• 烟雾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 儿童多以脑梗死为主,可能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血管痉挛。 • 成年人多以脑出血为主,表现为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出血部位以基底节、脑室为主。也
脑血管畸形
• 是青年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 病理分类有四种: • 1. 动静脉血管畸形(AVM):可以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但以大脑半球表面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顶、
颞叶外侧面最为多见。 • 2. 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小,常形成隐性血管畸形,病变多位于皮层下,有时在基底节和脑干。 • 3. 海绵状血管畸形:血管缺少肌层和弹力层,形成薄壁的海绵状血窦。 • 4. 静脉血管畸形。
第17页/共61页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
• 1. 血管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疾病 • 2. 烟雾病(moyamoya) • 3.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脑动脉炎 • 4. 外伤 • 5. 遗传性疾病
第18页/共61页
烟雾病
• 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是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以及颅底软脑 膜,穿通动脉形成细小密集的吻合血管网为特征的脑血管病。
• 1. 血管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疾病 • 2. 烟雾病(moyamoya) • 3.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脑动脉炎 • 4. 外伤 • 5. 遗传性疾病
第28页/共61页
遗传性疾病
• 1. 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 2.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 3.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 • 4. 家族性Sneddon综合征

青年卒中 ppt课件

青年卒中   ppt课件
3. 血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或 4. 超重和肥胖
危 险
缺 5. 代谢综合征

血 性 卒 中 患
6. 运动少或不运动physical inactivity 7. 营养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9. 吸烟
素 控

者 10. 饮酒
卒中二级预防: AHA 2014年指南
ppt课件
7
青年人卒中危险因素复杂繁多
OR值全称是odd ratio, 又称比值比,它是相对危险度的统计学参
ppt课件
11
危险因素:偏头痛
与无偏头痛的人群相比,偏头痛患者缺血性卒中 偏头痛不伴先兆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3倍,偏 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6倍 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伴有皮 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或特发性血 均可导致缺血性卒中,且与偏头痛有关
Neurology. 2014 May 6;82(18):1643-52
ppt课件
所致,AIT几乎就是
18
遗传易感性标志:Apo E (载脂蛋白E)
– 与心脑血管疾病、淀粉样血管病、AD密切相关,其 多态性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早期个体差异的主要
– ApoE的三种等位基因频率为:ε2,ε3,ε4
– PCR技术分析:ε4可能是青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遗 感标志, 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ppt课件
4
脑卒中越来越年轻化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24
30-34
45-49
青年人脑卒中的发病随年龄增加
Arnold M,et al.J Neurol,2008,255:1503-1507
ppt课件
5
青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青年卒中ppt课件

青年卒中ppt课件
2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Palleiro等对80例18-44岁青年梗死患者的分 析发现,轻度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青年缺血 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26
抗磷脂抗体
研究发现正常人群阳性率2%-5% 普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阳性率10% 青年患者的阳性率45-50%
27
脂蛋白代谢紊乱
23
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疾病
主要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 导致混合性卒中
抗血栓因子Ⅲ、蛋白C、蛋白S、因子Ⅴ缺乏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
2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空腹或蛋氨酸负荷 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超过正常参考范围。 目前认为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主 要有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前者主要与同型 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的基因突变或缺陷有关, 后者包括营养因素不平衡如维生素B6、维生 素B12、叶酸缺乏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
35岁以上的成人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是主 要原因。
6
高血压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占59.6%,家族史中 有高血压者占21%, 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7
高血压
高血压可引起多个靶器官损害,其中血管重构是高血 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小血管病变的一个关键机制:
( 1)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可见血管壁增厚, 并常伴有中膜成分的硬度增加;
11
炎症性脑血管病变
感染性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
该病导致的脑卒中多为缺血性卒中,少数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 腔出血。它是我国某些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青年脑梗死较 为常见的病因之一,国内报道较多。
梅毒性血管炎

脑卒中ppt(共36张PPT)

