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市场行为:企业兼并

合集下载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

构成
由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以及代理理论等的长足发展,使得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非常迅速, 成为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竞争优势
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
风险之一
即并购前目标企业应尽而未尽的纳税义务由合并后企业承继,增加了合并后企业的税收负担。
如果以公司合并形式进行并购,根据中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 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因此,如果合并之前的公司存在应纳但未纳的税款,在合 并之后,由于承继关系的存在,合并后的企业就会面临承担合并前企业纳税义务的风险。
企业并购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混合并 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动因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 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 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
税务风险
企业并购企业并购的动因很多,可以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可以是为了实现多样化经营,也可以是为了获得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但其目标只有一个,即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税收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的实现, 如果在并购前没有准确审查企业的纳税情况,则会使并购后的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并购过程中, 如何防范涉税风险是并购各方应该重视的问题。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企业兼并收购案例汇编

企业兼并收购案例汇编

企业兼并收购案例汇编1. 简介企业兼并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或收购其他企业的股份或资产,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或实现战略目标的行为。

本篇文章将给出几个成功的企业兼并收购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商业活动的运作和效果。

2. 腾讯收购Supercell腾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而Supercell是一家位于芬兰的手机游戏开发商,其知名游戏包括《部落冲突》和《皇室战争》。

腾讯在2016年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upercell的84%股份。

通过这次收购,腾讯在全球移动游戏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地位,并扩大了其海外市场份额。

3. 赛诺菲收购吉利德科学赛诺菲是法国一家跨国制药公司,而吉利德科学则是美国一家专注于抗病毒药物研发的公司。

在2011年,赛诺菲以1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吉利德科学。

这次收购使赛诺菲在抗病毒药物市场上获得了重要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其全球市场地位。

4. 美国航空与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合并在2008年,美国航空和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宣布合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通过合并,两家公司共同利用了各自的航空网络和资源,提高了运营效率,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一合并不仅使两家公司在竞争激烈的航空业中更具竞争力,还带来了更好的服务和更广泛的航班网络。

5.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而先正达则是瑞士一家全球领先的化学品公司。

在2017年,中国化工以43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先正达。

通过这次收购,中国化工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化学品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并且加强了研发和创新能力。

6. 总结以上是几个成功的企业兼并收购案例,这些兼并收购不仅在商业层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这些企业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兼并收购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商业活动,需要公司在市场分析、财务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准确的决策。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企业兼并收购的挑战。

企业并购的类型与动机

企业并购的类型与动机
纵向并购(vertical M&A):纵向并购根据方向不同, 又可分为向前并购与向后并购。此种并购主要集中在 加工业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纵向并购的优点在于
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节约通用设备、费用等。
混合并购(conglomerate M&A):包括横向并购与 纵向并购,一般包括产品扩张型、地域扩张型、纯公司并购的概念
公司并购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 度的控制权,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标 的一种经济行为。公司并购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极为普遍和正常的现象。 在公司并购中投资银行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公司并购实际是公司兼并与收购的简称(mergers & acquisitions ,M&A),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其有不同的理 解与认知。
非效率管理者理论:非效率管理者只是指未能充分发挥 其经营管理能力,而另一管理集团可能会更加有效的对 该领域内的资产进行管理,或者说,从纯粹的意义上讲, 无效率的管理者仅仅是指不称职的管理者,几乎任何人 都可以做的更好。如果这样,就可以为混合并购提供理 论基础。在差别效率理论中,收购公司的管理方力图补 足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并在被收购公司的特定业务活 动方面具有经验。
2.3 按并购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划分
直接并购
间接并购
2.4 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支付并购资金划分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 :利用借入的资本收
购目标公司,一般是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提供贷款, 同时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担保,实现收购行为,而 后用目标公司的现金流收回贷款。这种方式通常用于 转为非上市公司(going private)是指从公众持股公 司(public corporation)转变为私人控制的公司 (privately—held firm)。

奥鹏北语14秋《企业经营战略概论》作业4满分答案

奥鹏北语14秋《企业经营战略概论》作业4满分答案

14秋《企业经营战略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某造纸厂为达到排污达标,将投资重点放在治理"三废",保护生态率衡方面。

