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8 个)●实验名称:哪杯水热(6、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热水和凉水。
2、右手拿着温度计放入水中。
3、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 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 分钟。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2、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修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子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探究土壤的成分
时间
实验器材
酒精灯,烧杯,铁盘,水,土壤,玻璃片,玻璃棒,夹子,支架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入装水的烧杯,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
2、把铁盘放到支架上,铁盘里放入土壤,在铁盘底部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3、夹子夹住玻璃片放在土壤上面观察玻璃片上面变化。
4、然后再闻一闻土壤气味。
班级
组号
填表人
实验名称
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
时间
实验器材
塑料袋2个,橡皮筋2个,带叶植物与不带叶植物各1盆。
实验目的
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
实验步骤
1、将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盆植物上,用橡皮筋扎紧袋口。
2、将两盆植物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
3、分别按照时间记录观察袋中的变化。
实验现象
带叶子的塑料袋中会有水珠,不带叶子的塑料袋中是透明的。
3、再次将纸团塞入杯子,放入水槽,在水槽里慢慢倾斜杯子,观察水中的情况,取出杯子,取出纸团观察。
实验现象
第一次放入水槽,纸团是干的,第二次放入水槽,倾斜杯子后水中会冒出气泡,有空气跑出来,杯中的纸团变成了红色,湿了。
实验结论
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
2、用水勺盛上水分别对它们浇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不带草皮的土壤被水冲到水槽里,有草皮的土壤安然无事。
实验结论
种植草皮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班级
组号
填表人
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时间
实验器材
水槽、水杯、卫生纸、水、红墨水
实验目的
空气占据空间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步骤
1、水槽盛满水,加几滴红墨水。
新三年级上册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16个)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2、用记录表记录下各个时间点的气温。
3、观察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实 验
记 录
实验结论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3.4测量降水量
实验仪器药品
1个厚底直筒玻璃杯、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
实 验
步 骤
1、用一个高度在15厘米以上的厚底直简玻璃杯子。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杯子的高度。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3.5观测风
实验仪器药品
小木棍、纸板、剪刀小珠子、大头针、量角器、线、泡沫塑料
实 验
步 骤
1、用剪刀把纸板剪出两个三角形(一大一小)。
2、把三角形纸片固定在小木棍的两端。(像箭一样)
3、用大头针串一珠子再串过箭的中间(让它能轻松转动)再串一个珠子固定在另一根木棍顶上,把这根木棍的另一端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评语记分学生实验报告表十六班级组别组员日期实验内容23压缩空气实验仪器药品2支注射器水实验步骤用两个注射器吸入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注射器活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的实验1.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1)实验目的: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火柴、瓶子、木头、文具盒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分别隔着瓶子、木头、文具盒吹蜡烛。
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隔着木头、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隔着瓶子吹蜡烛,蜡烛熄灭。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头、文具盒等不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2)实验目的:用漏斗的宽口和小口吹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一个小漏斗、火柴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吹灭吗?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被吹灭吗?实验结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文具盒、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这个试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用吸管吸水试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实验步骤: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里喝到水吗?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注意事项:杯子里的水能安全饮用,合理使用吸管。
课题名称:第六课《那杯水热》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一杯温水、温度计、毛巾或卫生纸。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等几分钟,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实验结束后用布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上水渍,放入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科学三年级上册一、第三课《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吹蜡烛实验器材: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实验过程: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实验解析: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结论: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2、第六课《哪杯水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9页)。
3、第七课《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细线、秒表、热水。
实验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4、第十一课《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和尺子(测力计),水槽。
实验过程:1、把钩码放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皮筋的长度。
(或直接使用测力计)2、放入水中测量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的皮筋的长度。
实验现象:放入水时皮筋变短。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仍然受到水的浮力。
5、第十三课《水面的秘密》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让一枚硬币飘浮在水面上(可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替代)实验器材:硬币,小叉(小匙),水槽。
实验过程:用小叉(或小匙)托住硬币轻轻放在水面。
实验现象:硬币浮在水面。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备课(附实验记录单)

实验备课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师:1、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筷子的神力实验目的: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是否会把米和杯子提起。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实验过程: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实验分析: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盛米的杯子提起来。
附: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2、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用吸管吸水实验实验目的: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实验过程: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试着用吸管吸杯中的汽水。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实验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吸管来喝饮料时,嘴就好比一个真空泵,吸气时口腔的气压就降低了,由于空气压力要保持平衡,外面的气压比口腔内的气压大,大气压压迫饮料的表面,就把饮料沿着吸管压到口腔里来了。