脑卒中ppt(共36张PPT)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以检测脑血管病变和脑组织损 伤情况,进一步评估脑卒中的
风险。
03 脑卒中诊断与鉴别诊断
CHAPTER
诊断依据及流程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显示脑部缺血或出血性病灶。
诊断依据及流程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发 生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压疮防治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和按摩受压部 位,预防压疮发生。
05 脑卒中康复与护理策略
CHAPTER
康复评定方法
神经系统评定
包括意识、认知、言语、运动、 感觉等方面,评估神经损伤程度
和恢复情况。
功能评定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工作 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了解患
者的实际需求。
心理评定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以及应对方临床 Nhomakorabea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脑卒中的症状因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 碍、偏瘫、失语等。
分型
根据病变性质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包括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 血。
02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评估
CHAPTER

血管内介入治疗
对于大血管闭塞的脑卒中患者 ,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取
栓、球囊扩张等。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
复发风险。
恢复期治疗原则
神经保护治疗
应用神经保护药物,减轻脑损伤,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青年卒中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青年卒中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n cerebral vasculitis
16
家族性Sneddon综合征
是以缺血性卒中和网状青斑为特征的非炎 性进行性血管病,主要以脑和皮肤的中等 动脉病变为基础,常与原发性抗磷脂综合 征相伴发,推测两者有共同病变,即自身 免疫性凝血性血管病 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两者有时为家族性或 遗传性,在青年时发病,并与Binswanger 病具有共同广泛的白质病变和皮质下多发 性腔隙

20
CADASIL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是一种遗传性小动脉疾病

21
22
线粒体脑肌病伴卒中样发作
mtDNA3243位A-G点突变所致 机制

神经细胞自身代谢紊乱伴继发能量生成障碍 血管源性障碍


发病年龄:4-11岁,最大40岁左右
23

临床表现

26
电镜下:肌浆膜下和肌原纤维间线粒体灶状增 多,形态异常 脑活检:脑呈海绵状改变;皮质层状坏死( 25层神经元);白质脱髓鞘 ;神经元内线粒体 异常增多 PCR :白细胞、尿中上皮细胞 tRNA leu(uuR) 基因上第3243号位核苷酸点突变

27
CT、MRI
基底节钙化 白质或灰质腔梗样改变 沿脑回走行的线状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反映皮

12
Takayasu’s arteritis
大动脉炎 (Takayasu arteritis)是指主 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 炎症,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 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亦 常受累。 病理改变:全层动脉炎,常呈节段性分布。