企业的这种投资战略属于()。

A. 产品投资战略
B. 节能降耗战略
C. 工艺投资战略
D. 生产环境改造投资战略
?
正确答案:D
2. 制定经营方式战略的首要工作是()。

A. 资产评估
B. 产权界定
C. 设置股权
D. 处理各方利益
?
正确答案:B
3. 企业非事务性工作对管理幅度的要求是()。

A. 宽
B. 适中偏宽
C. 窄
D. 适中
?
正确答案:C
4. 王铁人的"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体现的是()。

A. 企业价值观
B. 企业经营哲学
C. 企业精神
D. 道德规范
?
正确答案:C
5. 实现集团化经营战略的成败,关键在于集团化内的企业存在()。

A. 共同利益
B. 共同的产品
C. 共同的工艺和技术
D. 共同的销售渠道
?
正确答案:A。

2000年中国经济9大问题

2000年中国经济9大问题

<div class="article_tit"> 2000年中国经济9大问题 </div> <span>作者&nbsp;:&nbsp; 本刊编辑部</span> <p> 第1个问题:通货紧缩会不会结束?<br> <br>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过去很多年以来,我们都已经习惯在通货膨胀下生活,然而这几年遇到了通货的紧缩,物价连续下跌,市场需求不旺,消费减少。

为什么发生通货紧缩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收入预期是紊乱的。

这就跟1994年以后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宏观调控的政策是对的,但是力度不够大,时间拖得过久。

紧缩以后造成的一种现象是什么呢?就是下岗的人员增加了,自己没有生活费了,生活没有着落就不会买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利率一直在下降,人们还在多存钱。

收入预期的不旺,就造成货品积压,反过来就影响到企业。

通货紧缩带来的害处,就在于企业赢利的机会大大减少了。

企业没有钱赚,相互之间拖欠的债务就会增加。

债务拖欠增加了,企业周转不好的话,会进一步促使下岗人员的增加。

<br/> 打个比方,一架飞机如果从四川成都起飞,要飞到西藏的拉萨,中间在西藏的昌都机场有一站,飞机在那停一下,装人装物,再飞到拉萨。

当初是没有经验,所以从成都起飞以后,到了昌都机场,的确是软着陆了,可是着陆就起不来了。

为什么起不来呢?是因为空气太稀薄了。

以后有经验了,飞机到昌都机场降落,飞机不能熄火,两三分钟内赶快上赶快下,接着再起飞就可以了。

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宏观调控以后,整个经济着陆了。

着陆在什么地方呢,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泥潭里面,起不来了。

所以说,通货紧缩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br/> <br/> 第2个问题:政府的投资能够起多大作用? <br/> <br/> 现在政府加大了投资,从去年起就增发国债1000亿,现在又增加600亿,政府投资是加大了。

企业兼并案例研究-海尔兼并红星电器

企业兼并案例研究-海尔兼并红星电器

企业兼并案例研究海尔兼并红星电器------整体兼并一、企业兼并的含义、形式及性质:(一)企业兼并的含义:我国公司法中只有公司合并而没有公司兼并的规定。

在我国的实践中,很多情况下兼并与合并相同,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兼并与收购相同。

“兼并”是指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减少竞争对手,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率等原因,多个独立的企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法律行为。

它包括三种具体形式,即:①公司合并;②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财产;③一个公司通过购买另一个公司的一定数量的股份来控制该公司。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三种形式是三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

人们之所以将这三种行为合在一起统称为兼并,是因为它们在经济的意义上可以达到相同或类似的结果。

这三种行为的最终结果都是使多个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处于一个共同的经营管辖之下,达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规模经营效益、拓展更广泛市场、交流技术信息等目的。

但这三种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

首先,公司合并的法律后果是被合并的公司法人主体消亡,其财产和债权债务等其他的权利义务概括移转于合并后的公司,民法上称之为“吸收合并”;其次,公司财产购买的兼并行为的法律后果是被购买公司的全部或一部分财产所有权移转于购买公司,购买公司和被购买公司法人实体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此都要进行变更登记,此即人们通常所称的“营业转让”;第三种,通过收购股份兼并的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收购公司获得了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控制权,被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并未改变,第三种兼并形式就是“公司收购”。

1989年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对兼并下的定义是:“本办法所称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不通过购买方式实行的企业之间的合并,不属本办法规范。

”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对此进行了修正,对兼并的定义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改变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