如果我们口含两根吸管,那根露在杯子外的吸管使你的口腔无法形成“真空泵”,换句话说,你的口腔这台“真空泵”漏气,这样你口腔中的压力和外面的大气压一样,饮料依然原封不动地留在杯子里,当然你就喝不到饮料了。
附: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3、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吹蜡烛”实验实验目的:隔着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看是否能把蜡烛吹灭实验类型:分组(根据其他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是演示)实验材料:每组准备:蜡烛、火柴、瓶子(若无玻璃瓶子可用矿泉水瓶子代替)、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实验过程:1、把蜡烛点燃。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
2、探究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清水、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勺子实验步骤:1、用眼观察杯中水的颜色,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凑近杯子,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没有闻到特殊的气味。
3、将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发现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4、用勺子把水舀起来,再倒回杯子,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白糖、三个透明杯子、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沙子,搅拌后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情况。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搅拌后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一个气球、水槽、水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将塑料瓶底部扎几个小孔,放入水槽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3、挤压塑料瓶,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未挤压塑料瓶时,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挤压塑料瓶后,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受到挤压时会排出。
四、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热水、冷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单位。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冷水中,等待一会儿,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将温度计从冷水中取出,擦干,再放入热水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五、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铁钉、塑料片、纸片实验步骤:1、用磁铁分别靠近回形针、铁钉、塑料片和纸片,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用感官辨认物体实验器材: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等,并编号。
玻璃棒。
实验步骤: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二实验名称:哪杯水热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手来触摸一下,判断并说出哪杯水热。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1号杯中水的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1号烧杯水中,观察、读数。
4、测2号杯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2号烧杯水中,观察、读数。
5、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实验结论:实验测得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
实验三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水温计、铁架台、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四实验名称:哪杯水多实验器材: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量筒、水。
实验步骤:1、在光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倒入水。
2、估测哪杯水多3、用量筒分别测出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较三杯水的多少。
实验结论:广口瓶()ml、锥形瓶()ml、玻璃杯()ml实验五实验名称: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实验器材:各种形态的不倒翁实验步骤:1、玩不倒翁,并观察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拆开不倒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论:上轻下重,底面半球形是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实验六实验名称:认识水实验器材:水、烧杯、筷子、牛奶、橡皮、木块、各种饮料、不同形状的空饮料瓶或杯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
实验名称:6.哪杯水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
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
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
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
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用手拿
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另
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
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
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和沉(11、有趣的浮沉现象)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
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是沉还是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12、改变浮和沉)
实验器材: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实验步骤:
1、把瓶盖放在水里,瓶盖浮在水面上。
把瓶盖放满沙子,瓶盖沉了下去。
2、把沙粒放入水中,沙子沉下去了,把沙粒放在瓶盖上,沙粒浮起来了
2、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橡皮泥沉了下去。
把橡皮泥捏扁放进水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等,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实验名称:水表面的张力(13、水面的秘密)
实验器材:水、玻璃杯、胶头滴管、曲别针、
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水有表面张力。
注意:实验的桌子一定要平稳,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实验名称:毛细现象(14、水往高处走)
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
实验目的: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步骤:
1、把报纸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报纸往上爬。
2、把布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布条往上爬。
3、把实心玻璃棒的一端浸在水里,水不沿着玻璃棒不往上爬。
4、把空心玻璃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玻璃管上升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21、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蜡烛、(小饮料瓶、大饮料瓶)去掉底、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判断出空气中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个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的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
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
(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
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说明:实验发现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说明空气是一种混合体,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