13
14
multilocular narrowing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vesse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第二大类少见,可再分为以下几小类: 1、脑血管畸形或先天发育异常 2、感染 3、自身变态反应 4、少见的心源性栓子 5、凝血机能亢进或出现异常成分 6、遗传基因突变 7、血管损伤 8、其他原因不明因素
9
Lancet Neurol. 2010 Nov;9(11):1085-96
10
危险因素:吸烟
– 与心脑血管疾病、淀粉样血管病、AD密切相关,其基因 多态性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早期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 ApoE的三种等位基因频率为:ε2,ε3,ε4 – PCR技术分析:ε4可能是青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遗传易
感标志, 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19
遗传易感性标志: 同型半胱胺酸代谢酶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β胱硫醚酶合成酶 ✓蛋氨酸合成酶 三种酶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青年脑卒中关系密切
4
脑卒中越来越年轻化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24
30-34
45-49
青年人脑卒中的发病随年龄增加
Arnold M,et al.J Neurol,2008,255:1503-1507
5பைடு நூலகம்
青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6
TIA
所 1. 高血压
有 2. 血脂异常
3. 血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14
危险因素:违禁药物
➢吸毒可显著增高卒中风险 ➢青年卒中患者中,违禁药物的使用率高达12% ➢对于原因不明性青年卒中患者,应行违禁药物的毒理学筛查
15
新的危险因素层出不穷
与青年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的新的危险因素 ➢代谢 ➢遗传 ➢生活方式 ➢心理社会等
16
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
脂蛋白a: – 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无关的脑卒中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许 多青年脑梗塞患者仅有Lp(a)水平升高而无其它危险因素,而且 Lp(a)水平比老年患者明显增高
关注青年卒中!!
1
提纲
1.青年人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2.青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 3.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学 4.青年人脑卒中的诊断思路
2
青年人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3
脑卒中越来越年轻化
青年人脑卒中是指18-50岁之间青年人发生的脑血管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我国青年脑卒中
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欧美发达国家的青年脑卒中约占脑血管病的5-8% 青年脑卒中在我国约占脑血管病人的5-15%左右
17
桥本氏病是卒中的危险因素
在西方国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也称 桥本氏病(AI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 病之一。在缺碘地区比如英国,超过90%甲 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AIT所致,AIT几几乎乎就是 甲状腺机能减退的代名词。
共34907例例AIT接受甲状腺素治疗,匹 配了149632例非例非AIT患者,比较两组首次 生卒中的比例。结果发现AIT会增加卒中的 风险,这种作用部分独立于心血管的危险因 素。诊断AIT第一年时这种作用最强,但是 在长期的随访中没有发现这种作用,这和甲 状腺机能减退的残留作用有关。
20
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
BMJ. 2014 Jul 17;349:g4387
21
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致早发卒中和血管病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3例无亲缘关 系的患者,都表现为间歇发热、早发 腔隙性卒中以及其他神经血管症状、 青斑样皮疹、肝脾肿大和全身血管病。 作者怀疑这个综合征与基因有关,因 为三例患者皆为幼童。
卒中风险随暴露的持续时间和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日吸1-10支香烟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增高2倍 (OR=2.2,95%CI 1.5~3.3) 每日吸40支或以上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增高9倍 (OR=9.1,95%CI 3.2~26.0)
OR值全称是odd ratio, 又称比值比,它是相对危险度的统计学参数。
最后作者认为,AIT能够轻微增加卒中 风险。不同时间卒中的风险不同,提示增加 心血管风险的机制为甲状腺激素缺乏,而不 是自身免疫性机制。对无症状甲状腺机能减 退的AIT进行筛查和治疗有助于降低第一年 内卒中的风险。
Neurology. 2014 May 6;82(18):1643-52
18
遗传易感性标志:Apo E (载脂蛋白E)
或 4. 超重和肥胖
危 险
缺 5. 代谢综合征

血 性 卒 中 患
6. 运动少或不运动physical inactivity 7. 营养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9. 吸烟
素 控 制
者 10. 饮酒
卒中二级预防: AHA 2014年指南
7
青年人卒中危险因素复杂繁多
可粗略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老年人群多见的传统危险因素 在青年人群中普遍提前,如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烟酒、肥胖、 活动减少等。
11
危险因素:偏头痛
➢与无偏头痛的人群相比,偏头痛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1倍 ➢偏头痛不伴先兆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3倍,偏头痛伴先兆
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6倍 ➢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
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均可导致缺血性卒中,且与偏头痛有关
对最初的三例患者和他们的父母进行 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其他有类似表 现的三例患者、一对结节性多动脉炎 兄弟和一例小血管炎患者进行了候选 基因测序。
12
危险因素:妊娠期和产褥期
妊娠期或产后6周仍是30岁以内女性发生缺血性卒中最 常见的危险因素
尽管妊娠妇女在产前和产后6周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 险增高,但与妊娠相关的卒中却并不多见
13
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能显著增高女性缺血性卒中风险 ➢其风险水平随着雌激素含量的增加而增高 ➢仅由孕激素组成的避孕药似乎不会增高脑卒中风险 ➢偏头痛患者口服避孕药时其缺血性卒中风险会显著增高
同型半胱氨酸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亚洲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与心脑血管疾病、大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关系密切。血中同 型半胱氨酸水平每上升5μmol/L,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5倍, 26%的青年卒中患者伴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功 能亢进的青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高1.44倍.病因不明的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